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三部电影首映后的众生态
报纸上的文章,在民国时代,尤其是在尤其看中言论意义的中国,都是很正经呢,虽然有时候也有一些嬉笑怒骂的文章,但是往往都是以不正经的姿态说一些正经无比的事情,其中的代表,就是鲁迅先生他,他的杂文,很多都是看起来很好玩,其实说的很深刻。
而上海的报纸,虽然沾染了上海这个灯红酒绿的地方的习气,可毕竟还是比较正规的,但是这一次,不知道为何,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变得极其不正经起来。
《申报》的头版,竟然刊登了一个巨大的漫画,也不知道是谁画的,穿着满清朝服的李鸿章,从坟墓里爬出来,奋力推开了压在自己身上的一块石碑,石碑上是三个大字“卖国贼”,李鸿章的旁边,则是反绑双手慷慨就义的秋瑾,以往出现在报纸上的秋瑾,都是一副侠客的形象,比较像男人,而这一次,竟然画成了一个身材完美,前凸后翘的纯女人,至于另外一个形象,更是让我乐得不行,一匹呼啸的战马上,坐着一个瘦弱的年轻人,那容貌一看就是邹容,只不过这邹容画的太瘦弱了,而且手中高举着一个极其巨大的写着“革命军”三个字的旗帜,旗杆如同山一样压在他的身上,是的邹容几乎要从马上掉下来。
而在这副漫画的上方,有三个大字,加上一连串的感叹号:翻天了!!!
这样的形势,这样的漫画,竟然出现在报纸上,的确是极为少见。
“史量才脑袋是不是被门给夹了!”我一边骂着一边详细读后面的评论文章。
第一篇就是陈冷血的文章。这位绰号“上海第一支笔”的家伙,标题很犀利:《三部电影,颠覆中国!》
电影就是电影,怎么就变成颠覆了?陈先生有他自己的说法。
“昨晚,新亚影片公司和大中华电影公司合拍的《李鸿章》、中影的《秋瑾》、国光的《革命军》,同时首映,万人空巷,堪称盛事,观后内心jidàng,有不吐不快!李鸿章者,晚清重臣,时人谓之卖国贼也!如此评价,似乎已经盖棺定论,但蒋慕白编剧的这剧本,却无疑为这位大人物翻了案!《李鸿章》这部电影,故事以李鸿章bo澜壮阔之一生为主线,以晚清壮阔之历史为大背景,更为主要的,是对于李鸿章这个人物的塑造上面,蒋慕白几乎为整个中国电影人物类型片竖立了一个标杆,在这上面,几乎没有人能够是他的对手,这个标杆的唯一准则,就是真实!”
“不管时下对李鸿章如何评价,看完了《李鸿章》这部电影,任何人都能够走入这位大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雄心壮志,他的无可奈何,他的苦苦支撑,他的爱,他的恨,一切真实自然,不做作,不抬高,不贬低,这样的一个李鸿章,别人不论,我是接受的!我接受他是一个英雄这个判断!”
“李鸿章的死,也已经几十年了。对于他的功过还会延续下去,但是我觉得,蒋慕白通过这部电影给这个遭受过分怨气的大人物,翻了案,让我们能够不被各种政治cháo流所左右,看到一个真实的李鸿章,这便足以!”
“再说洪深的《秋瑾》。上海电影人中,如果说在电影造诣上唯一一个能够有资格和蒋慕白叫板的,那肯定就是洪深了。洪深说过,蒋慕白是他的榜样,是他的老师,而这部《秋瑾》,不管是从故事情节的塑造还是人物形象的演绎,完全带着浓浓的蒋慕白的风格,可以说,除掉题材和人物不同之外,两部电影采取的方式完全一样。在我们的印象里,秋瑾是个英雄,是个侠客,是个几乎没有七情六yu把一生奉献给革命的圣人。但是洪深却把这样的一个圣人,请下神坛,还原成一个本真的女子,她又爱情,有痛苦,有缠绵,有七情六yu,有犹豫,有恐惧,也同样有着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一点,从秋瑾的形象设计上,就很能够说明洪深的用心。在以往的话剧里,秋瑾都是一副男人的造型,持剑横眉,刚烈雄风,并且刻意抹掉她身上的所有女性特征,而在《秋瑾》中,秋瑾穿上了女子的衣服,她爱美,爱笑,爱着男人,有着动人的线条,有着婉转的声音,正是因为这样的女性美,在电影高cháo秋瑾就义的时候,才越发让观众悲痛yu绝。这是洪深的可贵之处!”
“至于周剑云的《革命军》,我认为事一部彻头彻尾的失败之作!邹容这个人,是英雄,这一点没有人会怀疑,如果拍成电影,巧妙处理,可能也会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周剑云做的却是远远不够,他的电影里面,完全成为了一个个人的记录,从邹容出生到上学,到留学,到写书,到坐牢,到死掉,照本宣科,故事极为乏味,而在表演上,周剑云虽然也有些发挥,可是在这样的一个枯燥的情节中,人物显得极为干瘪。既然是《革命军》,就应该将电影和整个时代联系起来,把邹容和革命联系再起来,而不单单是记录他个人,抛掉了革命,这等于本末倒置。”
“所以,三部电影,颠覆了我之前的所有想象,也颠覆了所有中国人的想象。李鸿章翻了案,还原了他的真实,成为了一个英雄,秋瑾出了新,不再是那个男人婆,而是一个柔情刚烈的女子,至于邹容,则由一个革命的马前卒,变成了一个苍白无力的符号!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创作者对于生活对于历史的体验不同。”
陈冷血的文章,很犀利,很平实,但是也很尖锐。目光独到的他,完全一下子就抓住了所有问题的实质,虽然他不懂电影,但是从他丰富的经验判断,这三部电影可能完全如同他所说。
《时事新报》的头版更有意思,同样是一副chā图,穿着清朝朝服的李鸿章扬眉吐气,头顶飘扬着清朝的黄龙旗,俨然霸占了主体画面,而秋瑾和邹容则被压在了下方,极为渺小。
头版的一行巨大题目为:满清的yin魂,复活了!
一看这题目,就知道这一次《时事新报》要对《李鸿章》开火了。
翻开来,里面的评论果然是赫然分为两大阵营。
一派对《李鸿章》赞誉有加,认为完全真实地反映了李鸿章个人的历史地位,李是英雄,反对派则认为《李鸿章》用心险恶,在中国一片革命的形势之下,为满清孽障招魂!
赞成派的代表,以史量才为代表,麾下包括顾鼎周、黎民伟、周作人、欧阳予倩等人,而反对派,则以郭沫若为代表,包括沈雁冰、陈大悲、周瘦鹃等人,论战之ji烈,言辞之猛烈,前所未有!
“以史家之公正,不媚俗,不畏惧,秉笔直书,一片丹心!李鸿章此人,一生虽有过错,然功大于过,对于中华民族之贡献,众人皆知!不能因为革命,就可以抹杀一切功劳,以卖国贼呼之!相反,能够真实地还原其人之面目,剖析其内心,勾勒出一代雄才对于中国之爱,对于民族之爱,才是真正的革命!”
“时下,一些小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极近歪解之能事,口口声声言革命,实乃革命之败类!”
史量才的文笔,也是出了名的,文章写得如同匕首一般。
而他的对头郭沫若,文风也是如同疯狗一般。
“李鸿章,中国最大之卖国贼!勾结列强,出卖国家,屠戮革命志士,维护满狗之统治,乃一奴才、一屠夫、一民族败类!所行罪恶,罄竹难书!当化骨扬灰,让其永世不得翻身!蒋慕白之《李鸿章》,一副谄媚嘴脸,给一枯骨擦脂抹粉,虽满口的赞扬,但枯骨依然是枯骨,僵尸依然是僵尸!”
“李鸿章是劳苦大众之死对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大代表!此人不批臭,满清孽障将复活,偌大之中国,将陷入龌龊之境地!蒋慕白之恶,在于逆历史cháo流而动,不顾国家民族之尊严,为个人利益而出卖良心,此等人,实乃国人之耻辱!一小人也!”
郭沫若对我从来就不会有什么好话,这一点我是习惯了的,但是这家伙这一次的文章,未免有些过分了,你他娘的有道理就说道理,没道理就扯皮也行,干吗对我进行人身攻击!
《时事新报》这一次完全成为了双方对攻的主阵地,不管是史量才一帮人,还是郭沫若一帮人,根本就不是在评论电影了,而是借助电影这个由头,系统地阐述了各自对于革命的理解,都是声称自己是真正的革命者,结果骂得乌烟瘴气。
而《时事新报》本身的态度,也很有意思。这次的大战中,他们并没有推出自己的评论文章,但是从他们报纸的头版的chā图,以及在后面他们对于反对派的排版上的用心就能够看出来,他们是站在郭沫若这一边的。这样显然是有原因的,《时事新报》本来对于李鸿章袁世凯就一贯没有什么好印象,这是他们的传统。
“骂吧,使劲骂。”我乐得看热闹。
相比之下,我最想看的,自然是《大公报》,它的态度,才是我最为关心的。
报纸上的文章,在民国时代,尤其是在尤其看中言论意义的中国,都是很正经呢,虽然有时候也有一些嬉笑怒骂的文章,但是往往都是以不正经的姿态说一些正经无比的事情,其中的代表,就是鲁迅先生他,他的杂文,很多都是看起来很好玩,其实说的很深刻。
而上海的报纸,虽然沾染了上海这个灯红酒绿的地方的习气,可毕竟还是比较正规的,但是这一次,不知道为何,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变得极其不正经起来。
《申报》的头版,竟然刊登了一个巨大的漫画,也不知道是谁画的,穿着满清朝服的李鸿章,从坟墓里爬出来,奋力推开了压在自己身上的一块石碑,石碑上是三个大字“卖国贼”,李鸿章的旁边,则是反绑双手慷慨就义的秋瑾,以往出现在报纸上的秋瑾,都是一副侠客的形象,比较像男人,而这一次,竟然画成了一个身材完美,前凸后翘的纯女人,至于另外一个形象,更是让我乐得不行,一匹呼啸的战马上,坐着一个瘦弱的年轻人,那容貌一看就是邹容,只不过这邹容画的太瘦弱了,而且手中高举着一个极其巨大的写着“革命军”三个字的旗帜,旗杆如同山一样压在他的身上,是的邹容几乎要从马上掉下来。
而在这副漫画的上方,有三个大字,加上一连串的感叹号:翻天了!!!
这样的形势,这样的漫画,竟然出现在报纸上,的确是极为少见。
“史量才脑袋是不是被门给夹了!”我一边骂着一边详细读后面的评论文章。
第一篇就是陈冷血的文章。这位绰号“上海第一支笔”的家伙,标题很犀利:《三部电影,颠覆中国!》
电影就是电影,怎么就变成颠覆了?陈先生有他自己的说法。
“昨晚,新亚影片公司和大中华电影公司合拍的《李鸿章》、中影的《秋瑾》、国光的《革命军》,同时首映,万人空巷,堪称盛事,观后内心jidàng,有不吐不快!李鸿章者,晚清重臣,时人谓之卖国贼也!如此评价,似乎已经盖棺定论,但蒋慕白编剧的这剧本,却无疑为这位大人物翻了案!《李鸿章》这部电影,故事以李鸿章bo澜壮阔之一生为主线,以晚清壮阔之历史为大背景,更为主要的,是对于李鸿章这个人物的塑造上面,蒋慕白几乎为整个中国电影人物类型片竖立了一个标杆,在这上面,几乎没有人能够是他的对手,这个标杆的唯一准则,就是真实!”
“不管时下对李鸿章如何评价,看完了《李鸿章》这部电影,任何人都能够走入这位大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雄心壮志,他的无可奈何,他的苦苦支撑,他的爱,他的恨,一切真实自然,不做作,不抬高,不贬低,这样的一个李鸿章,别人不论,我是接受的!我接受他是一个英雄这个判断!”
“李鸿章的死,也已经几十年了。对于他的功过还会延续下去,但是我觉得,蒋慕白通过这部电影给这个遭受过分怨气的大人物,翻了案,让我们能够不被各种政治cháo流所左右,看到一个真实的李鸿章,这便足以!”
“再说洪深的《秋瑾》。上海电影人中,如果说在电影造诣上唯一一个能够有资格和蒋慕白叫板的,那肯定就是洪深了。洪深说过,蒋慕白是他的榜样,是他的老师,而这部《秋瑾》,不管是从故事情节的塑造还是人物形象的演绎,完全带着浓浓的蒋慕白的风格,可以说,除掉题材和人物不同之外,两部电影采取的方式完全一样。在我们的印象里,秋瑾是个英雄,是个侠客,是个几乎没有七情六yu把一生奉献给革命的圣人。但是洪深却把这样的一个圣人,请下神坛,还原成一个本真的女子,她又爱情,有痛苦,有缠绵,有七情六yu,有犹豫,有恐惧,也同样有着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一点,从秋瑾的形象设计上,就很能够说明洪深的用心。在以往的话剧里,秋瑾都是一副男人的造型,持剑横眉,刚烈雄风,并且刻意抹掉她身上的所有女性特征,而在《秋瑾》中,秋瑾穿上了女子的衣服,她爱美,爱笑,爱着男人,有着动人的线条,有着婉转的声音,正是因为这样的女性美,在电影高cháo秋瑾就义的时候,才越发让观众悲痛yu绝。这是洪深的可贵之处!”
“至于周剑云的《革命军》,我认为事一部彻头彻尾的失败之作!邹容这个人,是英雄,这一点没有人会怀疑,如果拍成电影,巧妙处理,可能也会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周剑云做的却是远远不够,他的电影里面,完全成为了一个个人的记录,从邹容出生到上学,到留学,到写书,到坐牢,到死掉,照本宣科,故事极为乏味,而在表演上,周剑云虽然也有些发挥,可是在这样的一个枯燥的情节中,人物显得极为干瘪。既然是《革命军》,就应该将电影和整个时代联系起来,把邹容和革命联系再起来,而不单单是记录他个人,抛掉了革命,这等于本末倒置。”
“所以,三部电影,颠覆了我之前的所有想象,也颠覆了所有中国人的想象。李鸿章翻了案,还原了他的真实,成为了一个英雄,秋瑾出了新,不再是那个男人婆,而是一个柔情刚烈的女子,至于邹容,则由一个革命的马前卒,变成了一个苍白无力的符号!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创作者对于生活对于历史的体验不同。”
陈冷血的文章,很犀利,很平实,但是也很尖锐。目光独到的他,完全一下子就抓住了所有问题的实质,虽然他不懂电影,但是从他丰富的经验判断,这三部电影可能完全如同他所说。
《时事新报》的头版更有意思,同样是一副chā图,穿着清朝朝服的李鸿章扬眉吐气,头顶飘扬着清朝的黄龙旗,俨然霸占了主体画面,而秋瑾和邹容则被压在了下方,极为渺小。
头版的一行巨大题目为:满清的yin魂,复活了!
一看这题目,就知道这一次《时事新报》要对《李鸿章》开火了。
翻开来,里面的评论果然是赫然分为两大阵营。
一派对《李鸿章》赞誉有加,认为完全真实地反映了李鸿章个人的历史地位,李是英雄,反对派则认为《李鸿章》用心险恶,在中国一片革命的形势之下,为满清孽障招魂!
赞成派的代表,以史量才为代表,麾下包括顾鼎周、黎民伟、周作人、欧阳予倩等人,而反对派,则以郭沫若为代表,包括沈雁冰、陈大悲、周瘦鹃等人,论战之ji烈,言辞之猛烈,前所未有!
“以史家之公正,不媚俗,不畏惧,秉笔直书,一片丹心!李鸿章此人,一生虽有过错,然功大于过,对于中华民族之贡献,众人皆知!不能因为革命,就可以抹杀一切功劳,以卖国贼呼之!相反,能够真实地还原其人之面目,剖析其内心,勾勒出一代雄才对于中国之爱,对于民族之爱,才是真正的革命!”
“时下,一些小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极近歪解之能事,口口声声言革命,实乃革命之败类!”
史量才的文笔,也是出了名的,文章写得如同匕首一般。
而他的对头郭沫若,文风也是如同疯狗一般。
“李鸿章,中国最大之卖国贼!勾结列强,出卖国家,屠戮革命志士,维护满狗之统治,乃一奴才、一屠夫、一民族败类!所行罪恶,罄竹难书!当化骨扬灰,让其永世不得翻身!蒋慕白之《李鸿章》,一副谄媚嘴脸,给一枯骨擦脂抹粉,虽满口的赞扬,但枯骨依然是枯骨,僵尸依然是僵尸!”
“李鸿章是劳苦大众之死对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大代表!此人不批臭,满清孽障将复活,偌大之中国,将陷入龌龊之境地!蒋慕白之恶,在于逆历史cháo流而动,不顾国家民族之尊严,为个人利益而出卖良心,此等人,实乃国人之耻辱!一小人也!”
郭沫若对我从来就不会有什么好话,这一点我是习惯了的,但是这家伙这一次的文章,未免有些过分了,你他娘的有道理就说道理,没道理就扯皮也行,干吗对我进行人身攻击!
《时事新报》这一次完全成为了双方对攻的主阵地,不管是史量才一帮人,还是郭沫若一帮人,根本就不是在评论电影了,而是借助电影这个由头,系统地阐述了各自对于革命的理解,都是声称自己是真正的革命者,结果骂得乌烟瘴气。
而《时事新报》本身的态度,也很有意思。这次的大战中,他们并没有推出自己的评论文章,但是从他们报纸的头版的chā图,以及在后面他们对于反对派的排版上的用心就能够看出来,他们是站在郭沫若这一边的。这样显然是有原因的,《时事新报》本来对于李鸿章袁世凯就一贯没有什么好印象,这是他们的传统。
“骂吧,使劲骂。”我乐得看热闹。
相比之下,我最想看的,自然是《大公报》,它的态度,才是我最为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