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桃花家自留地里的杂草长得不少,但是麦苗的长势更加好。
桃花家自留地左边的地是小红家的,右边是缠利家的。
小红忍不住问道:“桃花,你地里的麦苗咋长得这么好呀?”
没等桃花说话,缠利先开了口,“小红,你别看现在麦苗长得稠、长得好,等到麦粒长饱了,见下雨,风一刮就倒了。”
说完,缠利又转过头对桃花说道:“你听嫂子的,以后种稀些。咱农村人常说‘看着好看,吃不了面’,‘稀谷大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桃花笑着说道:“嫂子,我种的是新品种‘小燕六号’,低个子麦,倒不了。”
缠利摇了摇头,一边自顾自的锄地,一边说道:“你现在不相信我说的,到收麦的时候就明白了。”
第二天桃花起了个大早,准备去锄一小块儿小一点儿的麦地的草。
这块儿地离家不远,桃花估摸着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锄完了,所以就没叫醒宇文森和宇文凛。
锁了门,桃花去地里锄草,宇文松去给村里的三虎家帮忙盖新房。
九点钟的时候,桃花回到了家,她匆忙用钥匙打开大门,然后快步朝睡觉的房间走去。
揭开门帘,桃花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到了。
只见宇文森反穿着上衣,把桌子上的茶盘和里面的茶杯以及热水瓶都搬了下来,整整齐齐的放在了房间门口的地上。
桃花心想:热水瓶肯定打坏了,用不成了。
看了一眼还没睡醒的宇文凛,桃花蹲下身子对宇文森说道:“森森,你这是干啥呢,为啥要把桌子上的东西都放到地上?”
“妈,我醒来的时候喊你喊不应,我也没有哭。后来我就自己穿了衣服,然后学着你的样子摆茶盘,你看我摆的好不?”宇文森笑着说道。
桃花心中又好气又好笑,“森森跟妈摆的一样,就是地方摆错了。”
“妈,那我再摆到桌子上去。”
“咱俩一起摆。”
桃花拿起热水瓶摇了摇,没听到响声,不由心头一喜,原来热水瓶没坏。
吃过晌午饭,桃花又去了另一块儿自己家开的荒地里锄草,她让宇文森在田埂上一边玩儿,一边看着宇文凛。
这块儿地是去年种的在最后一块地,是桃花和宇文松专门搞的“试验田”。
种的时候,先由宇文松在地里按照固定的间隔距离挖出了一条条笔直的行子,然后桃花在里面溜上麦种,最后再用土盖起来。
去年桃花和宇文松正在种小麦的时候,还莫名其妙的挨了一顿骂。
当时,宇文松的大伯宇文正刚好从地头的小路经过,他朝地里看了一眼,就大声说道:“我活了一辈子还没有见过这样种麦的,宇文松,我看你是羞了先人了!”
看着宇文松脸满脸通红,说不出一句话。桃花便说道:“大伯,是我让宇文松这样种的,羞不了宇文家的先人。”
宇文正看了桃花几眼,又瞅了瞅宇文松,然后摇晃着脑袋走开了。
没过多久,宇文正又转了回来,他对宇文松说道:“你这简直就是胡闹,还学人家山外人钩行子,你也不看看山外的地里头黄土多细的,咱这儿的地里净是石头。”
“大伯,你别生气,我也是试一下,说不定就种成了。”宇文松陪着笑脸说道。
宇文正一跺脚,气呼呼的走了,一边走,一边说道:“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明年!”
桃花正在愣神,想着去年的这些往事,突然听到了宇文正老婆的声音。
“桃花,你种的行行麦,长美得很!一行一行的,端溜溜的,草也好锄。”
桃花笑着说道:“大妈,去年种的时候,我跟宇文松还让我大伯骂了一顿呢。”
“宇文正那个老东西,就是个犟驴,啥都不懂,别理他!”
前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桃花把家里的麦田都锄完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桃花向宇文松问道:“三虎屋的房快盖起了吧?
坡地其他人都比咱种的稀,准备到了四月给麦地里面有空隙的地方套种黄豆。不过咱得麦苗长得最好。”
“再有两天就盖起了。种坡地,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就是套种黄豆,但是割麦的时候,难割的很,经常一不小心就把还没有成熟的黄豆苗给割了。
咱种的全是麦,不套种,省事。”宇文松翻了个身,面对着桃花说道。
过了端午节,阳面的小麦开始泛黄了,有个别人家已经开始收割了。
不曾想,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竟然刮起了大风,还下了一场大雨。
雨刚一停,村民们就都急急火火的跑到了自家的地头上去看小麦的情况。
有几家种的稠的,小麦倒了一地。
小红惊讶的看着桃花家地里的小麦说道:“桃花,你屋的麦种的也稠的很,咋还是齐整整的,没有倒!”
桃花笑着说道:“主要是我屋的麦个子低。”
“对着呢,今年把你这个麦种给我留三十斤。”小红一边说着,一边点头。
正说着,缠利走了过来,她双眼直直的盯着桃花地里的小麦,说道:“桃花,我在屋里还怕你种的稠了,麦都倒完了,么想到你这麦长得这么好的,今年给我留二十斤麦种。”
“行,嫂子。”桃花大声的应着。
桃花和宇文松带着儿子又朝自己家的“试验田”走去,远远的两个人看见宇文正站在地头和村里人说话,“人家两口子种的时候,我还说是瞎胡闹。
你看现在这麦长得多好的,我在咱这儿还没有看到过长得这么好的麦呢!”
走到跟前,打过招呼,桃花笑着说道:“现在国家政策好,农业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了,新麦种不断的被研制出来,咱农民只要人勤快些,就都能有个好收成。”
宇文正笑道:“我这伙子真是老了,还是年轻人有知识有文化。桃花,今年把这麦种给大伯留上三十五斤。
这个麦好,个子低,不容易倒。下半年我也照你这样种,种稠些,能多收些麦。”
接下来是两天大晴天,自留地里的小麦都黄了。
小红家的自留地和桃花家的自留地面积一样大,看着自己家自留地收割的三十捆小麦,小红不由得嘴角微微上翘。
但是当她看到桃花家捆好的小麦时,瞬间就瞪大了眼睛。
桃花家自留地左边的地是小红家的,右边是缠利家的。
小红忍不住问道:“桃花,你地里的麦苗咋长得这么好呀?”
没等桃花说话,缠利先开了口,“小红,你别看现在麦苗长得稠、长得好,等到麦粒长饱了,见下雨,风一刮就倒了。”
说完,缠利又转过头对桃花说道:“你听嫂子的,以后种稀些。咱农村人常说‘看着好看,吃不了面’,‘稀谷大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桃花笑着说道:“嫂子,我种的是新品种‘小燕六号’,低个子麦,倒不了。”
缠利摇了摇头,一边自顾自的锄地,一边说道:“你现在不相信我说的,到收麦的时候就明白了。”
第二天桃花起了个大早,准备去锄一小块儿小一点儿的麦地的草。
这块儿地离家不远,桃花估摸着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锄完了,所以就没叫醒宇文森和宇文凛。
锁了门,桃花去地里锄草,宇文松去给村里的三虎家帮忙盖新房。
九点钟的时候,桃花回到了家,她匆忙用钥匙打开大门,然后快步朝睡觉的房间走去。
揭开门帘,桃花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到了。
只见宇文森反穿着上衣,把桌子上的茶盘和里面的茶杯以及热水瓶都搬了下来,整整齐齐的放在了房间门口的地上。
桃花心想:热水瓶肯定打坏了,用不成了。
看了一眼还没睡醒的宇文凛,桃花蹲下身子对宇文森说道:“森森,你这是干啥呢,为啥要把桌子上的东西都放到地上?”
“妈,我醒来的时候喊你喊不应,我也没有哭。后来我就自己穿了衣服,然后学着你的样子摆茶盘,你看我摆的好不?”宇文森笑着说道。
桃花心中又好气又好笑,“森森跟妈摆的一样,就是地方摆错了。”
“妈,那我再摆到桌子上去。”
“咱俩一起摆。”
桃花拿起热水瓶摇了摇,没听到响声,不由心头一喜,原来热水瓶没坏。
吃过晌午饭,桃花又去了另一块儿自己家开的荒地里锄草,她让宇文森在田埂上一边玩儿,一边看着宇文凛。
这块儿地是去年种的在最后一块地,是桃花和宇文松专门搞的“试验田”。
种的时候,先由宇文松在地里按照固定的间隔距离挖出了一条条笔直的行子,然后桃花在里面溜上麦种,最后再用土盖起来。
去年桃花和宇文松正在种小麦的时候,还莫名其妙的挨了一顿骂。
当时,宇文松的大伯宇文正刚好从地头的小路经过,他朝地里看了一眼,就大声说道:“我活了一辈子还没有见过这样种麦的,宇文松,我看你是羞了先人了!”
看着宇文松脸满脸通红,说不出一句话。桃花便说道:“大伯,是我让宇文松这样种的,羞不了宇文家的先人。”
宇文正看了桃花几眼,又瞅了瞅宇文松,然后摇晃着脑袋走开了。
没过多久,宇文正又转了回来,他对宇文松说道:“你这简直就是胡闹,还学人家山外人钩行子,你也不看看山外的地里头黄土多细的,咱这儿的地里净是石头。”
“大伯,你别生气,我也是试一下,说不定就种成了。”宇文松陪着笑脸说道。
宇文正一跺脚,气呼呼的走了,一边走,一边说道:“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明年!”
桃花正在愣神,想着去年的这些往事,突然听到了宇文正老婆的声音。
“桃花,你种的行行麦,长美得很!一行一行的,端溜溜的,草也好锄。”
桃花笑着说道:“大妈,去年种的时候,我跟宇文松还让我大伯骂了一顿呢。”
“宇文正那个老东西,就是个犟驴,啥都不懂,别理他!”
前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桃花把家里的麦田都锄完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桃花向宇文松问道:“三虎屋的房快盖起了吧?
坡地其他人都比咱种的稀,准备到了四月给麦地里面有空隙的地方套种黄豆。不过咱得麦苗长得最好。”
“再有两天就盖起了。种坡地,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就是套种黄豆,但是割麦的时候,难割的很,经常一不小心就把还没有成熟的黄豆苗给割了。
咱种的全是麦,不套种,省事。”宇文松翻了个身,面对着桃花说道。
过了端午节,阳面的小麦开始泛黄了,有个别人家已经开始收割了。
不曾想,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竟然刮起了大风,还下了一场大雨。
雨刚一停,村民们就都急急火火的跑到了自家的地头上去看小麦的情况。
有几家种的稠的,小麦倒了一地。
小红惊讶的看着桃花家地里的小麦说道:“桃花,你屋的麦种的也稠的很,咋还是齐整整的,没有倒!”
桃花笑着说道:“主要是我屋的麦个子低。”
“对着呢,今年把你这个麦种给我留三十斤。”小红一边说着,一边点头。
正说着,缠利走了过来,她双眼直直的盯着桃花地里的小麦,说道:“桃花,我在屋里还怕你种的稠了,麦都倒完了,么想到你这麦长得这么好的,今年给我留二十斤麦种。”
“行,嫂子。”桃花大声的应着。
桃花和宇文松带着儿子又朝自己家的“试验田”走去,远远的两个人看见宇文正站在地头和村里人说话,“人家两口子种的时候,我还说是瞎胡闹。
你看现在这麦长得多好的,我在咱这儿还没有看到过长得这么好的麦呢!”
走到跟前,打过招呼,桃花笑着说道:“现在国家政策好,农业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了,新麦种不断的被研制出来,咱农民只要人勤快些,就都能有个好收成。”
宇文正笑道:“我这伙子真是老了,还是年轻人有知识有文化。桃花,今年把这麦种给大伯留上三十五斤。
这个麦好,个子低,不容易倒。下半年我也照你这样种,种稠些,能多收些麦。”
接下来是两天大晴天,自留地里的小麦都黄了。
小红家的自留地和桃花家的自留地面积一样大,看着自己家自留地收割的三十捆小麦,小红不由得嘴角微微上翘。
但是当她看到桃花家捆好的小麦时,瞬间就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