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

    许冰不忍地看着李白。

    她实在是不愿意看到,李白再度重蹈覆辙。

    然而,李白却是洒脱一笑,摇了摇头。

    “不必再劝。”

    许冰长叹了一口气,情绪有些低落。

    “不谈此事。既然后世人如此了解我的诗,想必,我留下的那些墨宝,也成为后世的瑰宝了?”

    似乎是为了缓解沉重的气氛,李白饶有兴致地看着许冰,笑着说道。

    李白不止在诗之一道上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他的书法,同样是一绝。

    连草书大家黄庭坚,都对李白的书法极为认可。

    宋徽宗更是如此评价李白的书法: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贴,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李白的书法,对笔锋的控制力很强,收放自如,用笔快健流畅,行笔苍劲雄浑,一如其诗风一般。

    然而,许冰却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低下了头。

    “后世只有一幅您的字作留世。”

    闻言,李白惊讶地看着许冰,甚至有些惊愕。

    “就剩一幅了?”

    许冰点了点头。

    “是。”

    “哪幅啊?”

    李白问道。

    “上阳台帖。”

    许冰沉声说道。

    李白哑然失笑,摇了摇头。

    “先生……”

    许冰有些失落,李白的作品仅存一幅,对后世人来说,这是多么大的一个遗憾。

    “几幅字尔,何必挂怀。”

    李白摆了摆手,反而安慰许冰道。

    “先生,您的每一幅画,都是无价之宝。遗失了那么多,实在是太可惜了。”

    许冰闷声说道。

    “无价之宝?哈哈哈哈……”

    听到许冰这话,李白突然哈哈大笑着。

    “太白可称之为无价之宝,太白的诗可称之为无价之宝,人间真情也可称之为无价之宝。一幅字而已,算什么无价之宝?”

    话语之间,尽显李白的豪迈。

    但没有人会认为他这话太过狂妄,诗之一道第一人,说出这样的话,没有一个人会不认可。

    “说说,太白的上阳台帖,后世值多少银子?”

    李白笑着问道。

    “后世,上阳台帖一度流落外邦人手中……”

    许冰沉默了片刻,开口说道。

    说到一半,李白打断了她。

    “太白的字,怎么会在外邦人手中?”

    李白一脸惊讶,问道。

    “后世,华夏大地曾两度被外族统治。满族朝廷皇室,大肆买卖文物。上阳台帖,被满清贵族卖给外邦人了。”

    后世那么多人讨厌清朝,绝不止因为清朝不是汉人朝廷,而是因为满清不尊重华夏文明,甚至是践踏华夏文明!

    同样是外族人统治华夏大地,后世对元朝的评价可比清朝好多了。

    到现在,都有许多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因为满清贵族而流落海外。

    屏幕前,无数国内观众也感到无比愤怒。

    尤其是来自于粤省的观众,对于清朝的愤怒和痛恨,是刻在血脉和骨子里的。

    近些年,由于一些影视作品的美化,许多人都对历史上的满清缺少了正确的认识。

    但每一个知道历史上满清对粤省人民做过什么事的粤省人,都不可能不痛恨满清朝廷!

    从清初顺治年间,清廷的迁海令,便让东粤人民饱受荼毒。

    一道迁海令,东南沿海地区所有人,内迁五十里!

    命令下达之日,许多地方官员放火烧屋,用鞭子抽、用棍子打,强迫沿海百姓内迁。

    有清一朝,在满清官员的眼中,便从未把汉人当人看过!

    无数人因此流离失所,无数靠海吃饭的老百姓,在内迁的动乱中被饿死、被迫害。

    史书记载,迁海令导致“沿海幅员上下数千里,尽委而弃之,使田庐丘墟,坟墓无主,寡妇孤儿,望哭天末。”

    在这场内迁中,沿海地区人口少了一半!

    “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初诗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如此写道。

    足见,这是如何悲惨的一场浩劫。

    “后来呢?”

    李白长叹了一口气,问道。

    “后来,一位叫张伯驹的人,倾尽所有,花费二十万两白银,从外邦人手中买下了上阳台帖。”

    在那时候,二十万两白银,可以在燕京买数百套四合院!

    “二十万两?”

    听到这个数字,李白瞪大了双眼。

    “区区一幅字画,如此破费值得吗?”

    李白不解地问道。

    “先生,张伯驹花费二十万两白银买下上阳台帖,并非是为了自己。张伯驹先生,乃是为了后世之传承!”

    “张伯驹先生买下上阳台帖,并不是为了自己收藏。他无偿将上阳台帖捐献给了博物院,因为他,我们后世之炎黄子孙才能看到太白先生的真迹!”

    许冰激动地说道。

    李白眼中怀有欣慰,微微摇了摇头。

    “区区一张纸而已,不要也罢。后世人既识我,当学我一般,洒脱,自如!”

    李白说完哈哈笑着,仰头喝了一大口酒。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许冰声音低沉,缓缓诵道。

    李白听到这首诗,不由愣了一下。

    “我的《临终歌》。”

    李白喃喃说道。

    “余世之风,可影响万世。可又有谁,会为我的死低声哭泣呢?”

    “太白先生,即便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后,无数炎黄子孙,依旧在怀念您,依旧热爱着您。上阳台帖,寄托着我们十四亿炎黄子孙对您的爱,对这个国家的爱。”

    “后世既已传得我的风骨,又何惜那身外之物?太白一生,最为宝贵的,不是我的诗情,而是我这傲骨!”

    “哈哈哈哈哈,悠哉,幸哉!太白的心愿,在一千五百年后实现了。如今,太白也要安心去尽自己的使命了。”

    李白摇头晃脑地哈哈大笑着,绕开了许冰,一步步朝人世走去。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

    ……

    李白豪迈放浪的声音在山林中传荡着。

    这诗、酒、山水的神仙,终究还是为了他的理想,向原来的命运奔赴而去。

    许冰深深看着李白的背影,深深鞠了一躬。

    画面就这样定格着,李白的背影越来越小,直到完全消失在屏幕上,屏幕前无数观众依旧怅然若失。

    若是可以的话,他们多希望这一期节目能够永远地不结束。

    这样,就仿佛李白与他们同在。

章节目录

娱乐:典藏华夏,神级扮演古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记得快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23章 上阳台帖-典藏华夏TXT下载,娱乐:典藏华夏,神级扮演古今,笔趣阁并收藏娱乐:典藏华夏,神级扮演古今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