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任南岛府知府金铉,今授齐国长史,着即日起……”
天启十一年五月初十三,当漂洋过海的圣旨出现在金铉面前,金铉的心情第一感觉就是沉重。
他不是觉得自己被流放,而是觉得齐王殿下把一件对于齐国,对于大明,对于天下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交到了自己的肩膀上。
朱由检的想法一直没变,那就是就藩齐国。
只是下面的人想法和朱由检不一样,朱由检愿意去开荒,但他们不愿意,他们只想先满足自己的享受,然后再建设齐国。
愿意开荒的人,往往都是刚入官场,一头热血的官员,而金铉虽然不是初入官场的人,但他的性格是。
如果他能让齐国比江南还好,那大批官员都会愿意去齐国,因为那里目前来说没有和诸党、皇权勾心斗角的事情。
因此,金铉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尤其是当他接旨,打开了那几箱由朱由校、朱由检两兄弟着手设计的图纸时,他的心情无法言表。
这其中,又以朱由检亲手所写的《齐国五年计划》为最。
“如果真的能发展如此,恐怕十年之后齐国赛江南并不是难事……”
合上手中的《齐国五年计划》,金铉心里的震撼无以言表。
在他的脑海中,眼下已经充斥着十年之后的齐国场景。
错落有致的房屋,高达的城墙,宽广的干道,还有通往南北的火车,城内不断奔跑的公共马车……
这一系列的场景似乎都出现在了金铉眼前,他手中的《齐国五年计划》对于他来说,就好像是一个现代人看到了五十年后世界的投影,那震撼无以言表。
一想到这里,金铉总算明白了,为什么齐王殿下会执意就藩。
说白了,大明的国力在一开始是朱由检新政发展的助力,但随着大明逐渐强盛,大明内部的环境和那帮子只知道内斗的虫豸,他们只会拖慢朱由检的新政速度。
如果没有他们,没有那么恶心的政治环境,那么天启七年的时候,建虏就该覆灭,而大明早就四海太平了,不会拖到现在。
朱由检也试过杀人,但杀来杀去都没用,大明的官场已经是个浑浊的染缸,谁跳进去都得脏一身的出来。
因此,只有在一缸清水的齐国,朱由检才可以肆无忌惮的实施新政。
“把这些东西都锁好,收起来,另外用齐王手书请杨布政使下批文书,调集二百万石米存放瀛洲港(东京湾),集结一万劳改工前往东极港,等待六月国朝派遣两营兵马抵达瀛洲。”
金铉对自己的幕僚下令,而幕僚闻言也作揖道:
“府台,这兵员劳工都有,那书吏官员呢?”
“书吏官员殿下也准备好了,齐王府已经调王府之中六百官员书吏随行,无须担心。”
金铉回应了幕僚,而幕僚闻言,当即也派人前往了北州府的东极港。
身处此地的杨文岳得到消息后,没有半点迟疑,当即便下发了文书。
不过,瀛洲的粮食需要到七月才能收割,因此杨文岳只能从各府的常平仓调集三十万石米麦先行出发运往齐国,而剩下的一百七十万石,需要等待七月收割结束后才能运送。
瀛洲开始忙碌了起来,但大明国内也丝毫没有闲下来的样子。
西南的洪承畴开始调兵调粮,东北的移民工作也在继续,和朱由检估计的一样,当袁应泰开放东北,并且发放熟田后,只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东海省的两百多万亩熟地就被瓜分殆尽。
辽东的耕地早就达到了承载的极限,以这个时代的粮产来说,辽东的三千万亩耕地只够养活六百万人,而眼下的辽东因为不断涌入的百姓,人口已经达到了八百万人。
随着关外三省的设立,以及袁应泰的开放,十九万人涌出辽东,成为了大明在东海省的第一批常驻民。
吉林、松花等府县的土地纷纷被这些农民接管,同时有功的十几万北山女真人也迁移南下。
和朱由检预计的一样,他们把所有赏银拿来了购置耕牛和田地,并且将会和投降汉四营的那几千户人家一起耕种斡朵伦城的六十几万亩耕地,并且开发三江平原。
关外的局势在变好,但同样的,随着十几万人的南下,大明在北山省的人口便只剩下了不到十二万人,并且大部分居住在北山县(奴儿干)。
北山是一定要有人的,因为当地需要供给勒拿河的几千明军,因此朱由检准备先对北山省施行编户、编村。
只要编户编村成功,就能以村集体来发放拖拉机。
齐国需要拖拉机,但大明的北山更需要。
好在编户编村需要很长时间,哪怕只有十几万人,恐怕也需要到年底才能完成齐民编户,然后在开春前发放拖拉机给当地。
也就是它们要到明年才需要拖拉机,而且由于人口稀少,加上北山之地实际上是有大约三十几万亩耕地的,因此在考虑到生活所需,这十几万人只需要再开垦七十多万亩就能自给自足。
朱由检准备把明年五月前预计能生产出的两千多台拖拉机在年中安排送给齐国,五月以后得按照村集体,送给北山省百姓。
算下来,应该是三千台左右,这三千台机器,只需要两天时间就能为北山原有的耕地翻犁,剩下不到六个月的开垦时间里,它们估计能开垦一两万亩耕地,算上畜力和人力,明年最少能开垦三万亩。
到了后年,朱由检再送四千台过去的话,那按照一千人一个村庄,这一百六十个村庄里,每个村庄能最少有四十多台拖拉机。
后续大明只需要每年再发放两千台给他们,他们就可以在天启十八年左右的时间自给自足,北山耕地面积能达到一百多万亩,他们能在养活自己的同时,帮助北山布政司养活北方勒拿河的三千驻军。
当然,这是比较慢的一个算法,如果后续工业区陆续投产,那么每年投放的蒸汽机数量完全可以提高。
对于关外三省,朱由检采用了最合适的办法,那就是由北向南发放拖拉机。
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靠近辽东的东海省南部地区注定了会比北方人口多,大明一口气拿不出那么多拖拉机分给村集体。
加上越往北,粮食产量越低,因此大明需要照顾到各方百姓。
未来几年的时间里,大明工业区每年生产出来的拖拉机,三分之一要运往齐国,三分之二用于东北和旧港。
这其中,东北要拿走三分之二份额里的四分之三,只有四分之一留给旧港。
算下来就是六千台拖拉机里有两千台给齐国,三千台给东北,一千台给旧港。
朱由检算了算,自己还有五年的时间,五年之后的江南三省就会遭逢大旱,几千多万张嘴需要大明赈济。
齐国和旧港注定了是江南三省的人口转移地,包括了印度厮当的诸藩。
想到这里,返回大定宫,在大定宫长春殿里假寐的朱由检缓缓睁开了眼睛。
“五年……五年时间里齐国必须做到自给自足,并且能开垦新的耕地,旧港和东北四省也一样。”
朱由检呢喃着,但他也知道,工业这种东西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不可能一步登天。
齐国唯一的优点就是北亚墨利加那几千万头野牛,以及西海岸的无数鱼获。
这些东西保证了齐国如果遭遇饥荒,几乎不用愁肉食。
不过,朱由检不会像欧洲人一样竭泽而渔,而是要细水长流。
只是想要细水长流,就先得把喜欢竭泽而渔的欧洲人赶走。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门口喊了一声:“炳文!”
“殿下……”听到朱由检的召唤,刘炳文也走进了长春殿内,而此刻的他已经穿着正六品云骑尉的官服了。
朱由检的功劳早已封无可封,因此他把自己的功劳分了分,刘炳文就分到了一个正六品的云骑尉官身,不过这官身只是武勋散阶,没有实权,只能拿俸禄。
至于朱由检的舅舅刘效祖,此刻他已经被封为了漠东省开平府的知府,另外身上还有正五品骁骑尉的官身。
正五品的散阶在身上挂着,刘家这一辈基本上可以说衣食无忧了。
“让人把御马监工业区和各工厂的账目拿来。”
朱由检对自己的表弟刘炳文吩咐着,而刘炳文也当即应下,走出长春殿之后,过了一个时辰,带着十二名背负算盘,手抬账目的书吏走进了殿内。
一本本账目被他们放在了朱由检的眼前,他们也各自搬来了桌椅坐下。
朱由检见状,一本本的打开翻阅,这一过程持续了整整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后,整个大明的工业实力被朱由检汇总写在了一张白纸上。
年产四百六十二台大型高压蒸汽机,一千三百二十一台工业蒸汽机和四千三百二十五台农用蒸汽机。
铁路里程达到了一千二百二十九里,火车头二百三十四个。
生铁年产每年可产七十二万吨,钢四万七千吨,白布生产三千四百万匹,绸缎一百五十万匹,水泥六百五十万吨,自行车两万六千辆,钟表十二万只……
除去这些和工业有关的东西,还有诸如食盐六十三万吨,酒七十五万吨,饲料一百九十二万吨,土化肥二百七十九万吨。
以上就是朱由检比较关心的一些工业和农业数据,尽管它们都是按照明制六百克为一斤,十斤为一吨,真实数据要打一个折扣,但不管怎么说,大明还是勉强够到了十九世纪中期的列强水平。
现在唯一需要等待的,就是要等着蒸汽机不断投入使用,然后让大明慢慢的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按照朱由检的估计,这个过程需要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届时大明的国力基本可以达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总体水平。
再往后的话,能不能发展,朱由检就不清楚了。
王徵已经六十岁了,而孙元化、毕懋康等人也都六十岁,唯一年轻一点的就是宋应星和宋应昌两兄弟,但他们也年近五十。
他们这批人去世前,大明能不能研制出内燃机和电力?这个答案存疑。
他们这批人去世后,大明能不能诞生比他们更厉害的人物?这也也存疑。
在朱由检看来,他觉得更有希望的,还是他带领的齐国不断巩固基础科学。
说白了,眼下的大明科学家就是高级工匠,很多基础的科学原理他们根本不知道,只知道按照朱由检的要求来研究。
研究成功之后,大明固然有了新东西,但一旦涉及到牵扯大量物理化知识层面的研究,他们基本就举步维艰,很难研究成功。
朱由检自己也举步维艰,但他可以不断地在齐国培养人才来完善基础科学,实在不行就从欧洲抢人,反正只要齐国弄出电力和内燃机,大明拥有这些便是时间问题。
“好了,收起来吧,说说年底前,这些东西可以增产多少吧。”
朱由检让刘炳文把文册收起来,并询问起了眼前这十二个书吏。
这些书吏手上掌握着大明历年的工业数据,基本能推断出大明的工业增长。
随着朱由检的一声令下,他们的算盘开始不断敲打,并在一刻钟后得出了大概的结论。
“除了盐、酒、白布、绸缎等已经饱和的物件,其它物件应该能增产一到二成。”
“行了,退下吧。”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朱由检挥手让他们退下去了。
等他们离开后,朱由检才靠在了椅子上假寐,但他的表弟刘炳文却疑惑道:
“殿下,您难道不让金铉他们带些机械过去吗?”
“要带,但不能多带,也不能带军事的机械。”朱由检缓缓睁开眼睛回应,随后开口道:
“你让承恩调十台大型高压蒸汽机,一百台工业蒸汽机和库存所有拖拉机给金铉,当拱卫营的武器依旧是步铳和燕山五斤炮。”
防人之心不可无,朱由检不会轻易把大明最高成果的步枪交给金铉,因为这是大明的杀手锏。
有步枪在,哪怕金铉和黄龙割据齐国,朱由检也能轻松击败他们,收复齐国,但如果把步枪给他们,那双方就要打得有些久了。
更何况,步铳和燕山五斤炮,足以碾压北亚墨利加的欧洲人和土著人,所以他没有必要再加强火力。
万一步枪被欧洲人看到,在见证了步枪的威力后,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不会效仿。
朱由检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的态度就是对欧洲闭关锁国。
眼下的大明占据了人类已有文明约五分之二的地盘,如果齐国再能拿下南北亚墨利加,加上朱聿键等人就藩利未亚,那大明宗藩体系就能掌控世界已有文明五分之四的土地。
这种时候再玩闭关锁国,可就不是自己固步自封,而是把欧洲彻底封锁了。
朱由检沉思着,刘炳文也按照他的话去给人传信。
不过在传信的同时,朱由检也深吸了一口气,想到了亚洲水塔的乌斯藏。
原本他想让孙传庭休息三年,现在看来,明年孙传庭就得复出,并且带兵收复乌斯藏。
对于怎么收复,朱由检一点不担心。
击发枪出现后,即便只有一营兵马,孙传庭也能收复乌斯藏,更别提眼下青海地区有朵甘十二营兵马了。
他现在考虑的,应该是怎么分配军械局的步枪,同时扩大军械局产能,尤其是子弹的产能。
纸壳子弹的弊端太多,但大明又没有钢制定装子弹的技术和能力,因此只能使用铜制定装子弹。
世界十大铜矿里,有八个位于南北亚墨利加,剩下两个则是存在沙俄和旧港地区。
旧港的那个铜矿眼下已经开始开采,朱由检刚才看了一眼文册,目前该铜矿已经能稳定年产出三万吨铜矿,加上国内的铜矿,大概能保证七万吨的产出。
使用它们来制造子弹,每年能产出五百多万枚金属定装子弹,不过大明还需要铜来进行货币迭代,因此不可能都用于军事。
反倒是齐国,如果齐国能拿下美洲,那光铜矿出产,就能让齐国每年的外汇达到数百万两的程度。
齐国这两州大国,日后注定会是大明在贸易上的第二大对象,但由于地缘问题,只要大明节制了南亚和利未亚的诸藩,那齐国就成了世界孤岛。
朱由检是清楚这一点的,但那些事情已经是百年之后的事情了,不在他现在考虑的范围。
他在考虑的,是齐国能不能提高移民速度,耕地数量和铁路里程。
西海岸和南亚墨利加的金银铜矿还等着瀛洲那二百多万劳改工开采,齐国得加快脚步才行。
“弟弟!”
正当朱由检思考的时候,朱由校的声音却闯入了长春殿,而朱由检也本能看向了门口。
果然,身着一身绯红圆领袍的朱由校走进了长春殿,并在见到朱由检后挂上笑意,朝着他走了过来。
朱由检见到自家哥哥也是无奈,只得说道:
“齐国五年计划里的图纸已经送往瀛洲了,目前不需要规划了。”
近半个多月来,朱由检和朱由校一直在讨论齐国的建设和规划,但讨论这种事情也是很累的,因此在规划好了未来五年的齐国建设后,朱由检就匆匆写下了十年计划的大纲,然后让人送给了金铉。
只是不想,朱由校似乎对于构建未来城市的这种事情很上瘾,因此即便任务结束了,他却还是拉着朱由检来不断讨论。
朱由检也是无奈,只能陪着他讨论,但长此以往下去,他也是会累的。
在心理上,朱由检可没有朱由校那么年轻。
“不需要规划也无碍,你我可以聊一聊关外三省的铁路啊!”
朱由校很会找乐子,关外三省的官员都还没有任命多少,他这边已经开始准备铁路建设了。
“好吧……”朱由检有点疲惫,但一想到关外铁路总得建设,因此他还是摇着头应下了。
“弟弟你看,这是我画的图,这个关外三省需要三条铁路,一条是从沈阳直抵松花府,在顺着河流前往北山城的主干道。”
“在这两条的基础上,从松花府修抵泰宁府,然后从斡朵伦城修一条直抵雅克萨城。”
“三条铁路,大约六千里,基本沟通了关外三省的所有平原,而所有城池也必须根据铁路来建造,这么一来能节省很多成本,尤其是……”
朱由校一看朱由检同意,立马滔滔不绝的开始了自己的表演,朱由检起初还听得很有精神,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就开始越来越困。
两兄弟从午后一直聊到了黄昏,最后朱由检望着朱由校拿出的那厚厚一叠叠资料和绘图,只能无奈说了一句:
“虽说绘图是好事,但铁路还是得实地考察才行……”
“那我去考察?”朱由校心里的野马一直没有收回来过,借机提出了想要去关外三省看看,而他这话也变相是在说让朱由检监国。
“不行!”一听到要监国,朱由检立马回绝了自家哥哥的“荒唐”想法。
开什么玩笑,灭了后金之后,眼下的他只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结果自家哥哥这会儿提出想去关外?
别说林丹汗入寇这件事情发生后,他的安危变得尤为重要,就是这件事情没有发生,朱由检也不会同意。
朱由检能同意朱由校四处乱走的地方,只有火车能达到的地方,而眼下大明九条正在修建的铁路里,修建最快的一条也不过是京杭铁路和京广铁路的前半段,即京城到开封的京开铁路罢了。
即便是这段铁路,目前也不过修建到了真定府的安平县罢了,也就是三百五十里左右的距离。
算起来,前前后后一年的时间,能修三百里已经算是疾速了,如果不是雇佣了十万民夫修建,而是按照清朝一样的几千人修建,恐怕现在才刚刚修到固安县。
“哥哥暂时忍耐几年吧,等天启十五年,各条铁路差不多能修到沈阳了,届时哥哥想去辽东,我绝不阻拦。”
朱由检没给朱由校讨价还价的余地,而是果断的定了天启十五年作为朱由校可以外出去东北四省的时间点。
至于为什么定这个时间点,那就不得不说到朱由检的安排了……
天启十五年,洪承畴和孙传庭、杨文岳、吴阿衡等人基本入阁,有他们执政,大明乱不起来。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天启十五年的时候,自家那大侄子也十三岁了。
这个年纪,搭配洪承畴和孙传庭等人组成的内阁,算起来,这小子差不多可以当个吉祥物在京城监国了。
十三岁……
一想到这小子这么年轻就要监国,朱由检都多少有点良心难安了……
20847_20847296/721932014.html
。wap2.idzs.cc.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