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利哥在成为马林麾下的第二名航海家后,就开始了挑选船员的准备。同时,他要求,必须使用200吨级以上的大船,以保证航行安全。毕竟,太小的船,是不怎么抗风浪的。
横穿大西洋和去印度不同,去印度的航线,基本是沿着非洲海岸的,唯一横穿的大海,还是比较平静的阿拉伯海。但横穿大西洋不同,亚美利哥虽然没去过美洲,可也听说过,大西洋深处风浪还是很大的。
对此,马林自然是赞同的。而估摸着哥伦布他们一来一回至少一年半以上,而去格林纳达,却不需要太多时间。哥伦布的船队从加那利群岛横穿大西洋,不过用了70天。而从埃姆登到加那利群岛,不过一个多月。所以,从埃姆登到向风群岛,其实只要三个多月,半年多就能跑一个来回。因此,马林又足够的时间去做准备。
为了安全,马林决定,等待特霍伦彻造船厂的那两艘“250”级的武装商船完工后,交给亚美利哥使用。250级商船现在建造技术成熟,要不了几个月就能完工。这几个月的时间,正好给亚美利哥带着一群新水手,去海上演练。
虽然,马林手下还有一群从哥伦布船队轮换下来的老水手,但马林不打算全部使用这些老水手。因为,他需要培养更多的水手。因此,马林只挑了一部分老水手跟船,先使用那几艘一百多吨级的小船在北海上演练大航海。船上大部分水手,还是从渔民家庭中挑选出来,受过水手培训的一些年轻水手。这样,由老水手们带着,一个航行下来,他们也能成为老水手。
为了表示对航海的重视,马林还亲自陪同亚美利哥,去了特霍伦彻和埃姆登两家造船厂视察。但视察的结果,让马林有些皱眉……
特霍伦彻造船厂还没啥,只是按部就班而已。但埃姆登造船厂这边,却遇到了技术性难题……
原来,马林要求埃姆登造船厂试造500吨级大船,难度肯定是大大增加的。其他地方还好,造船龙骨骨架中的肋材成了大问题……
一般而言,欧洲式的风帆木船,是先铺设龙骨,然后再包上木板的。龙骨有些像鱼骨,一条主体主龙骨,外加很多弯曲的“肋骨”。
主龙骨其实还是很好找的,其唯一的要求就是够长。比如达伽马探索印度的旗舰“圣加布里埃尔号”,长度就是25.7米。当然,这是上甲板的长度,船底的主龙骨,大概20米出头长就足够了。20米长的橡木料,虽然难找,但只要出高价,还是能买到的。
不过,想要更长的龙骨,那就有些困难了。比如瑞典人的“哥德堡号”,马林前世看过他们复古造船的文章,知道他们用来制造龙骨的橡树,必须是树龄300年以上、直径5米以上的“太爷”级的橡树。这种橡树在欧洲非常稀少,毕竟,欧洲人千百年来一直在砍伐了利用橡树。当然,哥德堡号的龙骨长度也很长,达到了40.9米。
这样超长的木料,眼下在欧洲是非常珍贵的。因为,300年的老树,在欧洲并不多见。可是,马林知道,在这个年代的美洲,因为没有发达的文明,树木很少被砍伐。所以,在北美,长了几百年,长度四五十米的超级老橡树,却是非常多。因为,千万年来,就没有人在北美的森林里大规模伐木过。因此,马林才有过去北美伐木和造船的打算。在北美森林里,像哥德堡号龙骨那样的超长龙骨橡木,根本不贵,到处都是……
而西班牙人,为了建造西班牙大帆船,后来也把造大船的基地,移到了美洲。马林记得,在一片文章里读到过,大约在1610年后,西班牙把造大船的基地,搬到了古巴哈瓦那,以直接利用当地丰富的木材资源。
当然,马林现在造的是500吨级的船,而不是哥德堡号那样的1150吨的大船。所以,马林不需要长40米的300年老树的木材,只需要30米长的龙骨就足够了。虽然价格会比较贵,但不是找不到。
可是,造大船用的肋材,却是很麻烦的事情。要知道,眼下大航海不过刚刚开始,造船技术还不发达。
马林了解情况后,惊奇地发现,这个时代的肋材,竟然是通过整块木料锯出的形状……
要知道,肋材和主龙骨不一样,主龙骨是直的,肋材却是弯的。肋材都是钉在主龙骨上的,一般而言,安装在船头的船肋骨,是一对对“v”的肋材,而船中部的穿肋骨,则是“u”型的。“v”型的肋材简单,直接两个比较直的长木板钉到龙骨上就可以。但“u”型的肋材就比较麻烦了,但偏偏,一艘船用的最多的肋材,就是“u”型的。而且,这个年代,人们所用的“u”型肋材,竟然多半是从比较粗的原木里,锯出的弯曲肋材,非常浪费木料。
船造小一点还好,要是造大船,肋材都需要几百年老橡树的木料才能加工出来,非常浪费……
马林有些惊讶,在他记忆中,“哥德堡号”仿古船在使用复古技术造船时,明明是使用蒸汽软化直木板后弯曲而成的呀……
不过,马林也不想想,即便是原版的“哥德堡号”,也是18世纪的船。那时候的造船技术,肯定是比15世纪末要强多了。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大航海,才促进了欧洲造船技术的进步。毕竟,“需求是发明之母”。
马林不知道用蒸汽软化和改变肋材形状的技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他至少知道,眼下他的造船厂没有这项技术。甚至,一些葡萄牙的造船工匠,也没有听过这项技术。
因此,马林确定——这还是一项尚未出现过的技术……
看到埃姆登造船厂因为找不到足够的粗橡木来加工弯曲的肋材而发愁,马林直接把自己看到过的用蒸汽软化和改变肋材形状的技术说了出来。
对此,那些老造船匠们将信将疑。不过,事实胜于雄辩。马林立即派人,做了长盒子,用于把需要软化加工的木材放进去。然后,又找铁匠做了带固定盖子的大铁锅,以及引导水蒸气的管子……
东西准备好后,在马林的指挥下,工匠们把需要软化加工的木材放进长盒子里,并半密封好。然后,大铁锅开始烧水,管道把水蒸气通入半密封的长盒子里……
就这样,再用水蒸气蒸包子一样蒸了五六个小时后,木板终于软化了。但马林从前世看过的哥德堡号建造过程的文章中知道,这种软化,只能持续20分钟。于是,他赶紧下令工匠们,在20分钟之内,把木材弯曲变形……
果然,20分钟后,木材开始变硬,但之前就做了弯曲变形,倒是真的变形了。不过,也有点反弹迹象。
于是,工匠们干脆做了一个凹槽,专门用于把需要弯曲的木材卡在里面,以让木板达到造船所需的形状。等木材风干好了,正好是造船工匠们所需的形状。
经过几天的试验,工匠们终于熟悉了这一工艺。这样,制造几米长的弯曲的船肋骨,成本就大大地降低了。
以前,他们要从很厚的原木里锯出弯曲的肋材,非常浪费木料。因为,锯出肋材的粗原木的脚料,大部分都浪费了。
可使用了马林提供的蒸汽软化技术后,他们可以直接把很普通的几米长的木板,用蒸汽软化法,加工成弯曲的船肋骨。这样,就能节约大量的成本。因为,几米长的直木板步很容易找到,价格也便宜。不像之前需要找很粗的原木,价格比较贵,还浪费木料。
就这样,马林利用前世看过的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的加工方法,很容易地解决了造大船的一个技术难点。马林要求的500吨级战船,也顺利地继续制造了。
至于技术保密问题,马林却是不用担心,因为,埃姆登造船厂的工匠,大部分都是马林的农奴。其他不是农奴的工匠,也都是签了终身合同的,家人都在这里,倒是不用担心他们带着技术跑路。
当初,在分离特霍伦彻造船厂时,马林就考虑到了保密的问题。所以,他把从葡萄牙雇来的没有签终身合同的工匠,都留在了特霍伦彻造船厂,由葡萄牙倔老头瓦拉多带领着继续制造“250”级武装商船。而将来要制造战舰的农奴工匠和那些签了终身合同的威尼斯工匠及少部分葡萄牙工匠,都安排进了埃姆登造船厂,专门来制造战舰。以后,特霍伦彻造船厂专门制造商船,而埃姆登造船厂,则负责制造战舰,分工明确……
商船和战舰是不同的,比如,一根长24米的龙骨上,商船一般只需要33对船肋就足够了。船肋之间,有大量缝隙,直接用木板蒙上。
可是,这样的话,因为这些缝隙的存在,在海战时,若是敌人的铁球炮弹正好砸在这个缝隙上,很容易击破外面蒙的木板,造成“穿帮”效果。那样一来,船的侧舷就会进水,甚至可能导致沉船……
所以,战舰在制造时,往往会使用更多的船肋,排得紧紧凑凑的,不留缝隙,外面蒙得木板,也更厚。
这次制造500吨级在战船,工匠们就按照马林的要求,船肋间不留缝隙。为此,30米的龙骨上,需要钉上六十多对船肋,非常紧凑,但也非常耗时耗力和耗材。
但幸好马林适时地提供了蒸汽软化和加工肋材的技术,使得肋材加工成本大大降低了。不然,这成本要逆天……
马林满意地离开了埃姆登造船厂,边走边得意地想到:
“果然穿越者是最牛逼的,那些工匠们难以解决的棘手技术问题,穿越者一个简单回忆就解决了……”
et★
横穿大西洋和去印度不同,去印度的航线,基本是沿着非洲海岸的,唯一横穿的大海,还是比较平静的阿拉伯海。但横穿大西洋不同,亚美利哥虽然没去过美洲,可也听说过,大西洋深处风浪还是很大的。
对此,马林自然是赞同的。而估摸着哥伦布他们一来一回至少一年半以上,而去格林纳达,却不需要太多时间。哥伦布的船队从加那利群岛横穿大西洋,不过用了70天。而从埃姆登到加那利群岛,不过一个多月。所以,从埃姆登到向风群岛,其实只要三个多月,半年多就能跑一个来回。因此,马林又足够的时间去做准备。
为了安全,马林决定,等待特霍伦彻造船厂的那两艘“250”级的武装商船完工后,交给亚美利哥使用。250级商船现在建造技术成熟,要不了几个月就能完工。这几个月的时间,正好给亚美利哥带着一群新水手,去海上演练。
虽然,马林手下还有一群从哥伦布船队轮换下来的老水手,但马林不打算全部使用这些老水手。因为,他需要培养更多的水手。因此,马林只挑了一部分老水手跟船,先使用那几艘一百多吨级的小船在北海上演练大航海。船上大部分水手,还是从渔民家庭中挑选出来,受过水手培训的一些年轻水手。这样,由老水手们带着,一个航行下来,他们也能成为老水手。
为了表示对航海的重视,马林还亲自陪同亚美利哥,去了特霍伦彻和埃姆登两家造船厂视察。但视察的结果,让马林有些皱眉……
特霍伦彻造船厂还没啥,只是按部就班而已。但埃姆登造船厂这边,却遇到了技术性难题……
原来,马林要求埃姆登造船厂试造500吨级大船,难度肯定是大大增加的。其他地方还好,造船龙骨骨架中的肋材成了大问题……
一般而言,欧洲式的风帆木船,是先铺设龙骨,然后再包上木板的。龙骨有些像鱼骨,一条主体主龙骨,外加很多弯曲的“肋骨”。
主龙骨其实还是很好找的,其唯一的要求就是够长。比如达伽马探索印度的旗舰“圣加布里埃尔号”,长度就是25.7米。当然,这是上甲板的长度,船底的主龙骨,大概20米出头长就足够了。20米长的橡木料,虽然难找,但只要出高价,还是能买到的。
不过,想要更长的龙骨,那就有些困难了。比如瑞典人的“哥德堡号”,马林前世看过他们复古造船的文章,知道他们用来制造龙骨的橡树,必须是树龄300年以上、直径5米以上的“太爷”级的橡树。这种橡树在欧洲非常稀少,毕竟,欧洲人千百年来一直在砍伐了利用橡树。当然,哥德堡号的龙骨长度也很长,达到了40.9米。
这样超长的木料,眼下在欧洲是非常珍贵的。因为,300年的老树,在欧洲并不多见。可是,马林知道,在这个年代的美洲,因为没有发达的文明,树木很少被砍伐。所以,在北美,长了几百年,长度四五十米的超级老橡树,却是非常多。因为,千万年来,就没有人在北美的森林里大规模伐木过。因此,马林才有过去北美伐木和造船的打算。在北美森林里,像哥德堡号龙骨那样的超长龙骨橡木,根本不贵,到处都是……
而西班牙人,为了建造西班牙大帆船,后来也把造大船的基地,移到了美洲。马林记得,在一片文章里读到过,大约在1610年后,西班牙把造大船的基地,搬到了古巴哈瓦那,以直接利用当地丰富的木材资源。
当然,马林现在造的是500吨级的船,而不是哥德堡号那样的1150吨的大船。所以,马林不需要长40米的300年老树的木材,只需要30米长的龙骨就足够了。虽然价格会比较贵,但不是找不到。
可是,造大船用的肋材,却是很麻烦的事情。要知道,眼下大航海不过刚刚开始,造船技术还不发达。
马林了解情况后,惊奇地发现,这个时代的肋材,竟然是通过整块木料锯出的形状……
要知道,肋材和主龙骨不一样,主龙骨是直的,肋材却是弯的。肋材都是钉在主龙骨上的,一般而言,安装在船头的船肋骨,是一对对“v”的肋材,而船中部的穿肋骨,则是“u”型的。“v”型的肋材简单,直接两个比较直的长木板钉到龙骨上就可以。但“u”型的肋材就比较麻烦了,但偏偏,一艘船用的最多的肋材,就是“u”型的。而且,这个年代,人们所用的“u”型肋材,竟然多半是从比较粗的原木里,锯出的弯曲肋材,非常浪费木料。
船造小一点还好,要是造大船,肋材都需要几百年老橡树的木料才能加工出来,非常浪费……
马林有些惊讶,在他记忆中,“哥德堡号”仿古船在使用复古技术造船时,明明是使用蒸汽软化直木板后弯曲而成的呀……
不过,马林也不想想,即便是原版的“哥德堡号”,也是18世纪的船。那时候的造船技术,肯定是比15世纪末要强多了。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大航海,才促进了欧洲造船技术的进步。毕竟,“需求是发明之母”。
马林不知道用蒸汽软化和改变肋材形状的技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他至少知道,眼下他的造船厂没有这项技术。甚至,一些葡萄牙的造船工匠,也没有听过这项技术。
因此,马林确定——这还是一项尚未出现过的技术……
看到埃姆登造船厂因为找不到足够的粗橡木来加工弯曲的肋材而发愁,马林直接把自己看到过的用蒸汽软化和改变肋材形状的技术说了出来。
对此,那些老造船匠们将信将疑。不过,事实胜于雄辩。马林立即派人,做了长盒子,用于把需要软化加工的木材放进去。然后,又找铁匠做了带固定盖子的大铁锅,以及引导水蒸气的管子……
东西准备好后,在马林的指挥下,工匠们把需要软化加工的木材放进长盒子里,并半密封好。然后,大铁锅开始烧水,管道把水蒸气通入半密封的长盒子里……
就这样,再用水蒸气蒸包子一样蒸了五六个小时后,木板终于软化了。但马林从前世看过的哥德堡号建造过程的文章中知道,这种软化,只能持续20分钟。于是,他赶紧下令工匠们,在20分钟之内,把木材弯曲变形……
果然,20分钟后,木材开始变硬,但之前就做了弯曲变形,倒是真的变形了。不过,也有点反弹迹象。
于是,工匠们干脆做了一个凹槽,专门用于把需要弯曲的木材卡在里面,以让木板达到造船所需的形状。等木材风干好了,正好是造船工匠们所需的形状。
经过几天的试验,工匠们终于熟悉了这一工艺。这样,制造几米长的弯曲的船肋骨,成本就大大地降低了。
以前,他们要从很厚的原木里锯出弯曲的肋材,非常浪费木料。因为,锯出肋材的粗原木的脚料,大部分都浪费了。
可使用了马林提供的蒸汽软化技术后,他们可以直接把很普通的几米长的木板,用蒸汽软化法,加工成弯曲的船肋骨。这样,就能节约大量的成本。因为,几米长的直木板步很容易找到,价格也便宜。不像之前需要找很粗的原木,价格比较贵,还浪费木料。
就这样,马林利用前世看过的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的加工方法,很容易地解决了造大船的一个技术难点。马林要求的500吨级战船,也顺利地继续制造了。
至于技术保密问题,马林却是不用担心,因为,埃姆登造船厂的工匠,大部分都是马林的农奴。其他不是农奴的工匠,也都是签了终身合同的,家人都在这里,倒是不用担心他们带着技术跑路。
当初,在分离特霍伦彻造船厂时,马林就考虑到了保密的问题。所以,他把从葡萄牙雇来的没有签终身合同的工匠,都留在了特霍伦彻造船厂,由葡萄牙倔老头瓦拉多带领着继续制造“250”级武装商船。而将来要制造战舰的农奴工匠和那些签了终身合同的威尼斯工匠及少部分葡萄牙工匠,都安排进了埃姆登造船厂,专门来制造战舰。以后,特霍伦彻造船厂专门制造商船,而埃姆登造船厂,则负责制造战舰,分工明确……
商船和战舰是不同的,比如,一根长24米的龙骨上,商船一般只需要33对船肋就足够了。船肋之间,有大量缝隙,直接用木板蒙上。
可是,这样的话,因为这些缝隙的存在,在海战时,若是敌人的铁球炮弹正好砸在这个缝隙上,很容易击破外面蒙的木板,造成“穿帮”效果。那样一来,船的侧舷就会进水,甚至可能导致沉船……
所以,战舰在制造时,往往会使用更多的船肋,排得紧紧凑凑的,不留缝隙,外面蒙得木板,也更厚。
这次制造500吨级在战船,工匠们就按照马林的要求,船肋间不留缝隙。为此,30米的龙骨上,需要钉上六十多对船肋,非常紧凑,但也非常耗时耗力和耗材。
但幸好马林适时地提供了蒸汽软化和加工肋材的技术,使得肋材加工成本大大降低了。不然,这成本要逆天……
马林满意地离开了埃姆登造船厂,边走边得意地想到:
“果然穿越者是最牛逼的,那些工匠们难以解决的棘手技术问题,穿越者一个简单回忆就解决了……”
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