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们就看着办吧。”朱翊钧摆了摆手,随意的说道:“只要你们能想得出来,你们都可以试试。朕不是给你们钱了吗,应该还够吧?”
赵士祯连忙说道:“回陛下,还够。”
“那也行,”朱翊钧摆了摆手说道:“按照你们的计划去做吧。”
赵士祯闻言,恭敬的说道:“是,陛下。”
朱翊钧沉吟了片刻说道:“这样,回头朕去一趟,看看你们最近的研究成果,也好好赏赐一下你手下的人。”
闻言,赵士祯脸上顿时就露出了开心的神色,连忙躬着身子说道:“如果陛下能去的话,手下的那些人必定感恩戴德,以后做事也必定尽心尽力。”
朱翊钧还想问问,如果我不去的话,是不是你们就不尽心尽力了?
不过这是杠精发言。或许在自己看来这就是一个玩笑,可是在手下看来根本就不是。
来到大明这么多年了,早就已经习惯了。如果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手下不但不会觉得好笑,反而会觉得很恐惧。
朱翊钧忍住了吐槽的欲望,笑着说道:“那你们就回去好好准备准备吧,等进去的时候至少要有东西看。”
赵士祯恭恭敬敬的点头道:“陛下放心,臣回去就准备。”
“去吧。”朱翊钧笑着摆了摆手。
“臣告退。”赵士祯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等到赵士祯离开之后,朱翊钧的目光落到了陈矩的身上,想了想说道:“他们那边,你盯着一些,不要让什么乱七八糟的人伸手。如果有什么事的话,第一时间解决。那边不能出差错。”
“是,陛下,奴婢明白。”陈矩恭敬地答应道。
自从戚继光在辽东大展神威之后,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大明的火器变得非常犀利,而且威力非常大。一时之间,谁都想搞明白这里面究竟蕴藏了什么秘密,无数的人都想从里面捞到一些好处,甚至有的人干脆就想把这些秘方打探出来,拿去卖也能赚很多的钱。
火器厂附近的探子都逐渐变得多了起来,每个人抱着不同的目的,但是都想窥探里面的秘密。
朱翊钧虽然已经加强了安保,但心里还是不放心,历史上这种泄密的事多得数不胜数。
安排好了这些事之后,朱翊钧站起身子活动了一下筋骨,准备到后面继续陪皇后。
对于朱翊钧来说,最近比较安稳,军改进行得顺利,所有的一切都很顺利。
现在军事改革进行到南京城,整个北方都已经改革完成了。南京改革完之后,就可以继续向南推进。等改革到两广以后,基本就完成了所有的改革。
虽然两广云贵等地现在看起来还不是那么好,治理也非常乱,可是朱翊钧心里面明白,那里是自己以后做事的一个重点。
大明想要继续发展,只有向南。
向北虽然也可以,但是自然环境差,而且马上就小冰川纪了,生活的环境也会变差。
只有不断向南,才会降低发展难度。况且向南物资丰富、土地又肥沃,是非常好的去处。
朱翊钧现在的心情非常好,北方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可以支撑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事情了。
大明现在国力强盛,不会再像历史上一样。
在朱翊钧准备走的时候,外面突然就传来了急切的脚步声,随后一个身影快步走了进来,来到朱翊钧的耳边说了点什么。
谷alt/spanagt朱翊钧的脸色一变,连忙说道:“快让他进来!”
时间不长,谭纶从外面捧着一份奏疏走了进来。
这位兵部尚书的年纪已经很大人,额头鬓角都有些发白,不过整个人看起来面色红润,倒是很精神。
见到朱翊钧之后,谭纶恭恭敬敬的行礼,同时将奏疏双手托了起来,说道:“陛下,甘肃有叛乱!”
朱翊钧面无表情的说道:“嗯,呈上来。”
很快,奏疏就到了朱翊钧的手上。
朱翊钧快速翻看了一眼之后,脸色变得古怪了起来。
他实在是有些不明白,他怎么敢呢?怎么还敢造反呢?
没错,历史上三大征之一的宁夏之战还是发生了。
朱翊钧就不明白了,大明的国力这么强盛,在草原上已经纵横无敌了,怎么就有人非要捋自己的虎须?这不管不顾地一头撞上来,到底要干什么?
奏疏上写的并不是很详尽,只是奏报,造反了。
宁夏副总兵哱拜纠合其子哱承恩、义子哱云和土文秀等人,唆使军锋刘东旸叛乱,杀党馨及副使石继芳,纵火焚公署,收符印,发帑释囚。
胁迫总兵官张惟忠以党馨“扣饷激变”奏报,并索取敕印,张惟忠随即自缢而死。
刘东旸自称总兵,以哱拜为谋主,以哱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土文秀、哱云为左右参将,占据宁夏镇,刑牲而盟。
出兵连下中卫、广武、玉泉营,现在直奔灵州而去。
陈矩这个时候来到了朱翊钧的面前,恭恭敬敬的说道:“陛下,戚大帅在外面求见。”
朱翊钧看了他一眼,随意的吩咐道:“让他进来。”
显然,戚继光也是刚刚听说了这件事就坐不住了,直接就跑了过来。
对于朱翊钧来说这无所谓,反正他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哪怕是在原本的历史上,万历三大征当中,宁夏之战掀起的浪花也最小。以现在自己在西北的实力,这次造反恐怕连什么浪花都掀不起来。
至于戚继光想要去平叛,朱翊钧绝对不会允许,太没必要了。简直就是大炮打苍蝇——完全浪费。
时间不长,戚继光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见到谭纶也在,戚继光脸上倒也没有露出什么诧异的神色,给朱翊钧行过礼之后,又转头对谭纶说道:“谭大人。”
谭纶也还礼道:“戚将军。”
戚继光和谭纶两人是老熟人了,当年在东南抗击倭寇的时候就见过面,而且配合过。现在上了年纪,大家又都在京城为官,态度自然好很多。加上大家都跟的是张居正,同一派系,自然态度和善。
赵士祯连忙说道:“回陛下,还够。”
“那也行,”朱翊钧摆了摆手说道:“按照你们的计划去做吧。”
赵士祯闻言,恭敬的说道:“是,陛下。”
朱翊钧沉吟了片刻说道:“这样,回头朕去一趟,看看你们最近的研究成果,也好好赏赐一下你手下的人。”
闻言,赵士祯脸上顿时就露出了开心的神色,连忙躬着身子说道:“如果陛下能去的话,手下的那些人必定感恩戴德,以后做事也必定尽心尽力。”
朱翊钧还想问问,如果我不去的话,是不是你们就不尽心尽力了?
不过这是杠精发言。或许在自己看来这就是一个玩笑,可是在手下看来根本就不是。
来到大明这么多年了,早就已经习惯了。如果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手下不但不会觉得好笑,反而会觉得很恐惧。
朱翊钧忍住了吐槽的欲望,笑着说道:“那你们就回去好好准备准备吧,等进去的时候至少要有东西看。”
赵士祯恭恭敬敬的点头道:“陛下放心,臣回去就准备。”
“去吧。”朱翊钧笑着摆了摆手。
“臣告退。”赵士祯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等到赵士祯离开之后,朱翊钧的目光落到了陈矩的身上,想了想说道:“他们那边,你盯着一些,不要让什么乱七八糟的人伸手。如果有什么事的话,第一时间解决。那边不能出差错。”
“是,陛下,奴婢明白。”陈矩恭敬地答应道。
自从戚继光在辽东大展神威之后,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大明的火器变得非常犀利,而且威力非常大。一时之间,谁都想搞明白这里面究竟蕴藏了什么秘密,无数的人都想从里面捞到一些好处,甚至有的人干脆就想把这些秘方打探出来,拿去卖也能赚很多的钱。
火器厂附近的探子都逐渐变得多了起来,每个人抱着不同的目的,但是都想窥探里面的秘密。
朱翊钧虽然已经加强了安保,但心里还是不放心,历史上这种泄密的事多得数不胜数。
安排好了这些事之后,朱翊钧站起身子活动了一下筋骨,准备到后面继续陪皇后。
对于朱翊钧来说,最近比较安稳,军改进行得顺利,所有的一切都很顺利。
现在军事改革进行到南京城,整个北方都已经改革完成了。南京改革完之后,就可以继续向南推进。等改革到两广以后,基本就完成了所有的改革。
虽然两广云贵等地现在看起来还不是那么好,治理也非常乱,可是朱翊钧心里面明白,那里是自己以后做事的一个重点。
大明想要继续发展,只有向南。
向北虽然也可以,但是自然环境差,而且马上就小冰川纪了,生活的环境也会变差。
只有不断向南,才会降低发展难度。况且向南物资丰富、土地又肥沃,是非常好的去处。
朱翊钧现在的心情非常好,北方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可以支撑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事情了。
大明现在国力强盛,不会再像历史上一样。
在朱翊钧准备走的时候,外面突然就传来了急切的脚步声,随后一个身影快步走了进来,来到朱翊钧的耳边说了点什么。
谷alt/spanagt朱翊钧的脸色一变,连忙说道:“快让他进来!”
时间不长,谭纶从外面捧着一份奏疏走了进来。
这位兵部尚书的年纪已经很大人,额头鬓角都有些发白,不过整个人看起来面色红润,倒是很精神。
见到朱翊钧之后,谭纶恭恭敬敬的行礼,同时将奏疏双手托了起来,说道:“陛下,甘肃有叛乱!”
朱翊钧面无表情的说道:“嗯,呈上来。”
很快,奏疏就到了朱翊钧的手上。
朱翊钧快速翻看了一眼之后,脸色变得古怪了起来。
他实在是有些不明白,他怎么敢呢?怎么还敢造反呢?
没错,历史上三大征之一的宁夏之战还是发生了。
朱翊钧就不明白了,大明的国力这么强盛,在草原上已经纵横无敌了,怎么就有人非要捋自己的虎须?这不管不顾地一头撞上来,到底要干什么?
奏疏上写的并不是很详尽,只是奏报,造反了。
宁夏副总兵哱拜纠合其子哱承恩、义子哱云和土文秀等人,唆使军锋刘东旸叛乱,杀党馨及副使石继芳,纵火焚公署,收符印,发帑释囚。
胁迫总兵官张惟忠以党馨“扣饷激变”奏报,并索取敕印,张惟忠随即自缢而死。
刘东旸自称总兵,以哱拜为谋主,以哱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土文秀、哱云为左右参将,占据宁夏镇,刑牲而盟。
出兵连下中卫、广武、玉泉营,现在直奔灵州而去。
陈矩这个时候来到了朱翊钧的面前,恭恭敬敬的说道:“陛下,戚大帅在外面求见。”
朱翊钧看了他一眼,随意的吩咐道:“让他进来。”
显然,戚继光也是刚刚听说了这件事就坐不住了,直接就跑了过来。
对于朱翊钧来说这无所谓,反正他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哪怕是在原本的历史上,万历三大征当中,宁夏之战掀起的浪花也最小。以现在自己在西北的实力,这次造反恐怕连什么浪花都掀不起来。
至于戚继光想要去平叛,朱翊钧绝对不会允许,太没必要了。简直就是大炮打苍蝇——完全浪费。
时间不长,戚继光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见到谭纶也在,戚继光脸上倒也没有露出什么诧异的神色,给朱翊钧行过礼之后,又转头对谭纶说道:“谭大人。”
谭纶也还礼道:“戚将军。”
戚继光和谭纶两人是老熟人了,当年在东南抗击倭寇的时候就见过面,而且配合过。现在上了年纪,大家又都在京城为官,态度自然好很多。加上大家都跟的是张居正,同一派系,自然态度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