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村儿大队目前三大支柱产业:种地,养猪,烧砖。



    以公社当下的购买力,烧砖现在能挣到的钱少之又少,最重要的作用是给赵村儿大队盖砖房,提高住宿条件。



    种地和养猪不一样,这是实实在在能给赵村儿大队创收的,肉眼能看见效益。



    而且以赵村儿大队现在的养猪规模,能够参加养猪培训,未来在村子里的地位一定能大幅度提升。



    最重要的是,那是去首都啊!



    老一辈儿,很多这辈子都没走出过一亩三分地,去首都,多大的荣耀啊。



    就算老的脑子不够用,他们还有孩子啊,几乎家家都想要试一试,万一选上了呢?庄兰和苏丽梅负责这些登记的工作,赵柯交代两人,只要符合条件,来报名都给登记上。因为要领结婚证,截止日期就宽限到十三号,十五号考核。



    而需要签保证协议的,再找赵柯和赵新山。



    赵六叔赵建发家——



    "本来我姐是五分之一,在几个饲养员里最有机会去首都培训,现在倒好,要跟那么多人一起争,没准儿就选不上了。"赵小草愤愤不平,"都怪那个许诚!"



    罗红霞训赵小草:“你这孩子,怎么那么没礼貌,他现在是咱们大队的副队长。”



    赵建发沉闷道:"是龙咋都是龙,多少人争都能选上,要就是个虫,五个人竞争,也选不上。""才不是,是因为机会不均等,才有差别,明明都很努力……"赵小草很不服



    赵萍萍情绪也浮在脸上,本来唾手可得的机会变成竞相争抢,一般人也难以释怀。马盛担心地看她,"萍萍……"



    罗红霞看女婿一眼,劝说大女儿:“村里跟你们结婚时间差不多的,好几个都怀上了,我看你就别想这个培训了,好好过日子是正经的,咱们现在日子不是挺有奔头的吗?"



    凭什么不想?



    赵萍萍不甘心。



    但她没有跟母亲争辩这个,而是侧头看向丈夫马盛,道:“虽然我和马盛结婚还住在家里,但那只是暂时的,我们等大队盖完砖房就会搬出去,有我们自己的小家,既然日子是我们夫妻在过,怎么过,我们两个会商量着来。"



    “



    你这丫头。”



    当父母的,在女儿面前一点儿威信都没有,罗红霞没脸,"你结婚了,就不是我和你爹的女儿了?我们为你好的话,你也不听了?"



    “我是您女儿,是马盛的妻子,但我也是我自己。”赵萍萍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已经能够养活自己,就能做自己的主。"



    赵小草在一旁拍手支持,”我姐说得对!"



    罗红霞瞪她,然而夫妻俩对这俩主意正的女儿毫无办法。



    罗红霞怕女婿有意见,他们日子过得不安生,表态站在女婿这边,"小马啊,你别啥都听她的,你好好说说她。"



    马盛憨厚的脸上露出一个有些勉强的笑,”妈,我和萍萍再商量商量吧,我们不会吵架的。"随后,小夫妻俩回他们小屋说话。



    “你咋想的?”



    马盛低声道:"萍萍,我没啥大志向,就想老婆孩子热炕头,我舍不得你离开我太远……"



    "所以你也觉得我应该老老实实待在家里,什么都不要去想吗?"



    马盛问她:“你会吗?”



    眼神里隐含着卑微的期待。



    赵萍萍沉默。



    选不上是选不上,可如果直接放弃,好像放弃的不只是一个争取培训名额的机会,还有赵萍萍这个身份……



    马盛蹲下,一双完全符合劳动人民勤劳的粗糙大手,无助地搓着毛刺楞的圆脑袋。他真的……很喜欢赵萍萍。



    相对象那天,他看见赵萍萍的第一眼,脑子就好像坏掉了,傻乎乎的同手同脚,笨嘴拙舌,回家之后整个人都笼罩在“搞砸了”、”她没相中他”的沮丧中。



    赵萍萍愿意跟他继续处对象,他高兴地像是天上下钱,快乐又患得患失。



    马盛只想掏心窝子地对赵萍萍好,一出声,带出哭腔:"你、你要想去,我、我……也不拦着……"



    赵萍萍:".…"



    她还没哭呢,他哭啥?



    马盛圆头圆脑,委屈地蹲在那儿,越发像个洞里粮食被偷了的大号地鼠,“我就是怕你以后嫌弃我了……"



    />赵萍萍无奈地说:“我能嫌你啥?还能不要你了吗?”那哪有准儿。马盛默默不语。



    "啥时候跟大队请个假,咱们去把结婚证儿领了。"



    马盛倏地抬头,"领证?"



    "你忘了?赵柯说得有结婚证才能报名儿。"



    马盛结巴,"我、我以为是针对外村儿来的……"



    "咋会?赵柯说要公平了,肯定是大家一个标准。"



    地鼠没丢粮食,马盛表情亮堂起来,"你要是选上,去首都培训,我在家等你!"赵萍萍心情跟着飞扬起来,开玩笑,"结婚还能离呢,不怕我以后嫌弃你跟你离?"马盛眉毛瞬间耷拉成八字,十分有喜感。



    赵萍萍忍不住笑出来,嗔道:“起开,挡路了。”



    马盛蹲着,挪了挪。



    赵萍萍脚步轻松地绕过他,出去跟父母说。



    赵建发夫妻俩和赵小草一直在侧耳偷听他们的动静儿,只能隐约听到几个词,"舍不得.……拦着……嫌弃……离婚……"



    罗红霞心慌,等大女儿一出来,便埋怨道:“你一个女人,那么要强干啥,女婿又不是不能养你,非得吃那辛苦,不知足哪能过好日子……"



    今天如果是栓柱儿,她也会说“你一个男人,那么要强干啥”吗?



    赵萍萍不懂那么多大道理,她只知道一个事儿,"只要有本事,我不用人养,我们是结婚过日子,不是找饭票。"



    因为性别,女人得做得远比男人优秀,才会被人在同等的环境中正视,本身就是不平等。



    但是,任何的不平等到平等,都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锲而不舍、前赴后继,才能踏过荆棘。



    赵二奶家——



    赵二奶在回家的路上要求胡和志和孙女赵芳芳去领结婚证。



    r/>



    赵芳芳摇头,"怎么会呢,大家之前都不领结婚证,你没想到不是粗心大意,也不是功利心,不要自责。"



    胡和志并没有宽心,依旧满脸愁闷地说:“我一事无成,无颜回家,连累你和孩子们也至今没能去见见我父母……"



    "没有,你怎么会是一事无成?"赵芳芳急切地劝慰他,“我心里,你就是最好的,这个培训,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胡和志并不想领结婚证,结婚证太麻烦了,可这又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能让他的履历更光鲜。



    结婚证、保证协议……签可以,得值得。



    "大队里每个人都很努力,我并没有自傲到认为我一定能行……"胡和志以退为进,沮丧道,"不然,算了吧,我还是别参加了。"



    "那怎么行?"赵芳芳态度坚决,"你肯定行。"



    “我一直想着,如果能回城,就带着你和孩子们回去,让你们有更好的生活……”胡和志摇头叹气,"你不要再安慰我了……"



    "和志,你别气馁,我和奶一定会想办法的,有报名资格的人就那些,我们先去打听打听,都



    有谁会报名。



    赵芳芳说完,匆匆出去,和赵二奶一起想主意。



    赵二奶知道胡和志愿意领结婚证,脸色缓和了不少,道:“咱大队,有几个文化比胡和志强的?也就赵柯和几个知青,一个结婚证,都得刷下去,剩下的……



    老太太没放在眼里。



    那也得打听打听,别又出现啥意外。赵二奶琢磨了一会儿,回头我去打听。知青点——



    刘兴学、庄兰他们四个知青回来往常干啥还干啥,一句关于“养猪培训”的话都没说。



    方静欲言又止地看着几人,没人理会她,憋不住道:“我觉得那个报名条件对咱们知青不公平,是歧视知青。



    四个人,劈柴的,烧火的,摘菜的,刷锅的,全都停下来,疑惑地看向她。



    啥歧视?



    方静自顾自地愤慨,赵主任一直说,



    知青也是赵村儿大队的一份子,现在报名,却直接将知青排除在外,不是歧视是什么?她以前的话都是冠冕堂皇,哄骗咱们的吗?



    四个人面面相觑。



    苏丽梅道:“我们又不想去参加养猪培训,傅知青他们肯定也不想。”她一直对猪圈能离多远就离多远,去首都培训,那也是养猪,她才不要。



    庄兰点头,她觉得现在劳动和学习并行的生活很充实。



    而刘兴学和邓海信自从上过报纸,心气儿高了,现在对建设农村热情高涨,并且已经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对养猪培训的名额和驾驶员选拔完全没兴趣。



    “我们也不想。”



    你们不想,我想!



    方静压着火气儿,不想是你们的个人意愿,大队嘴上说公平地给所有人机会,却对我们不公平,这就是对我们有偏见,没真当我们是大队的一员,你们不寒心吗?



    庄兰毫不犹豫地说:没感觉,你太敏感了。



    苏丽梅懒得再听她说那些,做饭了做饭了,饿死了。其他三人忙活起来。



    方静一口牙险些咬碎。



    他们这么大方,还不是因为占到了好处。他们都上过报纸,得过好名声,就只有她一个人什么都没捞着….



    她讨厌乡下,她不想困在这破地方,有什么错?



    方静一扭身,走出知青点。



    邓海信抬头,看着她消失的背影,她这是去哪儿?



    苏丽梅撇嘴,躲懒呗,总是不见人影,回来也悄无声息的,生怕人瞧见她似的。庄兰踢了她鞋边一下,让她别说这些。苏丽梅闭嘴,端起盆,洗菜水全泼出去。



    赵二奶想打听事儿,十分直接地跑到大队办公室找赵柯问。赵柯道:“报名才刚开始,我怎么能知道谁会报谁不会报?”你鬼心眼子比谁都多,你肯定有数。



    赵柯嘴角微抽,二奶,我就当你是在夸我了。



    “诶呀,你藏着掖着干啥?赵二奶故意摆出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不屑道,胡和志读书有两下子的,他参加,还有其他人啥事儿啊,我就是好奇。&#



    34;



    赵柯微微挑眉,胡知青要报名了?



    赵二奶点头,当然,机会人人平等,别人比不过,那也是没办法的,只能认了。赵柯嘴角上扬,”那准备什么时候去领结婚证?



    赵二奶抠劲儿又上来,嘟嘟囔嚷:村里没有结婚证,不一样过,非花那钱……赵柯淡淡地说:“二奶,这可不是白花钱。”



    原著里,高考恢复后,胡和志也考上大学回城了,赵芳芳跟王英慧一样,被抛弃在乡下,没几年就郁郁而终。



    她一直没提过让社员们领结婚证的事儿,毕竟没钱的时候,这种“不该花”的钱,再少,社员们也只会觉得她闲的慌。



    借着事儿提出来,就不一样了..



    咋不白花钱?



    “虽然是事实婚姻,可不是法定婚姻,就没有足够的法律保障。”赵柯请她坐下,慢慢说,“我也不跟您绕弯子,咱这个话,出我口,入您耳,您别往外传,影响不好。



    赵二奶保证:“你放心,我嘴严着呢。”



    赵村儿大队就没有嘴严的老太太。



    村里的秘密,除非一个人彻底咽进肚子里,否则只要有第二个人知道,等着去吧,不出三天,全村都会知道。她肯定要传。



    赵柯就是故意说出来让她传得。



    就说以前走掉的宋知青和万知青,虽然我私心里认为人品不行的人,根本没必要硬留,但如果有结婚证绑着,他们绝对没法儿走得那么容易,



    赵二奶觉得她多想:“大队不给开证明,哪个知青能轻易回城,不会再发生宋知青、万知青那种事儿的。



    怎么不会?



    且不说一山还有一山高,等知青大规模回城的时候,他们一个生产队根本阻拦不了铁了心要走的人。



    这么说吧,我压根儿就不想阻拦那种不负责任、死活要走的人,出一点点钱,换一张纸回来,真有那天,谁敢辜负咱们赵村儿的人,想走也得扒层皮下来。



    赵柯边说边摆弄着钢笔,随着最后一句话,大拇指推开笔帽,食指再按回去,发出轻微的“哒”声。



    r/>赵二奶心一跳,屁股却坐得贼踏实,咋扒?赵柯露出一个纯良的笑容,不告诉她。赵二奶浑浊的眼珠子转了转,忽然问起另一个问题:没有结婚证,就没办法整治?



    钢笔一下一下敲在笔记本上,赵柯轻描淡写地说:“知青下乡,大队接收粮食关系,是有他们档案的。



    言外之意,人要一张脸,只要豁得出去下狠手,没有整治不了的人。而赵二奶稍微寻思寻思,便领会了点儿,当即咧开嘴,那……



    赵柯直接堵住,别想省那不该省的,有更容易的法子,偏要给大队找麻烦,大队又不是老妈子,任劳任怨。



    赵二奶悻悻,我也没说啥,你这嘴咋这么不饶人。



    赵柯回视,微笑,二奶,还有问题吗?



    没有……”赵二奶刚说出来,忽然反应过来不对劲儿,不对啊,我是问你谁会报名,你还没说呢。



    赵柯指点她:“别问我,其他知青应该不会参加,你要想问,就去问问吴校长和唐知青他们两家。



    赵二奶老脸皱起来,“他们就算有结婚证,可也不是咱们大队的人啊,我还以为……”赵柯提出以结婚证为条件之一,是为了将人绑在赵村儿。



    赵柯语气随意道:“想要留住人,不可能只用强制手段,既要怀柔,也要展现出我们具备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只要是有脑子的,都会衡量……



    穷的时候,人人想逃,有人是贪慕虚荣,有人是为了活下去,有人是迫不得已......得特事特看,有一些情况,确实情有可原。



    用情怀留人,只能留住—部分。



    可如果赵村儿大队足够有实力,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人留下、回来、加入…..



    赵村儿大队要做的,是用事实告诉愿意扎根在这片土地的人,艰苦奋斗是精神,不是道德绑架。



    赵村儿大队留人,是因为有能力不让他们一直吃苦,有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有能力实现他们的价值、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赵柯说给所有人机会,就言出必行,只是有些人能不能领会,愿不愿



    意接受,她没办法控制。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张佳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127 第 127 章,七十年代妇女主任,笔趣阁并收藏七十年代妇女主任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