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城北,漳水西浮桥。

    这座以往繁忙的道路,今日显得格外安静与肃穆。放眼望去,浮桥之上与两侧,尽是大批的军队,静静地伫立,显得分外有肃杀之气。

    而在河南岸,一群人簇拥着的黄明远,正在举目瞭望北方,有些焦急地等待着。

    今日是安北都护府都护定陶侯郑言庆返回信都的日子,为示对这个义弟的重视,黄明远亲自出城迎接。

    整个天下,能获得这个待遇的,也就杨广的遗体和郑言庆本人了。

    差不多到了正午,还不见郑言庆一行到达。骑兵不停地来往于漳河两岸,禀报郑言庆一行的位置。到了未时,郑言庆一行终于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只见漳河以北的平原上,一群骑兵从天边出现,绛色旗帜迎风飘扬,“黄”字和“隋”字下面,是一个斗大的“郑”字。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

    正是北地男儿,最是让人激荡的风采。

    郑言庆在马上凝视远望,心情也激动起来。

    自当初雁门战后,北上草原,这还是郑言庆第一次返回中原。遥想当初在雁门与兄长分别,今已两年矣。

    两年的时间,郑言庆已经彻底确定了大隋在草原上的统治。

    当初郑言庆与黄明远在雁门分别,黄明远临行前便叮嘱郑言庆三件事,分别是打击草原上大的部落;不停地筑城;不断地汉化。

    郑言庆一直不遗余力地执行着这三件事。

    自到达安北城之后,郑言庆便在安北城周边进行筑城。整个大漠是由戈壁滩分开的,而安北城已经在漠南草原的最北端,向北靠近戈壁的位置。

    因此郑言庆以安北城为中心,向西直达丰州高阙关西北——小隔壁荒漠;向东直达后世的克什克腾地区,左右各约千里的地方,开始构筑草原防御的第一条防线。

    这条两千里的防线上,二十五里一烽燧,五十里一戍,一百里一堡,两百里一大城,以安北城为中心,构成一条新的长城。

    而这条新长城建成之后,整个漠南都是隋军的怀中之物。

    相较于寒冷的漠北、贫瘠的漠西,漠南才是游牧民族最肥沃的草场。失去漠南草原,游牧民族绝无力南下草原。

    这条防线上,差不多需要十个城池,十个堡,二十余个戍,四十余个烽燧,其需要耗费的物力、人力简直难以想象。

    这些是当时还没有平定河北的黄明远是无力向郑言庆提供的。

    当然苦寒的草原也拿不出这么多的资源来修建这条防线。而且郑言庆手中的汉军一共不过两万人,肯定不能用来全部筑城。

    但郑言庆自有办法。

    汉人不够,胡人来凑。

    自草原再起干戈以来,短短数年之间,各部先后打了无数场仗。百姓流离失所,小部落如走马灯一般,不知道灭亡了多少。

    这正好给了郑言庆机会。

    郑言庆命三军以营为单位,各自前往要建城的地方设立营帐,然后就地招募草原上流散的百姓。

    加入隋军的屯营之中,便能成为一个汉民,享受汉民的待遇,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于是漠南之地,无数的零散牧民前来投奔,然后被隋军编户齐民。

    甚至一些小部落,不愿意过那种朝不保夕的生活,也会选择编户。

    一时之间,隋军跟草原大部争夺起这些草原散户来。

    很快,十余个草原屯营,在草原上生根发芽,规模越来越大,逐渐开始形成集镇。甚至有些将领,担心人少,竟然强攻一下小部落,直接诛灭部落贵族,然后将其编为汉民。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万物复苏,隋军开始组织这些胡人筑城。

    郑言庆没钱也没物资,但建城嘛,草原上有的是土,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和工匠,便能制造足够的夯土、红砖建城。

    黄明远支援了郑言庆一大批能够烧制红砖、制造夯土的工匠,对夯土、红砖进行批量生产。

    数千人的建筑队,没多久,便修建了一个长宽各有二百五十步或者更小的城池。

    小城占地不过二百来亩,差不多有十五个标准操场那么大,周长不过三里,走着用不了一刻钟就能绕城一圈。

    郑言庆自知实力有限,建一座小城已经很费力,更何况大城。所以他故意设计的城池很小,方便建造。等到完成之后,再在外围修建一个长宽各二里的木质的围墙,以为外郭,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两重城墙有内外城的城池。

    既有内城防护,以城池为据点的意义便已经达到。

    虽然现在隋军无力修建外城,但合适之时,隋军随时可以进行外城的修建,哪怕修上十年,亦是可以。而同时,隋军可以随时以城池为中心,修建两侧的烽燧和戍、堡,形成一个方圆百里的覆盖区,控制所在地。

    郑言庆还准备从安北城往北,再修建两条防线,一条通往定北城,将整个漠北一分为二;一条通往俱伦泊,将大兴安岭以西的漠东草原和漠北隔开,彻底将整个草原肢解。

    只是这需要的资源更大,人力更多,隋军暂时还拿不出来。

    平日里隋军驻扎在内城,包括军府、粮库、武库、重要的水井、校场、军营、药店等地皆设在内城之中,甚至一部分士兵的军属也住在内城。

    而屯营牧民,主要是胡人驻扎在外城,既方便了隋军的驻守,亦方便了牧民的放牧生活。

    因为修建房屋不易,所以众人仍是住在帐篷中,不会影响放牧。

    隋军将这些胡人改造成汉人,但又充分保留了他们善于放牧的特性。胡人可以自行选择种田或者放牧,甚至是专门为隋军植树护林。

    而到了冬天,还有官府专门组织牧民南下阴山去避寒。

    众人在隋军这里,生活有了保障,还没有部落里那些部落头人、巫女神汉的迫害,别提过得多滋润。

    而反过来,这样的生活也吸引了大批的胡人纷纷选择编户。

    郑言庆又祭出一招,凡是愿意编户的部落可以留在漠南,不愿意的可以也必须迁徙到漠北,漠南之地不留不归王化之人,否则就要面对隋军的屠刀。于是在隋军半压迫、半利诱的方式下,整个漠南,几乎看不到独立的游牧部落了。

    注:草原上修城,不是作者异想天开。汉武帝建汉长城,西起甘肃敦煌西,东至朝鲜平壤南,全长达1万多公里,就是完全在草原上修整的,有一段还在今天的蒙古国境内,跟秦长城完全不是一回事。而且一修就是两条,分别为汉外长城和汉内长城。

                

章节目录

天下安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鸣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五章 漠北风云(一)筑城-天下安康最新章节,天下安康,笔趣阁并收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