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科技树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从当前技术发展来看,在万历与崇祯年之间有个科技断层。在嘉靖、万历年间,火铳火炮,各种弹药的发展都有长足进步,可以说是朱慈烺能有燧发铳就是吃那时候的老本。
然而天启之后,新技术却罕有出现,直到朱慈烺到了山东大力推广教育,刺激科技发展,靠王徵这样的老科学家方才续上了传承。不过从宋应星创办的《不可为物》来看,日后三百年里,大明是不会缺少各种稀奇古怪的创意了。
这本收罗了天下所有奇思妙想的杂志,都是设想者自己都觉得现今不可能发明出来的东西。大到空中堡垒,小到千里传声器——类似电话,但“幻想者”并没有提出电的概念,一切具有科幻题材的物事都能从中找到。
如果让后世人看到这本杂志,多半会以为从朱慈烺在位时大明就在研发这些高端科技了。
事实上,这本杂志的主要作用还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供人意淫的阵地,以及刺激小孩想象力和科学兴趣的课外读物。
隆景二年春,又大了一岁的皇太子朱和圭已经在皇帝陛下的启蒙下开始读书了。这本《不可为物》也是他最喜欢的“大书”,尤其是其中的插画配图,总是让他看得津津有味。
“爹爹,你把这个造出来好不好?皇祖父说你什么都能做出来的。”小秋官拿着书,打断了皇帝陛下的阅读时间。
朱慈烺从自己的书中抬起头,压低声音道:“忘记了么?图书馆里不许大声说话。”
小秋官一缩嘴,露出认错的神情。
陆素瑶坐在不远处的位子上,看得心中直乐,暗道:陛下真是个较真的人。这是他的图书馆,还有谁能进来看书不成?
朱慈烺拉着小秋官到了外间,将儿子抱在腿上,道:“要守规矩哦。如果大家都不守规矩,最后倒霉的肯定是最先不守规矩的人。”
小秋官点了点头,再次将书推了上去:“爹爹。咱们造这个嘛。”
朱慈烺接过一看,咧嘴笑了。这倒是空中堡垒的简约版,简单来说是个飞艇。
虽然《不可为物》是本幻想杂志,但其中的幻想物也不能凭空而来,更不能有玄术道法之类的超自然现象。每个提供稿件的设计者,都得说明自己的设计原理,必须符合现实物理、化学规律,同时还要说明这个设想的瓶颈所在。
作为飞艇的幻想者,这位来源标注“武林大学”的化学系学生。首先阐述了“轻气”的存在——这是武林大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还没有经过定名。如果按照皇帝陛下制定的定名规则,它应该是“气”字头,下面用“轻”的同音字。
就如供人呼吸、并直接导致阳作反应的“阳气”,被定名为“氧”。
“这个恐怕有些难。”朱慈烺看了之后点着下面关键障碍的内容:“首先是轻气不容易制造,要造一个这样大的气球可不是实验室里几十个人就能做出来的。其次是轻气会爆炸,只要有一个小火星,这艘飞船就烧没了。”
小秋官扑闪着眼睛。道:“爹爹,这么多造不出来的好东西。看着让人难过。”
“呵呵,”朱慈烺笑道,“现在造不出,未必没人能找到造出来的方法。这个世上不信邪的人多了,而且你翻到首页。”
小秋官翻到卷首,看到了一行小字:凡首先造出此书中物品者。必得重赏。
“刊行《不可为物》并非告诉大家不能去研究,而正是鼓励他们去研究。”朱慈烺笑道:“日后你当了皇帝,也不能在发明创造这一块上省钱啊。这些东西才是我华夏之为华夏的保障。”
华夏从游牧而农耕,从安阳一个小地方扩展到如今纵横万里的广袤疆域,正是因为在技术上的领先。如果技术上不能领先蛮族。蛮族凭什么相信你的道德?
如果现在屏岛上的土人跑来北京,说:“你们的生活方式不对,只有喝脑浆吃人肉才是符合道义的。”
这是何等荒谬的事?
“土人的例子可笑吧?但现在我们跟泰西人就是在赛跑,看谁的技术跑在了前面。”朱慈烺道:“只有跑在前面的人,才有资格改变对手,让对手遵循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道德标准。跑在后面的人就是土人。爹这辈子从不肯认输,所以你也要努力啊!”
小秋官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只是本能地从父亲的口吻中感受到了畏惧。
父子间的美好时光很快就被陆素瑶打断了,她手里有一份弹劾何斌在台湾虐待土民,导致土民暴动的坏消息。朱慈烺对于这种发生在一个月前的事并不甚紧张,轻轻拍了拍小秋官的屁股:“去找妈妈和弟弟去。”
小秋官嘟着嘴,不乐意地随宦官走了,真是一步三回头,真希望父皇能够收回成命。
“内阁什么意见?”朱慈烺边问边翻出了内阁的票拟,上面是吴甡遒劲有力的小楷书法。
“内阁认为此风不可助长,应当对这些暴动部落进行严惩。”陆素瑶简约道。
朱慈烺自己也看了个大概,道:“不要由我们动手杀,还是以土制土,借其他部族土人来解决。首犯流放到朝鲜去,给他们留条性命。”
陆素瑶欲言又止,点头退了下去。
朱慈烺看着儿子的背影,突然吐了口气。
谁都能看出来,台湾发生土人暴动对抗大明的事,显然是何斌已经玩脱了。恐怕连大肚国这样的老牌盟友都已经撕破脸皮与大明决裂了,所以内阁才会提出派兵严惩,因为再不严惩南洋公司在台湾的利益就要受到极大影响。
如果自己在内阁的票拟上批朱同意,背个种族屠杀的黑锅还是小事,关键在于台湾事务根本不可能因此好转。只有逼着何斌背上黑锅去死,才能打击郑芝龙一党在台湾的影响力,引入浙、粤实力派,做到权力平衡。
只有取得了平衡,台湾乃至未来南洋开发才有章可循,相比之下南洋公司遭受的损失也就不算什么了,反正台湾土人再闹也不可能闹到大陆来。
“让台海舰队准备好驰援台湾,也别弄得太难看。”朱慈烺补了一句,终究还是要顾忌大明颜面的。
隆景二年四月,台湾传来消息,土人的部落联盟围困了台南县城,屠戮城外的汉人。台海舰队进驻一鲲身,台南巡检司闭门固守。
台湾知府何斌彻底失去了对台湾的控制。
直闹到这个程度,原舟山参将,现在的台海舰队总兵官黄斌卿方才提请大都督府,要求登陆作战,解台南之围。
他的题请还在路上,兵部已经给驻扎在福州的近卫第一军第三师发出了入台平乱的命令。
近卫第一军在收复台海之后,分散驻扎在福建、浙江、山东一带,俨然是沿海干城。这回第三师收到了入台平乱令,只五日功夫便尽数在魍港登陆,从北而南,横扫了所有不臣服大明的部落。
果然如朱慈烺所料,台湾问题解决之后,何斌畏罪自杀,台湾知府由第一军少校参谋方家鸿退役出任。
方家鸿在复台之战前还只是个上尉,复台之战后因功升授少校军衔。他的第二重身份是崇祯十七年的进士,而且恰恰是浙江人。如此这些因素合起来,由他出任台湾知府也就理所当然了。
与方家鸿一同退役的还有不少尉官和士官,很快就取代了郑氏在台湾的知县等官吏。
方家鸿一改何斌对土人的压榨政策,直接用火铳、长矛和麻绳将土人送上了船,驶往温州,那边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开采矿石。在陌生的山中,这些土人就算想起事也做不到了。
另外一部分则如皇帝陛下的旨意,送到了朝鲜,那里一样需要劳动力补充,因为数以万计的朝鲜壮丁被迁往河套和海西地区,弥补大明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土人留下的土地则由福建、浙东、两广等地的山民耕种。能够以山地换来低地水田,使得三省百姓兴趣大增,只在头三个月,就有万人报名前往台湾,从朝廷手中领了耕牛农具和种子,进行垦殖。
这种土地置换本是国策,让大明百姓优先耕种更好的田地。只是在许多地方阻力极大,农民的保守性让他们不敢轻易放下手里的芝麻,去追看不见的西瓜,更倾向于得过且过。只有真正的穷乡僻壤才没这份牵绊,更喜欢出去闯荡。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地理环境,在南洋经商者多是福建人,而且也只有福建才有人自愿前往澳洲垦荒。
按照朝廷公布的优惠政策,只要在澳洲种植农作物满三年,所耕种的土地就归其本人所有,为永久之家业。虽然现在土地价格不高,但要在福建买一块台湾、澳洲那样的好地却不容易,因此还是有许多人愿意远航前往澳洲,打拼一个身家。(未完待续。。)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然而天启之后,新技术却罕有出现,直到朱慈烺到了山东大力推广教育,刺激科技发展,靠王徵这样的老科学家方才续上了传承。不过从宋应星创办的《不可为物》来看,日后三百年里,大明是不会缺少各种稀奇古怪的创意了。
这本收罗了天下所有奇思妙想的杂志,都是设想者自己都觉得现今不可能发明出来的东西。大到空中堡垒,小到千里传声器——类似电话,但“幻想者”并没有提出电的概念,一切具有科幻题材的物事都能从中找到。
如果让后世人看到这本杂志,多半会以为从朱慈烺在位时大明就在研发这些高端科技了。
事实上,这本杂志的主要作用还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供人意淫的阵地,以及刺激小孩想象力和科学兴趣的课外读物。
隆景二年春,又大了一岁的皇太子朱和圭已经在皇帝陛下的启蒙下开始读书了。这本《不可为物》也是他最喜欢的“大书”,尤其是其中的插画配图,总是让他看得津津有味。
“爹爹,你把这个造出来好不好?皇祖父说你什么都能做出来的。”小秋官拿着书,打断了皇帝陛下的阅读时间。
朱慈烺从自己的书中抬起头,压低声音道:“忘记了么?图书馆里不许大声说话。”
小秋官一缩嘴,露出认错的神情。
陆素瑶坐在不远处的位子上,看得心中直乐,暗道:陛下真是个较真的人。这是他的图书馆,还有谁能进来看书不成?
朱慈烺拉着小秋官到了外间,将儿子抱在腿上,道:“要守规矩哦。如果大家都不守规矩,最后倒霉的肯定是最先不守规矩的人。”
小秋官点了点头,再次将书推了上去:“爹爹。咱们造这个嘛。”
朱慈烺接过一看,咧嘴笑了。这倒是空中堡垒的简约版,简单来说是个飞艇。
虽然《不可为物》是本幻想杂志,但其中的幻想物也不能凭空而来,更不能有玄术道法之类的超自然现象。每个提供稿件的设计者,都得说明自己的设计原理,必须符合现实物理、化学规律,同时还要说明这个设想的瓶颈所在。
作为飞艇的幻想者,这位来源标注“武林大学”的化学系学生。首先阐述了“轻气”的存在——这是武林大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还没有经过定名。如果按照皇帝陛下制定的定名规则,它应该是“气”字头,下面用“轻”的同音字。
就如供人呼吸、并直接导致阳作反应的“阳气”,被定名为“氧”。
“这个恐怕有些难。”朱慈烺看了之后点着下面关键障碍的内容:“首先是轻气不容易制造,要造一个这样大的气球可不是实验室里几十个人就能做出来的。其次是轻气会爆炸,只要有一个小火星,这艘飞船就烧没了。”
小秋官扑闪着眼睛。道:“爹爹,这么多造不出来的好东西。看着让人难过。”
“呵呵,”朱慈烺笑道,“现在造不出,未必没人能找到造出来的方法。这个世上不信邪的人多了,而且你翻到首页。”
小秋官翻到卷首,看到了一行小字:凡首先造出此书中物品者。必得重赏。
“刊行《不可为物》并非告诉大家不能去研究,而正是鼓励他们去研究。”朱慈烺笑道:“日后你当了皇帝,也不能在发明创造这一块上省钱啊。这些东西才是我华夏之为华夏的保障。”
华夏从游牧而农耕,从安阳一个小地方扩展到如今纵横万里的广袤疆域,正是因为在技术上的领先。如果技术上不能领先蛮族。蛮族凭什么相信你的道德?
如果现在屏岛上的土人跑来北京,说:“你们的生活方式不对,只有喝脑浆吃人肉才是符合道义的。”
这是何等荒谬的事?
“土人的例子可笑吧?但现在我们跟泰西人就是在赛跑,看谁的技术跑在了前面。”朱慈烺道:“只有跑在前面的人,才有资格改变对手,让对手遵循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道德标准。跑在后面的人就是土人。爹这辈子从不肯认输,所以你也要努力啊!”
小秋官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只是本能地从父亲的口吻中感受到了畏惧。
父子间的美好时光很快就被陆素瑶打断了,她手里有一份弹劾何斌在台湾虐待土民,导致土民暴动的坏消息。朱慈烺对于这种发生在一个月前的事并不甚紧张,轻轻拍了拍小秋官的屁股:“去找妈妈和弟弟去。”
小秋官嘟着嘴,不乐意地随宦官走了,真是一步三回头,真希望父皇能够收回成命。
“内阁什么意见?”朱慈烺边问边翻出了内阁的票拟,上面是吴甡遒劲有力的小楷书法。
“内阁认为此风不可助长,应当对这些暴动部落进行严惩。”陆素瑶简约道。
朱慈烺自己也看了个大概,道:“不要由我们动手杀,还是以土制土,借其他部族土人来解决。首犯流放到朝鲜去,给他们留条性命。”
陆素瑶欲言又止,点头退了下去。
朱慈烺看着儿子的背影,突然吐了口气。
谁都能看出来,台湾发生土人暴动对抗大明的事,显然是何斌已经玩脱了。恐怕连大肚国这样的老牌盟友都已经撕破脸皮与大明决裂了,所以内阁才会提出派兵严惩,因为再不严惩南洋公司在台湾的利益就要受到极大影响。
如果自己在内阁的票拟上批朱同意,背个种族屠杀的黑锅还是小事,关键在于台湾事务根本不可能因此好转。只有逼着何斌背上黑锅去死,才能打击郑芝龙一党在台湾的影响力,引入浙、粤实力派,做到权力平衡。
只有取得了平衡,台湾乃至未来南洋开发才有章可循,相比之下南洋公司遭受的损失也就不算什么了,反正台湾土人再闹也不可能闹到大陆来。
“让台海舰队准备好驰援台湾,也别弄得太难看。”朱慈烺补了一句,终究还是要顾忌大明颜面的。
隆景二年四月,台湾传来消息,土人的部落联盟围困了台南县城,屠戮城外的汉人。台海舰队进驻一鲲身,台南巡检司闭门固守。
台湾知府何斌彻底失去了对台湾的控制。
直闹到这个程度,原舟山参将,现在的台海舰队总兵官黄斌卿方才提请大都督府,要求登陆作战,解台南之围。
他的题请还在路上,兵部已经给驻扎在福州的近卫第一军第三师发出了入台平乱的命令。
近卫第一军在收复台海之后,分散驻扎在福建、浙江、山东一带,俨然是沿海干城。这回第三师收到了入台平乱令,只五日功夫便尽数在魍港登陆,从北而南,横扫了所有不臣服大明的部落。
果然如朱慈烺所料,台湾问题解决之后,何斌畏罪自杀,台湾知府由第一军少校参谋方家鸿退役出任。
方家鸿在复台之战前还只是个上尉,复台之战后因功升授少校军衔。他的第二重身份是崇祯十七年的进士,而且恰恰是浙江人。如此这些因素合起来,由他出任台湾知府也就理所当然了。
与方家鸿一同退役的还有不少尉官和士官,很快就取代了郑氏在台湾的知县等官吏。
方家鸿一改何斌对土人的压榨政策,直接用火铳、长矛和麻绳将土人送上了船,驶往温州,那边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开采矿石。在陌生的山中,这些土人就算想起事也做不到了。
另外一部分则如皇帝陛下的旨意,送到了朝鲜,那里一样需要劳动力补充,因为数以万计的朝鲜壮丁被迁往河套和海西地区,弥补大明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土人留下的土地则由福建、浙东、两广等地的山民耕种。能够以山地换来低地水田,使得三省百姓兴趣大增,只在头三个月,就有万人报名前往台湾,从朝廷手中领了耕牛农具和种子,进行垦殖。
这种土地置换本是国策,让大明百姓优先耕种更好的田地。只是在许多地方阻力极大,农民的保守性让他们不敢轻易放下手里的芝麻,去追看不见的西瓜,更倾向于得过且过。只有真正的穷乡僻壤才没这份牵绊,更喜欢出去闯荡。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地理环境,在南洋经商者多是福建人,而且也只有福建才有人自愿前往澳洲垦荒。
按照朝廷公布的优惠政策,只要在澳洲种植农作物满三年,所耕种的土地就归其本人所有,为永久之家业。虽然现在土地价格不高,但要在福建买一块台湾、澳洲那样的好地却不容易,因此还是有许多人愿意远航前往澳洲,打拼一个身家。(未完待续。。)
ps:求推荐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