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你就当这个削减第一人吧。”

    赵祯一直看到那宦官头上满是冷汗,方才冷笑一声,开口说道。

    那宦官呆滞地看着赵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赵祯会真的把他裁掉。

    “官家,小人不想走!”

    那宦官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哀求着说道。

    在宋代,宦官是不自称为奴才的。

    奴才,是满清发明的词汇。

    包括明朝,太监也并不自称为奴才,只是因为《明史》是满清政府修的,所以在明史中,才有奴才这个词汇。

    然而,此时的赵祯一脸冷酷。

    从这一期典藏华夏开播至今,赵一洲第一次表现出一位帝王该有的气势。

    “言官乃是朝廷的耳目,你居然阻止朕听取言官的谏言,朕怎能将你这种人留在身边!”

    赵祯厉声喝道。

    整个崇政殿中,只剩下那宦官粗重的喘息声。

    那宦官心中满是恐惧,他幼小入宫,在赵祯身边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气势如山岳一般的赵祯。

    屏幕前的观众也都看呆了,赵一洲饰演的赵祯,从璞玉一般的宽厚温和到雷霆万钧的帝王之怒,不过是在一瞬间的转变。

    赵一洲的演技,生动诠释了什么叫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官家,小人向来勤勤恳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请您看在我侍奉您多年的份上……”

    那宦官苦苦哀求着,他身为一个身体有残缺之人,离开了这座宫殿,迎来的将是无尽的冷眼和嘲笑。

    然而,赵祯却是无动于衷,一挥手打断了他。

    “来人!”

    赵祯大声喝道,紧接着,内侍总管带着下人走了进来。

    “把他拖下去,驱逐出宫。”

    赵祯手指虚点了点趴在地上涕泗横流的宦官,说道。

    内侍总管闻言有些惊讶,但也没有多问,朝手下之人摆了摆手。

    手下之人当即将那宦官拖了出去。

    崇政殿中重新陷入沉寂中,内侍总管弯腰站在赵祯身后。

    “张都知,多给他些金银细软。”

    良久,赵祯方才开口说道。

    “官家,内库支不开了。今年内库的收入还未入库,您前几天又从内库支了一笔钱修建福田院。”

    张都知低声说道。

    福田院,便是宋朝之时的养老院。

    赵祯脸色一僵,随即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你这些年攒下了不少钱吧?先给他一些盘缠让他出宫,算朕欠你的。等今岁的收入入库,你再从内库支去便是。”

    说着,赵祯脸上露出了自嘲地笑容。

    他这个皇帝当着,甚至不如他的内侍总管有钱。

    “官家,臣知道了。”

    张都知点了点头,说道。

    “行了,你出去吧,朕要来处理政务了。”

    赵祯说道。

    张都知小心翼翼地走出了崇政殿,甚至没有发出丝毫的脚步声。

    随着大门关上,赵祯完全沉浸于政务当中了。

    赵祯身子一动不动,只有手上时不时翻阅着奏章。

    无数观众看着如此认真勤勉的赵祯,神色都有些恍惚。

    看着画面,他们甚至感到时间的流速都有些模糊了。

    窗外的光亮,在张安的布置下逐渐黯淡了下去,告诉着观众天色已晚。

    一名宦官轻轻推开门走了进来,点亮了烛火,又蹑手蹑脚地走了出去,赵祯完全没有发现。

    直到赵祯的肚子叫了起来,才将赵祯的思绪打断。

    他摸了摸肚子,感到有些饥饿。

    “如果能喝上一碗热羊肉汤,岂不美哉?”

    赵祯喃喃说道。

    他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了窗户。

    看着外面一片漆黑,天上繁星点点,赵祯脸上露出犹豫之色,片刻之后摇了摇头。

    “罢了,一时兴起便随意索取,会让下边的人看成惯例。朕若是今晚喝了这碗羊肉汤,御厨便会夜夜宰杀,以备不时之需如此一来行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其数。为一时口腹之欲,开此恶例,又伤生害物,朕于心不忍。”

    赵祯叹了一口气,关上了窗户。

    此时,网飞上看着实时翻译的英文字幕的国外网友,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之色。

    就算是在现代,他们的国家都从未有如此勤俭的领导人,而屏幕上的这位,是一个封建王朝的九五至尊!

    其实,在赵祯身上,这样的事例不计其数。

    赵祯有一次吃饭,吃到了一滴沙子,硌地他牙齿一阵剧痛。

    他连忙将口中食物吐了出来,对身边伺候的宫女吩咐道:

    “万不可声张朕吃到沙砾,此乃大不敬之罪。”

    第一时间,赵祯想到的是不让下人因为此事受到责罚。

    仁宗在位时,有一年发生疫病,赵祯把自己宫里珍贵的通天犀拿出来给老百姓入药,官员劝他好药只此一根,应该自己留着。

    然而,仁宗说:岂能贵异物而贱百姓?

    于是令人碎之,给了百姓。

    仁宗出游,有官员怕有人行刺仁宗,于是封锁道路。

    仁宗知道后把官员狠批了一顿,命人解除封锁,让百姓满足好奇心,可以随便看自家官家长啥样。

    结果,大街上被围得水泄不通。

    仁宗的父亲真宗驾崩,棺椁太大,路又太窄,于是有官员建议拆了民居和城墙。

    然而,仁宗说城墙可拆,民居不可动。

    仁宗一生简朴,晚年生病,官员进入仁宗的寝殿服侍。

    所有看到仁宗的寝殿,皆是羞愧难当。

    仁宗的寝殿摆设简陋,被褥发霉发黄。

    官员让人重新拿了被褥,结果还是发霉发黄的。

    于是,官员问仁宗,仁宗说用的这些都是民之膏血,不能随便浪费。

    平时,仁宗穿的衣服洗了又洗舍不得扔,经常被宫人嘲笑。

    仁宗对判处死刑慎之又慎,一审再审,只为能让那人活命。

    对曾经误判的官员,仁宗说,“伤吾赤子,一概不予重用”。

    仁宗出去打猎,老百姓把自家养的鸡鸭都放出来给仁宗。

    仁宗知道后很愧疚,自责扰民,并且把猎物都还了回去,还减税作为补偿。

    仁宗,是真正爱民如子的皇帝。

    他能力有限,但他已经尽心尽力了。

    他曾经批奏折太过劳累,几度昏厥。

    仁宗驾崩多年后,仁宗的小女儿出嫁,老百姓知道那是仁宗的女儿,跟在马车后面掩面哭泣。

    他是难得的敬畏生命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为了老百姓能过太平日子,宁愿赔钱也不愿生灵涂炭,听见宫外酒楼作乐的欢笑声歌舞声,觉得老百姓过得幸福他就很满足。

章节目录

娱乐:典藏华夏,神级扮演古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记得快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62章 何谓仁?-典藏华夏的小说,娱乐:典藏华夏,神级扮演古今,笔趣阁并收藏娱乐:典藏华夏,神级扮演古今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