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是先盖学校!”"为啥先盖学校啊?"“我还以为得先盖大队部……”



    "对啊,大队部不是咱赵村儿的门脸吗?""是啊……"



    台下寒寒窣窣的议论声不断。



    赵新山抬手压了压,"都静一静,静一静,先听我说!"大家抬头,望向他。



    赵新山举着喇叭,道:“咱大队的娃娃们冬天在老教室里上课,一间教室几十个孩子,炉子就那么大点儿一个,只有坐在炉子周围看火的娃娃能暖和暖和,隔一个人都不热乎,孩子们手上全是冻疮,拿笔拿不了,翻书都冷得不敢伸手,个个冻得流鼻涕,咋好好读书?"



    底下,一众有孩子的社员们纷纷点头,大队长说得可不就是赵村儿学生们读书的现状。



    “穷啥不能穷教育。”赵新山声音激昂,“谁敢说读书没有用?读书没有用,那工农兵大学,为啥都想去上,为啥都羡慕?读书没有用,赵柯咋就能带着赵村儿大队发展这么好?读书没有用,傅知青、刘知青他们这些知青咋能造水车、造土窑,让你们有机会吃白米饭、盖砖房?"



    被点到名,赵柯神情平静,傅杭也只是微微侧头看向她,唯有刘兴学,微微挺胸。



    “咱们不知道读过书的人懂道理、有见识吗?咱们不知道读过书的人机会多吗?不是读书没用,是咱们以前穷,拿不出钱培养娃娃们十年八年,看不见读书的出路,只能当它没用。”赵新山认真地看着每一张面孔,问他们,"咱就说句心里话,你们小时候,哪个没羡慕过别人家的孩子能读书?哪个没羡慕过余秀兰有赵柯这样进工厂上班儿的闺女?"



    成年社员们下意识看向村里几个念过书的人,赵新山、牛会计、余秀兰……



    小时候,大家都有干不完的活儿,只有他们,早早会写自己的名字,说话也很有道理似的,好像衣服也总是干净的。



    所以从他们开始认第一个字起,赵村儿所有人就默认了他们不一样。对赵柯也是.…何止是羡慕,酸的很。



    赵柯咋就能进工厂呢?自家孩子咋就只能在地里扒拉土?为啥好的都在一家?



    人家一代一代越来越好,他们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扒拉土?没有人甘心。



    人



    人都有自个儿的不甘心,赵新山、余秀兰这种明显比村里人优越一大截的人,也有自己的不甘心



    世界太大了,他们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子里微不足道的一个人,优越在哪儿呢?



    赵新山叹道:“咱们这些大人努力干活儿赚钱是为啥,不就是为了自家的娃娃们吗?哪怕孩子们读完小学,还是留在村里种地,有文化的人种的地,跟咱们这些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也不一样儿。"



    至于咋不一样..



    “赵柯说,外头研究出来的种子,种下之后,比咱们村儿里自留的种子能抗灾更高产,明年开春,咱们大队就买这种种子种。咱们大队还打算用一部分卖白菜的钱买手扶拖拉机,没读过书,能学会开,学修车费不费劲?"



    这是大队第一次跟社员们说,要买新种子和拖拉机,而且跟全村人息息相关。



    "大队长,咱村儿要买拖拉机啦?!""啥时候去买啊?"



    "拖拉机得多少钱啊,咱大队买得起吗?"“那咱们村儿不就成十里八乡第一个买拖拉机的大队了?”



    赵新山打断众人:“这是社员大会下一个事儿的内容,等会儿讲,现在说的是盖学校。”



    社员们陆陆续续停下议论,有人喊:"大队长,俺们愿意盖学校,大伙儿都没意见!"



    有一个人起头,其他人纷纷附和:"对,我们没意见。"



    赵新山眼里露出满意之色,"既然大家都没意见,我就继续往下说学校的规模,大队打算盖八间屋儿……"



    “啥?!八间?!”所有人震惊,“咋这么多?那得多大啊?”



    底下一片沸腾,赵新山出声压了两次,他们才消停下来。



    “这个让赵柯给你们讲,她讲得明白。”赵新山把喇叭递给赵柯,"你跟大伙儿说说。"赵柯放下搪瓷缸子,清了清嗓子。



    傅杭眼里有一丝心疼。



    赵柯道:“小学有五个年级,两个年级放在一块儿上课,到底不方便。”



    底下有人问:"一个年级十来个孩子,坐一个教室,多浪费啊。"



    “我知道你



    们要问这个。”赵柯耐心地说,“随着咱们大队的发展,村子里的孩子会越来越多,教育的重要性,大队长刚才已经跟大伙儿说了,早晚都要分开,不如一步到位,让村里的孩子们更早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



    这是赵柯提议的,否则按照大队的保守规划,也就是比照现在小学的规模,建个两间教室对付着,说是以后慢慢建,可真拖下去,以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那还剩下三间屋呢?"



    赵柯回答:“一间作为老师们的办公室,教室分开之后,按照小学课程的需求,大队有可能会按照需求增加老师的数量,具体情况,到时候安排。"



    底下,方静原本一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倏地抬头。



    增加老师,肯定得读过书吧?那她……



    方静瞥向坐在她前方的几个知青,咬唇,有些后悔,现在庄兰、苏丽梅都跟赵柯走得近,连刘兴学和邓海信都比她跟大队接触多...



    与她差不多神色的,还有胡和志,他上一次没能选上,如果增加数量,总不会又选不上吧?



    社员们挺多疑问,总结下来就是,村子里孩子就那么多,老师安排多了,不浪费吗?这都是要给工资的。



    赵柯给他们解释了一下“按照需求增加”,肯定不会一开始就补满。



    而且,有一个打算,大队开会的时候说了,但是不好现在跟社员们说。



    那就是大队不打算局限于本村儿的学生,还会吸纳附近几个大队的学生。



    有的大队没有学校,当地的孩子想要去上学,走几里地十几里地去其他地方的学校读书很常见。



    学校扩大,师资力量扩大,他们在教育力量上更有优势,必然会有家长想要把孩子送到赵村儿小学来,这是必然趋势。



    甚至赵村儿小学取代周遭几个大队的学校,也不是没有可能。



    赵柯不等大家发问,直接说明剩下两间屋子的用途:“另外两间教室,是咱们大队的托儿所。”



    "托儿所?!"



    全村再次震惊。



    他们倒是知道托儿所是啥,轴承厂有附属托儿所,有些双职工没法儿带孩子,就会把小孩儿送到托儿所去,但是他们大队又没有职工,咋还要托



    儿所了?



    “我知道,你们觉得没用,家里有老人可以照顾小娃娃,没有老人,还有姐姐照顾小的,最次,也可以背去干活儿,或者干脆往地头一拴,是吧?"



    所有人理所当然,乡下都是这么干的,很正常。



    “托儿所的目的,是把老人、妇女和一些孩子从家庭中解放出来。”赵柯扫过众人,“成年人就是解放劳动力,实现自我价值。尤其是妇女,领导说妇女能顶半边天,生育、做家务、照看家庭不是专属于妇女的使命,妇女一样为家庭付出,一样创造价值,一样为村子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妇女们立即响应。



    “俺们也上工,回家还要家里家外的拾掇,一点儿不比老爷们儿干的少。”“暴雨那回,我们也没在家里舒舒服服地躲懒,也顶着暴雨救过庄稼啊。”"抢收也是,谁也没闲着……"



    一群妇女们的战斗力无人能敌,没有男人敢在这时候冒头泼冷水,否则要被群喷的。



    赵柯走到旁边,伸手。



    赵芸芸帮她拿着挎包呢,赶紧打开,翻出一块儿红布条。



    这红布条,赵柯早就买了,一直压在大队部,没机会拿出来。



    “先安静一下。”赵柯挥了挥红布条,道,“另外,为了咱们大队的村容村貌,大队开会决定组成一个监督小队,由咱们村儿五十五岁以上的长辈们中选人担任,严格按照大队的规章制度监督全体社员。"



    村里的老人们瞬间精神抖擞,还有他们的事儿呢?!



    赵柯道:“需要选出咱们监督小队的队长和副队长,以及各小组的小队长。”赵二奶啥事儿都落不下,第一时间追问:“咋选的?”底下立即响起一阵笑声。



    魏老太上次跟她闹矛盾,还没和好,出声挤兑她:“咋?你个刁歪老太太,还想选啊,跟你啥关系啊?"



    赵二奶立即喷她:"咋跟我没关系,我不比你厉害,你个死老婆子可闭嘴吧!"魏老太白楞她一眼,"有能耐你就试试,看看谁选你,选你都是不长眼的。"赵二奶刷地站起来,就要过去跟她理论理论。



    胡和志丢脸地低下头。



    赵芳芳拉了拉赵二奶的手臂,小声儿劝:“奶,



    你别吵了,开会呢。”魏大海也不耐烦地说他妈:“丢不丢人,快坐下吧。”两个老太太狠狠瞪对方一眼,别开头,各自坐下来。



    赵柯和赵新山对视一眼,他们早就猜到村里这些老头儿老太太难搞,也正是因为他们难搞,才有监督员这一出。



    赵新山开口:“所有人都有机会,平均分成十组,差不多五户一组,每五户推举出一个人选,监督小队的队长和副队长由全村共同投票,当然,监督小队只有监督权,发现不符合大队规定的事情,可以向大队举报,不能随意插手社员家庭事务。"



    “监督小队也得互相监督,并且接受社员们的监督。”



    "当然,这个监督小队并不是义务劳动,每年年终,经过大队和监督小队十三个成员共同投票,表现最好的三个小组,能够获得大队的奖励,分别是九块,六块,三块。"



    还有钱呢?!



    社员们七嘴八舌地议论。



    有人问:“咋算表现好?”



    “方方面面,劳动、家庭氛围、与人交往、好人好事……都在考量内。”赵新山为了节省时间,没有细说,"这些以后再说,先说分组。"



    赵芸芸再次出场,展开一张报纸大小的白纸,贴在公告板上。



    上面是村子目前的分布图,用不同颜色的笔圈成了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基本就是五户一圈儿,那个圈儿圈得奇形怪状,有的横着,有的竖着,有的十字花……毫无规则。



    至少,社员们就看来,毫无规则。



    实际上,大队划定小组的时候使了个心眼儿,有些特别硬茬子的老头老太太,平时就撒泼耍赖占便宜的,特地单独圈进无人可选的小组,给他们个小队长当当。



    他们自己都当小队长了,不想被撸下去丢脸,就得板着那些臭毛病。



    正好人齐,队委会不打算让社员们多想,再琢磨过味儿来,直接要求当场定下监督队长和十二个小队长。



    赵新山道:“先选队长。”赵四爷握着烟杆,举在身前,胜券在握。



    果然,全村儿大多数人率先推举出来,由他来担任监督小队的队长。



    然后按照分布图,从最上面五户开始推举,马健妈,牛奶奶,赵五奶,老谷头……都没什么异议,直到



    钱婆子。



    钱婆子还没说话,钱家的儿子钱俊就抱歉地说:“大队长,赵主任,我们夫妻俩都忙,我妈得照顾家里,当不了这个监督小队长。"



    钱家儿媳妇李梅也说:“是啊,我爹躺在炕上不能动,离不了我妈。”



    赵柯淡淡地说:“监督员不用坐班,不影响你们说的这些,拒绝的理由不充分,驳回。”



    钱俊扫一眼钱婆子:"我妈自己也不想当……"



    “冯巧荷同志还没说话,你就知道了?”赵柯眼皮一掀,语气没有变化,"才说过,要从家庭中解放出来,人哪能成天待在家里?你这个儿子要是孝顺,应该要鼓励老母亲多出来走动走动吧?"



    其他几个当上小队长的老太太立即附和:



    “就是啊,平时大家伙儿在老槐树下唠嗑,从来没见过你妈。”“就算要在家伺候你们一家老小,那也不至于一点儿空都没有吧?”"这是集体交给大伙儿的任务,咋这么不积极呢?""你家是有啥大事业吗?跟我们这些老太太说说呗。"



    钱俊脸色变了变,尴尬地笑:“是我自私了,那……那我支持我妈当。”赵新山瞥一眼悄悄给人施压的赵柯,轻咳一声,问:“钱婆子你没意见吧?”钱婆子抬眼,嘴唇微动,没出声儿。



    赵新山等了几秒钟,飞快拍板,"好,没意见,那就这么定了,钱婆子就是第六小组的小队长,下一组……"



    钱婆子张到一半儿的嘴不得不合上,有些茫然。



    下一组的小队长,选中老木头,再下一组,轮到赵二奶所在的那一组。



    几家人左看右看,眉头揪起来,这……这还哪有的选?只有赵二奶一个老太太啊。赵二奶洋洋得意,瞥了魏老太一眼,还说没人选她,咋没人选,她这不就要当上小队长了!



    魏老太不屑地嗤一声,抻着脖子瞧她家在的那一组,冲同组的几家使眼色,让他们推举她。她也要当,不能让刁歪婆子比过去!



    两个老太太互相较劲儿,最后都“顺利”当上了小队长。但魏老太,认为她更胜一筹,因为她监督的人多,知青点儿也由她负责。



    他们之间的小九九,台上的人全都当看不见。



    赵柯展示



    她手中的红布条,道:“大队为了规范化,同意监督小队有专门的监督员袖章,我手艺不行,到时候你们拿了红布条,自个儿回去缝一缝。"



    赵二奶好占便宜,三步两步窜上来,拿走赵柯手上的红布条,"这么一块儿,够干啥的啊?"



    “大队还有,回头去大队拿。”赵柯不计较她啥心思,只小声叮嘱,"大伙儿都看着呢,不要偷工减料。"



    &



    nbsp;她不计较,赵二奶计较,线呢?不能我自家出线吧?赵柯:……去大队拿。



    “这还差不多。”赵二奶慢腾腾地走下去。



    赵柯无奈地摇头,刚说完从家庭中解放妇女和老人,再来说说孩子……绕一圈儿,重新回到托儿所的幼儿托管。



    大队制定的新规,小学教育是咱们赵村儿大队的义务教育,每一个适龄儿童必须入学,刚才全体社员投票超过三分之二,已经通过。



    赵柯视线扫过几家人——田桂枝、李梅、王秀萍、刘海芝,当初余秀兰家访劝学,这几家极其顽固,到现在他们几家的女儿还没入学。



    姐姐照顾弟弟妹妹、做家务,女孩儿读书没用……这种论调,在赵村儿大队必须剔除。



    心里怎么想,或许管不了,但大队总有办法“逼”着他们送女孩儿去上学。



    “想要享有权利,理应承担义务。”赵柯一般情况下,不打算当众给人难堪,没有指名道姓,不论男女,年龄到了,必须入学。这是大队带领全村发展,带社员增产创收,你们作为社员要承担的义务。



    几家人对上赵柯的视线,不由心虚地撇开。



    另外还有几家是因为穷或者对教育不重视,没让孩子去上学。像孙继红家十岁的闺女、八岁的儿子都在家里。



    像王英慧的儿子宋瑞,跟着扫盲班才认识两个字..



    赵柯没有刻意去跟他们对视,“无论是小学还是托儿所,费用都是由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学费并不会因为重新盖了学校,就大幅度提高,大队会根据全体社员的实际情况收取学费,不会超出大部分社员的承受范围。



    正常来说,公社也会给学校拨款,但公社穷,往年那十块二



    十块的拨款,根本不够干什么,短期内都得他们自己维持学校。



    不过顺利的话,孩子们的学费,足够支付老师们的工资,没准儿还能剩余一部分,投入到学校的基础设施中去。



    赵新山适时出声:“盖学校这事儿,大家没有什么问题了吧?”众人对视,好像是没有了。赵新山便道:“那就进入下一个环节……”



    冬天白天短,北方会吃两顿饭,一个社员大会开了大半天,众人又累又饿,到下一个环节,大会快结束了吧…



    “今年的分红。”



    分红?!



    说到这个,就没人累了,社员们全都坐直,一脸高兴。一年到头,最高兴的事儿就是分红。



    赵新山和赵柯退到一旁,牛会计和赵芸芸走到中间。各家都有自己家的小本本,记着一年的账。牛会计先给大家报今年大队直到当下这一天的收入和支出——



    “赵村儿大队的全年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副业收入,副业只有生产合作社的养猪副业,但是由于合作社的猪还不能出栏,今年副业收入为零。



    下面说农业收入,分别是庄稼和白菜……



    庄稼没卖,白菜收入六千三百八十四块。



    “今年的支出有:农用工具白菜、萝卜种子,盖猪圈花费……盖沤肥池花费……买猪崽大队借钱款……盖大库和土窑花费……



    零零总总的支出超过一千块。



    “下面念一下各家在大队的收支……”



    牛会计一家一家的念,不存在借款消费,就直接一个“无”;存在借款,那家就会拿出自家的账本,基本没有问题。



    这部分结束,就是算工分。



    农业税卖白菜的时候已经上交,明年给五保户和困难户的公益金跟今年一样,不过下一年添置东西的钱比较多,起码要三千块,还要刨出今年大队欠个人的钱,以及明年的生产管理费用。



    到此已经扣除四千八百块。



    要用剩下的钱除以所有社员的总工分,算出每个工分值多少钱,再计算各人都能拿到多少钱。全部算下来,一户,少的能拿二十左右,多的能拿四十上下。



    基本上所有社员都有盈余,连要还钱的赵二奶家和为了儿子结婚跟大队预支过钱的东



    婶儿家,都没负收入。



    孙大娘家因为带春妮儿看病,欠了钱,今年拿到之后,还是还不上,不过一想到他们分到的钱,兴许明年真的能还完,夫妻俩便又觉得身上的石头没那么重。



    全村都乐不可支,喜笑颜开。



    赵新山、牛会计、许副队长三人却看向赵柯。



    赵柯摸摸鼻子,轻声道:“让他们再多高兴一会儿吧。”



    赵芸芸帮赵柯准备过手抄报,知道她要干啥,凑近她耳边,问:“你确定你不会挨打吗?”怎么会?大家都很讲道理的。赵柯信誓旦旦。



    社员们有人着急了,问:“大队长,啥时候发钱啊?”赵新山三人再次看向赵柯。



    她还想让大家多高兴一会儿,但社员们不给自己多高兴的机会。赵柯只能端着空搪瓷缸子,走到中间来,然后冲赵芸芸招招手。



    赵芸芸看一眼底下的社员们,又从旁边儿拿起最后一张大的硬纸板,翻过来挂在公告板上。这又是一张图纸,大的把之前的几张纸全都遮得严严实实。大家盯着看了几秒钟,看不懂,纷纷问赵柯这是啥玩意儿?赵柯拿起庄兰他们上课的小棍儿,点点图纸上方的一小条空白,示意赵芸芸。



    赵芸芸冲她翻了个白眼,小声嘟嚷:你自己又不是没长手,非得支使我干啥。但她还是走到公告板前,抬手小心翼翼地撕掉一条纸。



    赵芸芸撕掉纸,退离后,上面露出一行大字:【赵村规划蓝图】。



    “啥意思?”



    傅杭微微挑眉。



    刘兴学嘴角露出一抹自得的笑,其他知青也都互相耳语。



    赵柯道:“这是咱们赵村儿未来的规划图,在此感谢刘知青和傅知青的规划书,大队参考了两位知青的规划,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了这个规划图。



    刘兴学给村子做了一份规划书,傅杭私底下也给赵柯写了一份。以实用性来说,傅杭的规划书更好,他跟赵柯说,可以不用提他,但赵柯认为不应该抹消对方的



    帮助。



    不过赵柯稍微调换了一下名字顺序。



    而她没具体说排序原则,刘兴学便下意识认为,他的作用更大,意得志满地端坐在马扎上。邓海信和苏丽梅也都这么以为,悄悄冲他竖起



    大拇指。



    刘兴学唇角拉都拉不平,今天简直是他的巅峰时刻。



    赵柯也赞赏地看他一眼,随即视线又划过傅杭,微微点头。



    傅杭含笑回视。



    底下社员们等不及,追问:“啥规划图,规划图跟分红有啥关系?”



    赵柯收回心神,面带微笑,和善地望着大伙儿,语气如同和煦的春风,“我先给大家讲一下咱们赵村儿的规划。”



    她拿起小棍儿,在图纸最中间的一片空地上画了个圈儿,道:“这里大家应该都看得出,是咱们大队的晒场,以后会扩大,变成多功能的广场,可以晒粮、运动、锻炼……



    小棍儿又向下,在正中央位置划了一下,这是未来的大队部,计划盖两层,二层为办公场所,一层为学习室,也是会议室,将来大队的所有培训,都在这里进行。



    小棍儿向左,这里,是一个小型供销社,会卖一些日用品。



    继续往左,紧挨着供销社,是扩建的卫生所,以后会扩充药物和医疗器械。再往左,这一块儿,是学校的范围,学校的大小,大家已经知道,就不多说了。



    公共建筑暂时只有这些,赵柯拿着小棍儿,指了指图纸的左上方和右侧以及下方的一长条,这些区域,是社员们的居住区,将来都会盖成砖瓦房,原则上,各家尽量在原有位置上,不过由于规划扩大,位置肯定有所调整,而且有些人家儿女结婚,也会重新选地盖房子……



    社员们目不转睛,时不时震惊。



    啥?!晒场那么老大?



    啥?!大队要盖二层楼?



    啥?!还有供销社……



    他们越听越认真,以至于完全忘了分红的事儿。



    “但是,有一个问题……”赵柯幽幽地叹了一口气,以咱们大队现有的实力,如果按部就班地发展、建造,这个规划,一年只能完成一部分,比如明年盖学校,后年盖大队部,大后年盖卫生所和供销社,轮到大家盖砖房,可能最快也要三年后了。



    社员们七嘴八舌地交流起来。



    本来说要盖砖房,大家的兴致全都吊起来,又告诉说要先



    盖学校,先盖学校就先盖学校,现在又说,他们得三年多才能盖上砖房,顿时失望不已。



    就不能快点儿吗?实在不行大家加班加点地干呢。就是,大伙儿都不怕辛苦,都想早点儿住上砖房。



    “大队招外村儿的女婿进来,也不能好几年都跟着住在姑娘家啊,那不真成倒插门儿了,肯定有意见啊!



    “大队长、赵主任,你们想想办法啊……”



    大队长……大队长哪有啥办法,大队长脸皮也没那么厚,别开眼不去看台下。



    赵柯脸皮厚,赵柯一脸犯愁,又长长地叹了口气,“咱们大队明年买个手扶拖拉机,能大大提高干活的效率,就能抽取劳动力到别的地方,但是呢,土密就这么大,日烧夜烧,出砖量也有限……



    有人问:“那不能多建一个窑吗?”



    “问到点上了,为什么不能多建一个?”赵柯苦笑,“主要问题,是咱们大队没钱啊,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同样也能难倒咱们大队,要是有钱,大队可以想办法多种点儿地,要是有钱,咱们可以多建一个窑,要是有钱,咱们能多买点儿猪……



    但是,唉……



    台上的赵新山几人对视一眼,又微微垂下头,不敢多看社员们。有人问:“那、那咋办啊?”



    赵柯看着大伙儿,一脸为难,欲言又止。底下社员发觉,——表态——



    “赵主任,有啥事儿你就说!”



    对,都是为了大伙儿盖房子,我们都相信你!只要有办法,我们都跟着干!



    赵柯满眼感动,嘴里也都是感动:“咱们全村拧成一股绳,一条心,还有什么事儿办不成的?也只有咱们赵村儿大队能有这样的凝聚力。



    傅杭看着她,眼里噙满笑意。他不用想都知道,赵柯这做派肯定是有目的的。



    底下社员们催促不断。



    赵柯像是盛情难却,终于松口:“大队缺钱,既然大家都同意把今年的分红借给大队,大队一定会好好利用这笔钱。



    底下有不少人顺嘴答应,随即有人反应过来,发懵:“啊?借钱?”



    “是,



    大队会跟所有人签字画押,钱借给大队,大队用这笔钱进行生产投资,你们可以理解为村债。



    赵柯进行解释:“大队希望减轻全村的压力,所以前期盖土窑的钱,由大队负担,砖由集体生产,你们得工分,还不需要花钱买砖。但是盖一间好砖房,其他花钱的地方绝对少不了,这个钱肯定是要你们自己出,那如果你们谁家要另外批地,或者建房比较大,钱都得自己补足。



    “而钱借给大队,可以当作是存钱,大队会按照超出储蓄所百分之一的利率算利息,这样,你们既可以存钱得利息,大队也能有钱投资,双赢。



    底下社员们一时间有点儿转不过来弯儿,但是听着,好像确实不亏。



    赵柯咳了一下,又厚着脸皮道:如果你们手里有闲钱,也可以借给大队,保本保息。



    社员们面面相觑,闲钱……多少肯定是有点儿,赵柯这一年偶尔也会捎带从各家那点儿东西卖到公社,只是不多。



    赵柯看着大家犹豫,冲亲妈余秀兰同志使眼色。



    余秀兰:……



    片刻后,余秀兰不情不愿地举手:“我家今年的分红愿意借给大队。”赵柯继续盯她。



    余秀兰瞪她一眼,又道:之前借给合作社的钱,也借给大队。



    随后,赵新山几人、傅杭等几个知青也都表明他们愿意借今年的分红给大队,还额外借出一部分。



    社员们在他们的带领下,陆陆续续都同意了,并且或多或少从兜里掏了点儿钱借给大队。



    统计下来,村债达到两千五百块。



    赵柯代表大队向所有人表示感谢:“大队所有的基础建设,最终惠及的是每一个社员,感谢大家对大队的有力支持。



    而后,赵新山出来宣布:“明天去大队部领各家分到的粮,今天的社员大会圆满结束,散会。”



    今天一天的社员大会,从开始到结束,社员们的状态是:震惊………哦,是这样啊……再次震惊……再次,哦,原来如此……继续震惊……继续恍惚明白了….



    就这么反反复复。



    结果呢,分红了,又好像没分,钱没到手里,还搭里头点儿。然后大家伙儿一琢磨



    ,应该没亏吧?



    倒是赵芸芸忽然有点儿疑问,拉住赵柯,“那本来大家如果投这个钱进合作社入股买猪,年底分红,收益都是他们自己的,不是赚更多吗?



    现在这个钱,投资之后赚到的不都成大队的了?



    赵柯看一眼底下还没完全散去的社员,竖起手指,嘘——



    赵芸芸瞬间无语,赵柯,你果然坏心眼儿,你咋这样儿呢?怪不得她爹他们都不好意思。



    赵柯晃晃手指,都说了,大队所有的基础建设,最终惠及的是每一个社员。



    更何况,她没离谱到钱发下去再收上来,已经很善良了。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张佳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96 第 96 章(捉虫),七十年代妇女主任,笔趣阁并收藏七十年代妇女主任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