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代不解地问苏秦道:“张仪师兄怎么会突然不辞而别,到秦国去了呢?这事实在是蹊跷极了。(小说文学网)”
苏秦苦笑着,看了看苏代,回道:“事出有因,一言难尽哪。我也没想到最终会是一个这样的结果,我这个师弟,原本一心要图谋合纵大业的,反而是走上了相反的道路。”
苏代不住地摇着头,不愿相信眼前的现实似的。他说道:“张师兄本是魏国人,自然心向祖国,他授业恩师也倾向于以合纵对抗连横,如若不是遇到了巨大的劫难,怎么会毫无反顾地投奔秦国而去了呢?”
孟婷看出苏代的疑惑,知道他对于张仪在楚国的遭遇仍然一无所知,孟婷于是就把张仪夫人姚玥告诉自己的张仪入楚受辱之事,原封不动地向苏代转述了一遍。
苏秦一直在默默地听着,又听一遍张仪在楚国的不幸遭遇,泪水不由再次湿润了眼眶,他深深地为张仪师弟惋惜,也陷于自责之中:怪自己只顾着合纵联盟的大局,而一直忽视张仪本人的感受。
苏代听了孟婷的叙述,完全明白了张仪为何有如此抉择,他叹息道:“以我对张仪师兄的了解,他能有此举动,也在情理之中。他的心中燃烧着对楚国的极度仇恨,这个仇在合纵联盟之下,哪里能复得了,因为楚国本身也是合纵国之一啊。”
孟婷也点了点头,接话道:“可不是嘛,能报鞭笞之仇的国家,惟有主张连横的秦国,因此他才下决心到秦国去了,此事情有可原。”
苏秦接着二人的话说道:“张仪师弟虽不喜欢表露心迹,但是他一直怀有大志,不甘居于我的成就之下,在六国我在合纵事业中已经到达了顶峰,他很难在超越过去,因此也要选择另谋出路吧。”
苏代从苏秦与张仪俱在云梦山学艺于鬼谷先生时,就与他们同吃同住,相熟相知,对苏秦与张仪的品性和主张摸得一清二楚,如今看到苏秦与张仪的命运对比,心中更是万分感慨。
他心说:“上天像是总与每个人开玩笑一般,苏秦当年阴差阳错地到了秦国,本来有机会再秦国施展连横之策,但是却不受秦君赢驷待见,落得狼狈而归,差点搭上了性命,从此就立志以合纵为依归。”
“张仪从开始就立志为合纵大业而奋斗,几乎最为坚定而不可动摇,但最终恰恰却是完全地放弃了合纵,反而投入了连横的事业,这二人的心志、理想与他们后来道路的相悖,还不是显得异常吊诡!”
他暗自嗟叹再三:“上天啊,人生的道路为何总是如此地曲折,令人百转千回,却始终不见成功的希望。”
然而,苏代也从苏秦与张仪两位兄长那里得到了一个极大的启示:“不管命运之神如何对你不公,如何打击和磨砺于你,一个人丧失掉了奋斗的勇气,那么就永远失去了成功的机会。连尝试都不敢去尝试的人,其实是最无能的!”
“想要得到什么,你最少要去做一做,至少要咬牙坚持一下,然后才是做最后抉择的时刻。”
“人面对着命运之神,尽管无法左右它,但是用不能熄灭心中的希望火光,不丧失拼搏的勇气。希望最美,好梦相随,它也是人快乐的基础啊!”
苏代此刻更看清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他原本就耳濡目染地对合纵与连横之术着了迷,然而,中途又因为家事而转而沉浸在苏家的生意经里,在洛阳过着忙忙碌碌的买进卖出之事。
可是,心中的梦想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泛起在心头,从前他都觉得不切实际,很快自己劝自己打消了这个念头,如今,苏代却不那么甘于平庸了,他也要认真地重新考虑一下:如果自己真的不能舍弃游说诸侯而博取功名的梦想,又何不尝试一下呢?
孟婷见苏代也陷入了沉思之中,再看看苏秦,发觉他也因自责而沉默不语的,两个人一时间都尴尬地站在苏府的大门口,不知下一步该如何去做。
孟婷悄悄地拉了拉苏秦的衣袖,劝说他道:“季子,咱么别老是站在门口,傻傻地发愣,让来来往往的人看到,一定奇怪不已,尤其是在这个大喜的日子,别让老人家担心。”
苏秦被孟婷牵动了衣袖,身子微微一震,才抬起了头,听了孟婷的话,他自己也觉得很有道理,心想:“再伤心也挽不回张仪师弟的心,阻止不了他的脚步,何不想想该如何补偿一下吧。”
苏秦于是就让苏代和孟婷跟随着自己,一起到了苏府的回廊下,三人坐在一处石凳上,苏秦紧急地思忖着补救之策,很快就有了一个主意。
他对苏代说道:“为兄有件事情要委托你去办一下,不知代弟是否方便?”
苏代坐下后,就一直望着兄长,他很为苏秦的自责忧心,能为他分忧,当然很是乐意,毕竟从小就是苏秦带着他长大的,兄弟情谊十分深厚。
苏代斩钉截铁地回道:“只要我能办到,我定不会推辞,季兄请当面告知。”
苏秦话说了一半,脸上又显得为难,感到一丝难以启齿,他犹犹豫豫地说道:“这件事如果不是非你办不可,为兄也不会劳你的大驾。但是左思右想,还是觉得你来办最合适。”
苏代很坚决,回道:“愿闻其详!”苏秦定了定神,说出了请托之事:“为兄想让你到秦国走一趟,一是带着弟妹高妍回咸阳看望一下父母,二来还可以照料和帮助一下张仪,他到秦国人生地不熟的,疏通关系需要钱财。”
苏代和孟婷一听苏秦之语,都出乎意料,他们都想到张仪入秦,无疑会成为合纵联盟的大敌,应该是苏秦处心积虑要铲除的对手,他怎么还会资助于张仪,令张仪在秦国出头?
苏代和孟婷都不解地瞧着苏秦,孟婷不由自主地“哦”了一声出来,显得惊诧莫名。
苏秦接着解释道:“你们一定想不通我为什么这么做吧?我也是临时做出决定的。张仪师弟虽然会全力为秦国的连横出力,从而破坏合纵联盟。但是,我对于合纵联盟已有其他考虑,不会与他争夺一时的短长,况且他初到秦国,要完全在秦国立住足,不是那么容易。”
苏代侧耳倾听,他发觉苏秦已对合纵的下一步发展有所考虑,所以很关心他的主张和想法。
苏秦再次说道:“况且,凡事有利皆有弊,有弊时也会藏有机会,不可一概而论。秦国努力加强连横,东方诸侯才有紧迫感,促使合纵联盟更加紧密,坏事变成了好事。”
“我与张仪师弟俱出于鬼谷师父门下,师父对我们都寄予了厚望,如果我不念旧情,一味地把他当作敌手,于心何忍,还有什么面目对师父!”
“张仪师弟在齐国、魏国不遗余力帮助于我,立下了大功,有功就应该赏赐。这次游说楚国,又是我的安排,才遭遇大难,我也理该补偿啊!”
苏秦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心头才好受了一些,苏代听明白了他的心迹,为他们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而感动,也为他们二人的胸怀而叹服。
人皆各为其主,理解他人,方能把个人恩怨与事业成败适当地分开。
苏代当场就答应下来,说道:“季兄放心,我正想着带高妍回秦国咸阳走走,她也多年未见父母,十分想念,这一回更坚定了我们去咸阳的决心。”
孟婷接着苏代的话茬,说道:“高妍的父母也想念自己的女儿呀,我们在魏国的安邑时,你的岳父还特意到城里来访,专门为打听你们二人的消息去的。”
苏秦也应和着孟婷的话,言道:“确有此事,他在安邑呆了两个晚上,还特意去谢了张仪这个大媒人了呢!”
苏代听说岳父去拜谢张仪,感到很惊讶,心说:“那时张仪师兄不过是临时拉去凑数的,怎么会令岳父如此重视呢?”
苏代也是精明之人,他当下就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张仪师兄遽然赴秦,难道是因为有岳父与他结交在前,劝说过他不成?”
苏秦对于张仪当年为苏代和高妍保媒之事,并不十分清楚,还以为张仪出了很大的力气,因此高胜才去拜谢,他如果当时在场,切身了解过详细的过程,也决计不会相信高胜在安邑去见张仪的母的仅限于所谓的拜谢媒人。
苏代猜到了其中的某些隐情,但是碍于岳父的辈分和张仪师兄的情分,不便向苏秦明言,他于是就岔开了话题。
他说道:“我既然要去咸阳一回,莫不如早点动身,如果加紧行进,还能赶得上张仪师兄,也好将财物交给他。”
苏秦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我也忧心张师弟再次为缺钱所困,上次在楚国,他也是因匮乏钱财,多有不便。这次能在他到达秦国前,将五百金交到他手上,他便能从容结交秦国权贵,敲开入主秦国的大门。”
苏秦苦笑着,看了看苏代,回道:“事出有因,一言难尽哪。我也没想到最终会是一个这样的结果,我这个师弟,原本一心要图谋合纵大业的,反而是走上了相反的道路。”
苏代不住地摇着头,不愿相信眼前的现实似的。他说道:“张师兄本是魏国人,自然心向祖国,他授业恩师也倾向于以合纵对抗连横,如若不是遇到了巨大的劫难,怎么会毫无反顾地投奔秦国而去了呢?”
孟婷看出苏代的疑惑,知道他对于张仪在楚国的遭遇仍然一无所知,孟婷于是就把张仪夫人姚玥告诉自己的张仪入楚受辱之事,原封不动地向苏代转述了一遍。
苏秦一直在默默地听着,又听一遍张仪在楚国的不幸遭遇,泪水不由再次湿润了眼眶,他深深地为张仪师弟惋惜,也陷于自责之中:怪自己只顾着合纵联盟的大局,而一直忽视张仪本人的感受。
苏代听了孟婷的叙述,完全明白了张仪为何有如此抉择,他叹息道:“以我对张仪师兄的了解,他能有此举动,也在情理之中。他的心中燃烧着对楚国的极度仇恨,这个仇在合纵联盟之下,哪里能复得了,因为楚国本身也是合纵国之一啊。”
孟婷也点了点头,接话道:“可不是嘛,能报鞭笞之仇的国家,惟有主张连横的秦国,因此他才下决心到秦国去了,此事情有可原。”
苏秦接着二人的话说道:“张仪师弟虽不喜欢表露心迹,但是他一直怀有大志,不甘居于我的成就之下,在六国我在合纵事业中已经到达了顶峰,他很难在超越过去,因此也要选择另谋出路吧。”
苏代从苏秦与张仪俱在云梦山学艺于鬼谷先生时,就与他们同吃同住,相熟相知,对苏秦与张仪的品性和主张摸得一清二楚,如今看到苏秦与张仪的命运对比,心中更是万分感慨。
他心说:“上天像是总与每个人开玩笑一般,苏秦当年阴差阳错地到了秦国,本来有机会再秦国施展连横之策,但是却不受秦君赢驷待见,落得狼狈而归,差点搭上了性命,从此就立志以合纵为依归。”
“张仪从开始就立志为合纵大业而奋斗,几乎最为坚定而不可动摇,但最终恰恰却是完全地放弃了合纵,反而投入了连横的事业,这二人的心志、理想与他们后来道路的相悖,还不是显得异常吊诡!”
他暗自嗟叹再三:“上天啊,人生的道路为何总是如此地曲折,令人百转千回,却始终不见成功的希望。”
然而,苏代也从苏秦与张仪两位兄长那里得到了一个极大的启示:“不管命运之神如何对你不公,如何打击和磨砺于你,一个人丧失掉了奋斗的勇气,那么就永远失去了成功的机会。连尝试都不敢去尝试的人,其实是最无能的!”
“想要得到什么,你最少要去做一做,至少要咬牙坚持一下,然后才是做最后抉择的时刻。”
“人面对着命运之神,尽管无法左右它,但是用不能熄灭心中的希望火光,不丧失拼搏的勇气。希望最美,好梦相随,它也是人快乐的基础啊!”
苏代此刻更看清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他原本就耳濡目染地对合纵与连横之术着了迷,然而,中途又因为家事而转而沉浸在苏家的生意经里,在洛阳过着忙忙碌碌的买进卖出之事。
可是,心中的梦想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泛起在心头,从前他都觉得不切实际,很快自己劝自己打消了这个念头,如今,苏代却不那么甘于平庸了,他也要认真地重新考虑一下:如果自己真的不能舍弃游说诸侯而博取功名的梦想,又何不尝试一下呢?
孟婷见苏代也陷入了沉思之中,再看看苏秦,发觉他也因自责而沉默不语的,两个人一时间都尴尬地站在苏府的大门口,不知下一步该如何去做。
孟婷悄悄地拉了拉苏秦的衣袖,劝说他道:“季子,咱么别老是站在门口,傻傻地发愣,让来来往往的人看到,一定奇怪不已,尤其是在这个大喜的日子,别让老人家担心。”
苏秦被孟婷牵动了衣袖,身子微微一震,才抬起了头,听了孟婷的话,他自己也觉得很有道理,心想:“再伤心也挽不回张仪师弟的心,阻止不了他的脚步,何不想想该如何补偿一下吧。”
苏秦于是就让苏代和孟婷跟随着自己,一起到了苏府的回廊下,三人坐在一处石凳上,苏秦紧急地思忖着补救之策,很快就有了一个主意。
他对苏代说道:“为兄有件事情要委托你去办一下,不知代弟是否方便?”
苏代坐下后,就一直望着兄长,他很为苏秦的自责忧心,能为他分忧,当然很是乐意,毕竟从小就是苏秦带着他长大的,兄弟情谊十分深厚。
苏代斩钉截铁地回道:“只要我能办到,我定不会推辞,季兄请当面告知。”
苏秦话说了一半,脸上又显得为难,感到一丝难以启齿,他犹犹豫豫地说道:“这件事如果不是非你办不可,为兄也不会劳你的大驾。但是左思右想,还是觉得你来办最合适。”
苏代很坚决,回道:“愿闻其详!”苏秦定了定神,说出了请托之事:“为兄想让你到秦国走一趟,一是带着弟妹高妍回咸阳看望一下父母,二来还可以照料和帮助一下张仪,他到秦国人生地不熟的,疏通关系需要钱财。”
苏代和孟婷一听苏秦之语,都出乎意料,他们都想到张仪入秦,无疑会成为合纵联盟的大敌,应该是苏秦处心积虑要铲除的对手,他怎么还会资助于张仪,令张仪在秦国出头?
苏代和孟婷都不解地瞧着苏秦,孟婷不由自主地“哦”了一声出来,显得惊诧莫名。
苏秦接着解释道:“你们一定想不通我为什么这么做吧?我也是临时做出决定的。张仪师弟虽然会全力为秦国的连横出力,从而破坏合纵联盟。但是,我对于合纵联盟已有其他考虑,不会与他争夺一时的短长,况且他初到秦国,要完全在秦国立住足,不是那么容易。”
苏代侧耳倾听,他发觉苏秦已对合纵的下一步发展有所考虑,所以很关心他的主张和想法。
苏秦再次说道:“况且,凡事有利皆有弊,有弊时也会藏有机会,不可一概而论。秦国努力加强连横,东方诸侯才有紧迫感,促使合纵联盟更加紧密,坏事变成了好事。”
“我与张仪师弟俱出于鬼谷师父门下,师父对我们都寄予了厚望,如果我不念旧情,一味地把他当作敌手,于心何忍,还有什么面目对师父!”
“张仪师弟在齐国、魏国不遗余力帮助于我,立下了大功,有功就应该赏赐。这次游说楚国,又是我的安排,才遭遇大难,我也理该补偿啊!”
苏秦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心头才好受了一些,苏代听明白了他的心迹,为他们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而感动,也为他们二人的胸怀而叹服。
人皆各为其主,理解他人,方能把个人恩怨与事业成败适当地分开。
苏代当场就答应下来,说道:“季兄放心,我正想着带高妍回秦国咸阳走走,她也多年未见父母,十分想念,这一回更坚定了我们去咸阳的决心。”
孟婷接着苏代的话茬,说道:“高妍的父母也想念自己的女儿呀,我们在魏国的安邑时,你的岳父还特意到城里来访,专门为打听你们二人的消息去的。”
苏秦也应和着孟婷的话,言道:“确有此事,他在安邑呆了两个晚上,还特意去谢了张仪这个大媒人了呢!”
苏代听说岳父去拜谢张仪,感到很惊讶,心说:“那时张仪师兄不过是临时拉去凑数的,怎么会令岳父如此重视呢?”
苏代也是精明之人,他当下就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张仪师兄遽然赴秦,难道是因为有岳父与他结交在前,劝说过他不成?”
苏秦对于张仪当年为苏代和高妍保媒之事,并不十分清楚,还以为张仪出了很大的力气,因此高胜才去拜谢,他如果当时在场,切身了解过详细的过程,也决计不会相信高胜在安邑去见张仪的母的仅限于所谓的拜谢媒人。
苏代猜到了其中的某些隐情,但是碍于岳父的辈分和张仪师兄的情分,不便向苏秦明言,他于是就岔开了话题。
他说道:“我既然要去咸阳一回,莫不如早点动身,如果加紧行进,还能赶得上张仪师兄,也好将财物交给他。”
苏秦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我也忧心张师弟再次为缺钱所困,上次在楚国,他也是因匮乏钱财,多有不便。这次能在他到达秦国前,将五百金交到他手上,他便能从容结交秦国权贵,敲开入主秦国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