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位老帅在给予杨震一定建议的同时,考虑到整体的战局,以及河北战场的需要,在山西战场也做了一定的调整。在长治守敌已经是苟延残喘,无需投入太多兵力的情况之下。已经开始逐步从长治战场抽调兵力,其中两个纵队已经开始返回晋东南展开。
眼下长治战场打的拖拖拉拉,让这位老帅其实已经是很不满意了。日军依托其占领长治之后,在城内外修建的大量永备工事,以及储备的大量物资和弹药,尤其是大量的化学武器顽抗,却是让这位老帅很是头疼。
守备长治的日军三十六师团,之所以能够坚持这么长的时间。除了第一次攻击如此设防坚固的城市,部队缺乏经验之外。就是日军手中储备的大量化学武器,一旦那个方向的形势危急,就向那个方向不计代价的发射毒气炮弹。
并沿着部队的各条进攻路线,大量撒布化学毒剂。就连城内所有的水井,除了其核心阵地的几个之外,也都撒布上了毒剂。或是直接丢进去屠杀的中国百姓尸体,将井水彻底的污染掉。
尽管现在部队已经配备了大量的防毒面具,对日军的毒气炮弹以及发烟筒,已经不再是毫无应付手段。但是只有防毒面具,应对日军化学战手段过于单一的部队,对日军大量撒布的化学毒剂,却是无可奈何。
最关键的是日军在收缩兵力,撤回长治城内的时候,还将周围的村庄所有居民,全部掠进城内作为人质,让攻击部队很是有些投鼠忌器。别说山野炮和步兵炮,就连速射炮、迫击炮与无后坐力炮都不敢使用。甚至在很多战斗之中,就连轻重机枪都无法使用。
多次攻入长治,不是被日军使用毒气和毒剂重新封锁住突破口,攻入城内的部队因为后继无缘,被日军反突击吃掉,就是因为投鼠忌器,而被日军以中国人为盾牌,硬生生的给逼了出来。
尽管眼下经过苦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已经拿下了小半个长治城。但在日军损招迭出,下流兼不要脸防守战术之下。对日军最后固守的半个长治城,多次的反复攻击,但却总是功亏一篑,无法彻底的结束战斗。
再加上部队装备是上去了,但是攻击这种坚固防御的城市作战,还是第一次面对。严重的缺乏实战攻击经验,所以在战术运用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失误。这才出现了直接攻城已经半个多月,但是却依旧没有能完全夺取长治的情况。
但对迟迟无法完全解决战斗,不满意归不满意。龟缩在半个长治城内的三十六师团残存兵力,眼下怎么说也用不到太多的部队。晋冀鲁豫军区集中在长治周边的部队,就算杀鸡用牛刀也有些过于嫌多。
而且眼下随着南同蒲铁路上战略重镇临汾收复,南同浦铁路沿线残存日军,已经完全解决。沿同浦路一线作战的太岳军区部队主力,并太行军区一部,也已经腾出手来,让那位老帅手中可用的兵力很多。
从长治战场以及南同蒲铁路战场,可以抽调的兵力为数不少。这样再加上太行军区留守部队,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晋东南至冀南一线,可以投入相当两个纵队另二个旅,外加九个独立团的兵力。
再加上晋东南有利于防御的地形,眼下晋东南地区的侧翼安全,已经无需太过于担忧。在临汾作战结束之后,晋冀鲁豫军区以太行独立一旅,太岳军区决死纵队一个旅,外加上太岳军区的三个独立团,又重新整编了一个纵队。
也就是说晋冀鲁豫军区,可用于晋东南战场上的兵力,足有三个主力纵队外加太行四个分区的六个独立团。在晋东南区已经严密布防的情况之下,冀鲁豫军区部队完全可以分担豫北和冀南战场相当一部分的压力,并承担部分主要的作战任务。
而在这位老帅表态之后,杨震也能不通盘考虑调整作战方案。在从东线陈翰章指挥部返回河间之后,杨震又将冀鲁豫军区首长召集到河间几经研究,最终还是同意了冀鲁豫军区拿出的作战方案部分内容。
在日军反击作战打响之后,冀鲁豫军区以一部兵力,在平汉路两侧的永年至南河,武安至皇寺一线迟滞日军。主力则转移到沙河流域的太行山区隐蔽待机,待日军主力越过临洺关一线,隐蔽在沙河流域太行山区的冀鲁豫军区主力,从侧翼发起全线攻击。
同时冀鲁豫军区在豫北的两个军分区,则对日军身后的平汉铁路展开破袭战。而其部署在鲁西北的两个旅,则沿着临清至馆陶、威县公路层层阻击,保障在永年作战的冀鲁豫军区侧翼。
当然这个前提是在日军投入到冀南的兵力,不超过两个师团的前提之下。如果超过两个师团,那么冀鲁豫军区还是要按照杨震的计划展开。不以一次性歼敌多少为目标,在运动之中寻找战机。
实际上对于杨震来说,这个作战计划相当的别扭。在冀南作战无法彻底的拉开日军各部的空档,尤其是冀南与鲁西北两个方向上,日军可能投入的兵力之间,根本无法拉开足够的空档。这就给自己的穿插、迂回包抄,带来相当的不便。
邯郸以北的水网地带,反倒成了限制自己机动的障碍。而最让他头疼的是,一旦日军抱成团,势必要拖延部队解决问题的时间。而且冀南距离豫北的直线距离也太近了,一旦在冀南打这场歼灭战,豫东的日军如果不顾一切的增援,很容易打成一场胶着战。
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却是杨震最不愿意看到的。整个作战计划是一环套一环的,西线主力一旦被牵制住,势必要影响其他战场的兵力投入。可有些方方面面的问题,杨震也不能不考虑。
此次华北作战,给杨震最大的感觉,不是在战场上来多少的敌军,而是指挥和部署上的别扭与束手束脚。在指挥关系的理顺上,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让杨震在指挥上,原没有在东北战场那么挥洒自如。
一次作战计划如此反复的修改,对于已经习惯了一号雷厉风行的抗联干部来说,还是第一次遇到。而眼下的战局,却恰恰走向了杨震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日军在豫北展开的是两个师团,也就是说冀鲁豫军区将会按照第一套方案执行。
这就造成了陈翰章在鲁西北战场上,如果想要还是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计划,可投入的兵力就显得过于紧张。在鲁北正面战场,已经无法再抽调兵力的情况之下,陈翰章也只能二选其一。
但实际上在战场上的野心,并不比杜开山小多少。只不过相对来说,作风没有杜开山那么过于粗暴,在某些方面张弛还是很有度,还是想一鼓作气彻底解决鲁西北日军投入兵力的陈翰章。
所以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他还是尽可能的在战术上进行了调整。不仅想办法调动了大量的火力,将杨震新调来的炮兵,全部加强到了鲁西北战场上。还重新对德州西战场进行了战术调整。
争取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这个七十二师团,以便在鲁西北方面可以尽快的腾出手来,做好后续作战的准备。至于下一步是先配合冀鲁豫军区,解决一一八师团,还是向德州之敌背后攻击,陈翰章还是要视情况再定。
只不过眼下还只能量力而行的陈翰章并不清楚,杨震已经考虑到这番调整之后,东线可能存在的兵力不足。虽说并没有继续给陈翰章调集援军,但是在后续部署上,也做了一定的考虑。
既然冀鲁豫军区坚持要作为主力参加这一战,虽说造成了冀鲁豫军区主力不可能东调。但是无形的将战场南移,却也让西线部署在滏阳河上游的抗联西线集群,可以腾出一部分兵力出来。
他已经从西线整体部署上,抽调出来两个师秘密沿着滏阳河一线展开。同时在天津的陶净非也接到命令,他所属的部队之中要有两个师,也要承担预备队的责任。一旦日军反击战打响,要做好时刻南下的准备。
但杨震在局部部署上的调整,短时间之内实际上能指望的,也只有他从西线调整出来的两个师。至于陶净非所部的两个师,只要日军登陆作战一天没有打响,就暂时只能在天津战场上。
眼下天津对于眼下河北战场的重要性,虽说比不上祁口关键,但是对于整个华北与东北战局来说,位置却正是处在极其关键所在,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战略枢纽。在日军登陆战打响之前,杨震轻易是无法调动天津战场参战部队南下。
海上不是陆地,眼下日本海军还控制着整个渤海。至少在眼下,在海上他们可以畅通无阻的,想要去哪里就去哪里。这么大的渤海湾,自己不能将所有的赌注都放在祁口。所以在日军登陆行动未展开之前,天津的部队暂时还无法抽调一兵一卒。
不过尽管已经做了一定的准备,但考虑到战局随时在出现变化,杨震还没有与陈翰章明说。陈翰章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是东线的一部分。而他要考虑的是整个华北战场,有些事情说的太早了,再出现大的变化,在兵力的后续调整上就很容易出现被动。
而还不知道一号已经为自己准备了两个师,还有可能从天津战场,再抽调两个师南下配属给自己指挥的陈翰章。面对着手中可投入的持续兵力不足,仔细计算着每一个步兵团,炮兵每一个营的使用。
在日军全面打响之后,他将关注的重点都放在了鲁西北战场上。眼下在鲁西北的部队,能不能将日军吸引到枣南境内预设阵地,却是他最关心的。同时鲁西北战场上的冀鲁豫部队,能不能将一一八师团吸引在馆陶正面,也是他最担心的。
不过自日军进攻全面展开之后,他的这个担心很快就变成了现实。战局的发展,并没有按照陈翰章当初设想发展。日军的进攻力度,三个方向却是三种态势。让陈翰章预定的方案,至少在短时间之内变成了空想。
眼下长治战场打的拖拖拉拉,让这位老帅其实已经是很不满意了。日军依托其占领长治之后,在城内外修建的大量永备工事,以及储备的大量物资和弹药,尤其是大量的化学武器顽抗,却是让这位老帅很是头疼。
守备长治的日军三十六师团,之所以能够坚持这么长的时间。除了第一次攻击如此设防坚固的城市,部队缺乏经验之外。就是日军手中储备的大量化学武器,一旦那个方向的形势危急,就向那个方向不计代价的发射毒气炮弹。
并沿着部队的各条进攻路线,大量撒布化学毒剂。就连城内所有的水井,除了其核心阵地的几个之外,也都撒布上了毒剂。或是直接丢进去屠杀的中国百姓尸体,将井水彻底的污染掉。
尽管现在部队已经配备了大量的防毒面具,对日军的毒气炮弹以及发烟筒,已经不再是毫无应付手段。但是只有防毒面具,应对日军化学战手段过于单一的部队,对日军大量撒布的化学毒剂,却是无可奈何。
最关键的是日军在收缩兵力,撤回长治城内的时候,还将周围的村庄所有居民,全部掠进城内作为人质,让攻击部队很是有些投鼠忌器。别说山野炮和步兵炮,就连速射炮、迫击炮与无后坐力炮都不敢使用。甚至在很多战斗之中,就连轻重机枪都无法使用。
多次攻入长治,不是被日军使用毒气和毒剂重新封锁住突破口,攻入城内的部队因为后继无缘,被日军反突击吃掉,就是因为投鼠忌器,而被日军以中国人为盾牌,硬生生的给逼了出来。
尽管眼下经过苦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已经拿下了小半个长治城。但在日军损招迭出,下流兼不要脸防守战术之下。对日军最后固守的半个长治城,多次的反复攻击,但却总是功亏一篑,无法彻底的结束战斗。
再加上部队装备是上去了,但是攻击这种坚固防御的城市作战,还是第一次面对。严重的缺乏实战攻击经验,所以在战术运用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失误。这才出现了直接攻城已经半个多月,但是却依旧没有能完全夺取长治的情况。
但对迟迟无法完全解决战斗,不满意归不满意。龟缩在半个长治城内的三十六师团残存兵力,眼下怎么说也用不到太多的部队。晋冀鲁豫军区集中在长治周边的部队,就算杀鸡用牛刀也有些过于嫌多。
而且眼下随着南同蒲铁路上战略重镇临汾收复,南同浦铁路沿线残存日军,已经完全解决。沿同浦路一线作战的太岳军区部队主力,并太行军区一部,也已经腾出手来,让那位老帅手中可用的兵力很多。
从长治战场以及南同蒲铁路战场,可以抽调的兵力为数不少。这样再加上太行军区留守部队,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晋东南至冀南一线,可以投入相当两个纵队另二个旅,外加九个独立团的兵力。
再加上晋东南有利于防御的地形,眼下晋东南地区的侧翼安全,已经无需太过于担忧。在临汾作战结束之后,晋冀鲁豫军区以太行独立一旅,太岳军区决死纵队一个旅,外加上太岳军区的三个独立团,又重新整编了一个纵队。
也就是说晋冀鲁豫军区,可用于晋东南战场上的兵力,足有三个主力纵队外加太行四个分区的六个独立团。在晋东南区已经严密布防的情况之下,冀鲁豫军区部队完全可以分担豫北和冀南战场相当一部分的压力,并承担部分主要的作战任务。
而在这位老帅表态之后,杨震也能不通盘考虑调整作战方案。在从东线陈翰章指挥部返回河间之后,杨震又将冀鲁豫军区首长召集到河间几经研究,最终还是同意了冀鲁豫军区拿出的作战方案部分内容。
在日军反击作战打响之后,冀鲁豫军区以一部兵力,在平汉路两侧的永年至南河,武安至皇寺一线迟滞日军。主力则转移到沙河流域的太行山区隐蔽待机,待日军主力越过临洺关一线,隐蔽在沙河流域太行山区的冀鲁豫军区主力,从侧翼发起全线攻击。
同时冀鲁豫军区在豫北的两个军分区,则对日军身后的平汉铁路展开破袭战。而其部署在鲁西北的两个旅,则沿着临清至馆陶、威县公路层层阻击,保障在永年作战的冀鲁豫军区侧翼。
当然这个前提是在日军投入到冀南的兵力,不超过两个师团的前提之下。如果超过两个师团,那么冀鲁豫军区还是要按照杨震的计划展开。不以一次性歼敌多少为目标,在运动之中寻找战机。
实际上对于杨震来说,这个作战计划相当的别扭。在冀南作战无法彻底的拉开日军各部的空档,尤其是冀南与鲁西北两个方向上,日军可能投入的兵力之间,根本无法拉开足够的空档。这就给自己的穿插、迂回包抄,带来相当的不便。
邯郸以北的水网地带,反倒成了限制自己机动的障碍。而最让他头疼的是,一旦日军抱成团,势必要拖延部队解决问题的时间。而且冀南距离豫北的直线距离也太近了,一旦在冀南打这场歼灭战,豫东的日军如果不顾一切的增援,很容易打成一场胶着战。
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却是杨震最不愿意看到的。整个作战计划是一环套一环的,西线主力一旦被牵制住,势必要影响其他战场的兵力投入。可有些方方面面的问题,杨震也不能不考虑。
此次华北作战,给杨震最大的感觉,不是在战场上来多少的敌军,而是指挥和部署上的别扭与束手束脚。在指挥关系的理顺上,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让杨震在指挥上,原没有在东北战场那么挥洒自如。
一次作战计划如此反复的修改,对于已经习惯了一号雷厉风行的抗联干部来说,还是第一次遇到。而眼下的战局,却恰恰走向了杨震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日军在豫北展开的是两个师团,也就是说冀鲁豫军区将会按照第一套方案执行。
这就造成了陈翰章在鲁西北战场上,如果想要还是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计划,可投入的兵力就显得过于紧张。在鲁北正面战场,已经无法再抽调兵力的情况之下,陈翰章也只能二选其一。
但实际上在战场上的野心,并不比杜开山小多少。只不过相对来说,作风没有杜开山那么过于粗暴,在某些方面张弛还是很有度,还是想一鼓作气彻底解决鲁西北日军投入兵力的陈翰章。
所以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他还是尽可能的在战术上进行了调整。不仅想办法调动了大量的火力,将杨震新调来的炮兵,全部加强到了鲁西北战场上。还重新对德州西战场进行了战术调整。
争取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这个七十二师团,以便在鲁西北方面可以尽快的腾出手来,做好后续作战的准备。至于下一步是先配合冀鲁豫军区,解决一一八师团,还是向德州之敌背后攻击,陈翰章还是要视情况再定。
只不过眼下还只能量力而行的陈翰章并不清楚,杨震已经考虑到这番调整之后,东线可能存在的兵力不足。虽说并没有继续给陈翰章调集援军,但是在后续部署上,也做了一定的考虑。
既然冀鲁豫军区坚持要作为主力参加这一战,虽说造成了冀鲁豫军区主力不可能东调。但是无形的将战场南移,却也让西线部署在滏阳河上游的抗联西线集群,可以腾出一部分兵力出来。
他已经从西线整体部署上,抽调出来两个师秘密沿着滏阳河一线展开。同时在天津的陶净非也接到命令,他所属的部队之中要有两个师,也要承担预备队的责任。一旦日军反击战打响,要做好时刻南下的准备。
但杨震在局部部署上的调整,短时间之内实际上能指望的,也只有他从西线调整出来的两个师。至于陶净非所部的两个师,只要日军登陆作战一天没有打响,就暂时只能在天津战场上。
眼下天津对于眼下河北战场的重要性,虽说比不上祁口关键,但是对于整个华北与东北战局来说,位置却正是处在极其关键所在,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战略枢纽。在日军登陆战打响之前,杨震轻易是无法调动天津战场参战部队南下。
海上不是陆地,眼下日本海军还控制着整个渤海。至少在眼下,在海上他们可以畅通无阻的,想要去哪里就去哪里。这么大的渤海湾,自己不能将所有的赌注都放在祁口。所以在日军登陆行动未展开之前,天津的部队暂时还无法抽调一兵一卒。
不过尽管已经做了一定的准备,但考虑到战局随时在出现变化,杨震还没有与陈翰章明说。陈翰章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是东线的一部分。而他要考虑的是整个华北战场,有些事情说的太早了,再出现大的变化,在兵力的后续调整上就很容易出现被动。
而还不知道一号已经为自己准备了两个师,还有可能从天津战场,再抽调两个师南下配属给自己指挥的陈翰章。面对着手中可投入的持续兵力不足,仔细计算着每一个步兵团,炮兵每一个营的使用。
在日军全面打响之后,他将关注的重点都放在了鲁西北战场上。眼下在鲁西北的部队,能不能将日军吸引到枣南境内预设阵地,却是他最关心的。同时鲁西北战场上的冀鲁豫部队,能不能将一一八师团吸引在馆陶正面,也是他最担心的。
不过自日军进攻全面展开之后,他的这个担心很快就变成了现实。战局的发展,并没有按照陈翰章当初设想发展。日军的进攻力度,三个方向却是三种态势。让陈翰章预定的方案,至少在短时间之内变成了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