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因为太过靠北,圣彼得堡地区农业条件很不好。在后世,列宁格勒州的农业,主要是以养殖业为主,生产奶制品、肉、蛋什么的。至于种植业,则主要种植土豆和蔬菜。
其中,蔬菜肯定是温室蔬菜为主。而土豆,虽然很适合寒温带,但这种核武器,马林肯定不想拿出来。
有了土豆会出现啥情况?爱尔兰人有了土豆,从1700年的190万人,迅速暴涨到1845年大饥荒前的800万!
而18世纪,贫穷如普鲁士,也是靠着腓特烈大帝强制推广土豆,使得穷鬼一般的普鲁士,撑过一次次战争。后来,这一招被欧洲人普遍学习,沙俄也来这一套,很快人口继续增长,直到破亿。所以,一战时,沙俄才能动员出1500万大军。
为此,马林是无论如何都不乐意把土豆引入欧洲的。但圣彼得堡地区那里,实在太不适合种植谷物了。黑麦和燕麦,若是一般时候,倒也能在那里生长。但是,目前处于小冰河时期的前端啊,圣彼得堡纬度这么高,都快接近北极圈了,真的不适合种植谷物。
可总不能让梁赞彻底转化成畜牧业国家吧?梁赞大公乐意,梁赞农民也不乐意啊。毕竟,吃惯了谷物,很难适应畜牧业者的生活。
“该让他们种啥呢?”
马林摊开地图仔细瞅着圣彼得堡的位置,这家伙,圣彼得堡的纬度高达北纬60度,比漠河的53度27分还要北多了。
除此之外,圣彼得堡还有一个坏处——因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其冬天固然比莫斯科暖和点(但这没用,因为都是零下,对农业毫无用处),可夏天也比莫斯科凉爽点。莫斯科夏季甚至能出现三十大几度的高温,而圣彼得堡因为海洋的影响,夏季最高温度很少超过30度。
如果从人的舒适度上,圣彼得堡的夏季肯定很舒服。可是,从农业上讲,这就不好了。因为,小麦这样的作物,在灌浆结果时期,是需要较高的温度的。而因为纬度低,圣彼得堡这边冬小麦冬天也得冻死,春天要5月份才化冻春耕。但因为温度一直低,到了夏季接近30度的时候,小麦尚未生长起来呢,没到灌浆结果的时候。等到灌浆结果了,嗯,又进入低温期了,很快都下雪了……所以,这边不适合种植小麦。
而且,这个年代没有快熟的小麦品种,小麦普遍玩熟。加上没有磷肥和钾肥等催着早熟的肥料,根本长不起来。
黑麦也是这个问题,难以在如此高的纬度过冬。黑麦虽然耐寒,但耐的是德意志北部那种小寒冷,而不是圣彼得堡这边冬季的超级寒冷。而且,黑麦的总积温都是挺高的,达到2100度以上。算来算去,只有生长周期比较短,积温少(1350-1600度)的燕麦适合了。
不过,燕麦亩产较低。即便在后世,用了新品种和花费,亩产也不过才200公斤,也就是400斤。北海国用的这个年代的品种,即使氮、磷、钾三肥齐全,亩产也不超过300磅,一般200磅多点。不像黑麦,用了肥料,能超过500磅。
而不用肥料的话更惨,亩产只有100磅左右,甚至达不到100磅。而黑麦,即使不用肥料,只要土地本身肥沃,也是可以超过百磅的亩产的。
当然,圣彼得堡地区不是乌克兰的黑土地,非天然沃土,农业条件并不太好。若是让梁赞人种植燕麦,不提供肥料的话,很难超过百磅的亩产。
而马林也不可能为梁赞提供肥料,因为北海国内部还有些供不应求呢,哪能供应梁赞?
不过,马林倒是给他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二圃制!当然,是改进的二圃制!
欧洲早就有了轮流休耕的二圃制,但是,并不科学。古代欧洲人的二圃制,不过是让土地一年耕种,一年抛荒。抛荒的时候,任由杂草丛生,不去管。
这样固然能够利用杂草的尸体恢复一点地力,但是很悠闲。为啥?因为杂草肥力不够!
想要恢复地力,在没有肥料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其实是种植豆科作物。豆科作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有机氮,这种功能称为固氮作用。
如果抛荒时长得是普通杂草,禾本科的,不施肥很难恢复地力。但若是长豆科作物,地力恢复就比较快了。第二年该种谷物,收货就会好很多。
此外,在18、19世纪的时候,英国人搞出了一种很厉害的二圃制——休耕的土地上,种植苜蓿草,然后放羊……
苜蓿本就是豆科作物,有固氮作用,可以肥地。而羊吃了苜蓿后,又在这块地上拉下羊粪蛋,又是肥料。双重作用下,地力恢复极快。
当然,当时的英国人不懂这原理,只是偶然发现效果好。毕竟,英国人养羊那可是传统项目。而苜蓿草养羊效果好,也是无意为之。
因为休耕时种植苜蓿养羊,导致英国人在19世纪时小麦的亩产竟然能超过200磅,达到两百三四十磅左右。这种效果,基本和古代华夏使用粪肥的效果差不多了。
但只有氮肥是没啥用的,氮肥只能保证植株长势旺盛,但对结果的影响,还不如磷肥。
磷肥对谷物有催早熟的作用,可以缩短生长期,而且,可以提高结果率和促进籽粒饱满,才是对谷物产量提升最大的肥料品种。
当然,氮肥如果充足了,植株长势好,对谷物产量影响也是不小的。这不,不用粪肥的亩产才100斤左右甚至不足。而用了粪肥,则能达到200多,翻番了都。
当然,这是针对普通的麦子,黑麦和小麦的上限都挺高。而燕麦上限较低,后世品种亩产也才200千克。这个年代,即使用了后世英国人的先进的二圃制,估计亩产也就是从几十磅提升到一百多磅。
不过,对于这个年代的人而言,也是足够的了。而且,圣彼得堡地区并不缺土地。亩产不够,土地面积来凑嘛。
而且,这种种植苜蓿养羊的“英式二圃制”,还能让梁赞人在生产出大量燕麦的同时,产出大量的羊毛和羊肉,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因为是严寒地区,肯定得是耐寒耐造的粗毛羊,细毛羊恐怕难以抵挡酷寒。但这也不是问题,毕竟,马林又不是蕾峰,不是去帮助梁赞强大的。他只是希望梁赞迁到圣彼得堡地区后,成为莫斯科大公国扩张的阻碍。甚至,马林希望梁赞把北冰洋沿海也给占了,让莫斯科大公国失去北冰洋的出海口。
马林教会梁赞人“英式二圃制”,已经算对得起他们了。毕竟,这种新式的二圃制,不仅能提高燕麦产量,而且还能得到很多羊毛和羊肉,以及羊皮等产品,绝对有得赚。
而根据堂弟彼得的消息,目前圣彼得堡地区人烟稀少,属于边荒地区,梁赞人过去,有的是土地可以开垦。要知道,梁赞大公国从前很大,但被莫斯科大公国吞并后,只剩下后世梁赞州那点面积了,连4万平方公里都没有。来到圣彼得堡地区,这边起码有七八万平方公里,够他们用的。
此外,占据了圣彼得堡地区,还可以向北吞并后世的卡累利阿共和国地区。这块地虽然不适合农业,但用来搞畜牧业没问题。就算绵羊养不了,不是还可以养驯鹿嘛。
至于更北的摩尔曼斯克地区,貌似马林早就让拉普人去占领了。差点忘了,马林还是拉普人的大酋长呢。马林忽然觉得——该派人去管理那些北冰洋沿岸的拉普人了……
……
实际上, 马林还知道一种谷物,很适合圣彼得堡地区,那就是青藏高原上的主要粮食——青稞。青稞对温度要求更低,积温才要1300度,比燕麦还低。而且,在低温下,也可以开花结果,生长期也只有100天到130天,非常适合圣彼得堡地区。而且,亩产比燕麦高不少。
但马林不愿意给梁赞人搞这个,因为,这是和土豆一样的大杀器。若是莫斯科人也得到了青稞种子,在其广袤的土地上种植,快速崛起完全不是问题。
所以,马林宁愿让梁赞人种植亩产低的燕麦,也不愿意给他们提供更好的青稞。不为别的,就为怕莫斯科大公国得到种子……
其中,蔬菜肯定是温室蔬菜为主。而土豆,虽然很适合寒温带,但这种核武器,马林肯定不想拿出来。
有了土豆会出现啥情况?爱尔兰人有了土豆,从1700年的190万人,迅速暴涨到1845年大饥荒前的800万!
而18世纪,贫穷如普鲁士,也是靠着腓特烈大帝强制推广土豆,使得穷鬼一般的普鲁士,撑过一次次战争。后来,这一招被欧洲人普遍学习,沙俄也来这一套,很快人口继续增长,直到破亿。所以,一战时,沙俄才能动员出1500万大军。
为此,马林是无论如何都不乐意把土豆引入欧洲的。但圣彼得堡地区那里,实在太不适合种植谷物了。黑麦和燕麦,若是一般时候,倒也能在那里生长。但是,目前处于小冰河时期的前端啊,圣彼得堡纬度这么高,都快接近北极圈了,真的不适合种植谷物。
可总不能让梁赞彻底转化成畜牧业国家吧?梁赞大公乐意,梁赞农民也不乐意啊。毕竟,吃惯了谷物,很难适应畜牧业者的生活。
“该让他们种啥呢?”
马林摊开地图仔细瞅着圣彼得堡的位置,这家伙,圣彼得堡的纬度高达北纬60度,比漠河的53度27分还要北多了。
除此之外,圣彼得堡还有一个坏处——因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其冬天固然比莫斯科暖和点(但这没用,因为都是零下,对农业毫无用处),可夏天也比莫斯科凉爽点。莫斯科夏季甚至能出现三十大几度的高温,而圣彼得堡因为海洋的影响,夏季最高温度很少超过30度。
如果从人的舒适度上,圣彼得堡的夏季肯定很舒服。可是,从农业上讲,这就不好了。因为,小麦这样的作物,在灌浆结果时期,是需要较高的温度的。而因为纬度低,圣彼得堡这边冬小麦冬天也得冻死,春天要5月份才化冻春耕。但因为温度一直低,到了夏季接近30度的时候,小麦尚未生长起来呢,没到灌浆结果的时候。等到灌浆结果了,嗯,又进入低温期了,很快都下雪了……所以,这边不适合种植小麦。
而且,这个年代没有快熟的小麦品种,小麦普遍玩熟。加上没有磷肥和钾肥等催着早熟的肥料,根本长不起来。
黑麦也是这个问题,难以在如此高的纬度过冬。黑麦虽然耐寒,但耐的是德意志北部那种小寒冷,而不是圣彼得堡这边冬季的超级寒冷。而且,黑麦的总积温都是挺高的,达到2100度以上。算来算去,只有生长周期比较短,积温少(1350-1600度)的燕麦适合了。
不过,燕麦亩产较低。即便在后世,用了新品种和花费,亩产也不过才200公斤,也就是400斤。北海国用的这个年代的品种,即使氮、磷、钾三肥齐全,亩产也不超过300磅,一般200磅多点。不像黑麦,用了肥料,能超过500磅。
而不用肥料的话更惨,亩产只有100磅左右,甚至达不到100磅。而黑麦,即使不用肥料,只要土地本身肥沃,也是可以超过百磅的亩产的。
当然,圣彼得堡地区不是乌克兰的黑土地,非天然沃土,农业条件并不太好。若是让梁赞人种植燕麦,不提供肥料的话,很难超过百磅的亩产。
而马林也不可能为梁赞提供肥料,因为北海国内部还有些供不应求呢,哪能供应梁赞?
不过,马林倒是给他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二圃制!当然,是改进的二圃制!
欧洲早就有了轮流休耕的二圃制,但是,并不科学。古代欧洲人的二圃制,不过是让土地一年耕种,一年抛荒。抛荒的时候,任由杂草丛生,不去管。
这样固然能够利用杂草的尸体恢复一点地力,但是很悠闲。为啥?因为杂草肥力不够!
想要恢复地力,在没有肥料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其实是种植豆科作物。豆科作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有机氮,这种功能称为固氮作用。
如果抛荒时长得是普通杂草,禾本科的,不施肥很难恢复地力。但若是长豆科作物,地力恢复就比较快了。第二年该种谷物,收货就会好很多。
此外,在18、19世纪的时候,英国人搞出了一种很厉害的二圃制——休耕的土地上,种植苜蓿草,然后放羊……
苜蓿本就是豆科作物,有固氮作用,可以肥地。而羊吃了苜蓿后,又在这块地上拉下羊粪蛋,又是肥料。双重作用下,地力恢复极快。
当然,当时的英国人不懂这原理,只是偶然发现效果好。毕竟,英国人养羊那可是传统项目。而苜蓿草养羊效果好,也是无意为之。
因为休耕时种植苜蓿养羊,导致英国人在19世纪时小麦的亩产竟然能超过200磅,达到两百三四十磅左右。这种效果,基本和古代华夏使用粪肥的效果差不多了。
但只有氮肥是没啥用的,氮肥只能保证植株长势旺盛,但对结果的影响,还不如磷肥。
磷肥对谷物有催早熟的作用,可以缩短生长期,而且,可以提高结果率和促进籽粒饱满,才是对谷物产量提升最大的肥料品种。
当然,氮肥如果充足了,植株长势好,对谷物产量影响也是不小的。这不,不用粪肥的亩产才100斤左右甚至不足。而用了粪肥,则能达到200多,翻番了都。
当然,这是针对普通的麦子,黑麦和小麦的上限都挺高。而燕麦上限较低,后世品种亩产也才200千克。这个年代,即使用了后世英国人的先进的二圃制,估计亩产也就是从几十磅提升到一百多磅。
不过,对于这个年代的人而言,也是足够的了。而且,圣彼得堡地区并不缺土地。亩产不够,土地面积来凑嘛。
而且,这种种植苜蓿养羊的“英式二圃制”,还能让梁赞人在生产出大量燕麦的同时,产出大量的羊毛和羊肉,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因为是严寒地区,肯定得是耐寒耐造的粗毛羊,细毛羊恐怕难以抵挡酷寒。但这也不是问题,毕竟,马林又不是蕾峰,不是去帮助梁赞强大的。他只是希望梁赞迁到圣彼得堡地区后,成为莫斯科大公国扩张的阻碍。甚至,马林希望梁赞把北冰洋沿海也给占了,让莫斯科大公国失去北冰洋的出海口。
马林教会梁赞人“英式二圃制”,已经算对得起他们了。毕竟,这种新式的二圃制,不仅能提高燕麦产量,而且还能得到很多羊毛和羊肉,以及羊皮等产品,绝对有得赚。
而根据堂弟彼得的消息,目前圣彼得堡地区人烟稀少,属于边荒地区,梁赞人过去,有的是土地可以开垦。要知道,梁赞大公国从前很大,但被莫斯科大公国吞并后,只剩下后世梁赞州那点面积了,连4万平方公里都没有。来到圣彼得堡地区,这边起码有七八万平方公里,够他们用的。
此外,占据了圣彼得堡地区,还可以向北吞并后世的卡累利阿共和国地区。这块地虽然不适合农业,但用来搞畜牧业没问题。就算绵羊养不了,不是还可以养驯鹿嘛。
至于更北的摩尔曼斯克地区,貌似马林早就让拉普人去占领了。差点忘了,马林还是拉普人的大酋长呢。马林忽然觉得——该派人去管理那些北冰洋沿岸的拉普人了……
……
实际上, 马林还知道一种谷物,很适合圣彼得堡地区,那就是青藏高原上的主要粮食——青稞。青稞对温度要求更低,积温才要1300度,比燕麦还低。而且,在低温下,也可以开花结果,生长期也只有100天到130天,非常适合圣彼得堡地区。而且,亩产比燕麦高不少。
但马林不愿意给梁赞人搞这个,因为,这是和土豆一样的大杀器。若是莫斯科人也得到了青稞种子,在其广袤的土地上种植,快速崛起完全不是问题。
所以,马林宁愿让梁赞人种植亩产低的燕麦,也不愿意给他们提供更好的青稞。不为别的,就为怕莫斯科大公国得到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