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乐!
明崇祯十二年五月初,张献忠见左良玉、贺人龙反目,便乘机从巴山一带撤离,直奔川、楚交界处的岔溪和千江河一带。23us
川军老将张令率领川军前去阻截义军,双方互有损伤。后来张献忠佯装不敌,率兵逃入柯家坪,其地乱峰错峙,箐深道险,张献忠在此地设下埋伏等候张令。
张令乃川地一代悍将,素来骄横,轻视义军,便率众追击义军,但其部下素质参差不齐,长途追袭之下,人马便稀稀拉拉地分散开来。张献忠见状便命令发动伏击,西营义军漫山遍野冲杀而来,将张令残兵包围在柯家坪一处山头。张令的副将方国安领着另一支部队跟在张令后边,见势不妙,便放弃救援张令,撒丫子就跑了。
张令已经年方七旬,老当益壮,好比是那三国的黄忠,善射,号称“神弩王”,他麾下的五千川军亦都保持了三国以来的川人的光辉传统,骁勇善射。尤其在被逼入绝境,走投无路之时,他们在张令的带领下,居高而下,屡次发动大规模高精准的箭雨,义军猛攻时应弦毙者甚众,都纷纷被射杀。
张献忠见猛攻伤亡太大,便下令围困张令部。按张献忠的设想,这柯家坪乃一土山,没有山泉,也无溪流,水远土渴,围困数日必定将张令部降服,从此入川无虑。
谁知,数日后偏不凑巧下了一场大雨,张令命人挖坑蓄水,解决了吃水问题,张令部对义军的抵抗越加顽强。而在此时,陕西总督郑崇俭在前线指挥,闻听了张令被困之事,襄阳监军佥事张克俭劝说郑崇俭:“张令健将,奈何弃之!”郑崇检便急令参将张应元、汪之凤从八台山进击,陕西总兵贺人龙从满月嶆进击。
张献忠将张令围困了将近半个月,眼看就要攻破柯家坪擒获张令,正跟张令激战中,张应元、汪之凤率军赶到,内外夹击,张献忠不敌,便只好解围撤退。
张令跟张献忠三万大军对峙半个月,杀伤义军士卒将近千人,则张令部损失甚少。此时四川巡抚邵捷春驻重庆,倚张令及秦良玉为左右手。
郑崇检又派贺人龙、李国奇等一路追击,在寒溪寺、盐井等地陆续击败张献忠部,先后斩获一千多首级。原本依附于张献忠的“顺天王”、“一条龙”、“一双龙”等小杆子都陆续投降。此时情况对张献忠甚为不利,继玛瑙山惨败之后,连续作战且并未从战斗中获取多少物资补充,将士战损严重,久战疲惫不堪,士气严重低落,而且落在官军多方围困之中,打粮也甚是困难,义军的情况已经恶化到了崩溃的边缘。
但很快地,朝廷方面便出现了变局,挽救了张献忠。玛瑙山之战,陕西总督郑崇检身在行伍之间,亲自指挥贺人龙的部队夹击张献忠,而杨嗣昌远在襄阳只是一味催促,等到评定功绩时,封赏的一半却归了杨嗣昌,郑崇俭只升官一级。郑崇检心中郁闷,不愿身在杨嗣昌之下,便以年老体衰为由,请求辞官回家,而崇祯却不同意,命他自回关中,留下贺人龙、李国奇继续讨伐张献忠。可少了郑崇检的约束,不久后,贺人龙的队伍在开县哗变西归。
眼看马上就是六月天了,酷暑将至,少了陕西军的威胁后,张献忠便有信心冲出秦、楚、川三方官军的包围圈。张献忠打算把部队转移到湖北兴归山区(兴山和秭归一带),休养生息,聚集人马,收集流亡义军将士,补充军用物资,更重要的目的是跟驻扎在巫山一带的罗汝才靠拢。张献忠发现光靠自己这一个杆子尚不足对付那么多官军。
陕西、湖北、四川三方的明军集结在三省交界处的将近八万人,但真正放在张献忠眼里,被张献忠深深忌惮的只有左良玉的四万人马。
张献忠并非不畏惧川军,崇祯七年张献忠入川,攻陷夔州,进围太平,重庆女总兵秦良玉提兵赶至,张献忠慑于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杆兵”威名,苍惶逃走,秦良玉率军追击,与正好回川的儿子独眼龙马祥麟前后夹击,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此次又从张令处见识到川军的强悍,不过川军以保境为主,不会远出川境以外,对于暂没有入川发展想法的张献忠而言,川军自然不足为惧;但张献忠不知道,不久之后他就会领略川军的强悍。当然比他更能领略川军强悍的是蒙元、满清、日寇,这些恶魔级的畜生们在侵略四川时都遭到了无比顽强惨烈和旷日持久的抵抗,远甚于其他地方,川军的“内战外行,外战内行”虽然有调侃之意,细品味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虽然秦陕军是朱明朝廷之下仅次于关宁铁骑的第二强军(卢象升的天雄军排第三),但秦军也多是想保境安民,维护陕西一边的安宁稳定,并不愿进入湖广作战。
而湖广方面军中,张应元、汪之凤兵力甚少,只有左良玉兵多将猛,实力雄厚,是张献忠战略转移的最大障碍。
义军现在兵力尚不足三万,又多疲惫,根本抵不过养精蓄锐许久的左良玉。
那唯今之计该怎么让跟宿敌左良玉放过西营义军一马呢?
张献忠、徐以显、孙可望、刘文秀等人陷入了沉思,良久他们都没有适当的计策。
忽地孙可望笑道:“父帅,我记得二个月前,二弟定国曾分析过杨嗣昌这个人,说这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而且我听说杨嗣昌虽拜左良玉为‘平贼’将军,但总觉得此人桀骜不可用,便暗许贺人龙指日可取代左良玉之职,而就在贺人龙跃跃欲试急于取代左良玉之时,左良玉在玛瑙山撞了狗屎运,杨嗣昌便对贺人龙说:任命之事后议。贺人龙因此怀恨在心,并将此事告诉左良玉;‘杨嗣昌心术不正,利用我等为其卖命,而自己向皇帝请功。他怪公不听指挥,说要将平贼将军印夺了与我。我贺人龙战功赫赫,难道非得与公争夺此印不成?杨嗣昌玩这等把戏,真令人感到恶心。’左良玉闻言大怒道;‘谁鸟稀罕这个破印,待我明日就给他扔回去,让杨嗣昌自己进山剿贼罢了。’二将都对杨嗣昌不满,便不肯尽力。我以为我们可以用二弟此前提过的计策,去左良玉处离间他跟杨嗣昌,让左良玉动养寇自重之念,则我西营义军便可从中取事。”
张献忠听了孙可望这番话,大笑道:“此计甚好,不如请定国一起来议事吧。”
李定国之前在玛瑙山虽身受重伤,但都是皮外伤,休息了半个月就已经痊愈。李定国当时正在跟白文雅一起研读《纪效新书》的姊妹篇《练兵实纪》。这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写于《纪效新书》之后,这本书里既注意吸收南方练兵的经验,又结合北方练兵的实际,其练兵思想在《纪效新书》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这本书乃是三弟刘文秀在追击川军将领张令时缴获的,见李定国喜欢兵书,便抄录了一份送给李定国。
李定国准备日后有了根据地可以大规模扩兵时,将健妇队扩编成健妇营,那健妇营的统领自然非白文雅莫属,但跟白文雅数月的交流,李定国发现白文雅在武艺方面甚至要强过她哥哥白文选,但在用兵上就差得很远,甚至李定国都不敢让她独自带兵行动。对于这个自己寄予很大期望的人,李定国不能放弃,只能恶补她的兵法,每逢自己研读兵法时,就叫她一起过来学习。李定国发现教授人知识的同时自己对那一块的知识也会相应地有所加深了解,可谓一举两得。李定国蛮想体会“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浪漫情怀,但在这乱糟糟的军营里,啥情怀都没有了。李定国跟白文雅耳鬓厮磨地读着书时,张献忠的亲兵便来请二将军议事。
李定国无奈地放下书本,跟着那亲兵去了张献忠的大帐。
李定国听了孙可望的分析,深表赞同,同时主动请缨,前去左良玉的大营完成离间任务,其他将领最近接连阵战疲惫不堪,而他李定国却悠哉悠哉地养伤,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张献忠本来想让马元利去的,马元利能说会道,善于应变,一向负责张献忠的对外关系。不过这次张献忠拗不过李定国的反复请缨,便同意让李定国前去行离间之计。
明崇祯十二年五月初,张献忠见左良玉、贺人龙反目,便乘机从巴山一带撤离,直奔川、楚交界处的岔溪和千江河一带。23us
川军老将张令率领川军前去阻截义军,双方互有损伤。后来张献忠佯装不敌,率兵逃入柯家坪,其地乱峰错峙,箐深道险,张献忠在此地设下埋伏等候张令。
张令乃川地一代悍将,素来骄横,轻视义军,便率众追击义军,但其部下素质参差不齐,长途追袭之下,人马便稀稀拉拉地分散开来。张献忠见状便命令发动伏击,西营义军漫山遍野冲杀而来,将张令残兵包围在柯家坪一处山头。张令的副将方国安领着另一支部队跟在张令后边,见势不妙,便放弃救援张令,撒丫子就跑了。
张令已经年方七旬,老当益壮,好比是那三国的黄忠,善射,号称“神弩王”,他麾下的五千川军亦都保持了三国以来的川人的光辉传统,骁勇善射。尤其在被逼入绝境,走投无路之时,他们在张令的带领下,居高而下,屡次发动大规模高精准的箭雨,义军猛攻时应弦毙者甚众,都纷纷被射杀。
张献忠见猛攻伤亡太大,便下令围困张令部。按张献忠的设想,这柯家坪乃一土山,没有山泉,也无溪流,水远土渴,围困数日必定将张令部降服,从此入川无虑。
谁知,数日后偏不凑巧下了一场大雨,张令命人挖坑蓄水,解决了吃水问题,张令部对义军的抵抗越加顽强。而在此时,陕西总督郑崇俭在前线指挥,闻听了张令被困之事,襄阳监军佥事张克俭劝说郑崇俭:“张令健将,奈何弃之!”郑崇检便急令参将张应元、汪之凤从八台山进击,陕西总兵贺人龙从满月嶆进击。
张献忠将张令围困了将近半个月,眼看就要攻破柯家坪擒获张令,正跟张令激战中,张应元、汪之凤率军赶到,内外夹击,张献忠不敌,便只好解围撤退。
张令跟张献忠三万大军对峙半个月,杀伤义军士卒将近千人,则张令部损失甚少。此时四川巡抚邵捷春驻重庆,倚张令及秦良玉为左右手。
郑崇检又派贺人龙、李国奇等一路追击,在寒溪寺、盐井等地陆续击败张献忠部,先后斩获一千多首级。原本依附于张献忠的“顺天王”、“一条龙”、“一双龙”等小杆子都陆续投降。此时情况对张献忠甚为不利,继玛瑙山惨败之后,连续作战且并未从战斗中获取多少物资补充,将士战损严重,久战疲惫不堪,士气严重低落,而且落在官军多方围困之中,打粮也甚是困难,义军的情况已经恶化到了崩溃的边缘。
但很快地,朝廷方面便出现了变局,挽救了张献忠。玛瑙山之战,陕西总督郑崇检身在行伍之间,亲自指挥贺人龙的部队夹击张献忠,而杨嗣昌远在襄阳只是一味催促,等到评定功绩时,封赏的一半却归了杨嗣昌,郑崇俭只升官一级。郑崇检心中郁闷,不愿身在杨嗣昌之下,便以年老体衰为由,请求辞官回家,而崇祯却不同意,命他自回关中,留下贺人龙、李国奇继续讨伐张献忠。可少了郑崇检的约束,不久后,贺人龙的队伍在开县哗变西归。
眼看马上就是六月天了,酷暑将至,少了陕西军的威胁后,张献忠便有信心冲出秦、楚、川三方官军的包围圈。张献忠打算把部队转移到湖北兴归山区(兴山和秭归一带),休养生息,聚集人马,收集流亡义军将士,补充军用物资,更重要的目的是跟驻扎在巫山一带的罗汝才靠拢。张献忠发现光靠自己这一个杆子尚不足对付那么多官军。
陕西、湖北、四川三方的明军集结在三省交界处的将近八万人,但真正放在张献忠眼里,被张献忠深深忌惮的只有左良玉的四万人马。
张献忠并非不畏惧川军,崇祯七年张献忠入川,攻陷夔州,进围太平,重庆女总兵秦良玉提兵赶至,张献忠慑于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杆兵”威名,苍惶逃走,秦良玉率军追击,与正好回川的儿子独眼龙马祥麟前后夹击,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此次又从张令处见识到川军的强悍,不过川军以保境为主,不会远出川境以外,对于暂没有入川发展想法的张献忠而言,川军自然不足为惧;但张献忠不知道,不久之后他就会领略川军的强悍。当然比他更能领略川军强悍的是蒙元、满清、日寇,这些恶魔级的畜生们在侵略四川时都遭到了无比顽强惨烈和旷日持久的抵抗,远甚于其他地方,川军的“内战外行,外战内行”虽然有调侃之意,细品味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虽然秦陕军是朱明朝廷之下仅次于关宁铁骑的第二强军(卢象升的天雄军排第三),但秦军也多是想保境安民,维护陕西一边的安宁稳定,并不愿进入湖广作战。
而湖广方面军中,张应元、汪之凤兵力甚少,只有左良玉兵多将猛,实力雄厚,是张献忠战略转移的最大障碍。
义军现在兵力尚不足三万,又多疲惫,根本抵不过养精蓄锐许久的左良玉。
那唯今之计该怎么让跟宿敌左良玉放过西营义军一马呢?
张献忠、徐以显、孙可望、刘文秀等人陷入了沉思,良久他们都没有适当的计策。
忽地孙可望笑道:“父帅,我记得二个月前,二弟定国曾分析过杨嗣昌这个人,说这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而且我听说杨嗣昌虽拜左良玉为‘平贼’将军,但总觉得此人桀骜不可用,便暗许贺人龙指日可取代左良玉之职,而就在贺人龙跃跃欲试急于取代左良玉之时,左良玉在玛瑙山撞了狗屎运,杨嗣昌便对贺人龙说:任命之事后议。贺人龙因此怀恨在心,并将此事告诉左良玉;‘杨嗣昌心术不正,利用我等为其卖命,而自己向皇帝请功。他怪公不听指挥,说要将平贼将军印夺了与我。我贺人龙战功赫赫,难道非得与公争夺此印不成?杨嗣昌玩这等把戏,真令人感到恶心。’左良玉闻言大怒道;‘谁鸟稀罕这个破印,待我明日就给他扔回去,让杨嗣昌自己进山剿贼罢了。’二将都对杨嗣昌不满,便不肯尽力。我以为我们可以用二弟此前提过的计策,去左良玉处离间他跟杨嗣昌,让左良玉动养寇自重之念,则我西营义军便可从中取事。”
张献忠听了孙可望这番话,大笑道:“此计甚好,不如请定国一起来议事吧。”
李定国之前在玛瑙山虽身受重伤,但都是皮外伤,休息了半个月就已经痊愈。李定国当时正在跟白文雅一起研读《纪效新书》的姊妹篇《练兵实纪》。这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写于《纪效新书》之后,这本书里既注意吸收南方练兵的经验,又结合北方练兵的实际,其练兵思想在《纪效新书》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这本书乃是三弟刘文秀在追击川军将领张令时缴获的,见李定国喜欢兵书,便抄录了一份送给李定国。
李定国准备日后有了根据地可以大规模扩兵时,将健妇队扩编成健妇营,那健妇营的统领自然非白文雅莫属,但跟白文雅数月的交流,李定国发现白文雅在武艺方面甚至要强过她哥哥白文选,但在用兵上就差得很远,甚至李定国都不敢让她独自带兵行动。对于这个自己寄予很大期望的人,李定国不能放弃,只能恶补她的兵法,每逢自己研读兵法时,就叫她一起过来学习。李定国发现教授人知识的同时自己对那一块的知识也会相应地有所加深了解,可谓一举两得。李定国蛮想体会“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浪漫情怀,但在这乱糟糟的军营里,啥情怀都没有了。李定国跟白文雅耳鬓厮磨地读着书时,张献忠的亲兵便来请二将军议事。
李定国无奈地放下书本,跟着那亲兵去了张献忠的大帐。
李定国听了孙可望的分析,深表赞同,同时主动请缨,前去左良玉的大营完成离间任务,其他将领最近接连阵战疲惫不堪,而他李定国却悠哉悠哉地养伤,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张献忠本来想让马元利去的,马元利能说会道,善于应变,一向负责张献忠的对外关系。不过这次张献忠拗不过李定国的反复请缨,便同意让李定国前去行离间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