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远让雄阔海抱着一摞书进来,放到了众人的面前。
单看到这些线装书,就让荣毗等人吃惊。现在的书籍都是论卷的,哪有一页一页钉在一起的。
荣毗翻着这些书,不得不说黄明远真是想了一个好办法,这样把书钉起来,真是方便啊。
接着翻开内容,所有的书都是《论语》,不过荣毗看了几本,越来越吃惊,转过脸来正好对上黄明远泛着笑容的脸。
荣毗还从未如此失神过,有些结结巴巴地问道:“这······这······这些书······”
“荣公是想问,这些书怎么一模一样,连字的位置、大小都没有变化?”
“对。”
黄明远乃说道:“这些书都是一个人的笔迹,但并不是写的,而是印的。”
“印的?”
“荣公见没见过拓碑文的。”
荣毗点点头。
黄明远说道:“一个道理。”
说着,黄明远让人拿来一块已经刻好的雕版,然后让人用白纸给荣毗等人展示雕版印刷术。看着一张张洁白的纸在工匠的手中拓满文字,一张又一张,荣毗就像托着圣物一般将他们托起,满眼里都是虔诚之状。
“天降祥瑞,传圣人大道啊。”
黄明远知道印刷术对现在人的冲击,他可能直接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模式。
从这一刻开始,统一的制式图书出现。
荣毗摸着雕版,顾不得雕版上的油墨弄得满手都是,不断地啧啧称奇。
“真乃神物。”
荣毗指着雕版上一个小方块问道:“为什么此物嵌入板中。”
黄明远解释道:“一块大板,动辄刻印上千字,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出现错误。通常情况下,出现一处错误,这块板子便要废了,之前的功夫也白费了,殊为可惜。我让人将有错的文字凿出,嵌入正确的文字,这样便能节省板子,不惧失误了。”
荣毗点点头,赞叹道:“使君果然慧心独具。”
黄明远本来想一步到位,直接发明活字印刷术,但后来发现,其实在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并不如雕版印刷术普及,雕版印刷术以其方便、快捷、适合大规模使用而一直是最重要的印刷方式。
其实雕版印刷早就被黄明远发明了,只是担心这种先进的文化传播方式会被人觊觎,所以一直不敢拿出来。
雕版印刷术自汉朝时期出现雏形后,唐朝开始改进并广泛推广,至五代时期逐步繁荣起来,这才有了宋朝的文化盛世。
雕版印刷术可以说直接冲击了世家大族对文化的垄断,使得文化传播更为方便快捷,从长远来看,对整个社会来说无比增益,但对于很多世家大族来说,可以说是眼中钉、肉中刺。
雕版印刷术虽然在唐朝得到推广,不过是印一些历书、佛经之类的东西。直到五代时期,冯道见各种各样印刷书籍都有,单单没有儒家经典,这才建议天子印刷儒家经典,历时四朝二十二年完成这次印刷工作。
唐朝不印刷儒家经典,若是没有世家大族的阻挠,那是不可能的。
现在世家大族的力量更是强大,黄明远可不敢直接和对方角力,这可是冲击他们的文化命脉。
“荣公觉得我若是开动印刷,能否满足整个丰州百姓的使用,不需要印刷什么经典,只需印一本识字书,便可以满足百姓识字的需求。”
荣毗点点头,赞同地问道:“毕竟印刷一本书还是费时费力的,想大规模普及,这书选的便很重要,使君可是有目标了?”
“荣公觉得《千字文》如何?”
《千字文》是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一千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
“《千字文》涵盖了大多数需要使用的文字,读起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确是最佳选择啊。”
荣毗也不得不赞叹黄明远想得真是细致周到。
“此等祥瑞,若是普及开来,必能裨益天下之人,使君有没有想过将其献于陛下,使天下人能享其利。”
黄明远听了满脸苦笑,他早知道荣毗这个老头会提这个建议。
“荣公,你觉得以黄明远一人之力,能否和天下世家相抗衡。非黄明远藏私,实在是黄明远不想落得举世皆敌的下场。”
荣毗听了有些凝神,他虽然耿直,但在地方为官多年,如何不明白黄明远的意思。
本来文化的解释权和传播途径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里,黄明远这横插一脚,注定会导致整个文化阶层的大洗牌,这些世家大族如何愿意。
世家大族能够和皇室共天下,靠得就是对知识的垄断,哪怕雕版印刷术再是裨益天下,那些世家大族对付不了天子,也一定会对黄明远下手。
荣毗也知道不能强迫黄明远。
而黄明远正是熟知荣毗的人品,这才敢公示于荣毗的。
“唉,难为使君了。”
荣毗虽然知道黄明远很为难,但是眼看这种对天下大益的东西不能传播开来,还是有些沉郁。
“荣公切莫担心,万事都是从有到无的,雕版印刷强于人工书写,成为潮流是必然之事,我们先在丰州进行普及,将来必然可以传扬四海。”
荣毗很相信黄明远的话,说道:“使君心怀万民,此物必青史留名。”
荣毗又拿起一本书,摸着洁白如雪的纸,不舍得放手。
“使君,整个丰州要印刷书籍至少要几万本吧,这纸张可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荣公且放心,明远自有办法。”
荣毗也知道黄明远能量巨大,也不再细问,有书有纸,荣毗觉得真要好好地考虑一下黄明远的提议了。
黄明远不仅发明印刷术,自然也改进了造纸术。
虽然纸自西汉时期就被发明,但数百年来,因其制作费事,价格一直比较昂贵。此时虽说已经不如两汉时这么稀有,但寻常百姓仍是用不起的。
黄明远利用竹子为原料制成竹纸,并发明了在造纸过程中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技术,生产出来的纸张质量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
黄明远通过流水线生产,达到原始工业化产纸的层度,使造纸的成本大大降低。
单看到这些线装书,就让荣毗等人吃惊。现在的书籍都是论卷的,哪有一页一页钉在一起的。
荣毗翻着这些书,不得不说黄明远真是想了一个好办法,这样把书钉起来,真是方便啊。
接着翻开内容,所有的书都是《论语》,不过荣毗看了几本,越来越吃惊,转过脸来正好对上黄明远泛着笑容的脸。
荣毗还从未如此失神过,有些结结巴巴地问道:“这······这······这些书······”
“荣公是想问,这些书怎么一模一样,连字的位置、大小都没有变化?”
“对。”
黄明远乃说道:“这些书都是一个人的笔迹,但并不是写的,而是印的。”
“印的?”
“荣公见没见过拓碑文的。”
荣毗点点头。
黄明远说道:“一个道理。”
说着,黄明远让人拿来一块已经刻好的雕版,然后让人用白纸给荣毗等人展示雕版印刷术。看着一张张洁白的纸在工匠的手中拓满文字,一张又一张,荣毗就像托着圣物一般将他们托起,满眼里都是虔诚之状。
“天降祥瑞,传圣人大道啊。”
黄明远知道印刷术对现在人的冲击,他可能直接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模式。
从这一刻开始,统一的制式图书出现。
荣毗摸着雕版,顾不得雕版上的油墨弄得满手都是,不断地啧啧称奇。
“真乃神物。”
荣毗指着雕版上一个小方块问道:“为什么此物嵌入板中。”
黄明远解释道:“一块大板,动辄刻印上千字,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出现错误。通常情况下,出现一处错误,这块板子便要废了,之前的功夫也白费了,殊为可惜。我让人将有错的文字凿出,嵌入正确的文字,这样便能节省板子,不惧失误了。”
荣毗点点头,赞叹道:“使君果然慧心独具。”
黄明远本来想一步到位,直接发明活字印刷术,但后来发现,其实在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并不如雕版印刷术普及,雕版印刷术以其方便、快捷、适合大规模使用而一直是最重要的印刷方式。
其实雕版印刷早就被黄明远发明了,只是担心这种先进的文化传播方式会被人觊觎,所以一直不敢拿出来。
雕版印刷术自汉朝时期出现雏形后,唐朝开始改进并广泛推广,至五代时期逐步繁荣起来,这才有了宋朝的文化盛世。
雕版印刷术可以说直接冲击了世家大族对文化的垄断,使得文化传播更为方便快捷,从长远来看,对整个社会来说无比增益,但对于很多世家大族来说,可以说是眼中钉、肉中刺。
雕版印刷术虽然在唐朝得到推广,不过是印一些历书、佛经之类的东西。直到五代时期,冯道见各种各样印刷书籍都有,单单没有儒家经典,这才建议天子印刷儒家经典,历时四朝二十二年完成这次印刷工作。
唐朝不印刷儒家经典,若是没有世家大族的阻挠,那是不可能的。
现在世家大族的力量更是强大,黄明远可不敢直接和对方角力,这可是冲击他们的文化命脉。
“荣公觉得我若是开动印刷,能否满足整个丰州百姓的使用,不需要印刷什么经典,只需印一本识字书,便可以满足百姓识字的需求。”
荣毗点点头,赞同地问道:“毕竟印刷一本书还是费时费力的,想大规模普及,这书选的便很重要,使君可是有目标了?”
“荣公觉得《千字文》如何?”
《千字文》是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一千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
“《千字文》涵盖了大多数需要使用的文字,读起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确是最佳选择啊。”
荣毗也不得不赞叹黄明远想得真是细致周到。
“此等祥瑞,若是普及开来,必能裨益天下之人,使君有没有想过将其献于陛下,使天下人能享其利。”
黄明远听了满脸苦笑,他早知道荣毗这个老头会提这个建议。
“荣公,你觉得以黄明远一人之力,能否和天下世家相抗衡。非黄明远藏私,实在是黄明远不想落得举世皆敌的下场。”
荣毗听了有些凝神,他虽然耿直,但在地方为官多年,如何不明白黄明远的意思。
本来文化的解释权和传播途径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里,黄明远这横插一脚,注定会导致整个文化阶层的大洗牌,这些世家大族如何愿意。
世家大族能够和皇室共天下,靠得就是对知识的垄断,哪怕雕版印刷术再是裨益天下,那些世家大族对付不了天子,也一定会对黄明远下手。
荣毗也知道不能强迫黄明远。
而黄明远正是熟知荣毗的人品,这才敢公示于荣毗的。
“唉,难为使君了。”
荣毗虽然知道黄明远很为难,但是眼看这种对天下大益的东西不能传播开来,还是有些沉郁。
“荣公切莫担心,万事都是从有到无的,雕版印刷强于人工书写,成为潮流是必然之事,我们先在丰州进行普及,将来必然可以传扬四海。”
荣毗很相信黄明远的话,说道:“使君心怀万民,此物必青史留名。”
荣毗又拿起一本书,摸着洁白如雪的纸,不舍得放手。
“使君,整个丰州要印刷书籍至少要几万本吧,这纸张可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荣公且放心,明远自有办法。”
荣毗也知道黄明远能量巨大,也不再细问,有书有纸,荣毗觉得真要好好地考虑一下黄明远的提议了。
黄明远不仅发明印刷术,自然也改进了造纸术。
虽然纸自西汉时期就被发明,但数百年来,因其制作费事,价格一直比较昂贵。此时虽说已经不如两汉时这么稀有,但寻常百姓仍是用不起的。
黄明远利用竹子为原料制成竹纸,并发明了在造纸过程中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技术,生产出来的纸张质量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
黄明远通过流水线生产,达到原始工业化产纸的层度,使造纸的成本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