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5师团的炮击断断续续,持续到夜间,处于东面的第4师团防线,并没有收到太大考验。师团部的头头们判断,显然中国军队的炮兵都部署在了西面。他们准备从那里发起进攻。
马场正郎师团长,刚才就在山下指挥部开会,见识了第5师团捱到的火力,他觉得这个时候,不宜太过招摇,要避免刺激正面敌人。他要求部队减少在阵地移动,也不要向敌人发起任何进攻。从前方送来的报告看,第四师团正面,在整个白天,只观察到很小规模的敌人行动,敌人很明显没有从他的防区进攻的想法,要不然,应该先占领一些正对防线的制高点,但是敌人没有这方面的行动。敌人后方厨房的炊烟也暴露出,自己正面敌人兵力并不多,大约也就是一个师,判明番号是205师。
这符合落到己方阵地上的火力规模。褚亭长再厉害,也不可能在每一个地域,维持同样强大的火力,如果他们调动大炮到自己这边,至少是48小时后,必须先用工兵修路才行。
关原六师团在缅泰边境吃败仗的时候,马场就在指挥部,他知道褚亭长的一套玄虚,进攻必然有主次,走运的是,目前第4师团不在其主要进攻路线上。
夜幕降临,205师炮兵部队的攻击还在持续,该师只有75炮和60炮击跑,没有重火力。日军白天观察并研判的敌情,几乎没有错误,褚亭长在这里只部署了一个不太强的轻装师。但是夜间,200师悄悄进入阵地,并向敌人控制山头前进。这次进攻有极高的隐蔽接敌要求,必须偷偷摸摸靠近到敌人主要阵地附近。
当然,敌人一直在发射照明弹,要一次靠到距离山顶100米距离,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必须是一支十分老练的部队,通过炮兵反复掩护,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两个主力营分别有徐冲和马强指挥,部队按照已经观察好的路线前进,吕青山则单独行动,负责观察和总指挥。
在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前,部队进行了认真的伪装。200师是从缅北一路逃到印度的老兵为基干重组的部队,是褚亭长最有经验的丛林战部队。白天,褚亭长没有对这里发起炮击,也是担心日军反击,会摧毁一些出发阵地的丛林植被,妨碍第一步行动。
部队出发,向着敌人控制的山上前进,这次进攻没有如何常规的方式,先占领主要高地侧翼较矮的次要高地,那样容易暴露意图。
部队行动到山脚下出发阵地。105跑群的射击开始。直接打到了敌人山顶的阵地。炮击猛烈而又短促,就是为了让敌人退出阵地,进入坑道。
果然,无人机观察到大部分敌人部队迅速退到斜面阵地坑道,一小部分通过表面阵地坑道逃走,他估计山顶正面可能有暗堡之类的。
吕青山向徐冲和马强下达了行动的指令。他一个人在后方协调整个行动,依靠无人机的热像仪视野,可以观察到阵地上敌人少数兵力的动作,几乎没有一个人能逃过热像仪的法眼。但是从山下到阵地前,偷偷行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几次炮击来掩护部队靠近。他正好通过这个过程,观察日军反应速度。
部队缓慢向上攀爬,一些陡峭地段必须手脚并用。必须说日本人很会利用地形选择防御。第6师团主动收缩了防线,放弃了一些高地,但是把最险要的部分保留了。这里的山势,就是白天柱着棍子向上,也十分困难,何况也是夜里背着沉重的武器?如果按一般方式发起进攻,损失一定会非常大。
炮击结束。吕青山没有立即叫停部队,而是观察日军从坑道里出来的速度。他注意到,敌人迅速从六条主要坑道内出现,但是人数不多,显然敌人并不准备在主阵地部署太多人马。他给了马强和徐冲信号。步谈机部署到排一级的200师,执行命令很快,两个营所有人趴到地上。
日军也是纳闷,为什么突然炮火增强了,他们也担心敌人夜袭。于是两个中队日军重新进入阵地后,立即发射照明弹,但是200师距离他们还远,所以并没有什么发现。
发射照明弹的行动,立即招致第二轮猛烈炮击,日军被迫再次转移坑道。这边吕青山下达指令,要求1000名进攻士兵迅速向上。
炮击停止后,敌人再次恢复阵地显得有些犹豫,吕青山观察到,他们比上一次行动,慢了一拍。敌人再次进入阵地,也没有急着发射照明弹,因为实在看不出中国军队大规模上来的可能,他们担心的,其实只是小股侦察部队趁着炮火上来侦察。敌人迟疑了一会儿,还是觉得不保险,于是又发射了两枚照明弹。几乎立即招致炮火急袭。
吕青山就是要让日本人形成某种条件反射,让他们知道发射照明弹会发生什么,和训狗差不多。第4师团是难缠的部队,他和那些喜欢死磕的师团不同,非常善于学习和适应,对付这种聪明的敌人,最好的办法是把他带到沟里去。
果然敌人第三次返回不仅更慢,而且很久都没有打照明弹。他们也发现了对面人来疯一样的炮弹,与照明弹有一些关联。于是只是用手电筒向下方照射,当然什么也没发现。
僵持持续了一个小时。炮击再次落到山顶,日军按部就班撤离。按照无人机视野的观察,整个三次炮击,打出去炮弹1500发,消灭的敌人不超过60人。必须说,敌人是精明和狡诈的,他们在用最小的代价,维持有效防御,不过这一次 ,他们就要吃苦头了。
这次加入攻击的,是155毫米重炮,炮弹一直落到反斜面上,追着日军退入坑道。
距离主要阵地还有150米的200师战士,不再隐蔽,开始最后一次冲锋,这次他们将要抢在日军前抢占制高点,然后将敌人压在下面。但是他们进攻的这一面,没有道路,却有铁丝网。可能在壕沟前,还有暗堡和*。而敌人后方山坡却有完善道路,所以进攻,绝不可以拖泥带水。
炮火没有在山顶持续多久,就延伸向敌人斜面倾斜,为了能够炸毁其通道入口,当然这多少需要靠运气。地下设施通常有很多通道,而且加固过。
躲在大山里面的敌人也纳闷,怎么敌人火力能揍到这里。这说明敌人的炮火应该就部署在前沿才对,要不然不可能有这么弯曲的弹道。
褚亭长的155重炮,确实就在前沿待命,攻击完第5师团后,这些重炮,马不停蹄运送到了这里的预设阵地,工兵修路和加固桥梁的动作,都在夜间进行,敌人没有观察到。一旦战斗拖延到白天,还拿不下山头,这些重火力可能会被重新占据山顶的敌人观察到,从而找来炮火摧毁。
部队进攻十分艰难,虽然很多险要,白天通过山下望远镜侦察,全都看到了,但是实际进攻时,才发现,即使山顶没有敌人,也不是那么容易上去的。假设山上有一挺机枪,几乎可能阻住整个一千人规模的进攻,。手脚并用上山的士兵,根本不可能抬头还击。而且靠近阵地前最后一程,完全无遮无挡,只要有照明弹配合,进攻者和靶子差不多。
机枪声响起,山顶附近的暗堡,终于借助炮弹爆炸火光,发现了逼近的敌情,开始扫射。部队进攻立即停下。
一名班长从侧翼靠近,在勉强的角度上,用巴祖卡向暗堡侧面攻击。火箭筒的后坐力使得班长站立不稳,滚落下山。
*射进暗堡附近土里,将这个隐蔽的机枪掩体炸开。几名士兵用*,将其彻底摧毁。但是滚落下去的几枚*也炸伤了不少自己人。
山后坑道内的日军听到枪声,意识到不妙,无论外面炮打的多么狠也得出去了。吕青山可以看到,日军如同无头苍蝇一般,从山后面钻出来。他下令动用最后的火力,封锁住敌人。
一直处于隐蔽状态的8门203毫米重炮,开始射击。它们就是留在最后关头,通过火力阻遏敌军重占山头用的。
跑出来的敌人还来不及散开,密集的炮弹就掉落到他们头上。其中不乏155和203这样的大家伙。一时间,山后敌人被炸的血肉横飞,即使敌人坑道距离山顶只有二十几米,也一时上不上去。日军竟然被从天而降的火力完全阻挡住。
最终仍然有几十名日军突破了炮火封锁冲到山顶,他们发现,中国军队的炮火竟然没有覆盖山顶,这显然不是好兆头,只能说明敌人步兵快到了。不等他们发射照明弹,中国军队的照明弹先落下。一片刺眼的白光中,四十名日军与一百五十名已经占领山头的200师官兵遭遇。战斗持续了一分半钟,日军全部被歼灭。
徐冲下令第二梯队赶紧上去,以免敌人反扑,上面人手不足,重新被赶下来。他下令部队带上*。预计山顶附近敌人不会老实,会利用坑道偷袭,必须压制住他们。不过实际上,躲在山后的敌人已经根本出不来了。他们的坑道出口只是用木桩加固,大部分已经被203重炮震塌。
马场正郎师团长,刚才就在山下指挥部开会,见识了第5师团捱到的火力,他觉得这个时候,不宜太过招摇,要避免刺激正面敌人。他要求部队减少在阵地移动,也不要向敌人发起任何进攻。从前方送来的报告看,第四师团正面,在整个白天,只观察到很小规模的敌人行动,敌人很明显没有从他的防区进攻的想法,要不然,应该先占领一些正对防线的制高点,但是敌人没有这方面的行动。敌人后方厨房的炊烟也暴露出,自己正面敌人兵力并不多,大约也就是一个师,判明番号是205师。
这符合落到己方阵地上的火力规模。褚亭长再厉害,也不可能在每一个地域,维持同样强大的火力,如果他们调动大炮到自己这边,至少是48小时后,必须先用工兵修路才行。
关原六师团在缅泰边境吃败仗的时候,马场就在指挥部,他知道褚亭长的一套玄虚,进攻必然有主次,走运的是,目前第4师团不在其主要进攻路线上。
夜幕降临,205师炮兵部队的攻击还在持续,该师只有75炮和60炮击跑,没有重火力。日军白天观察并研判的敌情,几乎没有错误,褚亭长在这里只部署了一个不太强的轻装师。但是夜间,200师悄悄进入阵地,并向敌人控制山头前进。这次进攻有极高的隐蔽接敌要求,必须偷偷摸摸靠近到敌人主要阵地附近。
当然,敌人一直在发射照明弹,要一次靠到距离山顶100米距离,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必须是一支十分老练的部队,通过炮兵反复掩护,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两个主力营分别有徐冲和马强指挥,部队按照已经观察好的路线前进,吕青山则单独行动,负责观察和总指挥。
在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前,部队进行了认真的伪装。200师是从缅北一路逃到印度的老兵为基干重组的部队,是褚亭长最有经验的丛林战部队。白天,褚亭长没有对这里发起炮击,也是担心日军反击,会摧毁一些出发阵地的丛林植被,妨碍第一步行动。
部队出发,向着敌人控制的山上前进,这次进攻没有如何常规的方式,先占领主要高地侧翼较矮的次要高地,那样容易暴露意图。
部队行动到山脚下出发阵地。105跑群的射击开始。直接打到了敌人山顶的阵地。炮击猛烈而又短促,就是为了让敌人退出阵地,进入坑道。
果然,无人机观察到大部分敌人部队迅速退到斜面阵地坑道,一小部分通过表面阵地坑道逃走,他估计山顶正面可能有暗堡之类的。
吕青山向徐冲和马强下达了行动的指令。他一个人在后方协调整个行动,依靠无人机的热像仪视野,可以观察到阵地上敌人少数兵力的动作,几乎没有一个人能逃过热像仪的法眼。但是从山下到阵地前,偷偷行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几次炮击来掩护部队靠近。他正好通过这个过程,观察日军反应速度。
部队缓慢向上攀爬,一些陡峭地段必须手脚并用。必须说日本人很会利用地形选择防御。第6师团主动收缩了防线,放弃了一些高地,但是把最险要的部分保留了。这里的山势,就是白天柱着棍子向上,也十分困难,何况也是夜里背着沉重的武器?如果按一般方式发起进攻,损失一定会非常大。
炮击结束。吕青山没有立即叫停部队,而是观察日军从坑道里出来的速度。他注意到,敌人迅速从六条主要坑道内出现,但是人数不多,显然敌人并不准备在主阵地部署太多人马。他给了马强和徐冲信号。步谈机部署到排一级的200师,执行命令很快,两个营所有人趴到地上。
日军也是纳闷,为什么突然炮火增强了,他们也担心敌人夜袭。于是两个中队日军重新进入阵地后,立即发射照明弹,但是200师距离他们还远,所以并没有什么发现。
发射照明弹的行动,立即招致第二轮猛烈炮击,日军被迫再次转移坑道。这边吕青山下达指令,要求1000名进攻士兵迅速向上。
炮击停止后,敌人再次恢复阵地显得有些犹豫,吕青山观察到,他们比上一次行动,慢了一拍。敌人再次进入阵地,也没有急着发射照明弹,因为实在看不出中国军队大规模上来的可能,他们担心的,其实只是小股侦察部队趁着炮火上来侦察。敌人迟疑了一会儿,还是觉得不保险,于是又发射了两枚照明弹。几乎立即招致炮火急袭。
吕青山就是要让日本人形成某种条件反射,让他们知道发射照明弹会发生什么,和训狗差不多。第4师团是难缠的部队,他和那些喜欢死磕的师团不同,非常善于学习和适应,对付这种聪明的敌人,最好的办法是把他带到沟里去。
果然敌人第三次返回不仅更慢,而且很久都没有打照明弹。他们也发现了对面人来疯一样的炮弹,与照明弹有一些关联。于是只是用手电筒向下方照射,当然什么也没发现。
僵持持续了一个小时。炮击再次落到山顶,日军按部就班撤离。按照无人机视野的观察,整个三次炮击,打出去炮弹1500发,消灭的敌人不超过60人。必须说,敌人是精明和狡诈的,他们在用最小的代价,维持有效防御,不过这一次 ,他们就要吃苦头了。
这次加入攻击的,是155毫米重炮,炮弹一直落到反斜面上,追着日军退入坑道。
距离主要阵地还有150米的200师战士,不再隐蔽,开始最后一次冲锋,这次他们将要抢在日军前抢占制高点,然后将敌人压在下面。但是他们进攻的这一面,没有道路,却有铁丝网。可能在壕沟前,还有暗堡和*。而敌人后方山坡却有完善道路,所以进攻,绝不可以拖泥带水。
炮火没有在山顶持续多久,就延伸向敌人斜面倾斜,为了能够炸毁其通道入口,当然这多少需要靠运气。地下设施通常有很多通道,而且加固过。
躲在大山里面的敌人也纳闷,怎么敌人火力能揍到这里。这说明敌人的炮火应该就部署在前沿才对,要不然不可能有这么弯曲的弹道。
褚亭长的155重炮,确实就在前沿待命,攻击完第5师团后,这些重炮,马不停蹄运送到了这里的预设阵地,工兵修路和加固桥梁的动作,都在夜间进行,敌人没有观察到。一旦战斗拖延到白天,还拿不下山头,这些重火力可能会被重新占据山顶的敌人观察到,从而找来炮火摧毁。
部队进攻十分艰难,虽然很多险要,白天通过山下望远镜侦察,全都看到了,但是实际进攻时,才发现,即使山顶没有敌人,也不是那么容易上去的。假设山上有一挺机枪,几乎可能阻住整个一千人规模的进攻,。手脚并用上山的士兵,根本不可能抬头还击。而且靠近阵地前最后一程,完全无遮无挡,只要有照明弹配合,进攻者和靶子差不多。
机枪声响起,山顶附近的暗堡,终于借助炮弹爆炸火光,发现了逼近的敌情,开始扫射。部队进攻立即停下。
一名班长从侧翼靠近,在勉强的角度上,用巴祖卡向暗堡侧面攻击。火箭筒的后坐力使得班长站立不稳,滚落下山。
*射进暗堡附近土里,将这个隐蔽的机枪掩体炸开。几名士兵用*,将其彻底摧毁。但是滚落下去的几枚*也炸伤了不少自己人。
山后坑道内的日军听到枪声,意识到不妙,无论外面炮打的多么狠也得出去了。吕青山可以看到,日军如同无头苍蝇一般,从山后面钻出来。他下令动用最后的火力,封锁住敌人。
一直处于隐蔽状态的8门203毫米重炮,开始射击。它们就是留在最后关头,通过火力阻遏敌军重占山头用的。
跑出来的敌人还来不及散开,密集的炮弹就掉落到他们头上。其中不乏155和203这样的大家伙。一时间,山后敌人被炸的血肉横飞,即使敌人坑道距离山顶只有二十几米,也一时上不上去。日军竟然被从天而降的火力完全阻挡住。
最终仍然有几十名日军突破了炮火封锁冲到山顶,他们发现,中国军队的炮火竟然没有覆盖山顶,这显然不是好兆头,只能说明敌人步兵快到了。不等他们发射照明弹,中国军队的照明弹先落下。一片刺眼的白光中,四十名日军与一百五十名已经占领山头的200师官兵遭遇。战斗持续了一分半钟,日军全部被歼灭。
徐冲下令第二梯队赶紧上去,以免敌人反扑,上面人手不足,重新被赶下来。他下令部队带上*。预计山顶附近敌人不会老实,会利用坑道偷袭,必须压制住他们。不过实际上,躲在山后的敌人已经根本出不来了。他们的坑道出口只是用木桩加固,大部分已经被203重炮震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