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这嘉奖方才六位将军的事情,既然大家没有任何的异议,那就按照朕所拟的圣旨上来办了。这第一件事是解决了。那么,第二件事,朕要册封朕的四子德芳为王,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朕今个儿把诸位爱卿都叫来,就是想听一听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回官家的话,四殿下既然已经年方十六,也已经算是成人了。既然,官家在建立我大宋之初,就定下了凡是皇子中有年满十六岁者,皆封为王。而今,四殿下刚好年满十六周岁,正所谓‘君无戏言’,老臣以为应当封四殿下为王。”待赵官家话音一落,站在右侧官员队列句首的宰相赵普便双手持笏,义正言辞地深表赞同道。
见到自己颇为倚重的宰相赵普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的四子德芳封王,这让赵官家大感欣慰,觉得赵普不愧是自己所信赖的少数几个巩股肱之臣。虽然赵官家心里面高兴不已,却要在表面上故作一副平淡无奇的样子示人。
“皇兄,臣弟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不,不知当讲不当讲。”站在左侧一排官吏队伍最前头的晋王赵光义,原本是打算静观其变的,让他有些想不到的是,向来老成持重的赵普却沉不住气表了态,他自然也不敢怠慢,当即便也站出列来,双手持笏,面朝自己的皇兄赵官家微微地低下了头,故作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置可否地说道。
在一些个军国大事上,身为宰相的赵普和作为晋王的赵光义,向来所持的政见截然相反。不过,让赵官家万万没有想不到的是,在册封他的四子赵德芳为王这件对他们赵家来说是好事一桩的事情上,他他的这个手足情深的皇弟竟然持反对的态度,这的的确确让他有些想不到。
只是在片刻的功夫,城府极深的赵官家,只是略一思忖,想到自己的这个同胞兄弟在关于册封魏王赵德昭还是四皇子赵德芳为太子这件事情上,是站在册封魏王赵德昭这一边的。于是,他的脸颊之上浮现出了几丝不悦之色,只不过是在不易被人察觉间一闪而过,并没有被金銮殿下的众大臣们瞧见。
“晋王,你有话便说就是,若是你说的话有些冒犯的话,朕赦免你无罪。”只是在稍纵即逝之间面色恢复如常的赵官家,面带笑容地看了站在他面前低头持笏的晋王赵光义一眼后,罢了摆手,和颜悦色地说道。
既然,解除了后顾之虑,晋王赵光义自然是没有任何的思想包袱了。于是,他继续低头持笏,开口说道:“回皇兄的话,臣弟以为德芳长年在宫里长大,参政议政经验几乎为零,应当继续加以培养才是。在封王参政这件事情上,且不可操之过急,应当玄虚渐进才行。眼下,有魏王协助皇兄处理一些朝政已经足够了,若是在安排没有一点儿经验的四殿下参与进来的话,恐怕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臣弟所言,句句发自肺腑,还请皇兄明鉴。”晋王赵光义
故作一副心底虔诚的态度,向坐在龙椅上脸颊上的笑意几近僵住了的赵官家说出了他的心中所想的看法。
这姜还是老的辣,深藏不漏的晋王赵光义在委婉地表达自己不赞成这么急切地把赵德芳册封为王的同时,还不失时机地褒奖了一番魏王赵德昭,先这一番先抑后扬的话,他定然是想要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这一番话不仅是给堂堂地坐在龙椅上的赵官家听的,同时也是给站在他周遭的同僚们听的,以此来表达他自始至终是站在魏王这一边的。
“晋王所言也不无道理。可是,朕乃一国之君,君无戏言,既然,朕在建国之初,说过凡是朕的皇子在年满十六周岁后,都将封王。而今,朕的四子德芳刚满十六周岁,若是不封王的话,朕岂不是说话不算话了么。”端坐于龙椅之上的赵官家,在用余光扫视了一遍下面站立的众臣子们,脸颊之上挂满了忧愁的神色,有些为难地愁肠百结地道。
既然,这事情让赵官家犯了愁,作为臣子的自然是要为官家分担忧愁才是。这不,只待赵官家话音一落,站在金銮殿下分列左右的众臣子们便就接二连三地纷纷出列表明自己在这件事情的态度。
只是一刻的时辰,便就有十几个大臣从队列中站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总结下来,支持封赵德芳为王的大臣和反对封赵德芳为王的大臣的数量不分伯仲。
虽然,他们个个都口口声声地说是自己的心中所想是自己的肺腑之言,可是,心里跟明镜似的的赵官家,这背后的指使者定然是宰相赵普和晋王赵光义了。
可无论如何,他今个儿是一定要册封自己的四子赵德芳为王的。可眼下,看到整个朝堂之上几乎都练成一锅粥,众大臣们的意见根本就达成不了一致,这的确让枯坐在龙椅上的赵官家大伤脑筋。
不过话又说回来,赵官家是大宋的一国之君,在封自己的四子赵德芳为王这件事情上,只要自己下一道圣旨便是,根本就不用听取他们这些个吵得不可开交的臣子们的意见。
可是,赵官家之所以没有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在他看来,要让赵德芳封为王得到朝廷大臣们的支持,这样才不至于日后王氏封了。朝廷的大臣们却都把初入政坛的赵德芳冷落在一边。
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赵官家他也是想通过这件事情,看一看在这朝堂之上的众臣子们中间,到底是有多少人、这些人都有谁是来支持四子的。将来,若是真要把皇位传给四子赵德芳,那些人是要委以重任,又有那些人是要罢免官职的。今个儿,经此一事,赵官家心里大概也有数了。那么,他的这个目的也就完完全全地达到了。
“诸位爱卿,你们都先听朕说话。”见到行程了正反两派大臣们针锋相对地争执的面红耳赤,让龙椅上的赵官家有些住不住了,他“腾”地一下从龙椅上站起射来后,展开双手往下压了压,不怒自威地脱口而出了这一句话后。
待赵官家的话音一落,登时,整个大殿之内又一次地安静了下来。若是有一根头发掉在地上,都能够清晰入耳。
“诸位爱卿,你们这样争执下去,不知几时恐怕也出不了答案。方才,宰相和晋王都说的颇有道理,那么,朕意已定,今日先册封四殿下为王,不过,先不许以官职,暂不参与朝政,待四殿下琴家苦练,慢慢地熟悉了朝政之后,朕才赐他为官。朕的这个主意,不知诸位爱卿是否还有异议呢?”站起身来的赵官家,下了金銮殿的台阶,背负双手,走到左右两排官吏队伍中间宽阔的过道上,一边掷地有声地说这话,一边用他那锐利的余光左顾右盼了一番。
站在原地噤若寒蝉的众文武大臣们,在见到了赵官家从金銮殿上走了下来,又听到他那说话时不容置喙的口气,都已经吓得是心里惶恐不安,脸颊之上是面露惧色。待赵官家话音一落后好大会儿,再没有人胆敢站出来持反对意见。
在赵官家看来,这大殿之内,若是宰相赵普和晋王赵光义他们二人没有任何异议的话,那么,其他的臣子自然也会有任何的异议。于是,他便再主动地征询了一番他们二人的意见。
都是政治老手的宰相赵普和晋王赵光义二人善于察言观色,见到赵官家那一副不容置疑的架势,若是他们再固执己见的话,恐怕会让赵官家龙颜大怒的。自然是不敢附拂了圣意,俱都随声附和着点头称是。
其实,这个结果对于他们二人来说,都已经算是达到了彼此的目的。
先拿宰相赵普来说,在确立太子之位上,他一直都是希望赵官家遵循历朝历代传统的“嫡长子制度”,即册封现如今的皇后娘娘的独子赵德芳为太子。而今,能够先封他个王,日后再慢慢地参与朝政,他还是可以接受的。
正所谓:这味道鲜味的老鸡汤,定然是小火慢炖才行。若是太过于急于求成的话,恐怕这效果会适得其反。
再来说晋王赵光义,原本的目的就是要先扶持被他视为“傀儡”的魏王赵德昭,待赵官家逊位后,等到时机成熟,他便可随便找一个理由,堂而皇之地把傀儡皇帝赵德芳从皇位上赶下了,而后,他自己就可取而代之了。
不过,这个向来跟他对不上眼的李皇后和她所生的四皇子,一直都被他视为眼中钉手中刺。而今,若是赵德芳被封为王又参与朝政的话,加上宰相赵普的暗中支持,这太子之位恐怕真的就要落到“嫡长子”的赵德芳手中了。
眼下,虽然赵官家封了赵德芳为王,可暂时不让他参与朝政,切断他跟朝中支持他的那一派大臣们过多接触的机会,能够往后拖多久就尽量拖多久,这在他想来,恐怕是眼下唯一一个能够阻止赵德芳夺取太子之位的方法了。
“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异议,那朕就昭告天下,册封四皇子赵德芳为王。”重新坐回到龙椅上的赵官家,朗声道。
待他的话音一落,便用那一双虎目扫视了一眼站在下面的众文武大臣们后,目光在众大臣们中间摸索着像是在寻找什么。只是片刻的功夫,放眼望去,终于在右侧那一列官吏队伍的看尽殿门的末尾发现了四殿下赵德芳。
“我儿德芳,快些出列听旨。”赵官家见到自己的四子穿着一身常服站定在右侧官吏队伍尾巴上,让他感到是又好气又好笑,不过,他的脸颊之上还是闪过了几丝喜悦之色,伸出一只手来,指了指了殿门口的位置,朗声宣告道。
只待赵官家的话音一落,众文武大臣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双双眼睛便惊异的神色投向了大殿的门口处,只见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郎,穿着一身明黄色的常服,跟个没事儿似的抬头看着紫宸殿屋顶的画梁雕栋。那些个不认得四皇子赵德芳是何许人也的大臣们,在见到赵德芳这样的一副装扮后,俱都一脸的惊讶神色,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孩儿德芳,听候父皇的旨意。”被赵官家叫出了自己的名字后,刚才还这看看那瞧瞧的赵德芳,忙收回了目光,站列而出,面朝坐在龙椅之上一脸慈祥的赵官家,低头弯腰,拱手作揖地应了一声道。
“皇儿德芳听旨,朕册封你为秦王,自今日起,把东宫改为秦王符。没有朕的允许,秦王德芳不可参与朝政,平日里应多加勤学苦练,多读圣贤书,多练上阵杀敌之法,一个月之后,朕要亲自考评。考评合格后,才可参与朝政,领兵打仗。秦王德芳,你可听明白了没有。”端坐于龙椅之上的赵官家,表情肃穆,一脸威严地向赵德芳宣告道。
“儿臣领旨,儿臣明白,谢父皇隆恩。”站在原地待命的赵德芳,在听到自己被封为了秦王后,赶紧低头行礼,拱手作揖,激动不已地谢恩道。
紧随其后的,便是整个朝堂之上的众文武大臣们,不约而同、异口同声地纷纷唱喏道:“官家圣明,官家英明!”
“回官家的话,四殿下既然已经年方十六,也已经算是成人了。既然,官家在建立我大宋之初,就定下了凡是皇子中有年满十六岁者,皆封为王。而今,四殿下刚好年满十六周岁,正所谓‘君无戏言’,老臣以为应当封四殿下为王。”待赵官家话音一落,站在右侧官员队列句首的宰相赵普便双手持笏,义正言辞地深表赞同道。
见到自己颇为倚重的宰相赵普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的四子德芳封王,这让赵官家大感欣慰,觉得赵普不愧是自己所信赖的少数几个巩股肱之臣。虽然赵官家心里面高兴不已,却要在表面上故作一副平淡无奇的样子示人。
“皇兄,臣弟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不,不知当讲不当讲。”站在左侧一排官吏队伍最前头的晋王赵光义,原本是打算静观其变的,让他有些想不到的是,向来老成持重的赵普却沉不住气表了态,他自然也不敢怠慢,当即便也站出列来,双手持笏,面朝自己的皇兄赵官家微微地低下了头,故作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置可否地说道。
在一些个军国大事上,身为宰相的赵普和作为晋王的赵光义,向来所持的政见截然相反。不过,让赵官家万万没有想不到的是,在册封他的四子赵德芳为王这件对他们赵家来说是好事一桩的事情上,他他的这个手足情深的皇弟竟然持反对的态度,这的的确确让他有些想不到。
只是在片刻的功夫,城府极深的赵官家,只是略一思忖,想到自己的这个同胞兄弟在关于册封魏王赵德昭还是四皇子赵德芳为太子这件事情上,是站在册封魏王赵德昭这一边的。于是,他的脸颊之上浮现出了几丝不悦之色,只不过是在不易被人察觉间一闪而过,并没有被金銮殿下的众大臣们瞧见。
“晋王,你有话便说就是,若是你说的话有些冒犯的话,朕赦免你无罪。”只是在稍纵即逝之间面色恢复如常的赵官家,面带笑容地看了站在他面前低头持笏的晋王赵光义一眼后,罢了摆手,和颜悦色地说道。
既然,解除了后顾之虑,晋王赵光义自然是没有任何的思想包袱了。于是,他继续低头持笏,开口说道:“回皇兄的话,臣弟以为德芳长年在宫里长大,参政议政经验几乎为零,应当继续加以培养才是。在封王参政这件事情上,且不可操之过急,应当玄虚渐进才行。眼下,有魏王协助皇兄处理一些朝政已经足够了,若是在安排没有一点儿经验的四殿下参与进来的话,恐怕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臣弟所言,句句发自肺腑,还请皇兄明鉴。”晋王赵光义
故作一副心底虔诚的态度,向坐在龙椅上脸颊上的笑意几近僵住了的赵官家说出了他的心中所想的看法。
这姜还是老的辣,深藏不漏的晋王赵光义在委婉地表达自己不赞成这么急切地把赵德芳册封为王的同时,还不失时机地褒奖了一番魏王赵德昭,先这一番先抑后扬的话,他定然是想要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这一番话不仅是给堂堂地坐在龙椅上的赵官家听的,同时也是给站在他周遭的同僚们听的,以此来表达他自始至终是站在魏王这一边的。
“晋王所言也不无道理。可是,朕乃一国之君,君无戏言,既然,朕在建国之初,说过凡是朕的皇子在年满十六周岁后,都将封王。而今,朕的四子德芳刚满十六周岁,若是不封王的话,朕岂不是说话不算话了么。”端坐于龙椅之上的赵官家,在用余光扫视了一遍下面站立的众臣子们,脸颊之上挂满了忧愁的神色,有些为难地愁肠百结地道。
既然,这事情让赵官家犯了愁,作为臣子的自然是要为官家分担忧愁才是。这不,只待赵官家话音一落,站在金銮殿下分列左右的众臣子们便就接二连三地纷纷出列表明自己在这件事情的态度。
只是一刻的时辰,便就有十几个大臣从队列中站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总结下来,支持封赵德芳为王的大臣和反对封赵德芳为王的大臣的数量不分伯仲。
虽然,他们个个都口口声声地说是自己的心中所想是自己的肺腑之言,可是,心里跟明镜似的的赵官家,这背后的指使者定然是宰相赵普和晋王赵光义了。
可无论如何,他今个儿是一定要册封自己的四子赵德芳为王的。可眼下,看到整个朝堂之上几乎都练成一锅粥,众大臣们的意见根本就达成不了一致,这的确让枯坐在龙椅上的赵官家大伤脑筋。
不过话又说回来,赵官家是大宋的一国之君,在封自己的四子赵德芳为王这件事情上,只要自己下一道圣旨便是,根本就不用听取他们这些个吵得不可开交的臣子们的意见。
可是,赵官家之所以没有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在他看来,要让赵德芳封为王得到朝廷大臣们的支持,这样才不至于日后王氏封了。朝廷的大臣们却都把初入政坛的赵德芳冷落在一边。
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赵官家他也是想通过这件事情,看一看在这朝堂之上的众臣子们中间,到底是有多少人、这些人都有谁是来支持四子的。将来,若是真要把皇位传给四子赵德芳,那些人是要委以重任,又有那些人是要罢免官职的。今个儿,经此一事,赵官家心里大概也有数了。那么,他的这个目的也就完完全全地达到了。
“诸位爱卿,你们都先听朕说话。”见到行程了正反两派大臣们针锋相对地争执的面红耳赤,让龙椅上的赵官家有些住不住了,他“腾”地一下从龙椅上站起射来后,展开双手往下压了压,不怒自威地脱口而出了这一句话后。
待赵官家的话音一落,登时,整个大殿之内又一次地安静了下来。若是有一根头发掉在地上,都能够清晰入耳。
“诸位爱卿,你们这样争执下去,不知几时恐怕也出不了答案。方才,宰相和晋王都说的颇有道理,那么,朕意已定,今日先册封四殿下为王,不过,先不许以官职,暂不参与朝政,待四殿下琴家苦练,慢慢地熟悉了朝政之后,朕才赐他为官。朕的这个主意,不知诸位爱卿是否还有异议呢?”站起身来的赵官家,下了金銮殿的台阶,背负双手,走到左右两排官吏队伍中间宽阔的过道上,一边掷地有声地说这话,一边用他那锐利的余光左顾右盼了一番。
站在原地噤若寒蝉的众文武大臣们,在见到了赵官家从金銮殿上走了下来,又听到他那说话时不容置喙的口气,都已经吓得是心里惶恐不安,脸颊之上是面露惧色。待赵官家话音一落后好大会儿,再没有人胆敢站出来持反对意见。
在赵官家看来,这大殿之内,若是宰相赵普和晋王赵光义他们二人没有任何异议的话,那么,其他的臣子自然也会有任何的异议。于是,他便再主动地征询了一番他们二人的意见。
都是政治老手的宰相赵普和晋王赵光义二人善于察言观色,见到赵官家那一副不容置疑的架势,若是他们再固执己见的话,恐怕会让赵官家龙颜大怒的。自然是不敢附拂了圣意,俱都随声附和着点头称是。
其实,这个结果对于他们二人来说,都已经算是达到了彼此的目的。
先拿宰相赵普来说,在确立太子之位上,他一直都是希望赵官家遵循历朝历代传统的“嫡长子制度”,即册封现如今的皇后娘娘的独子赵德芳为太子。而今,能够先封他个王,日后再慢慢地参与朝政,他还是可以接受的。
正所谓:这味道鲜味的老鸡汤,定然是小火慢炖才行。若是太过于急于求成的话,恐怕这效果会适得其反。
再来说晋王赵光义,原本的目的就是要先扶持被他视为“傀儡”的魏王赵德昭,待赵官家逊位后,等到时机成熟,他便可随便找一个理由,堂而皇之地把傀儡皇帝赵德芳从皇位上赶下了,而后,他自己就可取而代之了。
不过,这个向来跟他对不上眼的李皇后和她所生的四皇子,一直都被他视为眼中钉手中刺。而今,若是赵德芳被封为王又参与朝政的话,加上宰相赵普的暗中支持,这太子之位恐怕真的就要落到“嫡长子”的赵德芳手中了。
眼下,虽然赵官家封了赵德芳为王,可暂时不让他参与朝政,切断他跟朝中支持他的那一派大臣们过多接触的机会,能够往后拖多久就尽量拖多久,这在他想来,恐怕是眼下唯一一个能够阻止赵德芳夺取太子之位的方法了。
“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异议,那朕就昭告天下,册封四皇子赵德芳为王。”重新坐回到龙椅上的赵官家,朗声道。
待他的话音一落,便用那一双虎目扫视了一眼站在下面的众文武大臣们后,目光在众大臣们中间摸索着像是在寻找什么。只是片刻的功夫,放眼望去,终于在右侧那一列官吏队伍的看尽殿门的末尾发现了四殿下赵德芳。
“我儿德芳,快些出列听旨。”赵官家见到自己的四子穿着一身常服站定在右侧官吏队伍尾巴上,让他感到是又好气又好笑,不过,他的脸颊之上还是闪过了几丝喜悦之色,伸出一只手来,指了指了殿门口的位置,朗声宣告道。
只待赵官家的话音一落,众文武大臣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双双眼睛便惊异的神色投向了大殿的门口处,只见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郎,穿着一身明黄色的常服,跟个没事儿似的抬头看着紫宸殿屋顶的画梁雕栋。那些个不认得四皇子赵德芳是何许人也的大臣们,在见到赵德芳这样的一副装扮后,俱都一脸的惊讶神色,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孩儿德芳,听候父皇的旨意。”被赵官家叫出了自己的名字后,刚才还这看看那瞧瞧的赵德芳,忙收回了目光,站列而出,面朝坐在龙椅之上一脸慈祥的赵官家,低头弯腰,拱手作揖地应了一声道。
“皇儿德芳听旨,朕册封你为秦王,自今日起,把东宫改为秦王符。没有朕的允许,秦王德芳不可参与朝政,平日里应多加勤学苦练,多读圣贤书,多练上阵杀敌之法,一个月之后,朕要亲自考评。考评合格后,才可参与朝政,领兵打仗。秦王德芳,你可听明白了没有。”端坐于龙椅之上的赵官家,表情肃穆,一脸威严地向赵德芳宣告道。
“儿臣领旨,儿臣明白,谢父皇隆恩。”站在原地待命的赵德芳,在听到自己被封为了秦王后,赶紧低头行礼,拱手作揖,激动不已地谢恩道。
紧随其后的,便是整个朝堂之上的众文武大臣们,不约而同、异口同声地纷纷唱喏道:“官家圣明,官家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