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大会战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继南京保卫战以后的一次大会战。(手打小说)
日本军队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大屠之后,气焰极为嚣张,企图一部沿长江而下乘胜追击一举击溃中国政府军队主力,继续挥军北上。而另一股日军亦从华北方向南下,意图打通津浦线。
中日两**队,以徐州为中心,即将展开一系列激战。
会战的焦点之所以集中在徐州地区,是因为徐州的重大战略地位。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位于黄河与淮河两河之间,据鲁豫皖苏四省要冲,为津浦、陇海两铁路之枢纽。徐州周围,山峦重叠,河川纵横,在中**事史上就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守住徐州,便可以阻断敌人沿陇海路西陷郑州,再南下逐平汉路攻略武汉的企图。
日军占领南京后,力求打通津浦铁路,使南北日军联成一片,先后集中约24万人,于1938年1月下旬开始南北夹击华东战略要地徐州。
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60万人防守徐州地区。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
此时我**兵力上虽然占据优势,但实力完全不成正比。
日军每一师团辖二旅团,每旅团辖二联队,战斗兵约一万三千人,非战斗兵约六七千人。每一师团配有炮兵一团,每团有一二营,每营有三连,每连计有炮四门,其他直属炮兵部队尚不计算在内。敌人用在徐州会战之兵力共有八个半师团,约二十万人,每师约以三十六门炮计,共有二百门以上之炮,此外尚有飞机、战车、直属炮兵。
我**参加徐州会战之兵力虽有六十个师,然而以连为战斗单位之火力远不如敌。敌人每连配备轻机枪九挺,**少数调整之师、连或有此数目,其他或六挺、或三挺,甚至无有者。
战术单位以营为单位火力也不如日军,日军每营有重机枪、迫击炮等,**是团单位中始有重机枪。
战略单位以师为单位更不如敌。现代战争所凭藉者有三:一为火力,二为装备,三为通讯。经此分析,可知**番号虽多,火力实不能与敌相比。
在徐州一线战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为李宗仁;副司令长官则分别为李品仙、韩复榘。
除各参战步兵单位外,第五战区拥有炮兵五团,飞机约四、五十架。
日军自攻陷南京,即向江北推进,企图打通津浦路,贯通南北战场1937年12月中旬,日军第十一、十三师团各一部渡长江攻取扬州江都与浦口以北之滁县。
第五战区司令部檄调驻防济南之第三集团军韩复榘部,青岛之海军陆战队沈鸿烈部与临邑之第三军团庞炳勋部,守备黄河沿岸与东海沿岸主要地,并自青岛调遣于学忠之第五一军防守蚌埠阻止敌人由滁县北上。
1938年1月,日军第十三师团自滁县以北向**三十一军之防地明光、池河等处推进,**力量微薄被迫放弃向西退守定远、凤阳。
次后,敌人占领定远、凤阳、临淮关、蚌埠等地,五十一军于学忠被迫自淮河南岸退守淮河北岸,于是敌乘势渡淮,五十一军与敌搏斗后,退至浍河、涡河沿岸。第五战区司令部见战事不利,复调张自忠之五十九军增援于学忠,另以新到之二十一集团军廖磊所部第七军,及韦云淞之三十一军向定远一带侧击敌人,敌第十三师团之主力侧背受敌,退而增援淮南之战场。
五十九军乘势收复淮河北岸之阵地。
旋以津浦北段战事吃紧,五十九军奉命北调滕县,防地由五十一军固守,津浦南段之战事,因敌被我廖磊集团军与李品仙集团军牵制,不能北上参加台儿庄战事,形成对峙之势。敌为指挥统一,化华中方面军与上海派遣军为华中派遣军。敌人原定沿津浦线北上,会合由津浦路南下,胶济路西进会攻徐州之计划一时为之受阻。
日军因鉴于战事之全面性与持久性,于1937年11月30日设立大本营,华北派遣军遵照大本营之计划攻略胶济路、济宁以东之黄河沿岸地区。
1937年12月23日,日军第二军之第十师团矶谷廉介因济南城之黄河桥炸断,为执行大本营之命令遂在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27日敌下济南,31日陷泰安。
1938年1月7日,日军连下蒙阴、邹县、济南、大汶口等地。敌所以能长驱直入,与韩复榘之避战态度有直接关系。
韩复榘以第五战区副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山东省主席等职,为保全实力,令所部放弃济南,擅离作战地境,退至鲁西单县、城武、曹县一带,仅留少数部队于黄河沿岸与敌相峙。
军委会原有令给各战区云:“各战区守土有责,不能退入其他战区。”
待韩部退出泰安,军委会复有令给李长官与韩复榘,令韩复榘重入泰安并以泰山为根据地指挥地方团队游击敌人。韩复榘接奉命令后,仍然将公私辎重物品由津浦、陇海路转平汉路停于漯河,李宗仁劝其重入泰安,且不可违背军委会之命令擅入第一战区之防地。
韩复榘非独不理竟复电云:“南京失守,何有于泰安?”又云:“全面抗战,何分彼此?”言下之意以为入第一战区之防地为理所当然。
李宗仁见其执迷不悟,将其态度转报军委会。蒋介石接获此项报告甚为重视,曾召集军委会高级幕僚开会,出席者计有参谋总长何敬之将军、政治部长陈辞修将军与白崇禧,众皆以为若让韩复榘部自由进退而不加以制裁,则军纪荡然,民心丧失,如此不独参加抗战之一百八十余师及四十余旅丧失信心,全面战争亦无法指挥,故一致主张严办,以振纪纲。
蒋介石亦有此决心。于是在开封召集军事会议,凡第一、第五战区之高级将领军长以上,无作战任务者一律参加,会前蒋介石乘个别召见之机,将韩复榘逮捕,当时韩复榘部有四五万人,恐其有变,特派陈调元前往宣慰,晓以大义,幸未发生变故。
韩复榘是冯玉祥之旧部,时冯玉祥为军委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平日带兵重视爱国教育,唯韩复榘与之关系密切,恐其泄漏,故事前并未就捕韩一事与之商量。
韩复榘被捕之后送往武汉,经军事审判明正典刑。军委会任命于学忠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为副总司令。于学忠因故未到职,改以孙桐萱为总司令!
大会战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继南京保卫战以后的一次大会战。(手打小说)
日本军队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大屠之后,气焰极为嚣张,企图一部沿长江而下乘胜追击一举击溃中国政府军队主力,继续挥军北上。而另一股日军亦从华北方向南下,意图打通津浦线。
中日两**队,以徐州为中心,即将展开一系列激战。
会战的焦点之所以集中在徐州地区,是因为徐州的重大战略地位。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位于黄河与淮河两河之间,据鲁豫皖苏四省要冲,为津浦、陇海两铁路之枢纽。徐州周围,山峦重叠,河川纵横,在中**事史上就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守住徐州,便可以阻断敌人沿陇海路西陷郑州,再南下逐平汉路攻略武汉的企图。
日军占领南京后,力求打通津浦铁路,使南北日军联成一片,先后集中约24万人,于1938年1月下旬开始南北夹击华东战略要地徐州。
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60万人防守徐州地区。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
此时我**兵力上虽然占据优势,但实力完全不成正比。
日军每一师团辖二旅团,每旅团辖二联队,战斗兵约一万三千人,非战斗兵约六七千人。每一师团配有炮兵一团,每团有一二营,每营有三连,每连计有炮四门,其他直属炮兵部队尚不计算在内。敌人用在徐州会战之兵力共有八个半师团,约二十万人,每师约以三十六门炮计,共有二百门以上之炮,此外尚有飞机、战车、直属炮兵。
我**参加徐州会战之兵力虽有六十个师,然而以连为战斗单位之火力远不如敌。敌人每连配备轻机枪九挺,**少数调整之师、连或有此数目,其他或六挺、或三挺,甚至无有者。
战术单位以营为单位火力也不如日军,日军每营有重机枪、迫击炮等,**是团单位中始有重机枪。
战略单位以师为单位更不如敌。现代战争所凭藉者有三:一为火力,二为装备,三为通讯。经此分析,可知**番号虽多,火力实不能与敌相比。
在徐州一线战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为李宗仁;副司令长官则分别为李品仙、韩复榘。
除各参战步兵单位外,第五战区拥有炮兵五团,飞机约四、五十架。
日军自攻陷南京,即向江北推进,企图打通津浦路,贯通南北战场1937年12月中旬,日军第十一、十三师团各一部渡长江攻取扬州江都与浦口以北之滁县。
第五战区司令部檄调驻防济南之第三集团军韩复榘部,青岛之海军陆战队沈鸿烈部与临邑之第三军团庞炳勋部,守备黄河沿岸与东海沿岸主要地,并自青岛调遣于学忠之第五一军防守蚌埠阻止敌人由滁县北上。
1938年1月,日军第十三师团自滁县以北向**三十一军之防地明光、池河等处推进,**力量微薄被迫放弃向西退守定远、凤阳。
次后,敌人占领定远、凤阳、临淮关、蚌埠等地,五十一军于学忠被迫自淮河南岸退守淮河北岸,于是敌乘势渡淮,五十一军与敌搏斗后,退至浍河、涡河沿岸。第五战区司令部见战事不利,复调张自忠之五十九军增援于学忠,另以新到之二十一集团军廖磊所部第七军,及韦云淞之三十一军向定远一带侧击敌人,敌第十三师团之主力侧背受敌,退而增援淮南之战场。
五十九军乘势收复淮河北岸之阵地。
旋以津浦北段战事吃紧,五十九军奉命北调滕县,防地由五十一军固守,津浦南段之战事,因敌被我廖磊集团军与李品仙集团军牵制,不能北上参加台儿庄战事,形成对峙之势。敌为指挥统一,化华中方面军与上海派遣军为华中派遣军。敌人原定沿津浦线北上,会合由津浦路南下,胶济路西进会攻徐州之计划一时为之受阻。
日军因鉴于战事之全面性与持久性,于1937年11月30日设立大本营,华北派遣军遵照大本营之计划攻略胶济路、济宁以东之黄河沿岸地区。
1937年12月23日,日军第二军之第十师团矶谷廉介因济南城之黄河桥炸断,为执行大本营之命令遂在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27日敌下济南,31日陷泰安。
1938年1月7日,日军连下蒙阴、邹县、济南、大汶口等地。敌所以能长驱直入,与韩复榘之避战态度有直接关系。
韩复榘以第五战区副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山东省主席等职,为保全实力,令所部放弃济南,擅离作战地境,退至鲁西单县、城武、曹县一带,仅留少数部队于黄河沿岸与敌相峙。
军委会原有令给各战区云:“各战区守土有责,不能退入其他战区。”
待韩部退出泰安,军委会复有令给李长官与韩复榘,令韩复榘重入泰安并以泰山为根据地指挥地方团队游击敌人。韩复榘接奉命令后,仍然将公私辎重物品由津浦、陇海路转平汉路停于漯河,李宗仁劝其重入泰安,且不可违背军委会之命令擅入第一战区之防地。
韩复榘非独不理竟复电云:“南京失守,何有于泰安?”又云:“全面抗战,何分彼此?”言下之意以为入第一战区之防地为理所当然。
李宗仁见其执迷不悟,将其态度转报军委会。蒋介石接获此项报告甚为重视,曾召集军委会高级幕僚开会,出席者计有参谋总长何敬之将军、政治部长陈辞修将军与白崇禧,众皆以为若让韩复榘部自由进退而不加以制裁,则军纪荡然,民心丧失,如此不独参加抗战之一百八十余师及四十余旅丧失信心,全面战争亦无法指挥,故一致主张严办,以振纪纲。
蒋介石亦有此决心。于是在开封召集军事会议,凡第一、第五战区之高级将领军长以上,无作战任务者一律参加,会前蒋介石乘个别召见之机,将韩复榘逮捕,当时韩复榘部有四五万人,恐其有变,特派陈调元前往宣慰,晓以大义,幸未发生变故。
韩复榘是冯玉祥之旧部,时冯玉祥为军委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平日带兵重视爱国教育,唯韩复榘与之关系密切,恐其泄漏,故事前并未就捕韩一事与之商量。
韩复榘被捕之后送往武汉,经军事审判明正典刑。军委会任命于学忠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为副总司令。于学忠因故未到职,改以孙桐萱为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