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二章求情(中)
闻声知意,仪华屏息静立在一扇朱红门扉外,下意识地细辨殿内的动静。
殿内寂静无声,惟有一缕若有似无的药香幽幽浮动,飘散出来。
时间如沙漏缓慢地流逝,仪华在殿外已一动不动地站立着,陷入进退两难之地。她僵然转头,视线从守卫殿外的大内侍卫身上缓缓滑过,见他们每一个皆面色肃然,对这发生的一切视若无睹,只是尽自己的守卫职责。
目视之下,仪华心下已有决断,她往右横移一步,面向无门扉遮掩的大殿,恭敬跪下。
双手交叠平于地面,头低低垂在手背,高高的朱红门槛挡在前,几乎遮去她整个身形。
然那只是一般人的视角,高居龙椅之上的朱元璋,龙目一扫,自是一目了然。
“何人跪在外?”沉寂了许久的大殿内,响起了朱元璋威严的声音。
威严的声音隐含着不易察觉的森然冷意,仪华敛下心中萦绕多年的骇意,端然俯首跪地,四平八稳道:“臣媳徐氏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约片刻,朱元璋淡淡的“哦”了一声,道:“原来是老四媳妇,进来吧。”
仪华莫敢不从,盯着小鹿靴尖上金丝翟鸟,跨槛而入,待行至朱棣身旁欲重又跪下,就让朱元璋阻止道:“罢了,时近年节,朕也不想置气,都起来吧。”
谢礼,四对藩王夫妻束手侍立,朱元璋又道:“老四的兄弟都是夫妻同来,朕还在想老四怎么一人前来。”
仪华想起郭惠妃,心中一沉,广袖下双拳紧握,不偏不倚的平叙回道:“臣媳本与王爷同来,后受惠妃娘娘传召。”
“惠妃?”朱元璋不辨喜怒地重复一声。
“是的。”仪华强凝心神,字字斟酌道:“惠妃娘娘差人问皇上可起身了,听宫人报尚要些时辰,便让了臣媳先过去了一趟,交代臣媳给魏国公府上礼,并解释一下娘娘她近日身体不适,又要忙于年节诸事,无法以姻亲之礼在年节交往。”
一番话说完,仪华止不住心律骤快,暗思回答可有失误。
一不得提太子任何事;二不得让朱元璋认为郭惠妃罔顾太子之病,只关切亲生皇子大婚。
细细推敲发觉无误,却不及松一口气,一个疑问油然而生:郭惠妃在朱元璋起身之前传召她,虽于情在理,但于礼未免少欠妥当……这位郭惠妃究竟欲以何为?
疑念如电而闪,来不及思索间,朱元璋已然又短叹一声,道:“倒是难为惠妃劳累了。”
仪华沉默不语,这不需要她接话。但是,即便不再接话,殿内气氛已在这一问一答中渐渐缓和过来。
阶下众人有所感,又一次齐道:“请父皇保重龙体,勿伤神忧心。”
朱元璋听见八个儿子媳妇一致的声音,目中冷意一闪,语气却不变道:“你们如此关心你们大哥的病情,也不枉朕多年来的教导尔等要‘兄友弟恭’。”话一顿,续道:“朕也想去看看老大伤寒好转没。这样吧,一会同去东宫!”
不久之前,还因提及太子勃然大怒,此时却主动说一探东宫,众人心中诧异不已。
怀疑之间,楚、湘二王夫妻以及晋王妃忍不住微微抬头,见朱元璋正端着重换上的茶盏慢饮,并无什么异状,又满目疑色的低头侍立。
就在他们低头的下一瞬,朱元璋端着装有汤药的茶盏略往下移,目含薄怒的扫过抬头的二子三媳,若有所思的在另二子一媳身上停留须臾,方喝下汤药,命宫人摆驾东宫。
一反避谈太子病情的态度,朱元璋大张旗鼓的到了东宫。
东宫官员见圣驾后面的四对藩王夫妇,心中俱是诧异,不过身为臣子只有领命一条。
其中一位官员急忙说道:“请皇上、诸位王爷王妃随小的这边来。”
仪华一直冷眼旁观,自将东宫一众官员神色尽收眼底,心绪越发不宁,只觉后面定有事情发生,又不知将会发生何事,只好亦步亦趋跟在朱棣身侧。
不一时行至东宫正殿,听说圣驾到来,寝殿里的人全迎了出来。
朱元璋脚步不停,径直穿过跪倒一片的人群,大步走进寝殿。
仪华低着头小心跟上,余光在跪地众人身上看过,见这些人中除了宫人就是太医,并无一个外臣在,唯一一个算得上不是臣子的,就是周王。
留心注意时,一个正处在变声期的你少年声音道:“孙儿允文叩见皇祖父。”
仪华凝目往过一瞟,微微讶然,眼前头束宝冠、穿青锦罗袍的十四五岁少年,竟然是朱允炆。她不过短短两三年不见,朱允炆已长成如斯少年郎,端是面如冠玉,气质尔雅,与其尚武的祖父叔伯兄弟截然不同,翩然一位初具风华的佳公子。
显然朱元璋也喜欢这个气质出众的皇孙,俯身亲自扶起跪首的朱允炆,目光慈爱道:“你还小,皇祖父说过你父王身边有多人照顾,你不用一直侍奉床前,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朱允炆听到皇祖父拳拳关切之话,眼眶一红,自然地扶住朱元璋,道:“侍奉患病父母,是为人子之责,皇祖父勿要为孙儿担心。倒是皇祖父面色不如前些日子好,还请皇祖父保重龙体,方是百姓之福,孙儿之幸。”
祖孙两关系亲昵,看得有心人一阵眼热,只听晋王妃微咳一声。
朱允炆循声看去,注意到随行而来的叔叔婶母,忙要过去行礼拜见,朱元璋却手上一挥,话中暖意淡了几分道:“先去看你的父王吧。”说罢示意朱允炆搀扶他入内,众人纷纷跟随而行。
甫一入内,憋闷的热气夹杂着浓浓的中药味扑鼻而来,仪华皱了皱眉头,继续往里走。
寝殿内铺着软厚的大红毡,走在上面可消脚步声,却消不完一行二十几人导致的声响。
侍奉汤药在榻下的太子侧室陈侧妃听到响动,立马说了一句:“殿下,皇上来看您了。”声音饱含哽咽。
“扶本宫起来,本宫要给父皇请安。”太子有气无力的声音里透着坚持。
“殿下,不行呀……”陈侧妃“咚”的一声跪在地上,匍匐在脚踏上痛哭不止。
“不许起来!”朱元璋急忙阻止一声,由朱允炆抚着,脚步慌乱的疾行到太子的床前,带着掩不下的浓浓关切,轻斥道:“糊涂!是虚礼重要,还是你病情重要?这样不顾自己的身体,置来看你的老父于何处?”
两句话问得太子面红耳赤,刚由着陈侧妃抚着躺下的他,又要起身告不孝之罪。
“好生躺着,养好你的身体,才是对老父的孝心。”朱元璋让朱允炆抚着坐下,亲自阻止了太子起身,又连番询问了一些话;许多回话因太子体虚无法答,皆有跪在脚踏上的朱允炆一一答道。
一时间,倘大的寝殿内静悄悄地,只有祖、子、孙三人旁若无人的交谈。
仪华垂首侍立众人之中,听着眼前不时传来的话语,有些恍惚的想到:原来天家在皇权之下,不是没有亲情可言,只是对象不同而已。曾以为极受皇恩的晋王,拿来眼前一比,也不过是那微乎其微的眷顾。
想到这些,仪华有些好奇晋王此刻的反应,她目光略往右一看,晋王果真已乍然变色,看向床榻的目光越发冷冽。一眼毕,她不着痕迹的收回目光,却不经意瞥见低头看不清神色的朱棣,莫名地她心中一搐,只觉朱棣在无形中竖起了一道厚墙,阻隔了与所有人的联系,也包括她……
专注朱棣之时,不觉那边三人已续完话,朱元璋目含隐痛的看了太子一眼,转回头,已然不显情绪道:“给你们兄长请安吧。”
太子虽不是九五之尊却也是君,仪华忙敛心神,与叔伯妯娌一起上前行叩首之礼。
太子一双没有焦距的眼睛,定定地看了半晌,方见跪在地上的八位兄弟与弟媳,他吃力地笑了一声“自家兄弟,免礼。”
仪华随众起身,这才看清太子居然病至如此——只见他连倚靠之力也无,只能虚弱的躺着,面无人色,双唇发青,额头还冒着汗,有碎发让汗粘着,一副微有邋遢的病重样子。
正看着,太子眼内刚聚集的焦距又散了去,他双唇颤抖,牙齿也上下嗑着:“冷……”
朱元璋一听,喉头一动,良久才撑着朱允炆的手站起来,吩咐了一句“再加床褥子,添些炭炉进来”的话,神情急剧一变,目光锐利的看向一众儿子儿媳,道:“你们也看见老大的病情了,虽是伤害却病得不轻,其中更与劳累有关!”
与劳累有关?众人听得一头雾水。
朱元璋满意的看着一众表情,道:“老大前往陕西择地建都,老2不一旁协助、欺压百姓不说,还处处与老大为难才至老大病至如此!今日朕就当着你们几个兄弟的面,好好处置了这个孽畜!”
掷地有声一落。殿外已有宫监扬声喊道:“秦王到!”
————
(明日七点更。)
[奉献]
闻声知意,仪华屏息静立在一扇朱红门扉外,下意识地细辨殿内的动静。
殿内寂静无声,惟有一缕若有似无的药香幽幽浮动,飘散出来。
时间如沙漏缓慢地流逝,仪华在殿外已一动不动地站立着,陷入进退两难之地。她僵然转头,视线从守卫殿外的大内侍卫身上缓缓滑过,见他们每一个皆面色肃然,对这发生的一切视若无睹,只是尽自己的守卫职责。
目视之下,仪华心下已有决断,她往右横移一步,面向无门扉遮掩的大殿,恭敬跪下。
双手交叠平于地面,头低低垂在手背,高高的朱红门槛挡在前,几乎遮去她整个身形。
然那只是一般人的视角,高居龙椅之上的朱元璋,龙目一扫,自是一目了然。
“何人跪在外?”沉寂了许久的大殿内,响起了朱元璋威严的声音。
威严的声音隐含着不易察觉的森然冷意,仪华敛下心中萦绕多年的骇意,端然俯首跪地,四平八稳道:“臣媳徐氏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约片刻,朱元璋淡淡的“哦”了一声,道:“原来是老四媳妇,进来吧。”
仪华莫敢不从,盯着小鹿靴尖上金丝翟鸟,跨槛而入,待行至朱棣身旁欲重又跪下,就让朱元璋阻止道:“罢了,时近年节,朕也不想置气,都起来吧。”
谢礼,四对藩王夫妻束手侍立,朱元璋又道:“老四的兄弟都是夫妻同来,朕还在想老四怎么一人前来。”
仪华想起郭惠妃,心中一沉,广袖下双拳紧握,不偏不倚的平叙回道:“臣媳本与王爷同来,后受惠妃娘娘传召。”
“惠妃?”朱元璋不辨喜怒地重复一声。
“是的。”仪华强凝心神,字字斟酌道:“惠妃娘娘差人问皇上可起身了,听宫人报尚要些时辰,便让了臣媳先过去了一趟,交代臣媳给魏国公府上礼,并解释一下娘娘她近日身体不适,又要忙于年节诸事,无法以姻亲之礼在年节交往。”
一番话说完,仪华止不住心律骤快,暗思回答可有失误。
一不得提太子任何事;二不得让朱元璋认为郭惠妃罔顾太子之病,只关切亲生皇子大婚。
细细推敲发觉无误,却不及松一口气,一个疑问油然而生:郭惠妃在朱元璋起身之前传召她,虽于情在理,但于礼未免少欠妥当……这位郭惠妃究竟欲以何为?
疑念如电而闪,来不及思索间,朱元璋已然又短叹一声,道:“倒是难为惠妃劳累了。”
仪华沉默不语,这不需要她接话。但是,即便不再接话,殿内气氛已在这一问一答中渐渐缓和过来。
阶下众人有所感,又一次齐道:“请父皇保重龙体,勿伤神忧心。”
朱元璋听见八个儿子媳妇一致的声音,目中冷意一闪,语气却不变道:“你们如此关心你们大哥的病情,也不枉朕多年来的教导尔等要‘兄友弟恭’。”话一顿,续道:“朕也想去看看老大伤寒好转没。这样吧,一会同去东宫!”
不久之前,还因提及太子勃然大怒,此时却主动说一探东宫,众人心中诧异不已。
怀疑之间,楚、湘二王夫妻以及晋王妃忍不住微微抬头,见朱元璋正端着重换上的茶盏慢饮,并无什么异状,又满目疑色的低头侍立。
就在他们低头的下一瞬,朱元璋端着装有汤药的茶盏略往下移,目含薄怒的扫过抬头的二子三媳,若有所思的在另二子一媳身上停留须臾,方喝下汤药,命宫人摆驾东宫。
一反避谈太子病情的态度,朱元璋大张旗鼓的到了东宫。
东宫官员见圣驾后面的四对藩王夫妇,心中俱是诧异,不过身为臣子只有领命一条。
其中一位官员急忙说道:“请皇上、诸位王爷王妃随小的这边来。”
仪华一直冷眼旁观,自将东宫一众官员神色尽收眼底,心绪越发不宁,只觉后面定有事情发生,又不知将会发生何事,只好亦步亦趋跟在朱棣身侧。
不一时行至东宫正殿,听说圣驾到来,寝殿里的人全迎了出来。
朱元璋脚步不停,径直穿过跪倒一片的人群,大步走进寝殿。
仪华低着头小心跟上,余光在跪地众人身上看过,见这些人中除了宫人就是太医,并无一个外臣在,唯一一个算得上不是臣子的,就是周王。
留心注意时,一个正处在变声期的你少年声音道:“孙儿允文叩见皇祖父。”
仪华凝目往过一瞟,微微讶然,眼前头束宝冠、穿青锦罗袍的十四五岁少年,竟然是朱允炆。她不过短短两三年不见,朱允炆已长成如斯少年郎,端是面如冠玉,气质尔雅,与其尚武的祖父叔伯兄弟截然不同,翩然一位初具风华的佳公子。
显然朱元璋也喜欢这个气质出众的皇孙,俯身亲自扶起跪首的朱允炆,目光慈爱道:“你还小,皇祖父说过你父王身边有多人照顾,你不用一直侍奉床前,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朱允炆听到皇祖父拳拳关切之话,眼眶一红,自然地扶住朱元璋,道:“侍奉患病父母,是为人子之责,皇祖父勿要为孙儿担心。倒是皇祖父面色不如前些日子好,还请皇祖父保重龙体,方是百姓之福,孙儿之幸。”
祖孙两关系亲昵,看得有心人一阵眼热,只听晋王妃微咳一声。
朱允炆循声看去,注意到随行而来的叔叔婶母,忙要过去行礼拜见,朱元璋却手上一挥,话中暖意淡了几分道:“先去看你的父王吧。”说罢示意朱允炆搀扶他入内,众人纷纷跟随而行。
甫一入内,憋闷的热气夹杂着浓浓的中药味扑鼻而来,仪华皱了皱眉头,继续往里走。
寝殿内铺着软厚的大红毡,走在上面可消脚步声,却消不完一行二十几人导致的声响。
侍奉汤药在榻下的太子侧室陈侧妃听到响动,立马说了一句:“殿下,皇上来看您了。”声音饱含哽咽。
“扶本宫起来,本宫要给父皇请安。”太子有气无力的声音里透着坚持。
“殿下,不行呀……”陈侧妃“咚”的一声跪在地上,匍匐在脚踏上痛哭不止。
“不许起来!”朱元璋急忙阻止一声,由朱允炆抚着,脚步慌乱的疾行到太子的床前,带着掩不下的浓浓关切,轻斥道:“糊涂!是虚礼重要,还是你病情重要?这样不顾自己的身体,置来看你的老父于何处?”
两句话问得太子面红耳赤,刚由着陈侧妃抚着躺下的他,又要起身告不孝之罪。
“好生躺着,养好你的身体,才是对老父的孝心。”朱元璋让朱允炆抚着坐下,亲自阻止了太子起身,又连番询问了一些话;许多回话因太子体虚无法答,皆有跪在脚踏上的朱允炆一一答道。
一时间,倘大的寝殿内静悄悄地,只有祖、子、孙三人旁若无人的交谈。
仪华垂首侍立众人之中,听着眼前不时传来的话语,有些恍惚的想到:原来天家在皇权之下,不是没有亲情可言,只是对象不同而已。曾以为极受皇恩的晋王,拿来眼前一比,也不过是那微乎其微的眷顾。
想到这些,仪华有些好奇晋王此刻的反应,她目光略往右一看,晋王果真已乍然变色,看向床榻的目光越发冷冽。一眼毕,她不着痕迹的收回目光,却不经意瞥见低头看不清神色的朱棣,莫名地她心中一搐,只觉朱棣在无形中竖起了一道厚墙,阻隔了与所有人的联系,也包括她……
专注朱棣之时,不觉那边三人已续完话,朱元璋目含隐痛的看了太子一眼,转回头,已然不显情绪道:“给你们兄长请安吧。”
太子虽不是九五之尊却也是君,仪华忙敛心神,与叔伯妯娌一起上前行叩首之礼。
太子一双没有焦距的眼睛,定定地看了半晌,方见跪在地上的八位兄弟与弟媳,他吃力地笑了一声“自家兄弟,免礼。”
仪华随众起身,这才看清太子居然病至如此——只见他连倚靠之力也无,只能虚弱的躺着,面无人色,双唇发青,额头还冒着汗,有碎发让汗粘着,一副微有邋遢的病重样子。
正看着,太子眼内刚聚集的焦距又散了去,他双唇颤抖,牙齿也上下嗑着:“冷……”
朱元璋一听,喉头一动,良久才撑着朱允炆的手站起来,吩咐了一句“再加床褥子,添些炭炉进来”的话,神情急剧一变,目光锐利的看向一众儿子儿媳,道:“你们也看见老大的病情了,虽是伤害却病得不轻,其中更与劳累有关!”
与劳累有关?众人听得一头雾水。
朱元璋满意的看着一众表情,道:“老大前往陕西择地建都,老2不一旁协助、欺压百姓不说,还处处与老大为难才至老大病至如此!今日朕就当着你们几个兄弟的面,好好处置了这个孽畜!”
掷地有声一落。殿外已有宫监扬声喊道:“秦王到!”
————
(明日七点更。)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