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 华夏的那点儿事儿(4)-1917到1949的现代诗歌诗人有哪些
594 华夏的那点儿事儿(4)-1917到1949的现代诗歌诗人有哪些-天兵在1917-笔趣阁
天兵在1917
作者:马口铁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继续说黄百韬,这位出身很不正规的刮军骁将更为另类的是一不嗜烟酒,二不贪污敛财,第三还非常擅长惩治军中**。第四在刮军当中还有战术名家的称号,知人善用敢于提拔有为青年,是相当受幕僚和基层军官拥戴。更奇葩的是他还很擅长于同普通士兵打成一片,平时同士兵一起参加战术训练,战时甚至创造过刮民党军中兵团司令打突击的记录。并且他还不光注重军事训练,对军纪也是丝毫不放松,时不时的自掏腰包支持驻地的文教事业,所以不论是在大上海还是烟花柳巷的扬州还是破落的大别山区,整编25师都能同所在地居民和睦相处,这在刮民党军中是相当罕见的!
这么说吧,黄百韬这个人在个人道德操守方面算得上是刮军当中的圣人了。他这辈子唯一有错误的恐怕就是跟错了人。
其实如果蒋某人真的有用人之明,此时这个第三兵团的司令就不应该让欧震来当,欧震除了资历比黄百韬出彩,其他的方面都有不如,让欧震管着黄百韬和胡琏这两员骁将,真心是有点让绵羊率领狮子的感觉。
按照蒋某人的作战部署,第三兵团将从开封、菏泽一线出发向濮阳方向进攻,任务是夺豫东。而在第三兵团的西侧就是第四兵团和第五兵团了。其中第五兵团居中,第四兵团位于最西侧。第五兵团的主力是新一军,兵团司令自然也就是孙立人,他的兵团位于郑州,下辖新一军、整编第60师、整编第85师、整编16师、整编第52师。第四兵团司令是郑洞国、副司令兼新六军军长是廖耀湘,该兵团驻地在洛阳,所属部队还包括整编第93师、整编第3师、整编第15师、整编第27师。
第四兵团和第五兵团的任务也是齐头北进,收复整个豫北,并相继进入晋南和冀南地区。按照蒋某人的作战意图,就是要一举消灭以刘邓为首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形势很严峻,是的,对于t共来说形势确实算得上严峻,虽然从1943年开始接受了大量的苏联援助,以及在抗战末期进行大反攻积累了一定的大兵团作战经验,但是总体上来看,pla和刮军主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现在正处于新装备需要熟悉、新战法需要磨合的青黄不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同敌人进行正面较量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而且从地理上看,虽然已经解放了华北的大部以及山东,但是这两块地盘还是比较狭小的,百余万军队在这么两个小小的澡盆里对练,周旋的空间比较小,对于指战员把握战机能力的要求是相当的高。说不好听点稍微有点闪失就要出大事。
所以按照太祖最初的想法,一方面要大步进退在运动战中寻找战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也要积极的将拳头打出去,向华中、江淮地区挺进,在敌人的地盘大闹天宫。甚至太祖有想法出一只奇兵直接打过长江,把江淮地区闹一个天翻地覆。说白了这就是要用奇兵分散蒋某人的注意力,对于寸土必争的他来说,肯定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在眼皮子底下肆虐的,必然要调集重兵进行围剿,如此一来,敌人的主力被从山东、河北调走,压力必然是要少不少。
太祖认为这个任务最好由粟大将去执行,毕竟粟大将就是在江淮地区起的家,对那一片很熟悉,而且这位粟大将最是机敏,又敢于抓机会。太祖的计划是:粟大将率领华中野战军两到三个主力纵队南下,穿插到湖北宜昌、沙市一带,在洪湖地区渡江后,先在湖南、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沿途兜圈子,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打到闽浙赣边,使敌人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防不胜防疲于奔命。
太祖觉得如此一来围攻山东和苏北的刮民党军主力至少要被调走一大部分,而且沿途经过河南、湖北等地的时候,还能将围攻刘邓野战军的部分刮民党主力调走,接下来战场上的空间大了而且人也少了,也就便于发挥pla运动战的优势了。
这是一个很符合太祖风格的作战计划,一经提出就获得了多方响应,不仅是中央军委予以采纳,甚至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帅更是兴奋地将其概括为一句话:“变江南为中原,变中原为华北。”甚至还说:“今年能阻止十个纵队兵力渡过长江,后年就能结束战争。”
按道理说,上上下下都同意了,这个计划也就该通过了,但是有一个人不同意,那就是被太祖点名的粟大将。粟大将倒不是认为这个计划就一定不能取得成功,而是认为这么做代价恐怕相当的大。
跟着新四军一起打了近十年游击,一直在运动战中走过来的他非常清楚,脱离根据地进行外线作战,对部队的消耗是惊人的。粟大将认为这个计划会给部队造成重大伤亡。以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为例子,该部队从瑞金出发,向敌人统治区挺进,行程两千五百多公里,沿途还有几个小游击区,但由于长途跋涉,一路上要同敌人的追兵不断地周旋,战斗十分频繁,而且兵员补充、物资供应尤其是伤员的安置和治疗十分困难,该部刚刚抵达皖南时就已经减员一半。而现在太祖的要求可是更高,要在刮统区长期周旋,能不能坚持一年半年真心是不好说。
粟大将认为如果要执行太祖的计划,减员可能高达五到十万,而如果在苏北、山东和豫东等拥有根据地支援的地区作战,以五到十万的减员来说可以消灭更多的敌人,而且部队还能更好的补充和休息。
粟大将认为继续在豫皖苏地区作战有三个优点:第一,中原地区广阔,有三条铁路干线和一些大城市,这些都是敌人需要分派重兵把守的,所以敌人看似兵力很多,但是却背上了大包袱。因为防守要点的任务很重,所以敌人的机动兵力其实是不足的。如果我军在这一地区积极行动,必然能调动敌人,为我军歼敌于运动之中创造战机。
其次,中原黄淮地区地势平坦,交通发达,固然便于敌人互相支援,但同样也有利于我军广泛机动作战,尤其是在铁路和公路被我军破坏的情况下,敌人的机动能力反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我军可以充分发挥徒步行军能力强的长处,迅速集中兵力,从四面八方分进合击敌人,实现战役上的速战速决。
最后,中原黄淮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而且背靠河北,可以从东北和苏联接收物资并得到大批人力支持,特别是可以较好的保障伤病员的安置和治疗。
粟大将还认为:“要在广阔的中原战场打大规模的歼灭战,我军必须组成强大的野战兵团。在一个战役中,我军既要有足够数量的担负突击任务的部队,又要有相当数量的部队担负阻援和牵制任务。而此时,从中原战场调走两到三个纵队,未必能调走敌人三到四个主力师,毕竟敌人在华中、华南和江南还保留有相当数量的预备队。这样一来反而是以寡击众,得不偿失。”
粟大将认为,现阶段应该充分依靠解放区,先在中原地区打一到两个大规模的歼灭战,消灭敌人四到五个整编师之后,才有条件开展外线作战。那时候敌人必然要补充被消灭部队,也是必然要从华中、华南和江南抽调部队北上,这会使这些地区陷入空虚,这时候再去闹他个天翻地覆更合适。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说太祖和蒋某人在这方面最大的区别,此时的太祖相当善于接受前方一线领导的合理建议,只要是合理的中央就接受,而且在战役指挥中决不搞遥控干涉,而是全面的放手,充分的信任将领的判断和个人的能力。
而蒋某人在这方面就差了不止一筹,本来打仗的水平就很一般,还特别喜欢插手一线的事儿,临机决断的时候又尝尝蛇鼠两端,又不善于亲临一线了解实际情况,而是通过电报、手令的方式遥控指挥,最后打了败仗还说不是总统的决断有问题,而是下面将领的执行问题。
刮军将领之间不是流行这么一个笑话么,什么时候国防部的电话线断了,飞机也没办法起飞,最高层既不能打电话,又不能空投手谕,什么时候仗就差不多要打赢了。
对刮军的某些骁将来说,最大的敌人可能还不是t共,而是国防部和总统府,没有他们的遥控瞎指挥,事情要简单得多。说白了,刮民党的问题是拥有决策权的人没有自知之明,又不能做到兼听则明和从善如流,再加上私心作祟,焉能不败?
而t共方面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粟大将的进言确实不符合太祖的心意,但是太祖经过思考以及亲自跟粟大将深入的交流之后,接受了粟大将的建议,暂缓外线作战。先集中兵力在鲁南、豫东地区打大仗,尽可能地先消灭一部分刮民党军主力。不过军委也给粟大将立了一个军令状:“少则四个月多则八个月,该兵团,加上其他三个纵队,在汴徐线南北地区,以歼灭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目标”
所谓五军自然指的是第五军,前面说过第五军可是王牌部队,历史上1947年刮民党进行的年度战绩考评中,关外以新六军为第一,关内以第五军为第一。两军相比,又以第五军为全国第一。
由此可见这个第五军是多么难对付,而军委竟然要求粟大将在八个月内至少要歼灭第五军至少五六个旅,这等于是说要干掉第五军的主力,这个难度还是很高的。
那么粟大将有这个信心吗?你要说信心十足,那是扯淡也是不现实的,第五军不那么好打,历史上也是在解放战争后期的三大决战中才干掉了这个第五军。可是现在才1945年,哪怕是粟大将恐怕也不敢拍着胸脯说可以吃掉第五军。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信心,以前说过粟大将的作战风格是奔放的,别人不敢打的仗他敢打,甚至一度有些太过于奔放,在战机选择上偏于急躁而蒙受了一定的损失,所以别人不敢打第五军的主意,而粟大将还真敢。
而且战机也很快就出现了。前面说了,王敬久率领以第五军为首的二兵团出徐州直扑枣庄、临沂,扫荡苏北并威胁鲁南,按照蒋某人的战役企图是配合汤恩伯的一兵团光复济南并伺机拿下青岛。
在此期间,自然是北面由74军打头阵,南边由第五军为主。按照军委的指示,一开始准备集中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的主力在微山湖以东临沂以西的枣庄(台儿庄)地区打一个歼灭战,争取消灭第五军。其中山东野战军主要负责阻援,而华中野战军则负责吃骨头。
按照这个指示陈帅的山东野战军一部先继续大张旗鼓的向济南方向撤退,将汤恩伯的第一兵团主力引往山东北面,而部分主力则秘密南下潜伏在邹城、曲阜以东的尼山山区。
与此同时粟大将则在枣庄附近修筑坚固的阵地,吸引第五军前来攻击,一旦第五军上钩,则主力尽数出击同山东解放军主力一起将第五军包围并歼灭。
这个计划不能说有多高明,但也是符合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以山东解放军和华中解放军主力的实力,确实有这个火中取栗的实力,至少是可以试一试的。
但就在计划准备执行时,战场上出现了两个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刮民党方面根据无线电破译、抓捕落单的pla士兵、派遣特务渗透解放区等等方式,从各方面收集情报。逐渐地,刮民党方面发现了t共方面有歼灭第五军的企图。于是坐镇徐州的陈诚和薛岳产生了一个反钓鱼的想法,制定了以第五军为诱饵吸引t共主力,然后集中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主力围歼华中野战军的计划。并开始了实施。
具体的方略就是第一兵团最远的攻击目标只到济南,收复济南之后不再北进,而是伺机南下。与此同时,第五军暂时突出充当诱饵,一旦华中野战军上钩,二兵团其他部队先一拥而上拖住华中野战军,然后一兵团主力快速南下,将华中野战军就地包围消灭。
也就是说,如果陈帅和粟大将继续执行之前的作战计划,恐怕百分之百要掉沟里。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粟大将做出了一个改变战局的决策不打第五军了!
后来粟大将忆道:“我反复考虑到,寻歼敌整编第五师虽然具有一定条件,但不利因素较多,主要是我军主力尚未集中,打援兵力不足,地形也不尽有利,战场过于狭窄。且第五师是蒋军五大主力之一,其战斗素质、装备都比较强大,炮兵火力运用和步炮协同较好,又猬集一团,不贸然行动。我如打他,蒋军必然全力来援。那时我军恐难以快速将其歼灭。况且要歼灭第五军,突击集团至少需要四到五个纵队,在平原地区无险可守的情况下用一到两个纵队是难以阻击敌大量增援部队的。如果我突击集团三到五天内解决不了第五军,敌人援兵赶到,我军就有可能陷于被动。同时苏北地区要点在敌人控制之下,我作战地域比较狭窄,不便于大兵团作战,基于以上考虑,我认为寻歼第五军时机并不成熟,搞得不好,还会给我们自己造成不利局面。”
基于这一番考虑,粟大将放弃了在枣庄寻歼第五军的计划,而是重新制定了一个大步后退放弃鲁西南,引诱刮民党第二兵团向青岛方向进攻,转而在山东中部山地寻机歼灭敌第一兵团某个整编师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要点就在于,第一得将以第五军为首的刮民党军第二兵团主力引向青岛方向,防止他们在山东中部捣乱。第二个要点就在于华中野战军的主力必须隐藏好,既不能被敌第一兵团发现也不能被敌第二兵团发现。第三,陈帅的山东兵团得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汤恩伯部队的注意力。如果能做到这三点,确实有可能在山东中部围歼汤恩伯第一兵团落单的部队。
很快,粟大将就将全新的作战计划上报给了中央军委,而军委方面经过仔细的考虑也很快同意了粟大将的作战计划,并说:“从你们反馈的情况看,打第五军的条件确实不成熟,考虑到相当一部分纵队刚刚完成整编,战斗力存疑,先消灭把握较大的目标是正确的”中央军委不光全盘同意了粟大将的计划,还将一切决策的权力全部下放:“考虑到战机难以捕捉,你们的行动不用事事都向中央请示,抓住一切有利机会迅速行动,尽快打一两个歼灭战。”
如此一来,战场上的情况就完全变了,华中解放军的第三和第八纵队大踏步的向临沂方向撤退,引诱第二兵团向东北方向追击。前面说了,刮民党方面也是做了一个反钓鱼计划的,按照这个计划整编第五师将作为诱饵突前,所以邱清泉立刻就带着自己的主力扑了上去,当然,刮民党方面也不敢真的让整编第五师真的变成孤军,否则第五师一旦有个闪失,老头子那边谁去交代?所以王敬久也是调遣其他部队吊在了第五师屁股后面,一路向东北方向追了过去。
不得不说,第三和第八纵队真心是演技派,大张旗鼓的撤退还真让刮军上当了,以为这真是华中野战军的主力。不疑有诈的王敬久兵团是追着这两个纵队一路就跑远了。当然,他们也是有收获的,10月17日,邱清泉“收复”了临沂,用老蒋的话说:“这是山东剿匪的开门红!”
不光是邱清泉有收获,北面的汤跑跑收获更大,陈帅的山东野战军也是大踏步的后退,将济宁白送给了汤跑跑。当然,以汤跑跑的尿性绝对不会说这些胜利是白捡的,在他的嘴里这是空前辉煌的大胜利,反正他上报给国防部的战绩里t共被消灭十余万人,是惨遭重创。在“大胜”的鼓舞下,第一兵团是一路北上,稍微费了一点功夫之后,再次收复了泰安。
而这时战场上第二个关键节点又到了。按照陈诚和薛岳之前的计划,到了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咬上了整编第五师这个有毒的诱饵,这时候就轮到第一兵团的主力快速南下一起高高兴兴的吃肉了。
但是此时的情况完全不是那么事,第二兵团主力都已经跑到了莒县以南,但是****却丝毫没有上钩的意思,反而是一门心思的继续逃跑,也就是说南边压根就没钓上鱼。而北面的第一兵团很尴尬了,按照原计划,汤跑跑将最能打的整编74师放在后面,之前一路打前锋开路的是桂系的第七军,结果一路“胜仗”是不少,但是却跟刮军嫡系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大部分战果都是第七军拿下的。而这就让第74师和张灵甫很不高兴了。
张灵甫觉得自己是刮军堂堂五大主力之一,理因是冲在前面大砍大杀享有掌声和欢呼的,现在倒好,这一路除了吃沙子是一点儿好处都没有,这货是一肚子的不满意和不高兴。连军座大人都有情绪,自然的第74师上下也是一肚子的牢骚,无奈之下,汤恩伯也只能命令该师停留在大汶口镇附近原地休整待命。
与此同时,攻陷泰安之后,汤恩伯的主力继续北进济南,这一停一走之间,第74师和第一兵团主力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开,形成了一个小空档,而这个空档很快就被粟大将发现了(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
这么说吧,黄百韬这个人在个人道德操守方面算得上是刮军当中的圣人了。他这辈子唯一有错误的恐怕就是跟错了人。
其实如果蒋某人真的有用人之明,此时这个第三兵团的司令就不应该让欧震来当,欧震除了资历比黄百韬出彩,其他的方面都有不如,让欧震管着黄百韬和胡琏这两员骁将,真心是有点让绵羊率领狮子的感觉。
按照蒋某人的作战部署,第三兵团将从开封、菏泽一线出发向濮阳方向进攻,任务是夺豫东。而在第三兵团的西侧就是第四兵团和第五兵团了。其中第五兵团居中,第四兵团位于最西侧。第五兵团的主力是新一军,兵团司令自然也就是孙立人,他的兵团位于郑州,下辖新一军、整编第60师、整编第85师、整编16师、整编第52师。第四兵团司令是郑洞国、副司令兼新六军军长是廖耀湘,该兵团驻地在洛阳,所属部队还包括整编第93师、整编第3师、整编第15师、整编第27师。
第四兵团和第五兵团的任务也是齐头北进,收复整个豫北,并相继进入晋南和冀南地区。按照蒋某人的作战意图,就是要一举消灭以刘邓为首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形势很严峻,是的,对于t共来说形势确实算得上严峻,虽然从1943年开始接受了大量的苏联援助,以及在抗战末期进行大反攻积累了一定的大兵团作战经验,但是总体上来看,pla和刮军主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现在正处于新装备需要熟悉、新战法需要磨合的青黄不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同敌人进行正面较量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而且从地理上看,虽然已经解放了华北的大部以及山东,但是这两块地盘还是比较狭小的,百余万军队在这么两个小小的澡盆里对练,周旋的空间比较小,对于指战员把握战机能力的要求是相当的高。说不好听点稍微有点闪失就要出大事。
所以按照太祖最初的想法,一方面要大步进退在运动战中寻找战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也要积极的将拳头打出去,向华中、江淮地区挺进,在敌人的地盘大闹天宫。甚至太祖有想法出一只奇兵直接打过长江,把江淮地区闹一个天翻地覆。说白了这就是要用奇兵分散蒋某人的注意力,对于寸土必争的他来说,肯定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在眼皮子底下肆虐的,必然要调集重兵进行围剿,如此一来,敌人的主力被从山东、河北调走,压力必然是要少不少。
太祖认为这个任务最好由粟大将去执行,毕竟粟大将就是在江淮地区起的家,对那一片很熟悉,而且这位粟大将最是机敏,又敢于抓机会。太祖的计划是:粟大将率领华中野战军两到三个主力纵队南下,穿插到湖北宜昌、沙市一带,在洪湖地区渡江后,先在湖南、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沿途兜圈子,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打到闽浙赣边,使敌人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防不胜防疲于奔命。
太祖觉得如此一来围攻山东和苏北的刮民党军主力至少要被调走一大部分,而且沿途经过河南、湖北等地的时候,还能将围攻刘邓野战军的部分刮民党主力调走,接下来战场上的空间大了而且人也少了,也就便于发挥pla运动战的优势了。
这是一个很符合太祖风格的作战计划,一经提出就获得了多方响应,不仅是中央军委予以采纳,甚至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帅更是兴奋地将其概括为一句话:“变江南为中原,变中原为华北。”甚至还说:“今年能阻止十个纵队兵力渡过长江,后年就能结束战争。”
按道理说,上上下下都同意了,这个计划也就该通过了,但是有一个人不同意,那就是被太祖点名的粟大将。粟大将倒不是认为这个计划就一定不能取得成功,而是认为这么做代价恐怕相当的大。
跟着新四军一起打了近十年游击,一直在运动战中走过来的他非常清楚,脱离根据地进行外线作战,对部队的消耗是惊人的。粟大将认为这个计划会给部队造成重大伤亡。以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为例子,该部队从瑞金出发,向敌人统治区挺进,行程两千五百多公里,沿途还有几个小游击区,但由于长途跋涉,一路上要同敌人的追兵不断地周旋,战斗十分频繁,而且兵员补充、物资供应尤其是伤员的安置和治疗十分困难,该部刚刚抵达皖南时就已经减员一半。而现在太祖的要求可是更高,要在刮统区长期周旋,能不能坚持一年半年真心是不好说。
粟大将认为如果要执行太祖的计划,减员可能高达五到十万,而如果在苏北、山东和豫东等拥有根据地支援的地区作战,以五到十万的减员来说可以消灭更多的敌人,而且部队还能更好的补充和休息。
粟大将认为继续在豫皖苏地区作战有三个优点:第一,中原地区广阔,有三条铁路干线和一些大城市,这些都是敌人需要分派重兵把守的,所以敌人看似兵力很多,但是却背上了大包袱。因为防守要点的任务很重,所以敌人的机动兵力其实是不足的。如果我军在这一地区积极行动,必然能调动敌人,为我军歼敌于运动之中创造战机。
其次,中原黄淮地区地势平坦,交通发达,固然便于敌人互相支援,但同样也有利于我军广泛机动作战,尤其是在铁路和公路被我军破坏的情况下,敌人的机动能力反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我军可以充分发挥徒步行军能力强的长处,迅速集中兵力,从四面八方分进合击敌人,实现战役上的速战速决。
最后,中原黄淮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而且背靠河北,可以从东北和苏联接收物资并得到大批人力支持,特别是可以较好的保障伤病员的安置和治疗。
粟大将还认为:“要在广阔的中原战场打大规模的歼灭战,我军必须组成强大的野战兵团。在一个战役中,我军既要有足够数量的担负突击任务的部队,又要有相当数量的部队担负阻援和牵制任务。而此时,从中原战场调走两到三个纵队,未必能调走敌人三到四个主力师,毕竟敌人在华中、华南和江南还保留有相当数量的预备队。这样一来反而是以寡击众,得不偿失。”
粟大将认为,现阶段应该充分依靠解放区,先在中原地区打一到两个大规模的歼灭战,消灭敌人四到五个整编师之后,才有条件开展外线作战。那时候敌人必然要补充被消灭部队,也是必然要从华中、华南和江南抽调部队北上,这会使这些地区陷入空虚,这时候再去闹他个天翻地覆更合适。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说太祖和蒋某人在这方面最大的区别,此时的太祖相当善于接受前方一线领导的合理建议,只要是合理的中央就接受,而且在战役指挥中决不搞遥控干涉,而是全面的放手,充分的信任将领的判断和个人的能力。
而蒋某人在这方面就差了不止一筹,本来打仗的水平就很一般,还特别喜欢插手一线的事儿,临机决断的时候又尝尝蛇鼠两端,又不善于亲临一线了解实际情况,而是通过电报、手令的方式遥控指挥,最后打了败仗还说不是总统的决断有问题,而是下面将领的执行问题。
刮军将领之间不是流行这么一个笑话么,什么时候国防部的电话线断了,飞机也没办法起飞,最高层既不能打电话,又不能空投手谕,什么时候仗就差不多要打赢了。
对刮军的某些骁将来说,最大的敌人可能还不是t共,而是国防部和总统府,没有他们的遥控瞎指挥,事情要简单得多。说白了,刮民党的问题是拥有决策权的人没有自知之明,又不能做到兼听则明和从善如流,再加上私心作祟,焉能不败?
而t共方面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粟大将的进言确实不符合太祖的心意,但是太祖经过思考以及亲自跟粟大将深入的交流之后,接受了粟大将的建议,暂缓外线作战。先集中兵力在鲁南、豫东地区打大仗,尽可能地先消灭一部分刮民党军主力。不过军委也给粟大将立了一个军令状:“少则四个月多则八个月,该兵团,加上其他三个纵队,在汴徐线南北地区,以歼灭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目标”
所谓五军自然指的是第五军,前面说过第五军可是王牌部队,历史上1947年刮民党进行的年度战绩考评中,关外以新六军为第一,关内以第五军为第一。两军相比,又以第五军为全国第一。
由此可见这个第五军是多么难对付,而军委竟然要求粟大将在八个月内至少要歼灭第五军至少五六个旅,这等于是说要干掉第五军的主力,这个难度还是很高的。
那么粟大将有这个信心吗?你要说信心十足,那是扯淡也是不现实的,第五军不那么好打,历史上也是在解放战争后期的三大决战中才干掉了这个第五军。可是现在才1945年,哪怕是粟大将恐怕也不敢拍着胸脯说可以吃掉第五军。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信心,以前说过粟大将的作战风格是奔放的,别人不敢打的仗他敢打,甚至一度有些太过于奔放,在战机选择上偏于急躁而蒙受了一定的损失,所以别人不敢打第五军的主意,而粟大将还真敢。
而且战机也很快就出现了。前面说了,王敬久率领以第五军为首的二兵团出徐州直扑枣庄、临沂,扫荡苏北并威胁鲁南,按照蒋某人的战役企图是配合汤恩伯的一兵团光复济南并伺机拿下青岛。
在此期间,自然是北面由74军打头阵,南边由第五军为主。按照军委的指示,一开始准备集中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的主力在微山湖以东临沂以西的枣庄(台儿庄)地区打一个歼灭战,争取消灭第五军。其中山东野战军主要负责阻援,而华中野战军则负责吃骨头。
按照这个指示陈帅的山东野战军一部先继续大张旗鼓的向济南方向撤退,将汤恩伯的第一兵团主力引往山东北面,而部分主力则秘密南下潜伏在邹城、曲阜以东的尼山山区。
与此同时粟大将则在枣庄附近修筑坚固的阵地,吸引第五军前来攻击,一旦第五军上钩,则主力尽数出击同山东解放军主力一起将第五军包围并歼灭。
这个计划不能说有多高明,但也是符合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以山东解放军和华中解放军主力的实力,确实有这个火中取栗的实力,至少是可以试一试的。
但就在计划准备执行时,战场上出现了两个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刮民党方面根据无线电破译、抓捕落单的pla士兵、派遣特务渗透解放区等等方式,从各方面收集情报。逐渐地,刮民党方面发现了t共方面有歼灭第五军的企图。于是坐镇徐州的陈诚和薛岳产生了一个反钓鱼的想法,制定了以第五军为诱饵吸引t共主力,然后集中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主力围歼华中野战军的计划。并开始了实施。
具体的方略就是第一兵团最远的攻击目标只到济南,收复济南之后不再北进,而是伺机南下。与此同时,第五军暂时突出充当诱饵,一旦华中野战军上钩,二兵团其他部队先一拥而上拖住华中野战军,然后一兵团主力快速南下,将华中野战军就地包围消灭。
也就是说,如果陈帅和粟大将继续执行之前的作战计划,恐怕百分之百要掉沟里。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粟大将做出了一个改变战局的决策不打第五军了!
后来粟大将忆道:“我反复考虑到,寻歼敌整编第五师虽然具有一定条件,但不利因素较多,主要是我军主力尚未集中,打援兵力不足,地形也不尽有利,战场过于狭窄。且第五师是蒋军五大主力之一,其战斗素质、装备都比较强大,炮兵火力运用和步炮协同较好,又猬集一团,不贸然行动。我如打他,蒋军必然全力来援。那时我军恐难以快速将其歼灭。况且要歼灭第五军,突击集团至少需要四到五个纵队,在平原地区无险可守的情况下用一到两个纵队是难以阻击敌大量增援部队的。如果我突击集团三到五天内解决不了第五军,敌人援兵赶到,我军就有可能陷于被动。同时苏北地区要点在敌人控制之下,我作战地域比较狭窄,不便于大兵团作战,基于以上考虑,我认为寻歼第五军时机并不成熟,搞得不好,还会给我们自己造成不利局面。”
基于这一番考虑,粟大将放弃了在枣庄寻歼第五军的计划,而是重新制定了一个大步后退放弃鲁西南,引诱刮民党第二兵团向青岛方向进攻,转而在山东中部山地寻机歼灭敌第一兵团某个整编师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要点就在于,第一得将以第五军为首的刮民党军第二兵团主力引向青岛方向,防止他们在山东中部捣乱。第二个要点就在于华中野战军的主力必须隐藏好,既不能被敌第一兵团发现也不能被敌第二兵团发现。第三,陈帅的山东兵团得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汤恩伯部队的注意力。如果能做到这三点,确实有可能在山东中部围歼汤恩伯第一兵团落单的部队。
很快,粟大将就将全新的作战计划上报给了中央军委,而军委方面经过仔细的考虑也很快同意了粟大将的作战计划,并说:“从你们反馈的情况看,打第五军的条件确实不成熟,考虑到相当一部分纵队刚刚完成整编,战斗力存疑,先消灭把握较大的目标是正确的”中央军委不光全盘同意了粟大将的计划,还将一切决策的权力全部下放:“考虑到战机难以捕捉,你们的行动不用事事都向中央请示,抓住一切有利机会迅速行动,尽快打一两个歼灭战。”
如此一来,战场上的情况就完全变了,华中解放军的第三和第八纵队大踏步的向临沂方向撤退,引诱第二兵团向东北方向追击。前面说了,刮民党方面也是做了一个反钓鱼计划的,按照这个计划整编第五师将作为诱饵突前,所以邱清泉立刻就带着自己的主力扑了上去,当然,刮民党方面也不敢真的让整编第五师真的变成孤军,否则第五师一旦有个闪失,老头子那边谁去交代?所以王敬久也是调遣其他部队吊在了第五师屁股后面,一路向东北方向追了过去。
不得不说,第三和第八纵队真心是演技派,大张旗鼓的撤退还真让刮军上当了,以为这真是华中野战军的主力。不疑有诈的王敬久兵团是追着这两个纵队一路就跑远了。当然,他们也是有收获的,10月17日,邱清泉“收复”了临沂,用老蒋的话说:“这是山东剿匪的开门红!”
不光是邱清泉有收获,北面的汤跑跑收获更大,陈帅的山东野战军也是大踏步的后退,将济宁白送给了汤跑跑。当然,以汤跑跑的尿性绝对不会说这些胜利是白捡的,在他的嘴里这是空前辉煌的大胜利,反正他上报给国防部的战绩里t共被消灭十余万人,是惨遭重创。在“大胜”的鼓舞下,第一兵团是一路北上,稍微费了一点功夫之后,再次收复了泰安。
而这时战场上第二个关键节点又到了。按照陈诚和薛岳之前的计划,到了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咬上了整编第五师这个有毒的诱饵,这时候就轮到第一兵团的主力快速南下一起高高兴兴的吃肉了。
但是此时的情况完全不是那么事,第二兵团主力都已经跑到了莒县以南,但是****却丝毫没有上钩的意思,反而是一门心思的继续逃跑,也就是说南边压根就没钓上鱼。而北面的第一兵团很尴尬了,按照原计划,汤跑跑将最能打的整编74师放在后面,之前一路打前锋开路的是桂系的第七军,结果一路“胜仗”是不少,但是却跟刮军嫡系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大部分战果都是第七军拿下的。而这就让第74师和张灵甫很不高兴了。
张灵甫觉得自己是刮军堂堂五大主力之一,理因是冲在前面大砍大杀享有掌声和欢呼的,现在倒好,这一路除了吃沙子是一点儿好处都没有,这货是一肚子的不满意和不高兴。连军座大人都有情绪,自然的第74师上下也是一肚子的牢骚,无奈之下,汤恩伯也只能命令该师停留在大汶口镇附近原地休整待命。
与此同时,攻陷泰安之后,汤恩伯的主力继续北进济南,这一停一走之间,第74师和第一兵团主力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开,形成了一个小空档,而这个空档很快就被粟大将发现了(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