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从城外回来后,周瑜急忙问道:“陛下,诸葛孔明怎么说?”
“我向他说明了情况,抛出了筹码,我见他面容松动,略有欣喜之状,想必他已经有所心动。只是,他说他的家人都在江陵,此时若投降了我国,怕是家人要遭受磨难,所以需要想一个万全之策,要考虑考虑。”孙策走进太守府的大厅,下人们倒了一杯酒给端了上来,他一饮而尽后说道。
周瑜急忙追问:“他要考虑多久?”
“三天。”
“三天?是不是太久了点?”周瑜心中略微觉得有些不妥,而且他本来就不赞同招降诸葛亮,而是一心想把诸葛亮击败,击败他后,再bi迫他投降,跟现在的招降,则有着很大的区别。
“不算久吧,才三天而已,就算他想耍什么花招,有公瑾在这里,他也无可奈何。”孙策继续喝酒,今天的心情很是愉快,因为他很快就要招降到诸葛亮了,有诸葛亮和周瑜共同辅佐,那他的左膀右臂就算全了。
周瑜见孙策开心的样子,却很担心,担心诸葛亮从中耍什么花招。一想到这里,他便急忙劝慰道:“陛下,臣以为,诸葛亮不会那么轻易投降的。如果他想投降的话,就不会带兵和我军厮杀了,当时只要他将江陵城献于陛下,他就是大功一件。可现在,他却与我们在荆南争锋,这也就足以说明他是铁定和我军为敌了。陛下,还请三思而行啊。”
孙策放下了酒杯,看到周瑜满脸踌躇,便道:“公瑾啊,我知道,一旦我招降了诸葛亮,必然会重用他,你怕我以后对你不会像以前那么好了对不对?”
“臣诚惶诚恐,臣断然不敢有此邪念,臣这样做,一切都是为了陛下,为了东吴,请陛下明察。”周瑜听后,急忙跪在了地上,连忙叩头叫道。
“公瑾!你对朕忠心耿耿,朕从未怀疑过公瑾,而且朕也知道,公瑾绝对不会有任何私心。但是朕只是这么一说,如果诸葛亮真的率众纳土归降,朕又怎么会不重要他呢?从这些天来看,诸葛亮的表现最为活跃,连续击败我军,确实有高人一等的智谋,如果能有这样的谋士和公瑾一起辅佐朕,那朕何愁以后不能保家卫国,又甚至是开疆扩土?”孙策连忙将周瑜给扶了起来。
周瑜皱着眉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如果说不同意,必然会被孙策认为自己存有私心,一心只想握着吴国大权,可是如果说同意的话,他又担心诸葛亮有什么yin谋。想了片刻,周瑜这才说道:“臣明白,陛下如果真的想收服诸葛亮,又岂能用苦等诸葛亮的答复?”
孙策听后,一阵兴奋,急忙问道:“公瑾有计策可以让诸葛亮投降?”
周瑜点了点头,说道:“只要派人到江陵城散布流言,说诸葛亮投降华夏国是假,想在荆南自立为王是真,这样一来,华夏国必然会将诸葛亮的家人给绑起来,借此要挟诸葛亮。诸葛亮也必然会和华夏国翻脸,到时候陛下再去见诸葛亮,说其利害,则诸葛亮便会转而投降我吴国。”
“可是,万一此计不成呢,那司马懿朕见过,智谋绝不亚于诸葛亮,也是一个不容易对付的人,此等流言,他又怎么能够轻易相信?”孙策道。
周瑜寻思了一下,说道:“陛下先册封诸葛亮为王,然后派使节通传到华夏国,就说诸葛亮已经率众归附我军了,先断了华夏军的念想,然后再派人去告知司马懿,说诸葛亮大军反叛,想自立为帝,攻势猛烈,我军抵挡不住,邀请华夏军出兵援助,帮助我军平定诸葛亮的叛军。这样一来,华夏军不得不出兵讨伐诸葛亮了,我军再从中作梗,促使两军交战,那么诸葛亮的归路就彻底断了。”
孙策听后,哈哈笑道:“公瑾妙计!好,朕这就派人去按照公瑾说的做,另外通知朱然,大军封锁长江一带,不允许任何人通过,彻底断掉华夏国斥候的联系。”
“陛下英明。”周瑜笑了起来。
………………
诸葛亮回到营寨之后,也是一番紧锣密鼓的安排,对诸位将军说道:“我军初到此地,人困马乏,需要休整,不宜和吴军开战,我已经暂时稳定住了孙策,三日之内,必然不会发生什么战斗,通传各军,三日之内,全部换上华夏军的大旗,待三日之后,再换汉军大旗。”
“诺!”
后来,诸葛亮又觉得不妥,当即吩咐各个将军加强营寨的防守,同时将兵后撤五里,以防止突然发生的变故。
…………
长沙城内,孙策刚刚传下圣旨,先派出斥候去通告华夏国诸葛亮已经投降了吴国,然后又让陈武亲自去江陵见司马懿,搬救兵来讨灭诸葛亮。
可是,又来了一个斥候,说诸葛亮兵撤五里,大军全部换成了华夏国的大旗,一听到这个消息,孙策便是一阵懊恼。紧接着,又来了一个斥候,说华夏国已经攻克了荆汉的国都襄阳,荆汉已经彻底灭亡,而且刘备下落不明。
孙策听到刘备的消息之后,整个人像打了ji血一样兴奋,急忙对那个斥候说道:“你刚才说什么?你再说一遍,刘备怎么了?”
“刘备被华夏军俘虏了,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高飞却放了刘备,如今刘备下落不明。”
“该死的高飞,明知道刘备和我有杀父之仇,为什么要放走刘备?你即刻去给蒋钦、潘璋传令让他们带兵从江夏开始搜索,务必要抓到刘备,然后五马分尸,他二人若是完成了此项命令,朕就封他们为候,赏千金!”
“诺!”
孙策又叫人找来周瑜,将诸葛亮换上华夏国大旗的事情说与了周瑜听,周瑜听后,只是淡淡一笑,说道:“诸葛亮此法已经暴露他的用意,陛下,不用再等诸葛亮的答复了,应该立即出兵,攻杀诸葛亮。”
孙策道:“可是朕已经与诸葛亮击掌盟誓,相约三日后再会,朕一言九鼎,岂能反悔?”
“陛下,你再仔细想想,今天你是和谁击掌盟誓的?”周瑜笑道。
“沙……沙摩柯……”孙策一想到这里,忽然哈哈笑了起来,说道,“公瑾,你就按照你的计策去办的,务必要将诸葛亮bi降。朕这就披挂上马,亲自出战,你伤势未愈,请坐镇长沙,全权指挥即可。”
“诺!”
………………
“启禀大将军,吴国大将朱然率领水军阻断了南渡的道路,我军无法向南继续前行,沿岸百里内,更无一艘船只。”斥候跪拜在华夏国征南大将军司马懿的面前,将前面的情况汇报给了司马懿。
司马懿摆摆手,冷笑道:“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幸好我早有准备,让贾逵去通知甘宁了,这个时候,也应该抵达了,你且去再探,一有消息,便立刻通知我。”
“诺!”
诸葛瑾来到司马懿的身边,说道:“大将军,如果无法渡江,那么荆南四郡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舍弟大军疲惫,粮草也并不充足,如果不能按时抵达,只怕舍弟和大军都会有危险,还请大将军思量……”
“我心中有数。孔明的妙计,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他以汉军为名,和吴军争夺城池,我则带领大军随后接收,这样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荆南四郡。不过,周瑜的反应也很迅速,此时两军对峙在长沙城外,正是我出面调停的时候。”司马懿道,“诸葛兄切勿慌张,一切都在我的计算之内。就算你不对我抱有什么信心,也应该对诸葛亮信心满满吧?”
诸葛瑾道:“一切全凭大将军吩咐,只要能顺利完成计划,就可以了。”
这时,荆汉国灭的消息传了过来,司马懿等人听后,都是群情激奋,一行人在这天寒地冻的旷野中,顿时觉得心里一阵暖洋洋的。
司马懿命令大军原地待命,可是心里却比任何人都急,盼望着甘宁的水军能够早些抵达,运送他们过江。
…………
长江的江面上,吴国水军的战舰来回巡视,朱然在斗舰里面坐着,忽然有人闯了进来,说看见华夏国的水军到来了。朱然不信,亲自登船眺望,果然看见甘宁率领着船队朔江而上,浩浩dàngdàng的而来,而且那船远远比他们的斗舰还要大上一倍,船的两边是不停的旋转着的类似磨坊里德那种翻车,也不需要人力在岸上拉纤,就能在江中行走自如,让朱然都大开眼界。
“这就是华夏国的水军吗?真是太壮观了!”朱然看后,感叹地说道。
遥见对面一艘船上,虎卫大将军甘宁一身甲胄,站在猎猎寒风当中,举目眺望,身后贾逵、邓翔、郝昭、令狐邵、白宇等将一字型排开,站在那里,甚是威武。
朱然看见之后,瞪过来,便急忙下令道:“快去挡住他们,就说这一片是吴国疆域,要通过这里,必须要有皇帝诏书,绝对不让他们从此处通过。”
“我向他说明了情况,抛出了筹码,我见他面容松动,略有欣喜之状,想必他已经有所心动。只是,他说他的家人都在江陵,此时若投降了我国,怕是家人要遭受磨难,所以需要想一个万全之策,要考虑考虑。”孙策走进太守府的大厅,下人们倒了一杯酒给端了上来,他一饮而尽后说道。
周瑜急忙追问:“他要考虑多久?”
“三天。”
“三天?是不是太久了点?”周瑜心中略微觉得有些不妥,而且他本来就不赞同招降诸葛亮,而是一心想把诸葛亮击败,击败他后,再bi迫他投降,跟现在的招降,则有着很大的区别。
“不算久吧,才三天而已,就算他想耍什么花招,有公瑾在这里,他也无可奈何。”孙策继续喝酒,今天的心情很是愉快,因为他很快就要招降到诸葛亮了,有诸葛亮和周瑜共同辅佐,那他的左膀右臂就算全了。
周瑜见孙策开心的样子,却很担心,担心诸葛亮从中耍什么花招。一想到这里,他便急忙劝慰道:“陛下,臣以为,诸葛亮不会那么轻易投降的。如果他想投降的话,就不会带兵和我军厮杀了,当时只要他将江陵城献于陛下,他就是大功一件。可现在,他却与我们在荆南争锋,这也就足以说明他是铁定和我军为敌了。陛下,还请三思而行啊。”
孙策放下了酒杯,看到周瑜满脸踌躇,便道:“公瑾啊,我知道,一旦我招降了诸葛亮,必然会重用他,你怕我以后对你不会像以前那么好了对不对?”
“臣诚惶诚恐,臣断然不敢有此邪念,臣这样做,一切都是为了陛下,为了东吴,请陛下明察。”周瑜听后,急忙跪在了地上,连忙叩头叫道。
“公瑾!你对朕忠心耿耿,朕从未怀疑过公瑾,而且朕也知道,公瑾绝对不会有任何私心。但是朕只是这么一说,如果诸葛亮真的率众纳土归降,朕又怎么会不重要他呢?从这些天来看,诸葛亮的表现最为活跃,连续击败我军,确实有高人一等的智谋,如果能有这样的谋士和公瑾一起辅佐朕,那朕何愁以后不能保家卫国,又甚至是开疆扩土?”孙策连忙将周瑜给扶了起来。
周瑜皱着眉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如果说不同意,必然会被孙策认为自己存有私心,一心只想握着吴国大权,可是如果说同意的话,他又担心诸葛亮有什么yin谋。想了片刻,周瑜这才说道:“臣明白,陛下如果真的想收服诸葛亮,又岂能用苦等诸葛亮的答复?”
孙策听后,一阵兴奋,急忙问道:“公瑾有计策可以让诸葛亮投降?”
周瑜点了点头,说道:“只要派人到江陵城散布流言,说诸葛亮投降华夏国是假,想在荆南自立为王是真,这样一来,华夏国必然会将诸葛亮的家人给绑起来,借此要挟诸葛亮。诸葛亮也必然会和华夏国翻脸,到时候陛下再去见诸葛亮,说其利害,则诸葛亮便会转而投降我吴国。”
“可是,万一此计不成呢,那司马懿朕见过,智谋绝不亚于诸葛亮,也是一个不容易对付的人,此等流言,他又怎么能够轻易相信?”孙策道。
周瑜寻思了一下,说道:“陛下先册封诸葛亮为王,然后派使节通传到华夏国,就说诸葛亮已经率众归附我军了,先断了华夏军的念想,然后再派人去告知司马懿,说诸葛亮大军反叛,想自立为帝,攻势猛烈,我军抵挡不住,邀请华夏军出兵援助,帮助我军平定诸葛亮的叛军。这样一来,华夏军不得不出兵讨伐诸葛亮了,我军再从中作梗,促使两军交战,那么诸葛亮的归路就彻底断了。”
孙策听后,哈哈笑道:“公瑾妙计!好,朕这就派人去按照公瑾说的做,另外通知朱然,大军封锁长江一带,不允许任何人通过,彻底断掉华夏国斥候的联系。”
“陛下英明。”周瑜笑了起来。
………………
诸葛亮回到营寨之后,也是一番紧锣密鼓的安排,对诸位将军说道:“我军初到此地,人困马乏,需要休整,不宜和吴军开战,我已经暂时稳定住了孙策,三日之内,必然不会发生什么战斗,通传各军,三日之内,全部换上华夏军的大旗,待三日之后,再换汉军大旗。”
“诺!”
后来,诸葛亮又觉得不妥,当即吩咐各个将军加强营寨的防守,同时将兵后撤五里,以防止突然发生的变故。
…………
长沙城内,孙策刚刚传下圣旨,先派出斥候去通告华夏国诸葛亮已经投降了吴国,然后又让陈武亲自去江陵见司马懿,搬救兵来讨灭诸葛亮。
可是,又来了一个斥候,说诸葛亮兵撤五里,大军全部换成了华夏国的大旗,一听到这个消息,孙策便是一阵懊恼。紧接着,又来了一个斥候,说华夏国已经攻克了荆汉的国都襄阳,荆汉已经彻底灭亡,而且刘备下落不明。
孙策听到刘备的消息之后,整个人像打了ji血一样兴奋,急忙对那个斥候说道:“你刚才说什么?你再说一遍,刘备怎么了?”
“刘备被华夏军俘虏了,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高飞却放了刘备,如今刘备下落不明。”
“该死的高飞,明知道刘备和我有杀父之仇,为什么要放走刘备?你即刻去给蒋钦、潘璋传令让他们带兵从江夏开始搜索,务必要抓到刘备,然后五马分尸,他二人若是完成了此项命令,朕就封他们为候,赏千金!”
“诺!”
孙策又叫人找来周瑜,将诸葛亮换上华夏国大旗的事情说与了周瑜听,周瑜听后,只是淡淡一笑,说道:“诸葛亮此法已经暴露他的用意,陛下,不用再等诸葛亮的答复了,应该立即出兵,攻杀诸葛亮。”
孙策道:“可是朕已经与诸葛亮击掌盟誓,相约三日后再会,朕一言九鼎,岂能反悔?”
“陛下,你再仔细想想,今天你是和谁击掌盟誓的?”周瑜笑道。
“沙……沙摩柯……”孙策一想到这里,忽然哈哈笑了起来,说道,“公瑾,你就按照你的计策去办的,务必要将诸葛亮bi降。朕这就披挂上马,亲自出战,你伤势未愈,请坐镇长沙,全权指挥即可。”
“诺!”
………………
“启禀大将军,吴国大将朱然率领水军阻断了南渡的道路,我军无法向南继续前行,沿岸百里内,更无一艘船只。”斥候跪拜在华夏国征南大将军司马懿的面前,将前面的情况汇报给了司马懿。
司马懿摆摆手,冷笑道:“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幸好我早有准备,让贾逵去通知甘宁了,这个时候,也应该抵达了,你且去再探,一有消息,便立刻通知我。”
“诺!”
诸葛瑾来到司马懿的身边,说道:“大将军,如果无法渡江,那么荆南四郡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舍弟大军疲惫,粮草也并不充足,如果不能按时抵达,只怕舍弟和大军都会有危险,还请大将军思量……”
“我心中有数。孔明的妙计,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他以汉军为名,和吴军争夺城池,我则带领大军随后接收,这样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荆南四郡。不过,周瑜的反应也很迅速,此时两军对峙在长沙城外,正是我出面调停的时候。”司马懿道,“诸葛兄切勿慌张,一切都在我的计算之内。就算你不对我抱有什么信心,也应该对诸葛亮信心满满吧?”
诸葛瑾道:“一切全凭大将军吩咐,只要能顺利完成计划,就可以了。”
这时,荆汉国灭的消息传了过来,司马懿等人听后,都是群情激奋,一行人在这天寒地冻的旷野中,顿时觉得心里一阵暖洋洋的。
司马懿命令大军原地待命,可是心里却比任何人都急,盼望着甘宁的水军能够早些抵达,运送他们过江。
…………
长江的江面上,吴国水军的战舰来回巡视,朱然在斗舰里面坐着,忽然有人闯了进来,说看见华夏国的水军到来了。朱然不信,亲自登船眺望,果然看见甘宁率领着船队朔江而上,浩浩dàngdàng的而来,而且那船远远比他们的斗舰还要大上一倍,船的两边是不停的旋转着的类似磨坊里德那种翻车,也不需要人力在岸上拉纤,就能在江中行走自如,让朱然都大开眼界。
“这就是华夏国的水军吗?真是太壮观了!”朱然看后,感叹地说道。
遥见对面一艘船上,虎卫大将军甘宁一身甲胄,站在猎猎寒风当中,举目眺望,身后贾逵、邓翔、郝昭、令狐邵、白宇等将一字型排开,站在那里,甚是威武。
朱然看见之后,瞪过来,便急忙下令道:“快去挡住他们,就说这一片是吴国疆域,要通过这里,必须要有皇帝诏书,绝对不让他们从此处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