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鸡父之战的胜利下,长公子姬光又率军从楚国手里夺了巢城和钟离两座城池,而且绞杀了楚国新建水师“水狼”战队,一时震动列国、威名远播。(小说文学网)
诸侯莫不对吴国侧目相视,均不时派出使节往来联络。特别是有些在吴楚之间观望的小国,如郑国、卫国之后渐渐依附于吴;那些曾经的强国,如晋国、齐国等也对吴国客气相待。吴国的国势就日渐强盛起来。
一日,吴王升殿,大集群臣。王僚下达诏命,封赏此次出征将士。诏命之中说得明白:“……众将士按功行赏:克敌者,大夫受郡,军将受田一万。唯主帅姬光,位列上卿,又为王室贵胄,爵已不能复加、功已难以再赏。故寡人特意在宫内设宴独享上卿,以彰其卓著功勋……”
散朝之时,王僚对姬光嘱咐道:“王兄回府之后,带上家嫂。寡人先回宫内,今日寡人设宴独享王兄,望王兄准时来宫赴宴。”
姬光谢了王僚之恩,回到府上与夫人纪子说道:“今日大王特请我夫妻二人进宫赴宴,请爱姬早做准备。”
“爸爸!”此时纪子身边的那个小女孩挣脱母亲的手向姬光扑来,姬光一把抱住她,举了起来,亲了几下。小女孩就咯咯地笑个不停。
“胜玉,你别调皮,你爹刚刚下朝。让你爹休息罢。”
姬光用下巴的胡须扎女儿那粉嫩的小脸,女儿就用那胖嘟嘟的小手揪他的胡子。父女两嬉笑了一阵,姬光把女儿重新放回地上,摸了一下女儿的脑袋:“胜玉,你给爹说说,今天子皓先生给你和哥哥讲了些什么啊?”
胜玉眨了几下黑溜溜的大眼珠,想了一阵才说道:“先生说我7岁了,可以读些《女经》和《诗经》了。先生给哥哥分派的任务是背诵《周礼》的《天官·大宰》篇。”
看见女儿伶俐的模样,姬光十分高兴,爱怜地说道:“胜玉,我和你母亲要进王宫一趟,你去乳娘那里去罢。”胜玉便别了父母,由乳娘照管。
姬光和夫人纪子坐了吴王亲赐的四匹大马的华盖马车,由随从护卫进宫赴宴。
姬光和夫人入了后/宫,王僚和王后怡喜出来相见,接入席上。王僚居中,王后与纪子在左侧两张几案,姬光独坐于右,阶下是庆忌和护卫侍立。
原来是鱼炙之宴。王僚特爱鱼炙,宫中的鱼炙宴十分讲究,非王室贵胄一般难以有品尝的机会。是以铜簠为具,下面以梅花之杆为碳,加以香料炙烤,芳香四溢。
王僚举起手中之爵,贺道:“王兄英雄一世,逼杀远越,斩斗申、灭水狼。为我吴国立下赫赫战功,寡人深为感激!今日特别备酒言欢,寡人先敬王兄一杯。”然后王僚唤过庆忌,让庆忌亲自为姬光斟酒奉上。
姬光起身谢恩,王僚道:“以前听说王兄从太湖得来一个鱼炙高手,请王兄也尝尝宫内厨子的手艺。”酒过数巡,王僚话锋一转,说道:“现在楚国国势日渐衰微,不会成为我们的心腹之患,也对我吴国构不成威胁了。所以寡人有休养生息之意,不想再轻举战事。不知王兄意下如何?”
姬光微微一顿,说道:“大王之意甚是圣明。虽然楚国经过平王新丧,朝局不稳,君幼臣谄。但是楚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属国众多,非我吴国可比。如果大王放弃现在的大好时机,臣担心一旦楚国有能臣良将出现,将会对吾国威胁不小!臣以为,趁此时机继续图楚,让楚国疲于奔命,我们要继续打压楚国的生存空间。万事万物均是一理,要么他弱我强要么我弱他强。国之运势都是此消彼长。”
王僚不动声色,似乎对姬光的执拗有些意外。缓声说道:“寡人不欲用兵是想养精蓄锐,给百姓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并无它意。”
姬光自思王僚有疑自己之意,便改口说道:“吴国的主要对手是楚国,并且我们两国是接壤之国。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两强并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虽然臣有些微功,但都是大王指挥有方,谋划得当,臣不敢居功。如果大王欲用兵于楚,臣以为公子掩馀、烛庸可用。二人一直将兵在外,有大将之才。大王可用此二子图楚。”
酒至半酣。王僚道:“寡人之意,是见王兄辛苦,以后征伐之事就交给他们罢。朝堂政事还需王兄把持,图楚大业以后再慢慢商议。”
宴罢,姬光回府。细细想了一阵王僚之言。看来吴王的意思也很明确:目前吴国不再对外用兵,姬光应该交出军权,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打理朝政而不是去开疆拓土。
姬光便招来门客子皓,与之相谋。
子皓道:“大王之意明也!上卿两次率师出征,都大败楚军而还。威名远播于诸侯列国,自然大王会有猜忌之心。上卿功高震主,宜见好就收,不然会大祸临头!”
姬光道:“我自会交出军权,但是眼下的确是伐楚的大好时机。大王不能因为疑我而放弃如此良机。我姬光非为自己一人的荣辱,而是为吾国的祖宗社稷而谋。”
此时有侍者来报,说是伍员先生到了。
姬光大喜,亲自出府相迎。姬光拉着伍员进了大厅,让伍员落座之后自己才坐于主位。笑道:“先生此来,定有教我之策!”
伍员双手一拱,笑道:“我特来向公子贺喜!”
姬光摆摆手笑道:“先生玩笑之语。我有何喜可贺?今日被大王相召,说是特别为我设宴视为荣宠,其实有疑我之意也。”然后以王僚之语相告。
伍员笑道:“我非为此来贺公子。而是我有一谋,可以让公子成就大事。”伍员就望着坐于侧边的子皓,没说下文。
子皓见此,便起身告辞。姬光沉吟半晌,点点头让子皓退去。
姬光忙正色相问:“先生有何良策?”
伍员道:“公子可上奏吴王,说楚国现在君幼臣谄,朝无良臣,是伐楚的大好时机。”
“我在刚才的宴席之上,同大王讲过。但是大王有疑我之心,怕我握有军权,说是要休养生息,以后再说。”
伍员继续道:“吴王好大喜功,公子说举兵南伐,破楚可以图霸,吴王想建此不世之功,定会应允。”
“如果王僚却派遣我领兵,那又如何推辞?”
“公子就说不小心掉下车来,摔坏了足踝。吴王本来有疑公子之意,必不会再派公子率师出征、握兵在手。如不出意外,吴王定会派遣掩馀和烛庸二人率师伐楚。此计便可调离掩馀和烛庸二位实权之人。”
“太子庆忌在,又该如何?”
“公子还可建议吴王,让庆忌作为吴国的太子出使郑国和卫国,联合这两个属国共同出兵伐楚。如此一来,能调离庆忌出朝。”
姬光听后连连点头,忽然想起叔父季札来:“那三子虽去,但是叔父季札以前不受国,回到梅里之后,与王僚很是契合。叔父在朝,见我行篡逆之事,他必不容我也!”
伍员道:“我吴国和晋国现在很和睦。晋国是大国,是曾经的霸主之国,处理好与晋国的关系,我们伐楚他就不会干涉。公子建议吴王派季札出使晋国通好,这样可以遣出季札。只要我们能成大事,以后季札归国,而事已至此,大位已定,他会重新来进行王位的废立吗?依季札的本性,他只会默认而已。”
姬光听过伍员的一番连环之计,禁不住向伍员拜了数拜道:“我得子胥,乃天赐也!如能尽愿,我必不负汝!”
第二日上朝,姬光趔趄出班,奏道:“大王昨日设宴相待下臣,姬光甚是感激。但臣有一言相问:大王现在占天时地利人和,是否有图霸之心?姬光愿为大王谋之。”
王僚一听图霸,脸上便有了喜色,但还是假意关心了一下:“王兄为何如此情状?”
姬光道:“昨日从大王处领宴回家,不料酒意已酣,不小心坠下车来,摔坏了足踝。”
王僚道:“都是寡人不周。王兄所说图霸之语,可有什么良策否?”
姬光道:“楚国国土辽阔,属国众多。我不图楚,后日必会被楚所图。如今正是伐楚的大好良机,大王不可错过。臣有一策,可以助大王图霸。”
王僚示意姬光讲来。
“大王可令一上将率我军主力,以鸡父、钟离和巢城为跳板,南下出兵攻楚;同时让太子庆忌出使郑国和卫国联合出兵作为伐楚的后援。因为晋国是霸主之国,又与我国相善,大王可派叔父季札出使晋国,稳住晋国不出兵助楚。只要大王谋定楚国,诸侯之中,自然会噤若寒蝉,无人敢与我吴国相抗。如此,大王图霸大业即可指日可待也!”
王僚有欣然之色。问道:“王兄有足踝之疾,不知何人可以为将?”
姬光对答道:“这等军国大事,关乎我吴国兴衰存亡,不是心腹之人必不可用!请大王从群臣中细加斟酌。”
王僚想了一阵,说道:“王兄说得有理,吾弟掩馀、烛庸二人如何?”
姬光道:“大王选择得当,非此二子不能成就大事。”
王僚便依姬光之言,下诏命掩馀和烛庸为将,整顿兵马,调集粮草,准备大军伐楚。又派遣叔父季札为特使,带上财帛礼品出使晋国。
但是,王僚却独留下太子庆忌不遣。
诸侯莫不对吴国侧目相视,均不时派出使节往来联络。特别是有些在吴楚之间观望的小国,如郑国、卫国之后渐渐依附于吴;那些曾经的强国,如晋国、齐国等也对吴国客气相待。吴国的国势就日渐强盛起来。
一日,吴王升殿,大集群臣。王僚下达诏命,封赏此次出征将士。诏命之中说得明白:“……众将士按功行赏:克敌者,大夫受郡,军将受田一万。唯主帅姬光,位列上卿,又为王室贵胄,爵已不能复加、功已难以再赏。故寡人特意在宫内设宴独享上卿,以彰其卓著功勋……”
散朝之时,王僚对姬光嘱咐道:“王兄回府之后,带上家嫂。寡人先回宫内,今日寡人设宴独享王兄,望王兄准时来宫赴宴。”
姬光谢了王僚之恩,回到府上与夫人纪子说道:“今日大王特请我夫妻二人进宫赴宴,请爱姬早做准备。”
“爸爸!”此时纪子身边的那个小女孩挣脱母亲的手向姬光扑来,姬光一把抱住她,举了起来,亲了几下。小女孩就咯咯地笑个不停。
“胜玉,你别调皮,你爹刚刚下朝。让你爹休息罢。”
姬光用下巴的胡须扎女儿那粉嫩的小脸,女儿就用那胖嘟嘟的小手揪他的胡子。父女两嬉笑了一阵,姬光把女儿重新放回地上,摸了一下女儿的脑袋:“胜玉,你给爹说说,今天子皓先生给你和哥哥讲了些什么啊?”
胜玉眨了几下黑溜溜的大眼珠,想了一阵才说道:“先生说我7岁了,可以读些《女经》和《诗经》了。先生给哥哥分派的任务是背诵《周礼》的《天官·大宰》篇。”
看见女儿伶俐的模样,姬光十分高兴,爱怜地说道:“胜玉,我和你母亲要进王宫一趟,你去乳娘那里去罢。”胜玉便别了父母,由乳娘照管。
姬光和夫人纪子坐了吴王亲赐的四匹大马的华盖马车,由随从护卫进宫赴宴。
姬光和夫人入了后/宫,王僚和王后怡喜出来相见,接入席上。王僚居中,王后与纪子在左侧两张几案,姬光独坐于右,阶下是庆忌和护卫侍立。
原来是鱼炙之宴。王僚特爱鱼炙,宫中的鱼炙宴十分讲究,非王室贵胄一般难以有品尝的机会。是以铜簠为具,下面以梅花之杆为碳,加以香料炙烤,芳香四溢。
王僚举起手中之爵,贺道:“王兄英雄一世,逼杀远越,斩斗申、灭水狼。为我吴国立下赫赫战功,寡人深为感激!今日特别备酒言欢,寡人先敬王兄一杯。”然后王僚唤过庆忌,让庆忌亲自为姬光斟酒奉上。
姬光起身谢恩,王僚道:“以前听说王兄从太湖得来一个鱼炙高手,请王兄也尝尝宫内厨子的手艺。”酒过数巡,王僚话锋一转,说道:“现在楚国国势日渐衰微,不会成为我们的心腹之患,也对我吴国构不成威胁了。所以寡人有休养生息之意,不想再轻举战事。不知王兄意下如何?”
姬光微微一顿,说道:“大王之意甚是圣明。虽然楚国经过平王新丧,朝局不稳,君幼臣谄。但是楚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属国众多,非我吴国可比。如果大王放弃现在的大好时机,臣担心一旦楚国有能臣良将出现,将会对吾国威胁不小!臣以为,趁此时机继续图楚,让楚国疲于奔命,我们要继续打压楚国的生存空间。万事万物均是一理,要么他弱我强要么我弱他强。国之运势都是此消彼长。”
王僚不动声色,似乎对姬光的执拗有些意外。缓声说道:“寡人不欲用兵是想养精蓄锐,给百姓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并无它意。”
姬光自思王僚有疑自己之意,便改口说道:“吴国的主要对手是楚国,并且我们两国是接壤之国。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两强并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虽然臣有些微功,但都是大王指挥有方,谋划得当,臣不敢居功。如果大王欲用兵于楚,臣以为公子掩馀、烛庸可用。二人一直将兵在外,有大将之才。大王可用此二子图楚。”
酒至半酣。王僚道:“寡人之意,是见王兄辛苦,以后征伐之事就交给他们罢。朝堂政事还需王兄把持,图楚大业以后再慢慢商议。”
宴罢,姬光回府。细细想了一阵王僚之言。看来吴王的意思也很明确:目前吴国不再对外用兵,姬光应该交出军权,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打理朝政而不是去开疆拓土。
姬光便招来门客子皓,与之相谋。
子皓道:“大王之意明也!上卿两次率师出征,都大败楚军而还。威名远播于诸侯列国,自然大王会有猜忌之心。上卿功高震主,宜见好就收,不然会大祸临头!”
姬光道:“我自会交出军权,但是眼下的确是伐楚的大好时机。大王不能因为疑我而放弃如此良机。我姬光非为自己一人的荣辱,而是为吾国的祖宗社稷而谋。”
此时有侍者来报,说是伍员先生到了。
姬光大喜,亲自出府相迎。姬光拉着伍员进了大厅,让伍员落座之后自己才坐于主位。笑道:“先生此来,定有教我之策!”
伍员双手一拱,笑道:“我特来向公子贺喜!”
姬光摆摆手笑道:“先生玩笑之语。我有何喜可贺?今日被大王相召,说是特别为我设宴视为荣宠,其实有疑我之意也。”然后以王僚之语相告。
伍员笑道:“我非为此来贺公子。而是我有一谋,可以让公子成就大事。”伍员就望着坐于侧边的子皓,没说下文。
子皓见此,便起身告辞。姬光沉吟半晌,点点头让子皓退去。
姬光忙正色相问:“先生有何良策?”
伍员道:“公子可上奏吴王,说楚国现在君幼臣谄,朝无良臣,是伐楚的大好时机。”
“我在刚才的宴席之上,同大王讲过。但是大王有疑我之心,怕我握有军权,说是要休养生息,以后再说。”
伍员继续道:“吴王好大喜功,公子说举兵南伐,破楚可以图霸,吴王想建此不世之功,定会应允。”
“如果王僚却派遣我领兵,那又如何推辞?”
“公子就说不小心掉下车来,摔坏了足踝。吴王本来有疑公子之意,必不会再派公子率师出征、握兵在手。如不出意外,吴王定会派遣掩馀和烛庸二人率师伐楚。此计便可调离掩馀和烛庸二位实权之人。”
“太子庆忌在,又该如何?”
“公子还可建议吴王,让庆忌作为吴国的太子出使郑国和卫国,联合这两个属国共同出兵伐楚。如此一来,能调离庆忌出朝。”
姬光听后连连点头,忽然想起叔父季札来:“那三子虽去,但是叔父季札以前不受国,回到梅里之后,与王僚很是契合。叔父在朝,见我行篡逆之事,他必不容我也!”
伍员道:“我吴国和晋国现在很和睦。晋国是大国,是曾经的霸主之国,处理好与晋国的关系,我们伐楚他就不会干涉。公子建议吴王派季札出使晋国通好,这样可以遣出季札。只要我们能成大事,以后季札归国,而事已至此,大位已定,他会重新来进行王位的废立吗?依季札的本性,他只会默认而已。”
姬光听过伍员的一番连环之计,禁不住向伍员拜了数拜道:“我得子胥,乃天赐也!如能尽愿,我必不负汝!”
第二日上朝,姬光趔趄出班,奏道:“大王昨日设宴相待下臣,姬光甚是感激。但臣有一言相问:大王现在占天时地利人和,是否有图霸之心?姬光愿为大王谋之。”
王僚一听图霸,脸上便有了喜色,但还是假意关心了一下:“王兄为何如此情状?”
姬光道:“昨日从大王处领宴回家,不料酒意已酣,不小心坠下车来,摔坏了足踝。”
王僚道:“都是寡人不周。王兄所说图霸之语,可有什么良策否?”
姬光道:“楚国国土辽阔,属国众多。我不图楚,后日必会被楚所图。如今正是伐楚的大好良机,大王不可错过。臣有一策,可以助大王图霸。”
王僚示意姬光讲来。
“大王可令一上将率我军主力,以鸡父、钟离和巢城为跳板,南下出兵攻楚;同时让太子庆忌出使郑国和卫国联合出兵作为伐楚的后援。因为晋国是霸主之国,又与我国相善,大王可派叔父季札出使晋国,稳住晋国不出兵助楚。只要大王谋定楚国,诸侯之中,自然会噤若寒蝉,无人敢与我吴国相抗。如此,大王图霸大业即可指日可待也!”
王僚有欣然之色。问道:“王兄有足踝之疾,不知何人可以为将?”
姬光对答道:“这等军国大事,关乎我吴国兴衰存亡,不是心腹之人必不可用!请大王从群臣中细加斟酌。”
王僚想了一阵,说道:“王兄说得有理,吾弟掩馀、烛庸二人如何?”
姬光道:“大王选择得当,非此二子不能成就大事。”
王僚便依姬光之言,下诏命掩馀和烛庸为将,整顿兵马,调集粮草,准备大军伐楚。又派遣叔父季札为特使,带上财帛礼品出使晋国。
但是,王僚却独留下太子庆忌不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