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太后的落泪,坐实了皇帝下落不明的坏消息。
李琼不由暗暗一叹,此前,战无不胜的皇帝,怎么就败了呢?
“太后娘娘,可否将宋云祥的奏章,赐臣一观?”李琼毕竟老成,他必须知道了真实的情况,才好解决接下来的态度。
皇帝失踪了,皇子有六人。其中,还有李琼的曾外孙,即皇六子华哥儿。
此时,李琼不管说啥,都会格外的惹人注意。
薛太后又哭了一阵之后,这才命人传下了宋云祥的奏章。
李琼双手捧过奏章,定神一看,不由倒吸了口凉气,十万大军惨败于耶律休哥之手,十不存三。
这且罢了,只要皇帝还在,迟早会东山再起的。
然而,混战之中,皇帝竟然失踪了,这个麻烦可就闹大了。
内阁的三个相公,依次传看了宋云祥的奏章后,全都脸色铁青。他们都明白,皇帝失踪之后,若是今天说错了话,将来肯定没有好下场。
道理是明摆着的,皇帝不在了,国不可一日无君,总要有皇子监国的。
孔坤被贬出京城,又被召回之后,心态彻底的平和了。少说话,多做事,成了他的座右铭。
论地位和实权,刘金山和李琼都比他强得多,这两位相公不发话,孔坤已经打定了主意,绝不开口。
王大虎的心情,异常之复杂。没有三弟的重感情,哪来他今日的重权在握?
可是,三弟居然失踪了,在六个皇子里选谁监国,就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了。
照道理说,应该是虚岁十五的皇长子监国。可是,皇三子兴哥儿也有十二岁了,且生母是出身名门的德妃折氏。
不过,因为折从阮已经死了,折家的势力相对削弱了不少。
更麻烦的是,李琼的就在跟前,他嫡亲的曾外孙,皇六子华哥儿出身高贵,只是年纪尚幼罢了。
虽然说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可是,历朝历代没谁真正把这个当一回事,选谁当监国,都是要看实力的。
黄景胜没有想那么多,他眼里含着热泪,脑子里全是和李中易一起相处的快活场景。
左子光和李延清,则一声不吭的站在薛太后的身侧,他们本质上是皇帝的家臣。
家臣,主上失踪了,肯定听皇太后的吩咐。太上皇,嘿嘿,只当不存在的。
李云潇冷冷的看着相公们,是人是鬼,今天恐怕都要见真章了吧?
不管从哪个意义上说,李云潇都算是皇帝的家臣。
主人不在了,听薛太后的吩咐,这才是家臣的本分!
李云潇想得比较多一些,皇帝失踪了,帝国最重要的兵权,分别掌握在宋云祥、杨烈、刘贺扬、廖山河和李云潇本人的手上。
这五个帝国最高级的方面之帅,他们支持哪个皇子,那位皇子就可以当监国,乃至登基称帝。
殿内,没人敢吱声,薛太后哭了一阵子,直接点了李琼的名,“李老相公,你怎么看?”
李琼早就准备,他就知道,肯定逃不过这一劫的。
于是,李琼拱着手说:“老臣以为,皇上下落不明,绝对不宜轻举妄动。老臣恳请皇太后垂帘听政。”一撩袍摆,跪到了薛太后的座前。
李延清斜睨着李琼,心说,这只老狐狸,还真的是西瓜掉进了油锅里,滑不溜手啊!
李琼这么快就表明了态度,实在是大出刘金山的意料之外。
按照刘金山原本的想法,李琼肯定会推举他的曾外孙,皇六子出来监国。
谁曾想,李琼异常之狡猾,居然请薛太后垂帘听政务。
也是,皇六子年纪尚小,就算是李琼强推他出来监国,又何以服众?
“臣附议。”孔坤赶紧跟在李琼的身后,也跪到了薛太后的座前。
左子光没动地方,李延清依然站得笔直,他们俩始终保持一言不发。
李云潇仿佛闷嘴葫芦似的,两眼却一直盯在刘金山的身上。
内阁仅有的三相,已经有两位相公表了态,现在,就看刘金山是怎么想的了。
刘金山想了想,最终觉得,李琼的提议,确实是最佳的权宜之计!
“臣以为,应先将两位皇弟分封去外地,太后娘娘再垂帘听政。”
刘金山其实颇有些顾虑。毕竟,薛太后除了皇帝之外,还有一个亲儿子李中远。
若是薛太后大权在握,坐稳了位置,将来喝了迷魂汤,打算传子不传孙了,刘金山又怎么对得起皇帝的知遇之恩。
孔坤听了这话之后,不由暗暗佩服刘金山的胆量,这种话居然敢当着薛太后的面说,他不要命了?
李琼不由暗暗点头,皇帝没有白白宠信刘金山,这位未来的首相果然是老成谋国的朝廷柱石。
薛太后就很有些生气了,刘金山竟然如此猜疑她的宝哥儿,究竟是何居心?
但是,李云潇、李延清和左子光的迟迟不表态,也让薛太后看出了军警特三方的犹豫不决。
皇帝在的时候,政务依靠的是内阁四相,只是折从阮病殁了。
军方的态度,尤其是重兵在握的李云潇的态度,薛太后不能不充分考虑到。毕竟,李云潇若是不支持,一切都是浮云。
“潇松,你怎么看?”薛太后故意点了李云潇的名儿,想听听他的看法。
毕竟,李云潇曾任老李家的大总管,和薛太后熟得不能再熟了,唤他的表字也说得过去。
“回太后娘娘,臣乃皇上家臣,不敢预闻外朝之事也。”李云潇推得一干二净,显然是在等薛太后先表态了之后,再挑明立场。
李云潇啥也没有说,但是,薛太后已经听懂了,她的宝哥儿不分封出京,军方就会一直持保留态度。
其实局面很清晰的。皇长子今年虚十五岁,皇帝的亲弟弟宝哥儿,也是虚十五岁。
若论对皇帝这一脉威胁最大的,不是旁人,正是皇帝的嫡亲弟弟宝哥儿李中远。
至于,皇帝的另一个异母弟弟李中昊,嘿嘿,不管是内阁诸相,还是军警特的三个,都采取了无视的态度,把他当作了空气。
刘金山故意把两个皇叔,摆到了一块儿,目的不过是将薛太后一军,让她无从反驳罢了。
孔坤的脑子转得极快,他已经想到了,两个皇弟分封出京之后,六个皇子之中选谁继承大统,才是真正的摊牌之时吧?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先赶走了皇弟再说吧。
作为阁臣,孔坤对李中易还是很感恩的。在皇弟和皇子之间,他肯定站在皇子这一边。
只是,选哪个皇子出来监国,孔坤就有自己的想法了。
皇长子,一向为薛太后所喜爱,最有希望被太后娘娘推为监国。
李琼,不需要问,肯定是想皇六子监国。
刘金山的态度不明,孔坤也仔细琢磨过,只怕是希望国赖长君吧?
薛太后也没有料到,皇帝儿子刚刚失踪,内阁诸相和军警特的重臣们,就敢逼她把亲儿子宝哥儿分封出去。
说句心里话,薛太后从未打算让宝哥儿染指大位。然而,重臣们不信,如之奈何?
以前,薛太后不过是老李家的侍妾罢了。亲儿子当了皇帝,她才晋为母后皇太后。
李中易在的时候,薛太后从未插手过政务和军务。现在,重臣们的集体施压,令她觉得疲惫不堪。
值此社稷有难之时,薛太后心里也明白,没有殿内重臣们的鼎力支持,老李家的天下说翻就翻了,哪里还有什么未来?
“好吧,传我懿旨,李中远授成都开国侯,食邑万户,十日后动身赴成都。李中昊授灵州开国子,食邑百户,即日启程。”薛太后的一席话,立时堵住了重臣们的嘴巴。
尽管薛太后的懿旨,极为偏袒李中远,而薄待李中昊。但是,重臣们均无异议。
李中昊参与谋反的旧帐,都还没有彻底清算呢,他算个什么东西?当初,皇帝没宰了他,已经是看在太上皇的面子上了。
至于,李中远被封为成都侯,大家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当今李氏皇族起家于成都,薛太后格外的偏疼幺儿一些,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总之,只要两个皇弟离开了京城,就再也不可能威胁到皇子们的地位,这就足够了。
至于,薛太后垂帘之后,哪位皇子出来监国,那就要另外争论了。
不过,令众人没有想到的是,薛太后的反击,很快降临。
“本宫不太熟悉政务军务,为免耽误了国事,吾意,政事堂和内阁合署议政,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薛太后的想法很简单,不能任由你们这些人的摆布,必须要把政事堂重新拉进来,以制衡重臣们的权力。
李中易在的时候,完全撇开了政事堂,以内阁为抓手,牢牢的掌握了政务大权。
薛太后远远没李中易那么的强势,她也担心被重臣们给坑了,有这种顾虑也是人之常情。
既然薛太后想分内阁诸相之权,李琼等三相,就必须有个态度了。
李延清和左子光、李云潇,彼此对视了一眼,尽管只是无声的眼神交流,他们很快就看懂了彼此的心意。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装哑巴!
《逍遥侯》来源:..>..
李琼不由暗暗一叹,此前,战无不胜的皇帝,怎么就败了呢?
“太后娘娘,可否将宋云祥的奏章,赐臣一观?”李琼毕竟老成,他必须知道了真实的情况,才好解决接下来的态度。
皇帝失踪了,皇子有六人。其中,还有李琼的曾外孙,即皇六子华哥儿。
此时,李琼不管说啥,都会格外的惹人注意。
薛太后又哭了一阵之后,这才命人传下了宋云祥的奏章。
李琼双手捧过奏章,定神一看,不由倒吸了口凉气,十万大军惨败于耶律休哥之手,十不存三。
这且罢了,只要皇帝还在,迟早会东山再起的。
然而,混战之中,皇帝竟然失踪了,这个麻烦可就闹大了。
内阁的三个相公,依次传看了宋云祥的奏章后,全都脸色铁青。他们都明白,皇帝失踪之后,若是今天说错了话,将来肯定没有好下场。
道理是明摆着的,皇帝不在了,国不可一日无君,总要有皇子监国的。
孔坤被贬出京城,又被召回之后,心态彻底的平和了。少说话,多做事,成了他的座右铭。
论地位和实权,刘金山和李琼都比他强得多,这两位相公不发话,孔坤已经打定了主意,绝不开口。
王大虎的心情,异常之复杂。没有三弟的重感情,哪来他今日的重权在握?
可是,三弟居然失踪了,在六个皇子里选谁监国,就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了。
照道理说,应该是虚岁十五的皇长子监国。可是,皇三子兴哥儿也有十二岁了,且生母是出身名门的德妃折氏。
不过,因为折从阮已经死了,折家的势力相对削弱了不少。
更麻烦的是,李琼的就在跟前,他嫡亲的曾外孙,皇六子华哥儿出身高贵,只是年纪尚幼罢了。
虽然说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可是,历朝历代没谁真正把这个当一回事,选谁当监国,都是要看实力的。
黄景胜没有想那么多,他眼里含着热泪,脑子里全是和李中易一起相处的快活场景。
左子光和李延清,则一声不吭的站在薛太后的身侧,他们本质上是皇帝的家臣。
家臣,主上失踪了,肯定听皇太后的吩咐。太上皇,嘿嘿,只当不存在的。
李云潇冷冷的看着相公们,是人是鬼,今天恐怕都要见真章了吧?
不管从哪个意义上说,李云潇都算是皇帝的家臣。
主人不在了,听薛太后的吩咐,这才是家臣的本分!
李云潇想得比较多一些,皇帝失踪了,帝国最重要的兵权,分别掌握在宋云祥、杨烈、刘贺扬、廖山河和李云潇本人的手上。
这五个帝国最高级的方面之帅,他们支持哪个皇子,那位皇子就可以当监国,乃至登基称帝。
殿内,没人敢吱声,薛太后哭了一阵子,直接点了李琼的名,“李老相公,你怎么看?”
李琼早就准备,他就知道,肯定逃不过这一劫的。
于是,李琼拱着手说:“老臣以为,皇上下落不明,绝对不宜轻举妄动。老臣恳请皇太后垂帘听政。”一撩袍摆,跪到了薛太后的座前。
李延清斜睨着李琼,心说,这只老狐狸,还真的是西瓜掉进了油锅里,滑不溜手啊!
李琼这么快就表明了态度,实在是大出刘金山的意料之外。
按照刘金山原本的想法,李琼肯定会推举他的曾外孙,皇六子出来监国。
谁曾想,李琼异常之狡猾,居然请薛太后垂帘听政务。
也是,皇六子年纪尚小,就算是李琼强推他出来监国,又何以服众?
“臣附议。”孔坤赶紧跟在李琼的身后,也跪到了薛太后的座前。
左子光没动地方,李延清依然站得笔直,他们俩始终保持一言不发。
李云潇仿佛闷嘴葫芦似的,两眼却一直盯在刘金山的身上。
内阁仅有的三相,已经有两位相公表了态,现在,就看刘金山是怎么想的了。
刘金山想了想,最终觉得,李琼的提议,确实是最佳的权宜之计!
“臣以为,应先将两位皇弟分封去外地,太后娘娘再垂帘听政。”
刘金山其实颇有些顾虑。毕竟,薛太后除了皇帝之外,还有一个亲儿子李中远。
若是薛太后大权在握,坐稳了位置,将来喝了迷魂汤,打算传子不传孙了,刘金山又怎么对得起皇帝的知遇之恩。
孔坤听了这话之后,不由暗暗佩服刘金山的胆量,这种话居然敢当着薛太后的面说,他不要命了?
李琼不由暗暗点头,皇帝没有白白宠信刘金山,这位未来的首相果然是老成谋国的朝廷柱石。
薛太后就很有些生气了,刘金山竟然如此猜疑她的宝哥儿,究竟是何居心?
但是,李云潇、李延清和左子光的迟迟不表态,也让薛太后看出了军警特三方的犹豫不决。
皇帝在的时候,政务依靠的是内阁四相,只是折从阮病殁了。
军方的态度,尤其是重兵在握的李云潇的态度,薛太后不能不充分考虑到。毕竟,李云潇若是不支持,一切都是浮云。
“潇松,你怎么看?”薛太后故意点了李云潇的名儿,想听听他的看法。
毕竟,李云潇曾任老李家的大总管,和薛太后熟得不能再熟了,唤他的表字也说得过去。
“回太后娘娘,臣乃皇上家臣,不敢预闻外朝之事也。”李云潇推得一干二净,显然是在等薛太后先表态了之后,再挑明立场。
李云潇啥也没有说,但是,薛太后已经听懂了,她的宝哥儿不分封出京,军方就会一直持保留态度。
其实局面很清晰的。皇长子今年虚十五岁,皇帝的亲弟弟宝哥儿,也是虚十五岁。
若论对皇帝这一脉威胁最大的,不是旁人,正是皇帝的嫡亲弟弟宝哥儿李中远。
至于,皇帝的另一个异母弟弟李中昊,嘿嘿,不管是内阁诸相,还是军警特的三个,都采取了无视的态度,把他当作了空气。
刘金山故意把两个皇叔,摆到了一块儿,目的不过是将薛太后一军,让她无从反驳罢了。
孔坤的脑子转得极快,他已经想到了,两个皇弟分封出京之后,六个皇子之中选谁继承大统,才是真正的摊牌之时吧?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先赶走了皇弟再说吧。
作为阁臣,孔坤对李中易还是很感恩的。在皇弟和皇子之间,他肯定站在皇子这一边。
只是,选哪个皇子出来监国,孔坤就有自己的想法了。
皇长子,一向为薛太后所喜爱,最有希望被太后娘娘推为监国。
李琼,不需要问,肯定是想皇六子监国。
刘金山的态度不明,孔坤也仔细琢磨过,只怕是希望国赖长君吧?
薛太后也没有料到,皇帝儿子刚刚失踪,内阁诸相和军警特的重臣们,就敢逼她把亲儿子宝哥儿分封出去。
说句心里话,薛太后从未打算让宝哥儿染指大位。然而,重臣们不信,如之奈何?
以前,薛太后不过是老李家的侍妾罢了。亲儿子当了皇帝,她才晋为母后皇太后。
李中易在的时候,薛太后从未插手过政务和军务。现在,重臣们的集体施压,令她觉得疲惫不堪。
值此社稷有难之时,薛太后心里也明白,没有殿内重臣们的鼎力支持,老李家的天下说翻就翻了,哪里还有什么未来?
“好吧,传我懿旨,李中远授成都开国侯,食邑万户,十日后动身赴成都。李中昊授灵州开国子,食邑百户,即日启程。”薛太后的一席话,立时堵住了重臣们的嘴巴。
尽管薛太后的懿旨,极为偏袒李中远,而薄待李中昊。但是,重臣们均无异议。
李中昊参与谋反的旧帐,都还没有彻底清算呢,他算个什么东西?当初,皇帝没宰了他,已经是看在太上皇的面子上了。
至于,李中远被封为成都侯,大家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当今李氏皇族起家于成都,薛太后格外的偏疼幺儿一些,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总之,只要两个皇弟离开了京城,就再也不可能威胁到皇子们的地位,这就足够了。
至于,薛太后垂帘之后,哪位皇子出来监国,那就要另外争论了。
不过,令众人没有想到的是,薛太后的反击,很快降临。
“本宫不太熟悉政务军务,为免耽误了国事,吾意,政事堂和内阁合署议政,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薛太后的想法很简单,不能任由你们这些人的摆布,必须要把政事堂重新拉进来,以制衡重臣们的权力。
李中易在的时候,完全撇开了政事堂,以内阁为抓手,牢牢的掌握了政务大权。
薛太后远远没李中易那么的强势,她也担心被重臣们给坑了,有这种顾虑也是人之常情。
既然薛太后想分内阁诸相之权,李琼等三相,就必须有个态度了。
李延清和左子光、李云潇,彼此对视了一眼,尽管只是无声的眼神交流,他们很快就看懂了彼此的心意。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装哑巴!
《逍遥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