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毅营”这支军队是名副其实的席家军,朝廷不仅容许他们存在,容许他们出境作战,而且为此多次嘉赏和提拔其首领与部将。
这一个重大的信息,对那些怀才不遇的荆南书生来说,如曙光一般预示着希望,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它暗示着命运的转机,创业的机遇,人生的价值,奋斗的前景。
有了荆南军最高统领兵部尚书曾藩的幕后支持,席启田参照江长源的“书生加山农加矿工”的募兵制,实行精兵厚晌策略,族人、乡人踊跃投他的军队,此后精毅营将士被提升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数十人,其中包括作为副将的龚昌遇,以及同庆四年加入“席家军”的小乞丐荣维善。
在静江击败了石显达的部队以后,席家军的人数增到2000人,因为席启田是书生出身的,担任文官,除了军务,还有政务在身。实际带着部队四处征战、冲锋陷阵的,大多时候还是由龚昌遇直接负责。
魏王石显达与龚昌遇交锋了数次以后,都没有占到便宜,心里倒是有了阴影,围攻静江城、试图迂回北犯潭州的计划成了泡影,而石城方面对这支远征的苍狼军没有任何支援,反而将“魏王”的爵位一贬再贬,由通军主将变成左军主将,由圣神电变成电师。当然,石显达不在乎这些糊弄人心的虚名,他要建立一个区别于苍狼国的国度,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管理自己的流动政权。
往后的日子里,石显达过得并不痛快,每到一处,苍狼军的后边都有尾随而至的席家军人马,怎么甩也甩不掉。攻石显达攻克庆远府,屯兵驻军,训练士卒,部队再次发展到25万余人(包括随军家属在内)。
石显达远征军中的彭大顺、朱衣点、童海荣等67名将领对接连战败的局势甚为失望,看不到未来,萌生了分家的念头,率军20余万人脱离了远征军,向东边的石城进发,名曰“万里归朝”,与“韩王”李修成会师于江左郡铅山湖口。朱衣点等人的脱离,让苍狼国的远征军元气大伤,即为石显达最后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京都那边,咸通皇帝的日子很不好过,内有外患,使得这个30来岁心力交瘁,日夜惊恐,成了一个小老头一般,还不时地吐血。番禺总督叶琛被鹰击黎人抓走,京都已是无人可用,只好调来正在与西北浩罕汗国叛乱分子作战的孛儿只斤?僧格,拱卫京畿防务,统领大沽口炮台营兵。
鹰击黎人与法蓝西人见清和正规军与苍狼军打了五六年的仗,连一个“苍狼国”也摆平不了,断定费罗家族没有什么能人了,借口“开放通商口岸”到期,要求修约遭拒绝为由,遂组成联军,趁火打劫,多次沿海北上,炮击天津卫的炮台,试图攻入京都,迫使费罗皇室投降,都没有让清和国的决策者屈服,因为在头一年(咸通九年)僧格率领的击败了鹰法联军。
咸通十年六月。苍狼军鹰王陈宇超攻破江北大营后,东征苏州、常州,荆北苍狼军势力空虚。曾藩与荆北巡抚胡林一,统领荆南军水陆师5万余人,乘机自荆北大举东进,直指河阳镇。
围攻了两个月之后,眼看胜利在望,朝廷圣旨下来了,令曾国藩带兵进京勤王,抵挡鹰法联军,并亲自点名要荆南军名将鲍超率荆南军万人,“克日赴京交胜保调遣,勿得借词延宕,坐视国君之急”。
此时调走鲍超,无疑河阳围攻战的计划将泡汤,曾国陷入两难。同时接到圣旨的巡抚胡林一力主勤王,他对曾国说:“能早到一日,可早解圣主一日之忧”。
“河阳镇是拱卫石城西线的屏障和粮源要地,攻破河阳镇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能错过。苍狼国一日不除,朝廷一日不得安宁,孰轻孰重要分清楚。”曾藩说道,在他看来,鹰法联军只不过是想捞点好处,朝廷迟早会答应的,不是大问题。
“可鹰法联军已经达到了天津卫,直逼京都,不救驾说不过去啊。”胡林一皱起眉头。
“老师勿忧,京畿不是有僧格亲王的蒙古骑兵吗?让他们去打好了。”幕僚李章桐站了出来,“学生有一计策,不知可行……”
“章桐,但说无妨。”曾藩说。
“我们可以按兵请旨,且无稍动。简而言之,就是采取‘拖’字诀,拖到形势改变再说,当然,拖有拖的技巧……”李章桐说。
“此乃妙计也!”曾藩茅塞顿开,拍手叫好,“先延迟十日再说,然后给朝廷答复,说派鲍超北上,力量不足以勤王,请朝廷在曾某、胡巡抚俩人之中,任选一人,督军入卫。等到奏折送到热河,这么一来一回,一个月下去了,或许鹰法联军早就拿了好处撤兵了,我们就不用进京勤王了。”
“曾大人,荆南军一兵一卒不发,好像也不行啊。”江东巡抚江长义脸上掠过一丝阴骘,“卑职听闻‘席家军’的龚继昌曾在番禺击毙了鹰击黎水师陆战队数百人,骁勇善战,不如让他做为先锋部队,北上勤王,以免落下拒不发兵的口实。”
“江巡抚,龚继昌何许人也?”曾藩问道。
“龚继昌乃宝城府儒林县人也,早些年曾是我手下的裨将,与西洋人交手好几次了,尚无败绩。”江长义应道。江长义推荐龚继昌,是不安好心的。
“席家军才不过一千余人,虽然装备精良,可与上万人的外邦军队作战,这不是将他们送上不归之路吗?”曾藩连连摇头。
“大人,为什么不可以试试呢?”江长义呵呵一笑,“再说龚昌遇命大福大,死不了的。”
“江巡抚,那本督(曾藩此时兼任两江总督)让你北上去勤王,你可愿意?”曾藩笑道。
“大人,卑职难以担此责任。”江长义摆摆手,“非龚继昌莫属。”
“长义老弟,勤王机会不是常有的,你怎么可以轻易放弃呢?”曾藩似乎参透出江长义的心思。
“机会确实千载难逢,可卑职没有与鹰法联军交手的经验,没有胜算,因而大力举荐龚继昌。”江长义坚持自己的意见。
“好吧。本督即刻修书一封,八百里加急,发往宝城府……”曾藩在案几边做了下来,提起了毛笔,在纸上写了起来。
“大人,龚继昌现在静江府席启田手下……”江长义补充了一句。
“你这人怎么啦,说话拖泥带水的?本督还以为龚昌遇在宝城府驻守呢!”曾藩将写了一行字的信纸投入火中烧了,重新写了一封加急密函。
拿着密函的江长义走出了曾藩的营帐,自言自语:龚继昌,本巡抚就不信,你这次进京勤王,还能够活着回来!
三天后,从荆北郡发来的密函到了席启田的手中。席启田一见是曾藩的亲笔信,不敢懈怠,连忙派人找到了正在贺州一带追剿苍狼军的龚昌遇一部。信使找了大半天,才在一个山窝窝里,见到了指挥轻型火炮营炮击苍狼军营寨的龚昌遇。
“将军,席大人让您即刻休战,回静江城去。”信使气喘吁吁地从马背上跳了下来。
“小兄弟,出什么事了?是不是静江城又被石显达给包围了?”龚昌遇一挥手,连天的炮火立马停了下来。
“鹰击黎与法蓝西联军攻打天津卫了,京都危急,皇上令各地军队北上勤王……”信使从怀里掏出来加急密函。
“小兄弟,本将军识字不多,你念给我听就行了。”龚昌遇微微一笑。
“将军,抱歉,我也不曾识字啊。”信使抽出来信纸,双手捧到龚昌遇的面前。
龚昌遇认真地看了信函几眼,看到自己的名字,还有京都,一共五个字,其余的一概不知所云:“席大人有什么嘱咐没有?”
“席大人说,让将军您务必尽快退出贺州,在后天早上赶回静江城,配备最新式的火炮与步枪,北上勤王,时间紧迫,不得有误。”信使催促道。
“贺州离静江城400余里,现在都辰时了,我们能够赶回去吗?”龚昌遇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很是无语。
“席大人说了,赶不回去也要赶。精毅营被曾藩大人看上了,不去也得去。”信使说。
“我艹,荆北大营的荆南军离京都更近,曾藩大人舍近求远,派我去做炮灰,这是何故?”
“将军,这个……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信使一脸茫然。
“我想这肯定又是江长义那家伙出的馊主意,让老子去和西洋鬼子硬拼……哎,怎么这家伙还是对我记恨在心……”龚昌遇收好了密函,下令全军撤退……
眼看就要攻下对面的山寨了,突然停战,将士们对此很不解。军需官祝荣楚拿出来密函,举着说:“兄弟们,这是兵部尚书曾藩曾大人的亲笔信,令我等接到军令后,十天内前往荆北大营去报到……”
这一个重大的信息,对那些怀才不遇的荆南书生来说,如曙光一般预示着希望,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它暗示着命运的转机,创业的机遇,人生的价值,奋斗的前景。
有了荆南军最高统领兵部尚书曾藩的幕后支持,席启田参照江长源的“书生加山农加矿工”的募兵制,实行精兵厚晌策略,族人、乡人踊跃投他的军队,此后精毅营将士被提升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数十人,其中包括作为副将的龚昌遇,以及同庆四年加入“席家军”的小乞丐荣维善。
在静江击败了石显达的部队以后,席家军的人数增到2000人,因为席启田是书生出身的,担任文官,除了军务,还有政务在身。实际带着部队四处征战、冲锋陷阵的,大多时候还是由龚昌遇直接负责。
魏王石显达与龚昌遇交锋了数次以后,都没有占到便宜,心里倒是有了阴影,围攻静江城、试图迂回北犯潭州的计划成了泡影,而石城方面对这支远征的苍狼军没有任何支援,反而将“魏王”的爵位一贬再贬,由通军主将变成左军主将,由圣神电变成电师。当然,石显达不在乎这些糊弄人心的虚名,他要建立一个区别于苍狼国的国度,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管理自己的流动政权。
往后的日子里,石显达过得并不痛快,每到一处,苍狼军的后边都有尾随而至的席家军人马,怎么甩也甩不掉。攻石显达攻克庆远府,屯兵驻军,训练士卒,部队再次发展到25万余人(包括随军家属在内)。
石显达远征军中的彭大顺、朱衣点、童海荣等67名将领对接连战败的局势甚为失望,看不到未来,萌生了分家的念头,率军20余万人脱离了远征军,向东边的石城进发,名曰“万里归朝”,与“韩王”李修成会师于江左郡铅山湖口。朱衣点等人的脱离,让苍狼国的远征军元气大伤,即为石显达最后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京都那边,咸通皇帝的日子很不好过,内有外患,使得这个30来岁心力交瘁,日夜惊恐,成了一个小老头一般,还不时地吐血。番禺总督叶琛被鹰击黎人抓走,京都已是无人可用,只好调来正在与西北浩罕汗国叛乱分子作战的孛儿只斤?僧格,拱卫京畿防务,统领大沽口炮台营兵。
鹰击黎人与法蓝西人见清和正规军与苍狼军打了五六年的仗,连一个“苍狼国”也摆平不了,断定费罗家族没有什么能人了,借口“开放通商口岸”到期,要求修约遭拒绝为由,遂组成联军,趁火打劫,多次沿海北上,炮击天津卫的炮台,试图攻入京都,迫使费罗皇室投降,都没有让清和国的决策者屈服,因为在头一年(咸通九年)僧格率领的击败了鹰法联军。
咸通十年六月。苍狼军鹰王陈宇超攻破江北大营后,东征苏州、常州,荆北苍狼军势力空虚。曾藩与荆北巡抚胡林一,统领荆南军水陆师5万余人,乘机自荆北大举东进,直指河阳镇。
围攻了两个月之后,眼看胜利在望,朝廷圣旨下来了,令曾国藩带兵进京勤王,抵挡鹰法联军,并亲自点名要荆南军名将鲍超率荆南军万人,“克日赴京交胜保调遣,勿得借词延宕,坐视国君之急”。
此时调走鲍超,无疑河阳围攻战的计划将泡汤,曾国陷入两难。同时接到圣旨的巡抚胡林一力主勤王,他对曾国说:“能早到一日,可早解圣主一日之忧”。
“河阳镇是拱卫石城西线的屏障和粮源要地,攻破河阳镇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能错过。苍狼国一日不除,朝廷一日不得安宁,孰轻孰重要分清楚。”曾藩说道,在他看来,鹰法联军只不过是想捞点好处,朝廷迟早会答应的,不是大问题。
“可鹰法联军已经达到了天津卫,直逼京都,不救驾说不过去啊。”胡林一皱起眉头。
“老师勿忧,京畿不是有僧格亲王的蒙古骑兵吗?让他们去打好了。”幕僚李章桐站了出来,“学生有一计策,不知可行……”
“章桐,但说无妨。”曾藩说。
“我们可以按兵请旨,且无稍动。简而言之,就是采取‘拖’字诀,拖到形势改变再说,当然,拖有拖的技巧……”李章桐说。
“此乃妙计也!”曾藩茅塞顿开,拍手叫好,“先延迟十日再说,然后给朝廷答复,说派鲍超北上,力量不足以勤王,请朝廷在曾某、胡巡抚俩人之中,任选一人,督军入卫。等到奏折送到热河,这么一来一回,一个月下去了,或许鹰法联军早就拿了好处撤兵了,我们就不用进京勤王了。”
“曾大人,荆南军一兵一卒不发,好像也不行啊。”江东巡抚江长义脸上掠过一丝阴骘,“卑职听闻‘席家军’的龚继昌曾在番禺击毙了鹰击黎水师陆战队数百人,骁勇善战,不如让他做为先锋部队,北上勤王,以免落下拒不发兵的口实。”
“江巡抚,龚继昌何许人也?”曾藩问道。
“龚继昌乃宝城府儒林县人也,早些年曾是我手下的裨将,与西洋人交手好几次了,尚无败绩。”江长义应道。江长义推荐龚继昌,是不安好心的。
“席家军才不过一千余人,虽然装备精良,可与上万人的外邦军队作战,这不是将他们送上不归之路吗?”曾藩连连摇头。
“大人,为什么不可以试试呢?”江长义呵呵一笑,“再说龚昌遇命大福大,死不了的。”
“江巡抚,那本督(曾藩此时兼任两江总督)让你北上去勤王,你可愿意?”曾藩笑道。
“大人,卑职难以担此责任。”江长义摆摆手,“非龚继昌莫属。”
“长义老弟,勤王机会不是常有的,你怎么可以轻易放弃呢?”曾藩似乎参透出江长义的心思。
“机会确实千载难逢,可卑职没有与鹰法联军交手的经验,没有胜算,因而大力举荐龚继昌。”江长义坚持自己的意见。
“好吧。本督即刻修书一封,八百里加急,发往宝城府……”曾藩在案几边做了下来,提起了毛笔,在纸上写了起来。
“大人,龚继昌现在静江府席启田手下……”江长义补充了一句。
“你这人怎么啦,说话拖泥带水的?本督还以为龚昌遇在宝城府驻守呢!”曾藩将写了一行字的信纸投入火中烧了,重新写了一封加急密函。
拿着密函的江长义走出了曾藩的营帐,自言自语:龚继昌,本巡抚就不信,你这次进京勤王,还能够活着回来!
三天后,从荆北郡发来的密函到了席启田的手中。席启田一见是曾藩的亲笔信,不敢懈怠,连忙派人找到了正在贺州一带追剿苍狼军的龚昌遇一部。信使找了大半天,才在一个山窝窝里,见到了指挥轻型火炮营炮击苍狼军营寨的龚昌遇。
“将军,席大人让您即刻休战,回静江城去。”信使气喘吁吁地从马背上跳了下来。
“小兄弟,出什么事了?是不是静江城又被石显达给包围了?”龚昌遇一挥手,连天的炮火立马停了下来。
“鹰击黎与法蓝西联军攻打天津卫了,京都危急,皇上令各地军队北上勤王……”信使从怀里掏出来加急密函。
“小兄弟,本将军识字不多,你念给我听就行了。”龚昌遇微微一笑。
“将军,抱歉,我也不曾识字啊。”信使抽出来信纸,双手捧到龚昌遇的面前。
龚昌遇认真地看了信函几眼,看到自己的名字,还有京都,一共五个字,其余的一概不知所云:“席大人有什么嘱咐没有?”
“席大人说,让将军您务必尽快退出贺州,在后天早上赶回静江城,配备最新式的火炮与步枪,北上勤王,时间紧迫,不得有误。”信使催促道。
“贺州离静江城400余里,现在都辰时了,我们能够赶回去吗?”龚昌遇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很是无语。
“席大人说了,赶不回去也要赶。精毅营被曾藩大人看上了,不去也得去。”信使说。
“我艹,荆北大营的荆南军离京都更近,曾藩大人舍近求远,派我去做炮灰,这是何故?”
“将军,这个……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信使一脸茫然。
“我想这肯定又是江长义那家伙出的馊主意,让老子去和西洋鬼子硬拼……哎,怎么这家伙还是对我记恨在心……”龚昌遇收好了密函,下令全军撤退……
眼看就要攻下对面的山寨了,突然停战,将士们对此很不解。军需官祝荣楚拿出来密函,举着说:“兄弟们,这是兵部尚书曾藩曾大人的亲笔信,令我等接到军令后,十天内前往荆北大营去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