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脉博在新鲜活泼地鼓荡,
欢迎这柔和的朦胧曙光;
大地呀,你昨宵也未曾闲旷,
而今在我的脚下重新呼吸舒畅。
你开始用快乐来将我包围,
鼓舞我下决心,决不后悔,
不断向崇高的存在奋起直追,
世界已在晨光中豁然开朗。
————歌德《浮士德》
军舰驶过九江,拉响汽笛,向金鸡坡要塞致意,通过望远镜,可以看见要塞上的士兵正在张挂横幅,庆祝临时政府和大总统的产生。
到处都在庆祝,对革命党人来说,是初步实现了理想;对百姓来说,是真正的改朝换代,新君登基;对士兵来说,再不是乱党匪军,而是名正言顺的中华共和**队。这是一件大事,值得大张旗鼓,值得大造声势,相信各省军政府都会努力去组织,以示对临时政府和大总统产生的拥戴。提振民心士气,凝聚各省之力,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向中外展示革命党是强大的,是得到民众拥护的。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肖志华此次赶赴南京布置北伐事宜,正好秋瑾接替宋耀如赈灾专员的职务,深觉人手不足,便到湖北军政府请求支援些人力后返回安徽,肖志华乘坐的军舰正好顺路送她一程,顺便还给她配备了一个警卫班。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秋瑾望着滚滚长江,叹息着吟诵道。
肖志华挠了挠头,感觉挺熟,遂开口赞道:“好诗,好诗啊,秋姐真是好才情。只是为何愁啊,定是想家了,我记得是浙江吧?”
秋瑾翻了翻眼睛,没好气的说道:“是湖南,但我出生在福建。对了,我一直想问你,当初为何把我调到南洋,还有伯荪等人,我知道是你的意见。”
肖志华淡淡一笑,说道:“你们当时可以不去呀!”
“不去?”秋瑾疑惑地问道:“那不是违反组织纪律了?”
“知道就好。”肖志华望着江水,很平静地说道:“你和念荪等人性子太急,要是留在国内,按照你们的想法行事,只会破坏复兴会的大计。调激进的同志去南洋,确实是我极力主张的。”
“如果真有人坚持不去呢?”秋瑾试探着问道。
“复兴会不需要这样的人,即便他为革命不怕流血、牺牲。”肖志华冷冷地说道:“现在、将来也是如此,不守纪律、独断独行,以自我为中心,就不配呆在复兴会这个团体里。你以为我们复兴会之所以能成功,靠的是什么?不是靠的大英雄、大豪杰,而是全体会员的团结和协作。”
秋瑾默然无语,这话听起来刺耳,但事实确实如此,而且连肖志华都不敢称英雄豪杰,别人又岂敢自诩在他之上。
“还好,你和念荪能服从组织安排,并在南洋期间慢慢收敛了些性子,否则——”肖志华缓缓说道:“雷厉风行是好事,但固执偏激却要不得。你们也算是老会员了,希望你们能为年轻人做好表率。说实话,总部派你担任赈灾专员,我是有所保留的。”
“你怕我不能胜任这项工作?还是对我有偏见?”秋瑾面色露出了不悦的神情。
“赈灾看似简单,却是个艰苦细致的工作,绝不是粮食那么简单。”肖志华没有理会,继续说道:“你漏*点有余,但沉稳不足。赈灾中难免不与方方面面打交道,一味直来直去是很不妥当的。你和念荪都是老会员了,我真的希望你们能独当一面,给年轻的后进作表率。偏激和固执,该收敛了。”
秋瑾思索了半晌,很纳闷地说道:“志华,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可你今天有些反常,到底是什么事情影响了你?”
肖志华轻轻摇了摇头,转身走进了舱室,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着刚刚收到的湖北转来的上海电报。
汪精卫离开上海,坐船赶赴天津。而广州总部前两天来电报,表明孙中山已经将袁世凯派人到上海与同盟会留守人员商谈讲和之事合盘托出,并已经出指令,中止和谈。那汪精卫突然有所行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难道是同盟会在暗中搞鬼,还是汪精卫的独自行动?到天津,不用说是去找袁世凯了,这意味着什么,对整个革命大业又有什么影响?肖志华揉着太阳穴,冥思苦想,感到头绪太多,一时难以把握。
一直以来,肖志华依靠着先知先觉,自觉能把握包括袁世凯在内的一些人的行事规律和思维特点,但当这种自信一旦遇到突事件时,往往会给肖志华带来很大的困扰。而他的所思所想,又往往出了旁人所能理解的范围,这便注定他需要一个人去排解,一个人来思考。
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肖志华突然想起了一位伟人曾说过的名言。这是谁说的来着,真是个至理名言呀!
肖志华觉得有豁然开朗之感,仿佛艰难的通过“一线天”,眼前即是一马平川的山河本色。
虽然自己也经常捣鬼,但一直将其作为辅助手段,他更注重的是看清大势的走向,借势、顺势而行。而现在,临时政府已经成立,大总统也产生了。而袁世凯却没被清廷所重用,更没有攫取到北方的军政大权,而且他能切实控制的北洋军也不过四镇左右。袁世凯要想象历史上那样,借助于革命党中妥协派和投降派的力量,依靠虚张声势和权谋手段来窍取革命果实,显然各种条件并不具备。
而且,现在的复兴会不比历史上的同盟会,组织严密,蓄势充分,精诚团结,在此次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凭雄厚的实力已将立宪派成功压制,又联合了几个革命团体,在临时政府中稳稳占据了主导地位。
大势若此,几只苍蝇嗡嗡叫,能影响到整个革命局面吗?不能,当然不能,绝对不能。
欢迎这柔和的朦胧曙光;
大地呀,你昨宵也未曾闲旷,
而今在我的脚下重新呼吸舒畅。
你开始用快乐来将我包围,
鼓舞我下决心,决不后悔,
不断向崇高的存在奋起直追,
世界已在晨光中豁然开朗。
————歌德《浮士德》
军舰驶过九江,拉响汽笛,向金鸡坡要塞致意,通过望远镜,可以看见要塞上的士兵正在张挂横幅,庆祝临时政府和大总统的产生。
到处都在庆祝,对革命党人来说,是初步实现了理想;对百姓来说,是真正的改朝换代,新君登基;对士兵来说,再不是乱党匪军,而是名正言顺的中华共和**队。这是一件大事,值得大张旗鼓,值得大造声势,相信各省军政府都会努力去组织,以示对临时政府和大总统产生的拥戴。提振民心士气,凝聚各省之力,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向中外展示革命党是强大的,是得到民众拥护的。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肖志华此次赶赴南京布置北伐事宜,正好秋瑾接替宋耀如赈灾专员的职务,深觉人手不足,便到湖北军政府请求支援些人力后返回安徽,肖志华乘坐的军舰正好顺路送她一程,顺便还给她配备了一个警卫班。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秋瑾望着滚滚长江,叹息着吟诵道。
肖志华挠了挠头,感觉挺熟,遂开口赞道:“好诗,好诗啊,秋姐真是好才情。只是为何愁啊,定是想家了,我记得是浙江吧?”
秋瑾翻了翻眼睛,没好气的说道:“是湖南,但我出生在福建。对了,我一直想问你,当初为何把我调到南洋,还有伯荪等人,我知道是你的意见。”
肖志华淡淡一笑,说道:“你们当时可以不去呀!”
“不去?”秋瑾疑惑地问道:“那不是违反组织纪律了?”
“知道就好。”肖志华望着江水,很平静地说道:“你和念荪等人性子太急,要是留在国内,按照你们的想法行事,只会破坏复兴会的大计。调激进的同志去南洋,确实是我极力主张的。”
“如果真有人坚持不去呢?”秋瑾试探着问道。
“复兴会不需要这样的人,即便他为革命不怕流血、牺牲。”肖志华冷冷地说道:“现在、将来也是如此,不守纪律、独断独行,以自我为中心,就不配呆在复兴会这个团体里。你以为我们复兴会之所以能成功,靠的是什么?不是靠的大英雄、大豪杰,而是全体会员的团结和协作。”
秋瑾默然无语,这话听起来刺耳,但事实确实如此,而且连肖志华都不敢称英雄豪杰,别人又岂敢自诩在他之上。
“还好,你和念荪能服从组织安排,并在南洋期间慢慢收敛了些性子,否则——”肖志华缓缓说道:“雷厉风行是好事,但固执偏激却要不得。你们也算是老会员了,希望你们能为年轻人做好表率。说实话,总部派你担任赈灾专员,我是有所保留的。”
“你怕我不能胜任这项工作?还是对我有偏见?”秋瑾面色露出了不悦的神情。
“赈灾看似简单,却是个艰苦细致的工作,绝不是粮食那么简单。”肖志华没有理会,继续说道:“你漏*点有余,但沉稳不足。赈灾中难免不与方方面面打交道,一味直来直去是很不妥当的。你和念荪都是老会员了,我真的希望你们能独当一面,给年轻的后进作表率。偏激和固执,该收敛了。”
秋瑾思索了半晌,很纳闷地说道:“志华,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可你今天有些反常,到底是什么事情影响了你?”
肖志华轻轻摇了摇头,转身走进了舱室,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着刚刚收到的湖北转来的上海电报。
汪精卫离开上海,坐船赶赴天津。而广州总部前两天来电报,表明孙中山已经将袁世凯派人到上海与同盟会留守人员商谈讲和之事合盘托出,并已经出指令,中止和谈。那汪精卫突然有所行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难道是同盟会在暗中搞鬼,还是汪精卫的独自行动?到天津,不用说是去找袁世凯了,这意味着什么,对整个革命大业又有什么影响?肖志华揉着太阳穴,冥思苦想,感到头绪太多,一时难以把握。
一直以来,肖志华依靠着先知先觉,自觉能把握包括袁世凯在内的一些人的行事规律和思维特点,但当这种自信一旦遇到突事件时,往往会给肖志华带来很大的困扰。而他的所思所想,又往往出了旁人所能理解的范围,这便注定他需要一个人去排解,一个人来思考。
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肖志华突然想起了一位伟人曾说过的名言。这是谁说的来着,真是个至理名言呀!
肖志华觉得有豁然开朗之感,仿佛艰难的通过“一线天”,眼前即是一马平川的山河本色。
虽然自己也经常捣鬼,但一直将其作为辅助手段,他更注重的是看清大势的走向,借势、顺势而行。而现在,临时政府已经成立,大总统也产生了。而袁世凯却没被清廷所重用,更没有攫取到北方的军政大权,而且他能切实控制的北洋军也不过四镇左右。袁世凯要想象历史上那样,借助于革命党中妥协派和投降派的力量,依靠虚张声势和权谋手段来窍取革命果实,显然各种条件并不具备。
而且,现在的复兴会不比历史上的同盟会,组织严密,蓄势充分,精诚团结,在此次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凭雄厚的实力已将立宪派成功压制,又联合了几个革命团体,在临时政府中稳稳占据了主导地位。
大势若此,几只苍蝇嗡嗡叫,能影响到整个革命局面吗?不能,当然不能,绝对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