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男孩》的评价,仍然以好评居多。

    在电影时光网上的打分也一直居高不下。

    口碑和销量异常坚挺。

    “我以前一直觉得,几块钱一部的电影,肯定是粗制滥造的。不过也无所谓,反正便宜,随便消磨时间吧。但是《老男孩》真的不一样。这是一部用心拍的电影。不管是剧本,构图,摄影,剪辑,音乐,都是下了功夫的。特效虽然不多,但是恰到好处。”

    “2009年第一部优质电影。虽然它的篇幅很短,虽然它只是网络电影。但是好看的东西,就是好看。最近一两年国内的电影市场,总是在给人喂。要么是吃巧克力味的,要么是吃味的巧克力,都已经麻木了。但是《老男孩》真的不一样。在我心目中,它当得起‘优秀’二字。”

    “我觉得吧,《老男孩》的故事很简单,但是该有的跌宕起伏都有,该有的转折也有,然后煽情的,搞笑的,文青的,都在这里面。粗一听,像是煮了一锅大杂烩。但其实不是大杂烩。精准的火候把握,恰到好处的时间添加各种食材和调味品,海明威的巧手,做出了一碗高质量的佛跳墙。”

    “我就不明白,拍电影真的不难,讲故事真的不难,可为什么很多导演就是不会把这简单的事情做好?看看《老男孩》吧。没有任何复杂的东西,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但它就是能打动人。”

    “我是高中生,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是拍给大叔大婶看的,年轻人不到。但我很喜欢看啊,我班上的同学也有不少喜欢看。这电影又不难懂,很简单的故事,为什么要搞鄙视链呢,说什么年轻人看不懂?这是讲梦想,讲友情的故事,年轻人就没梦想?年轻人就没友情了?”

    除了称赞以外,观众们也开始深入地讨论影片中的细节。

    正如杜采歌所料,电影里几乎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道具,甚至每一帧都会被细节控观众拿出来分析。

    比如,观众们会分析林河与陈子椴对话时的各种表情变化,语气变化,来揣测他的心理。

    会根据一幕场景里的道具摆放,来猜测导演是不是在暗示什么。

    有人发现了,电影里陈小椴出场的镜头中,有两个镜头是在看书的。

    有一次她手里的书是《全职高手》,还有一次她手里的书是一本全英文的书,网友将那一帧画面放大,看到了书名:《r》。

    翻译过来就是,一首冰与火的歌。

    或者简单点,冰与火的歌。

    网友们调查了星条国和威塞克斯那边的图书市场,发现市面上并没有一本这样的书。

    难道这是在预示,海明威的下一本书将是《冰与火的歌》?

    还有细心的网友注意到,那本书的封面上有巨龙,有美人,有骑士。

    所以这将是一本西方奇幻小说?龙与魔法?

    有网友观察到了一个细节。电影里,有一幕给到了林河的书房,桌上散放着几张唱片。

    其中有段晓晨的《新歌加精选》,有余鱼的《一直很安静》。

    显然在“音乐新力量”上,大放异彩的余鱼,即将发布全新专辑。

    除此之外,电影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小细节。

    比如陈小椴在和鬼脸乐队参加真人秀时换过的几套衣服,恰好是段晓晨在演唱会上穿的同款。

    比如林河在电影里用的吉他,是卡斯特大师的作品。这把吉他有一个一闪即逝的特写,细心的网友有一行极小的字:“希望你在音乐领域勤耕不辍,灵感永不枯竭”。

    网友们大胆推测,这是海明威的父亲或者亲密朋友送给他的礼物,是海明威现实中的爱物。

    还比如,在行者乐队和鬼脸乐队同台演出那一段,表演结束后,林河送给了行者乐队主唱嘉勇易西一顶阔边圆顶草帽。

    这顶草帽是“海贼王”里路飞的同款。

    然后行者乐队的粉丝都激动得不要不要的,这牵扯到一段公案:当年嘉勇易西突然就开始戴帽子了,而且是戴的这么一顶很奇怪的帽子。

    粉丝们就纷纷猜测,是不是嘉勇易西的女朋友送的?

    是不是他的亲人送的?

    现在谜底揭晓了。

    嘉勇易西也在跑宣传时亲口承认,当年那顶帽子就是海明威送的。

    这些都被神通广大的网友们扒了出来。

    一些诸如此类的小细节,或许在没看过电影的人看来是挺无聊的。

    但对于看过电影来说的人来说,就像是挖出了深埋的宝藏,每次找到有意义的细节,都会兴奋得像过年一样。

    挖细节,就是这么有趣。

    关于《老男孩》电影的寓意和内涵,也有不少人在讨论。

    甚至还有人反向解读,“这是一个中年人的童话,片中的一切都是表象,似乎你曾经擅长的还有用武之地;曾经你暗恋过的女孩现在仍然喜欢着你,一直在等你;曾经的好友仍然互相在乎,亲如兄弟。但这只是一个中年人卑微的梦。现实是,那个女孩早已嫁作他人妇,那些兄弟早已和你不再联系,你所擅长的东西早已一文不值。在影片里,其实有大量的暗喻……”

    然后用大量的细节来证实他的观点,其实《老男孩》拍的是一个精神失常的中年男人的故事……不得不说这位的脑洞还是挺大的。

    总之,网友确实是神通广大的,他们成功地发现了很多杜采歌本人都没发现的东西。

    另外,因为《老男孩》太过成功,几乎已经预定了今年,甚至未来几年内最卖座网络电影的宝座——在海明威导演不继续拍网络电影的情况下。

    于是有人煞有介事地分析《老男孩》成功的原因,洋洋洒洒几千字,牵涉到了社会心理学和广告营销学,镜头语言与解析几何,潜意识矫正和正念疗法,音乐疗法和时间管理学等跨学科知识。

    “表面上看,《老男孩》是现实主义作品。但其实深入分析,会发现这是一部披着现实主义外皮,其实质却是解构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集大成之作。”

    除了那些放飞自我的,当然也有认真分析的。

    “我们为什么喜欢《老男孩》?因为朴实,因为真。不是每个人都组过乐队,都当过摇滚歌手。但是痛苦和挣扎的情感是一样的。我不是林河那样的音乐天才,我也没有一个段晓晨一样的美女妹子在等我。但我能体会林河的心情。”

    “抓住了中年男人的泪点和痛点,体现了不能被满足的梦想、自我实现和无力掌控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不知道,反正就是喜欢看。故事不错,超喜欢里面的音乐。”

    “我是奔着段晓晨来的。但说实话,这样的电影,就算没有段晓晨出演,我也会喜欢。”

    不仅是观众去分析。

    实际上,从业人员也已经开始认真投入到对《老男孩》的各种分析中。

    截至3月1日,上线第13天,《老男孩》已经拿下了2300万票房。

    虽然越往后,销售曲线会越平滑。

    但首月破3000万票房几乎已经没什么悬念了。

    现在媒体、影视行业从业人员关注的焦点,在于《老男孩》能不能把首月票房提升到4000万这个全新的层次。

    大量的从业人员几乎要把《老男孩》给完全解剖开来,分析海明威的执导风格,试图找出海明威能连续两部网络电影票房大爆的原因。

    以往,一说到“网络电影”,观众的印象就是“没有明星”“经费少”“特效差”“拍摄周期短”“粗制滥造”。

    海明威的这两部电影,《那些年》和《老男孩》,其实也是非常典型的网络电影。

    首先这两部电影并非依靠大牌明星演员(姜佑曦、段晓晨、行者乐队虽然也自带流量,但在影视方面的号召力不足)。

    没有炫酷的特效,不需要太多的制作经费。《那些年》包括宣传在内的总成本是300万,据说拍摄和后期制作只花了一百万多一点。

    而《老男孩》的总成本是700万,实际拍摄和后期制作也只花了不到400万。

    可谓低成本、经费少的典型。

    两部电影的拍摄周期都不到2个月,后期制作耗时也不长。

    看似与别的网络电影没什么不同,可是偏偏这两部电影都获得了极高的投资回报率。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b.

    ()

章节目录

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红标瑰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519章 找细节就像挖宝藏-抄,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笔趣阁并收藏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