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三章

    河东,大阳。

    胡才站在山上,跳高远望,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心里感慨万千,曾几何时,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这么的一天,几万大军为他争霸天下而奋斗。

    对面就是陕县,如果占领陕县,雒阳的董卓就是瓮中之鳖,但胡才明白,他是军队是不可能度过黄河的。

    胡才是个随和的人,说说笑笑,在众将面前也没有什么尊卑之分,大家觉得很亲切,说话也就没什么顾忌了。由于武将不多,此时胡才身边也就张辽、江政、周仓、李晨、郝昭、霍平、泰兴、晏明等寥寥数人。

    现在他们在说这一次是不是再和董卓打一次,所以话题立即就转到了时政上。

    眼前当务之急是解决京畿危机,胡才是征北大将军,在朝廷的地位仅次于董卓,如果这一次表现的好,说不定能得到不少好处。但江政等人认为,解决京畿危机必须要照顾到河东危机,绝不能做出放弃河东之事。在他们看来,京畿危机远远还一触即发的时候,相反,河东危机才是到了千钧一发之际,先要解决河东危机。

    张辽立即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认为社稷安危要远远大于河东安危。如果社稷崩溃了,河东安稳有什么用?能坚持多久?先要南下打董卓。

    张辽对董卓恨之入骨,他本是大将军何进的心腹,想不到何进斗不过那些豪门士族和宦官,被董卓捡了便宜。

    张辽之所以加入白波军,传来朝廷的任命,就是想利用白波军对付董卓,在张辽看来,白波军已经招抚,就是朝廷的人,是大汉的人,而且白波军与南匈奴大战,又打败了董卓的西凉军,张辽对胡才佩服,加上这一段时间,胡才的身份的公布,张辽对胡才更是认同。

    张辽希望的是胡才能与胡广一样重震朝纲,而不是割据一方。

    江政当即反驳,河东稳了,流民的问题解决了,几万大军有粮饷了,京畿能乱到哪里去?州郡起兵,勤王是假,驱赶董卓是真。这些人为了逃避叛逆的罪责,竟然扬言要废黜当今天子,这叫什么乱?谁是祸国之臣?白波军到底打谁?

    皇统的问题一经挑起,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帐内的争论声骤然激烈起来。

    张辽等人认为皇统不可废,勤王和讨董并不矛盾。要联合袁绍等州郡大军攻打雒阳。

    江政却提出了一个谁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袁绍说他“承制”天下,如果我们联合他,是不是说征北大将军要听他的指挥?那以后怎么办?讨伐当今天子吗?袁绍和讨董大军如果不放弃所谓的“承制”,不承认当今天子,我们就不能和袁绍联手。

    否则一旦和袁绍联合,岂不是叛逆?如果董卓打败了袁绍他们,白波军怎么办?河东怎么办?如果董卓被打败,袁绍会放过他们吗?袁绍一定会另立天子,到时候白波军是袁绍的对手吗?他们是不会容忍白波军的存在的。

    胡才一直在静静地听着。江政他们是白波军的嫡系,和张辽不一样,他们心目中对朝廷的观念比较淡。所以更不不愿意承认袁绍的“承制”,这倒是出乎胡才的预料。本来胡才还以为他们会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这样的话会给他许多的不便。

    袁绍也好,讨董大军的其他官员也好,背后的目的太明显了,讨董就讨董,还废黜什么天子,搞什么贻笑大方的“承制”,谁信?他们骗谁?骗他们自己罢了。说到底,还不是为了权柄?

    袁绍是豪门士族的袁阀代表人,这样的人在大汉帝国本来就是有一等一显赫地位,但是这样的人,要权柄干什么?还不是为了自己宗族、门阀的利益?

    他们想联合天下人,目的是什么?这种目的白痴都知道。牺牲自己,成全别人,这么白痴的事谁做?他们骑虎难下了,就把大量的灾民赶入河东,制造河东危机,逼迫白波军选择。

    江政对胡才说道,“主公现在不要出兵,最好是两不得罪。董卓手上有天子,权势大,主公要利用这个机会和他搞好关系,多捞点实惠。袁绍和各地州郡控制着粮食,主公也利用这个机会和他虚与委蛇,争取以最快速度解决灾民问题,多购粮食。”

    胡才想了一下,说道:“要做到这一点,两不得罪根本不行。”他停了一下,问道:“你们看,三方制衡之策如何?”

    江政回答道:“主公如果要实施三方制衡之策,目前最重要的是向京畿和冀州两地大量购买粮食,迅速稳定河东,从而获得足够的制衡时间。”

    顿了顿,江政说道,“钱我们不愁,现在军幕府中还要一部分,粮食我们也可以买到,只要我们出面,冀州的粮食将源源不断地送进北疆。现在的关键是……”

    “我知道,我正在想办法逼走董卓,强迫袁绍放开河东与河内、冀州的交易。”胡才点头道。

    …………

    胡才派人去找董卓,表达自己的意思,此时董卓已准备西进长安,自然同意胡才的平衡之策,不过此时办法匈奴人蠢蠢yu动,在河套聚集,同时西北的马腾等人起兵造反危险西北的安全,董卓不得不调兵返回西凉,所以胡才的暗示,董卓自然求之不得。

    同时,董卓命令胡才解决匈奴问题,为此,他还特地的减少陕县等地的兵马。同时天子的西迁车驾到达长安。在主持西迁大任的太尉赵谦、司徒王允和司空荀爽的努力下,天子和公卿百官,朝廷各府衙都得到了妥善安置。相国董卓非常满意,数次上奏天子,请求嘉赏三公大臣,尤其是司徒王允。

    王允在任职河南尹的时候,因为对董卓曲意逢迎,矫情屈意,言听计从,深得董卓信任。他被拜为太仆后,又因为鼎力支持西迁,积极安排西迁诸事,更为董卓所赞,随即被拜司徒,委以主持西迁重任。

    王允这种阿谀奉承、丧失气节的做法,遭到了朝中诸多公卿大臣的鄙视和抨击。王允不为所动,就象没听到一样,只顾埋头做事。云台的典籍、宗庙器物和皇宫用具被他率先指挥人手搬到了长安,速度奇快。王允到了长安后,董卓随即把朝政尽数托付于王允,由他全权处理国事,对他非常信任,而王允也没有辜负董卓重托,把朝政安排得稳稳当当,而且还趁着这个机会,在三辅郡县和朝堂安置了许多自己的门生故吏和朋友。王允的卑劣行径令公卿大臣切齿痛恨,蔡邕甚至扬言要把他的无耻写到《汉史》里去。

    公卿大臣越是上奏弹劾王允,董卓就越是信任他。

    胡才得到这个消息心里冷笑,这王允只是一个笑面虎,以后杀死董卓的就是这个老家伙,不过胡才自然不会傻的去提醒董卓。

    同时,虽然天子去了长安,但是董卓还在雒阳。关中这些年人口稀少,董卓需要迁雒阳的百姓前往关中。

    但是身在雒阳的董卓越想越不安,有点坐不住了。制衡能不能成功,到目前还是一件悬而未决的事。但西北如果乱了,他就失去了根据,什么都完了。

    现在的南面的孙坚象发了疯一样狂攻不止,吕布连战连败,已经退回到伊阙关和大谷关了。豫州刺史孔伷也在阳城击败了郭汜,正在逼近轩辕关。如果此时把胡才逼急了,尽起河东屯兵南下,自己可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对于董卓来说,雒阳的形势发展到现在,再守雒阳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退一步才是上上之策。只要几年时间,西凉军就有粮食。只要有粮食,西凉军就能迅速恢复元气。他手上有天子,有十几万大军,无任对付什么人都轻而易举。

    所以董卓决定回长安。

    董卓命令李傕和郭汜驻守函谷关。命令牛辅和贾诩率军于弘农郡驻防。

    董卓上奏天子,拜郎中令李儒为计逆将军,与徐荣、扬武将军杨定共领雒阳兵事。各自率军戍守洛阳。

    胡轸、吕布诸部受讨逆将军李儒节制,戍守洛阳。

    河南尹朱俊兼领雒阳令,掌河南尹诸事。

    相国大人董卓返回长安的消息传到河东后,胡才自然不会没有表示,他把虎贲军、骠骑军调回了安邑,把蒲版的青龙军也调回了安邑,让玄武军左营驻扎蒲版,这样一来,白波军在蒲版、大阳两个战略要地只驻扎了一万兵马,减少了对董卓的压力,同时,收缩兵马,准备为占领河套做准备。

    …………

    董卓主动回到长安后,胡才通过雒阳向南阳购买了大量粮食,甚至以战马换粮食,袁绍可以逼迫胡才和讨董大军联手的威胁转眼间化作了乌有,唯一可以指望的是,白波军不对讨董大军发动攻击。

    袁绍痛心疾首,急书冀州牧韩馥、东郡太守桥瑁、陈留太守张邈,要他们以大汉社稷为重,不要因为一郡一州之私利而葬送了挽救大汉的机会,袁绍恳求他们立即切断河东到两地的驰道,不要让一粒粮食流进河东和河南尹。

    同时命令河内王匡把河内的灾民全部赶去河东,增加河东的危机,逼迫河东妥协。

    袁绍看着快马急驰而去的身影,心如重铅。河东白波军危机一旦得到缓解,胡才就不能被他逼迫,到时候董卓就没有了河东的危险,而河南尹一旦恢复正常,讨董大军攻占洛阳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现在讨董大军的联盟已经岌岌可危,如果雒阳再久攻不下,后果不堪设想。

    逄纪、许攸和郭图等人眼见局势突然发生巨变,急忙商议对策。

    后将军袁术既然已经答应了胡才,再想反悔的可能已经没有了。桥瑁和张邈两人现在更没办法制止粮食进入河南尹。

    南阳是仅次于冀州的产粮地,如果胡才有了南阳的粮草支持,白波军就不会有粮食危机,这对他来说非常的不利。

    自从黑山军下山抢粮后,冀州的情况就变得非常危急。黑山军肆虐州郡,讨董大军初战失利,袁绍和王匡两人甚至连一个小小的温县都打不下来,至于渡河攻击雒阳,看上去就更加遥不可及了。试想,在这种情况下,与袁绍势如水火的袁术怎么会拒绝胡才的示好?

    袁术有几万兵马,又有孙坚作先锋,西凉军被打的溃不成军,如果得到胡才的白波军支持,他完全可以与袁绍分庭抗礼,试问这个时候,袁术会拒绝吗?

    许攸给袁绍仔细分析了一下局势。董卓之所以主动回到长安,除了西北形势复杂外,主要还是想迅速改变京畿的不利局势。董卓退了一步,河东的形势顿时大为改观,胡才很快掌握了主动。而董卓也暂时甩掉了雒阳这个包袱,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当然了,他绝不会放弃雒阳,从雒阳的驻防上就能看得出来。

    只是这样一来,他们就非常被动。单靠他们自己的力量肯定无法击败董卓,必须要得到白波军的帮助。上个月胡才需要粮草,但袁绍拒绝了,这就是胡才的报复。

    现在由于青、兖、徐三州黑山军黄巾军暴【乱】,刘岱、鲍信、袁遗、张超等人纷纷回援州郡,东面的讨董大军目前已经解散,而他们在解决了河内的西凉军后,面对前面的滔滔黄河和后面的黑山军,短期内也很难展开渡河攻击,那么,能攻占雒阳的就剩下南面的袁术、孙坚和孔伷了。

    孙坚是一员久经战阵的悍将,由他领军,在袁术等人的配合下,打到伊阙关不成问题。只要他能打到伊阙关,有我们的人帮助,雒阳指ri可下。

    雒阳在手,人心、士气、大义、根基尽在我们一边,胡才还有什么话说?难道他要和董卓为伍,和天下为敌?

    但问题是,入主洛阳的是袁术袁公路。袁术攻占了洛阳,铲除了jiān侫,拱卫了社稷,功勋、声名、威望将尽数集于一身,对于袁绍来说是致命的。

    袁绍千方百计的压制袁术,自然不想袁术强大,但是现在胡才暗通袁术,董卓又离开雒阳,如果袁术占领雒阳的话,对他是致命的打击。

    逄纪等人是袁绍的心腹,自然知道袁绍在想什么,不过现在他们无能为力,陈留的刘岱他们根本阻止不了袁术,而且袁术有心和胡才结盟,南阳的粮草会源源不断的流入河东。河东的白波军得到了粮草,白波军没有了粮草危机,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同时,胡才削弱南线的兵力,几万大军驻扎安邑,其目的是什么,谁也不清楚,万一胡才挥军东向,他们怎么办?徐晃的一万大军早已离开东恒,向东移了一百里,其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防备他们,同时给他们压力。

    袁绍虽然命人赶大量的灾民进入河东,但这真正能爆发河东危机?现在河东的世家被胡才大量清洗,没有世家的限制,谁能阻止胡才,阻止白波军的发展?

    逄纪对袁绍说道:“主公,关键是我们不够强大,主公的名望不够高,现在主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袁术之前占领雒阳。”

    袁绍说道:“现在我们的粮草也不多,冀州这一段时间因为黑山军的南下,冀州运来的越来越少了,没有粮草,我如何进军?”

    “主公不必担心,河内有粮草。”逄纪意味深长的说道。

    袁绍心里一震,河内的百姓是没有粮草,但是河内的豪门士族有粮草,不过袁绍是豪门士族的代表,他不能对这些豪门士族动手,但是逄纪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对这些豪门士族动手,想不到从他们手中得到粮草。

    “主公,这件事可以让王匡去办。”逄纪说道。

    袁绍一喜,如果有了王匡的这只替罪羔羊,他可以向河内的豪门士族交待了,当下就同意逄纪的建议,命令王匡去征聚粮草。

    “另外,主公需要快速进兵,命令兵临雒阳,现在河内只有几千西凉军,只要消灭了他们,主公可以第一时间渡过黄河。不过在这之前,主公需要稳住胡才,否则在我们进军的同时,胡才攻入河内,后果不堪设想。”逄纪继续说道。

    袁绍沉默不语,他不愿意这么做,因为他觉得这是在向胡才低头,这是他绝不愿意见到的,但是逄纪说的有道理,如果胡才的白波军攻入河内,对他来说是绝不愿意看到的。

    “你就先消灭徐晃的一万白波军,给胡才一个教训。”袁绍恶狠狠的说道。

    白波军总共才几万兵马,袁绍不信胡才会不防备董卓,如果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徐晃的一万白波军,就是胡才挥军东进,恐怕也已经来不及了。

    袁绍从来都没有想过怎么样稳住胡才,那样的话会让他觉得会让天下人自己太无能,这对他这个袁阀继承人来说,是一件非常侮辱的事情。所以他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愿意这么做的。

    “这也不是不可以。”逄纪点了点头,话锋一转:“不过……”

    ps:求收藏

章节目录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燕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十三章 袁绍的愤怒-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笔趣阁并收藏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