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匐职在石国造反,自称西突厥大可汗,号“登里”,又封其弟阿史那悉密多为叶护。
阿史那匐职的造反如多米诺骨牌一般,立刻在河中引得响应。河中各地的西突厥驻兵,本就多是泥厥处罗可汗时代的老人,只是因为射匮可汗无暇顾及,才使得他们留任。这些人平日里多以阿史那匐职领头,此时阿史那匐职造反,其他人如何不趁机起事。
于是整个河中,处处烽火。
射匮可汗正在布置对薛延陀的总攻,听闻河中生乱,大吃一惊。此时他也顾不得薛延陀部,立刻率主力赶往河中,只留下部分军队在碎叶川继续围攻薛延陀部。
对于射匮可汗来说,此时的大隋算是癣疥之疾,因为隋军再强,也不可能占据草原,因此双方算是敌人,而不是死敌。
薛延陀部则是肘腋之患,其部威胁到西突厥的生存空间。但终究薛延陀部实力有限,不可能覆亡西突厥。
而河中造反的西突厥诸部则不然,这是心腹之患。心腹之疾,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河中之地虽然对西突厥并不太重要,但阿史那匐职造反威胁的是射匮可汗的统治基础,一旦河中之乱蔓延,有可能导致整个西域尽是效仿者,那射匮可汗就完了。
当初泥厥处罗可汗身为西突厥可汗,是怎么败亡的。不就是内有射匮可汗生乱,外有隋军、铁勒人逼迫,处处烽烟,内忧外患,最终败亡。
射匮可汗亲眼看到整个过程,可不愿步泥厥处罗可汗的后尘。所以他必须在河中之事蔓延开来之前,彻底解决阿史那匐职,杀鸡儆猴。
射匮可汗率领西突厥主力气势汹汹而来,本准备在石国城下与阿史那匐职决战。谁料想阿史那悉密多自知实力较之射匮可汗还有不及,因此劝兄长不要和射匮决战,而是向南转移,利用河中广阔的地形,牵制射匮可汗。
射匮可汗远道而来,利速战速决,毕竟无论是地利还是后勤补给,射匮可汗皆不占上风,双方一旦陷入相持,必不利于射匮可汗。
阿史那匐职对这个弟弟很是信重,于是听从其弟建议撤离石国,并渡过药杀水,前往苏对沙那(今塔吉克斯坦乌什鲁沙那)。苏对沙那在汉代为大宛国国都贵山城,现在为东曹国所在地,
射匮可汗如一个巨人蓄势一拳,却打在棉花之上一般,重击之下,却只获得一个空荡荡的石国城,别提多郁闷。但阿史那匐职远遁,他还不得不追击。
阿史那悉密多算是西突厥中少有的英才,虽然年轻,但多谋善断,又胆识过人。他先是康国(今撒马尔罕)召集河中的西突厥各部,又调动昭武九国部队,组成了一支联军对抗射匮可汗。
同年十月,联军和射匮可汗主力在俱战提(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州附近)相遇。双方展开激烈的决战。
刚开始,因为联军战力逊于射匮可汗军,因此左翼部队很快崩溃,几乎被全歼。射匮可汗乘机亲率一支迂回部队向联军的后方发起攻击。
此时联军混乱,各部皆心中畏惧,联军有被包围的危险。阿史那悉密多当机立断,立刻将中军后方的预备队投入战斗,并率军猛攻射匮可汗的后军。
双方田忌赛马,都是以精锐攻击对方的薄弱力量。阿史那匐职率领部队挡住了射匮可汗的迂回攻击,而阿史那悉密多更是击溃了射匮可汗的后军。
阿史那匐职兄弟二人,弟弟才能更为出众,且富有想象力,用兵诡异。兄长阿史那匐职虽无其弟出众的才华,但为人性格温和、正直,在部落中素有威望,又善于笼络人心,因此兄弟二人相互配合,总是无往不利。
双方之后又相持三日,激战不断。
在此关键时候,射匮可汗身中流矢,不能上马。阿史那悉密多闻询趁机派人在战场上散布射匮可汗已经身亡的消息。射匮军不辨真假,士气骤然低落。
而阿史那悉密多率军趁机猛攻,大败射匮军,斩首万余人。射匮可汗狼狈而逃。
经此一战,联军士气大涨,射匮可汗的处境更加不利。眼看冬天来临,后勤不畅,射匮可汗麾下纷纷劝他撤退,射匮可汗心忧战事,却有心无力,只得率军撤回石国都城修整,等待再战。
双方渡过一冬,河中局势更加恶化。
第二年初,射匮可汗决定兵行险招,不等土地解冻,寒意过去,便趁着联军不备,突然渡过药杀水,直袭康国。
此时整个草原,一片封冻,寒意逼人,射匮可汗军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冻毙在沿途行军路上。
射匮可汗奇袭康国,奇迹般地杀入河中腹地。整个昭武九国,大多集中在那密水(今中亚泽泽拉夫善河)和独莫水(今乌兹别克斯坦萨赫里萨布兹及卡尔希一带)沿岸。
于是诸国震惊,纷纷向苏对沙那求援。
阿史那匐职不得不派其弟阿史那悉密多率军救援康国。
射匮可汗长驱直入,在援军到达之前占领康国。他打着要攻略诸国的幌子恐吓诸国,却趁机在那密水西岸设下埋伏。
阿史那悉密多一路急进,没有防备,最后为射匮可汗伏击,其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仅以身免,狼狈逃回了苏对沙那。
至此,射匮可汗扭转了战争初期的不利优势,开始掌控战局。
射匮军继续向东,双方在苏对沙那发生激战。
这一次阿史那悉密多没能来得及组织联军,因此河中诸部力量分散,根本不是射匮可汗的对手。
阿史那悉密多再次兵败,射匮可汗乃占领苏对沙那。
这一战之后,阿史那匐职兄弟手中只有两三千人,根本无力反败为胜。阿史那悉密多便劝兄长向南逃亡吐火罗,积蓄力量,阿史那匐职从之。
射匮可汗追之不及,便向西征讨在河中叛乱的诸部。位于河中诸国的一众参与叛乱的西突厥贵族没有阿史那匐职兄弟的好运气,尽被射匮可汗诛杀,于是河中诸部叛乱皆平。
阿史那匐职的造反如多米诺骨牌一般,立刻在河中引得响应。河中各地的西突厥驻兵,本就多是泥厥处罗可汗时代的老人,只是因为射匮可汗无暇顾及,才使得他们留任。这些人平日里多以阿史那匐职领头,此时阿史那匐职造反,其他人如何不趁机起事。
于是整个河中,处处烽火。
射匮可汗正在布置对薛延陀的总攻,听闻河中生乱,大吃一惊。此时他也顾不得薛延陀部,立刻率主力赶往河中,只留下部分军队在碎叶川继续围攻薛延陀部。
对于射匮可汗来说,此时的大隋算是癣疥之疾,因为隋军再强,也不可能占据草原,因此双方算是敌人,而不是死敌。
薛延陀部则是肘腋之患,其部威胁到西突厥的生存空间。但终究薛延陀部实力有限,不可能覆亡西突厥。
而河中造反的西突厥诸部则不然,这是心腹之患。心腹之疾,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河中之地虽然对西突厥并不太重要,但阿史那匐职造反威胁的是射匮可汗的统治基础,一旦河中之乱蔓延,有可能导致整个西域尽是效仿者,那射匮可汗就完了。
当初泥厥处罗可汗身为西突厥可汗,是怎么败亡的。不就是内有射匮可汗生乱,外有隋军、铁勒人逼迫,处处烽烟,内忧外患,最终败亡。
射匮可汗亲眼看到整个过程,可不愿步泥厥处罗可汗的后尘。所以他必须在河中之事蔓延开来之前,彻底解决阿史那匐职,杀鸡儆猴。
射匮可汗率领西突厥主力气势汹汹而来,本准备在石国城下与阿史那匐职决战。谁料想阿史那悉密多自知实力较之射匮可汗还有不及,因此劝兄长不要和射匮决战,而是向南转移,利用河中广阔的地形,牵制射匮可汗。
射匮可汗远道而来,利速战速决,毕竟无论是地利还是后勤补给,射匮可汗皆不占上风,双方一旦陷入相持,必不利于射匮可汗。
阿史那匐职对这个弟弟很是信重,于是听从其弟建议撤离石国,并渡过药杀水,前往苏对沙那(今塔吉克斯坦乌什鲁沙那)。苏对沙那在汉代为大宛国国都贵山城,现在为东曹国所在地,
射匮可汗如一个巨人蓄势一拳,却打在棉花之上一般,重击之下,却只获得一个空荡荡的石国城,别提多郁闷。但阿史那匐职远遁,他还不得不追击。
阿史那悉密多算是西突厥中少有的英才,虽然年轻,但多谋善断,又胆识过人。他先是康国(今撒马尔罕)召集河中的西突厥各部,又调动昭武九国部队,组成了一支联军对抗射匮可汗。
同年十月,联军和射匮可汗主力在俱战提(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州附近)相遇。双方展开激烈的决战。
刚开始,因为联军战力逊于射匮可汗军,因此左翼部队很快崩溃,几乎被全歼。射匮可汗乘机亲率一支迂回部队向联军的后方发起攻击。
此时联军混乱,各部皆心中畏惧,联军有被包围的危险。阿史那悉密多当机立断,立刻将中军后方的预备队投入战斗,并率军猛攻射匮可汗的后军。
双方田忌赛马,都是以精锐攻击对方的薄弱力量。阿史那匐职率领部队挡住了射匮可汗的迂回攻击,而阿史那悉密多更是击溃了射匮可汗的后军。
阿史那匐职兄弟二人,弟弟才能更为出众,且富有想象力,用兵诡异。兄长阿史那匐职虽无其弟出众的才华,但为人性格温和、正直,在部落中素有威望,又善于笼络人心,因此兄弟二人相互配合,总是无往不利。
双方之后又相持三日,激战不断。
在此关键时候,射匮可汗身中流矢,不能上马。阿史那悉密多闻询趁机派人在战场上散布射匮可汗已经身亡的消息。射匮军不辨真假,士气骤然低落。
而阿史那悉密多率军趁机猛攻,大败射匮军,斩首万余人。射匮可汗狼狈而逃。
经此一战,联军士气大涨,射匮可汗的处境更加不利。眼看冬天来临,后勤不畅,射匮可汗麾下纷纷劝他撤退,射匮可汗心忧战事,却有心无力,只得率军撤回石国都城修整,等待再战。
双方渡过一冬,河中局势更加恶化。
第二年初,射匮可汗决定兵行险招,不等土地解冻,寒意过去,便趁着联军不备,突然渡过药杀水,直袭康国。
此时整个草原,一片封冻,寒意逼人,射匮可汗军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冻毙在沿途行军路上。
射匮可汗奇袭康国,奇迹般地杀入河中腹地。整个昭武九国,大多集中在那密水(今中亚泽泽拉夫善河)和独莫水(今乌兹别克斯坦萨赫里萨布兹及卡尔希一带)沿岸。
于是诸国震惊,纷纷向苏对沙那求援。
阿史那匐职不得不派其弟阿史那悉密多率军救援康国。
射匮可汗长驱直入,在援军到达之前占领康国。他打着要攻略诸国的幌子恐吓诸国,却趁机在那密水西岸设下埋伏。
阿史那悉密多一路急进,没有防备,最后为射匮可汗伏击,其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仅以身免,狼狈逃回了苏对沙那。
至此,射匮可汗扭转了战争初期的不利优势,开始掌控战局。
射匮军继续向东,双方在苏对沙那发生激战。
这一次阿史那悉密多没能来得及组织联军,因此河中诸部力量分散,根本不是射匮可汗的对手。
阿史那悉密多再次兵败,射匮可汗乃占领苏对沙那。
这一战之后,阿史那匐职兄弟手中只有两三千人,根本无力反败为胜。阿史那悉密多便劝兄长向南逃亡吐火罗,积蓄力量,阿史那匐职从之。
射匮可汗追之不及,便向西征讨在河中叛乱的诸部。位于河中诸国的一众参与叛乱的西突厥贵族没有阿史那匐职兄弟的好运气,尽被射匮可汗诛杀,于是河中诸部叛乱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