郑芝龙收起了欢送汉斯时的笑容,看向开口的李若链。
“诸位同僚对荷兰人了解并不深。有所疑惑也很正常,按照前段时间邸报的说法,这个国家是来自万里之外,国土面积很小,甚至不如我大明的一个省大。
然而此小国的水师实力太过强大,其国战舰数千艘,所用大炮均为我大明水师尚未使用的红夷大炮,而且其战舰全部采用的都是新的外形结构,他们称之为大帆船,都是为了适应火炮的战争而设计的。
这样的战船比我军现在使用的福船更加适合现在的炮战。数年前的澎湖海战我军出动战船一百余艘,士兵近万人,才打败了不过八艘战船,一千两百余人的荷兰人。而我大明军队也若是惨重。
……
……
因此我大明要想收复台湾南部,就需要时间,大明需要建造新的船只新的火炮。而本官刚才的话也是为了让他们稍微放下戒心,但是我大明的移民势必会引起对方的警惕。
而这一方面大明东海水师总督南居益自然清楚,等南大人到了我等经过商议后也好统一行动。”
众人不由得点头,这些话似乎是很有道理,众人不得不心服。
…………………
回到热兰遮城的汉斯向彼得汇报了此行的过程与所获得的情报。彼得略微有些沉默。
郑芝龙凭借着如此庞大的势力归顺明国,那么他在明国之中的地位定然不低,他的话定然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这一点不用怀疑。相对于明国人来说,郑对我荷兰的实力更为了解,明国若真是有冒险举动,郑定然会阻止的。
不过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必须要去巴达维亚求援了,台湾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一千人。现在只有不到五百,太少了。
作出决定后的彼得总督丝毫不拖沓,数日后,一只小型船队离开港口向南而去。
而就在汉斯离开澎湖的时候,南居益来到了南京。
南居益离开京城后,第一个来到的地方是南京龙江宝船厂,这一个在明初制造郑和下西洋所用宝船的地方。
在龙江宝船厂,南居益着实是非常震惊,尤其是他前方七个巨大的船坞,其中最大的据南居益估计有百丈长,十数丈宽。
这也太大了,他不由得想起了记载中郑和的船只,宝船共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那真的是宏伟之盛世啊,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回到两百年前。
可惜现在这样的船队已经完全消失不见,对于他这样对海战颇有研究之人来说,这也是一大憾事啊!他心中长叹,继续在宝船厂观看。
虽然朝廷承平日久,这里的规模远远不能和永乐时相比,但仍然规模不小,主事的官员是一工部郎中于志舒。
南居益仔细的听了于志舒的讲解。
龙江宝船厂在弘治年间分为前厂和后厂。现在有提举司、帮工指挥厅、专门打造海船风篷的篷厂、细木作坊、油漆作坊、捻作坊、铁作坊、篷作坊、索作坊、缆作坊等。其中仅仅篷厂有房间六十余间。
除了他这个工部郎中还有员外郎、主事、提举,帮工指挥等人员。下设的厢长、作头等低级班头就将近百名。匠户分为四厢,每厢分为十甲,每甲设甲长,下辖十户。故船厂共有匠户一千户。
平日里他们也要造大量的船,只是数量并不多,而且很多都是商船,这些船只并不大,因此他们的很多船坞并没有开始使用。
南居益发现几乎一半的船坞现在似乎已经弃之不用,里面堆积着厚厚的污泥。南居益打断于志舒的介绍:“这是怎么回事?就算不用也不至于到荒废成这个样子?”
见南居益脸色阴沉,于志舒连忙解释道:“总督大人,您不知道啊!宝船厂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现在我们能用的船坞也就是一半,还都是偏小的船坞。再加上船厂缺银子,人手也不够,实在是没有能力来保养这些船坞。
而且这些船坞已经荒废了一百多年了,现在若是修复恐怕要十数万两银子,船厂没有银子啊!”见于志舒哭丧着脸,南居益心中一阵悲凉!
这也怨不得他,此人不过上任才两年。
……
“于大人,不知两百年前的郑和宝船宝船厂还可以造吗?”
于志舒略微有些尴尬,“总督大人,现在船厂的匠户们造不出当初的宝船了,主要原因还是没有那么粗大的木料了,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的技术失传了。”
于志舒咬咬牙,“若是大人需要,宝船厂应该可以造出有宝船一半大小的船!”
“嗯!造船所用的桐油、棕缆等原料可否充分?”
提到这个,于志舒露出了骄傲的笑容。“这一点大人可以放心,南京城周围的钟山有太祖皇帝开辟了漆园、桐园、棕园等园圃,种树数万颗,这么多年下来,那里的树木是又多又粗。
这些材料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一点倒是不错,南居益点点头。
“木料呢,船厂阴干的木料还有多少?”
于志舒这个时候是惊讶的,这位总督对造船很懂啊!
“大人,阴干木料这件事宝船厂两百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库存还是很充足的。大人这边请,这边就是存放木材的库房!”
在仓库看了看,木材的确不少!最近应该够用了。
在宝船厂转了一圈,南居益给于志舒交代了一些事情。首先是对宝船厂内的一些手脚不安分的人给剔除,该送进大牢就送往大牢,不能手软。
交代他提高工匠的工钱,按照京城军械司的水平。
南居益又拨给宝船厂二十万两银子,着手开始对各个船坞进行维修,准备造船的各项物资。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手机端../
“诸位同僚对荷兰人了解并不深。有所疑惑也很正常,按照前段时间邸报的说法,这个国家是来自万里之外,国土面积很小,甚至不如我大明的一个省大。
然而此小国的水师实力太过强大,其国战舰数千艘,所用大炮均为我大明水师尚未使用的红夷大炮,而且其战舰全部采用的都是新的外形结构,他们称之为大帆船,都是为了适应火炮的战争而设计的。
这样的战船比我军现在使用的福船更加适合现在的炮战。数年前的澎湖海战我军出动战船一百余艘,士兵近万人,才打败了不过八艘战船,一千两百余人的荷兰人。而我大明军队也若是惨重。
……
……
因此我大明要想收复台湾南部,就需要时间,大明需要建造新的船只新的火炮。而本官刚才的话也是为了让他们稍微放下戒心,但是我大明的移民势必会引起对方的警惕。
而这一方面大明东海水师总督南居益自然清楚,等南大人到了我等经过商议后也好统一行动。”
众人不由得点头,这些话似乎是很有道理,众人不得不心服。
…………………
回到热兰遮城的汉斯向彼得汇报了此行的过程与所获得的情报。彼得略微有些沉默。
郑芝龙凭借着如此庞大的势力归顺明国,那么他在明国之中的地位定然不低,他的话定然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这一点不用怀疑。相对于明国人来说,郑对我荷兰的实力更为了解,明国若真是有冒险举动,郑定然会阻止的。
不过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必须要去巴达维亚求援了,台湾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一千人。现在只有不到五百,太少了。
作出决定后的彼得总督丝毫不拖沓,数日后,一只小型船队离开港口向南而去。
而就在汉斯离开澎湖的时候,南居益来到了南京。
南居益离开京城后,第一个来到的地方是南京龙江宝船厂,这一个在明初制造郑和下西洋所用宝船的地方。
在龙江宝船厂,南居益着实是非常震惊,尤其是他前方七个巨大的船坞,其中最大的据南居益估计有百丈长,十数丈宽。
这也太大了,他不由得想起了记载中郑和的船只,宝船共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那真的是宏伟之盛世啊,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回到两百年前。
可惜现在这样的船队已经完全消失不见,对于他这样对海战颇有研究之人来说,这也是一大憾事啊!他心中长叹,继续在宝船厂观看。
虽然朝廷承平日久,这里的规模远远不能和永乐时相比,但仍然规模不小,主事的官员是一工部郎中于志舒。
南居益仔细的听了于志舒的讲解。
龙江宝船厂在弘治年间分为前厂和后厂。现在有提举司、帮工指挥厅、专门打造海船风篷的篷厂、细木作坊、油漆作坊、捻作坊、铁作坊、篷作坊、索作坊、缆作坊等。其中仅仅篷厂有房间六十余间。
除了他这个工部郎中还有员外郎、主事、提举,帮工指挥等人员。下设的厢长、作头等低级班头就将近百名。匠户分为四厢,每厢分为十甲,每甲设甲长,下辖十户。故船厂共有匠户一千户。
平日里他们也要造大量的船,只是数量并不多,而且很多都是商船,这些船只并不大,因此他们的很多船坞并没有开始使用。
南居益发现几乎一半的船坞现在似乎已经弃之不用,里面堆积着厚厚的污泥。南居益打断于志舒的介绍:“这是怎么回事?就算不用也不至于到荒废成这个样子?”
见南居益脸色阴沉,于志舒连忙解释道:“总督大人,您不知道啊!宝船厂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现在我们能用的船坞也就是一半,还都是偏小的船坞。再加上船厂缺银子,人手也不够,实在是没有能力来保养这些船坞。
而且这些船坞已经荒废了一百多年了,现在若是修复恐怕要十数万两银子,船厂没有银子啊!”见于志舒哭丧着脸,南居益心中一阵悲凉!
这也怨不得他,此人不过上任才两年。
……
“于大人,不知两百年前的郑和宝船宝船厂还可以造吗?”
于志舒略微有些尴尬,“总督大人,现在船厂的匠户们造不出当初的宝船了,主要原因还是没有那么粗大的木料了,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的技术失传了。”
于志舒咬咬牙,“若是大人需要,宝船厂应该可以造出有宝船一半大小的船!”
“嗯!造船所用的桐油、棕缆等原料可否充分?”
提到这个,于志舒露出了骄傲的笑容。“这一点大人可以放心,南京城周围的钟山有太祖皇帝开辟了漆园、桐园、棕园等园圃,种树数万颗,这么多年下来,那里的树木是又多又粗。
这些材料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一点倒是不错,南居益点点头。
“木料呢,船厂阴干的木料还有多少?”
于志舒这个时候是惊讶的,这位总督对造船很懂啊!
“大人,阴干木料这件事宝船厂两百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库存还是很充足的。大人这边请,这边就是存放木材的库房!”
在仓库看了看,木材的确不少!最近应该够用了。
在宝船厂转了一圈,南居益给于志舒交代了一些事情。首先是对宝船厂内的一些手脚不安分的人给剔除,该送进大牢就送往大牢,不能手软。
交代他提高工匠的工钱,按照京城军械司的水平。
南居益又拨给宝船厂二十万两银子,着手开始对各个船坞进行维修,准备造船的各项物资。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