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节 中国参战的时机-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百五十一节 中国参战的时机-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笔趣阁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作者:狂人阿Q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德璀琳从报纸上看到自己的祖国再次在马恩河发起了大规模攻击后,十分欣喜,当得知伟大的毛奇元帅成功占领了上次懦弱的波兰人始终无法攻下的沙隆的时候,德璀琳更是组织了江宁德国侨民进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活动地点就在德国大使馆。
德璀琳真的太爱国了,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他在为他的祖国,提供服务,如果他的祖国不需要他的服务,而法国人愿意让他帮忙融资和订货的话,德璀琳也可以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或者国际主义者。
占领沙隆可以看作是第二次马恩河会战中的一个局部胜利,不过这个胜利很重要,意味着洛林防线跟巴黎的直接联系中断了。
庆祝酒会上,德璀琳是德国大使的座上宾,他现在的地位,已经比克虏伯等德国巨头在中国的经理更高了。
德璀琳跟大使相谈甚欢,但更多的希望能套取到更多的消息,他现在最担心的是中国是否会参战的问题。
在中国参战问题上,德璀琳又转向了和平主义者的心态,他不太希望中国参战。因为一旦中国参战,意味着他利用中国的生产力,攫取高额战争利润的业务可能受到影响。因为一旦中国参战,中国的兵工厂很可能中断向他供货。那些官办兵工厂停止供货后,以目前德璀琳组建起来的私人供应渠道还无法短时间内满足自己的订货。
另外一点,目前德国虽然占据战争优势,可一旦中国参战,战争很可能很快结束,那不利于他的发财大计。
根据大使的判断,中国参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因为英国依然没有参战的打算,英国不参战,德国就无法利用中德同盟关系,将中国拉入战争,而这份短期的同盟就剩下三天就要到期了。到期之后,即便英国参战,中国也没有参战的理由。在这个文明的时代,尽管所有国家都做着不文明的勾当,但基本的脸面还是要的。因此不存在那种没有任何理由,突然加入战争的情况。日本偷袭这种事情,在欧洲很少见。
大使之所以做出中国可能不会加入战争的判断,是有根据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德国很积极的试图延长中德同盟,可中国对此并不热心,明确表示同盟关系不能延长。
除非在这三天之内,所有英国内阁和议会突发神经病,否则英国绝对不会进攻德国,即便要进攻,也必然是在三天以后,这样就不会给中国卷入战争的理由。中国不愿意延长中德同盟的态度,大使认为,可能中国已经不愿意卷入战争了,因为从战争的进程来看,即便中国参战,打的也将是持久战和消耗战,这种战争,就算是中国也不愿意打。
中国的态度让德国大使十分沮丧,因为在目前看来,中德同盟关系,是阻碍英国人直接军事支持法国的最大保证,中国拒绝延长同盟关系,等于放弃了对德国的保护。
但微醉的大使信心十足,认为德国有能力在英国直接参战的情况,继续战争下去,而且取得最后的胜利,大使的信心在于,英国陆军实力弱小,即便参战,也很难动员百万以上的軍队,小股精锐英军,对法国的帮助有限。
大使的判断,让德璀琳很放心,这意味着战争只可能扩大,而不是短期内结束。只要中国不参战,哪怕英国参战,也只是扩大战争规模,延长战争时间,而不是结束战争。那么德璀琳的发财大计就不会受到影响。
其实不止德璀琳这种发战争财的商人关心中国是否参战的问题,全世界都在关心。因为中国参战与否,是决定性的。中国只要参战,那么德国必胜。中国如果不参战,其实各国普遍认为德国势力胜率不大。因为所有人都不相信德国的国力,可以跟英法联合抗衡。英法联合的话,在人力物力上,都会对德国形成压倒性优势。
跟德国人一样,中国皇太子也十分关心这个问题。
这段时间他异常焦躁,尤其是中德同盟时间逼近,更让他焦虑不安。
皇太子是渴望一场战争的,不是他好战,而是他已经难以容忍在全世界跟英国进行软性争霸的局面了。只要击败英国,中国将成为世界霸主。
这个霸主是中国世界观下的霸主,跟英国、美国建立的世界霸权性质不太一样,中国政治家更多的是引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霸主概念,也就是建立类似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春秋五霸概念。通过诸侯会盟的形势,确认中国高于其他国家的地位,负责处理、调停和仲裁列国纷争。
目前基于这一套理论,中国已经在许多地区建立了这种霸主体系,但主要是东方国家,和受中国影响的地区,以及中国的附属国。中国的附属国,自然听从中国的意见,他们跟中国之间没有关税,他们的君主通过中国册封,外交由中国代管,但内政是资助的。东方国家中,日本并不是中国的附属国,中国也没有代理日本外交,但日本国内各派势力,都接受中国的仲裁,幕府和东北、西南强藩联盟之间的和平,受到中国的保护和约束。受中国影响的地区,则主要是海外公司领地,非洲公司控制的印度地区,澳洲公司控制的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美洲公司控制的亚马逊河到拉普拉塔河地区,以及欧洲公司控制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和索马里,以及部分地中海基地。这些中国公司管理的领地,都按照中国方式在管理,接受中国的外交和经济政策。
但还有一些独立国家,正在开始想这一体系靠近,美国南方分裂出来的联盟国,这几年跟中国签订了一些列经济、军事和政治条约,跟中国及中国统治的势力范围之间,取消了所有关税,军事上将迈阿密地区卖给中国建立基地,让中国军事力量终于直接进入了大西洋,政治上,跟中国签订了关于印第安人的一系列协议,承诺不再驱逐印第安人到中国领地,在本国建立印第安人地区。迈阿密周边是大沼泽地形,迈阿密所在的整个佛罗里达半岛南端,本就是一个印第安人聚居区。是南方五大印第安部落塞米诺尔人的领地,美国夺取佛罗里达之后,在这里建立奴隶种植园,侵夺塞米诺尔人的土地,发动了几次塞米诺尔战争。但成效不大,只有少部分士兵留下来经营种植园,当地依然是印第安人生活区域。历史上,直到1890年末期,也仅有极少一些家庭在迈阿密定居。
跟中国达成印第安人安置协议后,已经不存在继续对印第安人实施种族灭绝的可能,为了得到中国的保护,从而对抗北方联邦,联盟国宁愿放弃迈阿密周边的印第安人区域。他们对这里的印第安人十分不满,除了渴望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之外,还对印第安人破坏他们的奴隶种植园十分不满。塞米诺尔印第安人十分奇怪,他们的种族观念不是很强,他们接收了大量从种植园逃跑的内人奴隶,结果形成了黑塞米诺尔人这样的族群。由于塞米诺尔人不断接受逃奴,才是导致联盟对他们不满的原因。连续打了两场战争,第二次战争波及了整个迈阿密地区,让当地人口几乎灭绝。
内战之后,联盟国已经很难对迈阿密沼泽地带的印第安人进行控制了,因此当中国提出租借大西洋沿岸基地之后,他们干脆直接将这里卖给中国,中国管理这里,加上跟中国签订的约束印第安人的协议,塞米诺尔人对美国种植园的破坏,将会渐渐消失。
但除了美国联盟国之外,大多数西方文化的国家,并不接受中国体系。他们既不愿意向中国称臣,加入宗藩体系,也不愿意跟中国结盟,通过出让部分利益的方式换取中国保护。
皇太子认为,最大的障碍,就是因为有英国这种始终敢于跟中国正面对抗,而且还始终发展良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拥有极强话语权的对手。
另外皇太子对英国极其没有好感,相比他的父亲,他跟英国人的对抗更加激烈,而且曾经失败过一次。
当年他主政美洲,虽然是试练,但他正是野心勃勃的年纪。将美洲从朱氏家族的控制下直接收归版图,然后建立州县统治。然后以美洲为根基,开始在美洲跟其他国家争夺。但是可惜的是,强势扩张遭到了英国组建的英美同盟的阻击,并且拉上了西班牙跟皇太子打了一仗。
那一仗,一直被看作是皇太子无能的证据。因为那场战争,将本土都拖入了一场世界大战之中,尽管最后付出惨重代价赢得了胜利,可许多政治势力认为,本不需要通过战争的手段,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得到的利益,硬是让皇太子经营成了一场战争,这就是失败。
于是那场战争还没有结束,皇太子就被从美洲调回,接着被皇帝发配到了阿萨姆,虽然给皇太子头上安上曼尼普尔和阿萨姆两个国王的摄政头衔,可那段时间,是皇太子这一生最难熬的时光,战战兢兢,充满了危机感。
德璀琳真的太爱国了,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他在为他的祖国,提供服务,如果他的祖国不需要他的服务,而法国人愿意让他帮忙融资和订货的话,德璀琳也可以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或者国际主义者。
占领沙隆可以看作是第二次马恩河会战中的一个局部胜利,不过这个胜利很重要,意味着洛林防线跟巴黎的直接联系中断了。
庆祝酒会上,德璀琳是德国大使的座上宾,他现在的地位,已经比克虏伯等德国巨头在中国的经理更高了。
德璀琳跟大使相谈甚欢,但更多的希望能套取到更多的消息,他现在最担心的是中国是否会参战的问题。
在中国参战问题上,德璀琳又转向了和平主义者的心态,他不太希望中国参战。因为一旦中国参战,意味着他利用中国的生产力,攫取高额战争利润的业务可能受到影响。因为一旦中国参战,中国的兵工厂很可能中断向他供货。那些官办兵工厂停止供货后,以目前德璀琳组建起来的私人供应渠道还无法短时间内满足自己的订货。
另外一点,目前德国虽然占据战争优势,可一旦中国参战,战争很可能很快结束,那不利于他的发财大计。
根据大使的判断,中国参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因为英国依然没有参战的打算,英国不参战,德国就无法利用中德同盟关系,将中国拉入战争,而这份短期的同盟就剩下三天就要到期了。到期之后,即便英国参战,中国也没有参战的理由。在这个文明的时代,尽管所有国家都做着不文明的勾当,但基本的脸面还是要的。因此不存在那种没有任何理由,突然加入战争的情况。日本偷袭这种事情,在欧洲很少见。
大使之所以做出中国可能不会加入战争的判断,是有根据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德国很积极的试图延长中德同盟,可中国对此并不热心,明确表示同盟关系不能延长。
除非在这三天之内,所有英国内阁和议会突发神经病,否则英国绝对不会进攻德国,即便要进攻,也必然是在三天以后,这样就不会给中国卷入战争的理由。中国不愿意延长中德同盟的态度,大使认为,可能中国已经不愿意卷入战争了,因为从战争的进程来看,即便中国参战,打的也将是持久战和消耗战,这种战争,就算是中国也不愿意打。
中国的态度让德国大使十分沮丧,因为在目前看来,中德同盟关系,是阻碍英国人直接军事支持法国的最大保证,中国拒绝延长同盟关系,等于放弃了对德国的保护。
但微醉的大使信心十足,认为德国有能力在英国直接参战的情况,继续战争下去,而且取得最后的胜利,大使的信心在于,英国陆军实力弱小,即便参战,也很难动员百万以上的軍队,小股精锐英军,对法国的帮助有限。
大使的判断,让德璀琳很放心,这意味着战争只可能扩大,而不是短期内结束。只要中国不参战,哪怕英国参战,也只是扩大战争规模,延长战争时间,而不是结束战争。那么德璀琳的发财大计就不会受到影响。
其实不止德璀琳这种发战争财的商人关心中国是否参战的问题,全世界都在关心。因为中国参战与否,是决定性的。中国只要参战,那么德国必胜。中国如果不参战,其实各国普遍认为德国势力胜率不大。因为所有人都不相信德国的国力,可以跟英法联合抗衡。英法联合的话,在人力物力上,都会对德国形成压倒性优势。
跟德国人一样,中国皇太子也十分关心这个问题。
这段时间他异常焦躁,尤其是中德同盟时间逼近,更让他焦虑不安。
皇太子是渴望一场战争的,不是他好战,而是他已经难以容忍在全世界跟英国进行软性争霸的局面了。只要击败英国,中国将成为世界霸主。
这个霸主是中国世界观下的霸主,跟英国、美国建立的世界霸权性质不太一样,中国政治家更多的是引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霸主概念,也就是建立类似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春秋五霸概念。通过诸侯会盟的形势,确认中国高于其他国家的地位,负责处理、调停和仲裁列国纷争。
目前基于这一套理论,中国已经在许多地区建立了这种霸主体系,但主要是东方国家,和受中国影响的地区,以及中国的附属国。中国的附属国,自然听从中国的意见,他们跟中国之间没有关税,他们的君主通过中国册封,外交由中国代管,但内政是资助的。东方国家中,日本并不是中国的附属国,中国也没有代理日本外交,但日本国内各派势力,都接受中国的仲裁,幕府和东北、西南强藩联盟之间的和平,受到中国的保护和约束。受中国影响的地区,则主要是海外公司领地,非洲公司控制的印度地区,澳洲公司控制的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美洲公司控制的亚马逊河到拉普拉塔河地区,以及欧洲公司控制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和索马里,以及部分地中海基地。这些中国公司管理的领地,都按照中国方式在管理,接受中国的外交和经济政策。
但还有一些独立国家,正在开始想这一体系靠近,美国南方分裂出来的联盟国,这几年跟中国签订了一些列经济、军事和政治条约,跟中国及中国统治的势力范围之间,取消了所有关税,军事上将迈阿密地区卖给中国建立基地,让中国军事力量终于直接进入了大西洋,政治上,跟中国签订了关于印第安人的一系列协议,承诺不再驱逐印第安人到中国领地,在本国建立印第安人地区。迈阿密周边是大沼泽地形,迈阿密所在的整个佛罗里达半岛南端,本就是一个印第安人聚居区。是南方五大印第安部落塞米诺尔人的领地,美国夺取佛罗里达之后,在这里建立奴隶种植园,侵夺塞米诺尔人的土地,发动了几次塞米诺尔战争。但成效不大,只有少部分士兵留下来经营种植园,当地依然是印第安人生活区域。历史上,直到1890年末期,也仅有极少一些家庭在迈阿密定居。
跟中国达成印第安人安置协议后,已经不存在继续对印第安人实施种族灭绝的可能,为了得到中国的保护,从而对抗北方联邦,联盟国宁愿放弃迈阿密周边的印第安人区域。他们对这里的印第安人十分不满,除了渴望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之外,还对印第安人破坏他们的奴隶种植园十分不满。塞米诺尔印第安人十分奇怪,他们的种族观念不是很强,他们接收了大量从种植园逃跑的内人奴隶,结果形成了黑塞米诺尔人这样的族群。由于塞米诺尔人不断接受逃奴,才是导致联盟对他们不满的原因。连续打了两场战争,第二次战争波及了整个迈阿密地区,让当地人口几乎灭绝。
内战之后,联盟国已经很难对迈阿密沼泽地带的印第安人进行控制了,因此当中国提出租借大西洋沿岸基地之后,他们干脆直接将这里卖给中国,中国管理这里,加上跟中国签订的约束印第安人的协议,塞米诺尔人对美国种植园的破坏,将会渐渐消失。
但除了美国联盟国之外,大多数西方文化的国家,并不接受中国体系。他们既不愿意向中国称臣,加入宗藩体系,也不愿意跟中国结盟,通过出让部分利益的方式换取中国保护。
皇太子认为,最大的障碍,就是因为有英国这种始终敢于跟中国正面对抗,而且还始终发展良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拥有极强话语权的对手。
另外皇太子对英国极其没有好感,相比他的父亲,他跟英国人的对抗更加激烈,而且曾经失败过一次。
当年他主政美洲,虽然是试练,但他正是野心勃勃的年纪。将美洲从朱氏家族的控制下直接收归版图,然后建立州县统治。然后以美洲为根基,开始在美洲跟其他国家争夺。但是可惜的是,强势扩张遭到了英国组建的英美同盟的阻击,并且拉上了西班牙跟皇太子打了一仗。
那一仗,一直被看作是皇太子无能的证据。因为那场战争,将本土都拖入了一场世界大战之中,尽管最后付出惨重代价赢得了胜利,可许多政治势力认为,本不需要通过战争的手段,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得到的利益,硬是让皇太子经营成了一场战争,这就是失败。
于是那场战争还没有结束,皇太子就被从美洲调回,接着被皇帝发配到了阿萨姆,虽然给皇太子头上安上曼尼普尔和阿萨姆两个国王的摄政头衔,可那段时间,是皇太子这一生最难熬的时光,战战兢兢,充满了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