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份报告的政治意义是相当厉害的,不客气地说等于朝老蒋脸蛋上抽了一嘴巴。而且和历史上不同的是,此次的观察团报告警告意味能浓,因为t共已经在苏联的援助下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战斗力,所以在这份报告中,观察员有点“骇人听闻”地警告华盛顿最好是不要支持蒋某人打内战,一旦做出这样的决策,美国在华夏的利益将遭受根本性的损害。
当然,比较可惜的是,这份报告像历史上一样并没能完全得到美国高层的重视,甚至认为报告有点天方夜谭的意思。不过罗斯福也没有否定这份报告,反而是利用这份报告给刮民党施加压力。
不得不说这位老总统也很擅长这种把戏,一时间蒋某人感觉山雨欲来,很不情愿的做出让了让步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但是政治协商会议必须在重庆召开。
对此t共也没有那么小气,只要你蒋某人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这就是一次胜利,至于在重庆召开你以为就对你们有利?天真!
是的,蒋某人确实有借助主场作战的优势的意思,但是他这点小心思根本就瞒了人,很快李晓峰就代表苏联发出了警告:“苏联政府不允许任何人和任何势力破坏这次和平的会议,更不容许有人利用武力胁迫的手段谋取私利。苏联政府将同美国政府一起监督会议的进程!确保华夏长久的和平和民主的实现!”
老蒋真是恨死了苏联,每一次到了关键时刻都是俄国人出来捣乱,如果可以将李晓峰赶出华夏,他一定立刻就做。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随着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当民主党派也和t共一样提出了类似的要求之后,老蒋的心情真心是相当的恶劣。
“校长,这些条件虽然苛刻,但学生以为不妨先答应下来。”
老蒋恶狠狠地瞪了戴笠一眼,怒道:“这要是答应下来,我党三十多年的浴血奋斗将付之东流,而我华夏将国将不国!”
戴笠赶紧解释道:“校长,学生以为,这些纸头上的东西是做不得数的,以党国的实力再加上美国的援助,荡平****是易如反掌。现在最重要的是争取美国的支持!”
戴笠这话说得不假,哪怕是t共在华北打了几个胜仗,但是在刮民党方面看来,刮军依然是远胜****的,尤其是有了美械装备之后,双方的差距就如同泰山和东山一样大。不妨假意答应那些条件,等时机成熟了就可以将其当做擦屁股纸。更何况此时答应这些条件有利于缓解当前沸腾的民怨,扭转舆论上的绝对不利态势。
老蒋接受了戴笠的建议,对他来说这是以退为进的好办法。也确实,随着刮民党方面的让步,政治协商会议终于进入了快车道,一系列的和平建议被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抗战胜利之后成立一个多党派的联合政府。
可能有同志要说,这算什么重要的。之前不也是确定国共合作的原则吗?这还是不一样的,多党派的联合政府将使t共第一次获得法律意义上的同刮民党的对等地位,在联合政府的框架内,大家都是平等的,哪怕是你刮民党依然拥有某种优势,但你不能再随意的以政府的名义对t共喊打喊杀了。
这可以说是从根本上确定了t共的政治地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这是李晓峰十分希望看到的,毕竟在未来,在联合国的那个框架内,能代表华夏的再也不仅仅是刮民党一家,刮民党的绝对话语权被冲散了。也就是说未来华夏在联合国的五大流氓席位中t共是占有股份的,干倒了刮民党之后,t共可以顺理成章的接过代表权。
当然,这也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能干净彻底的消灭老蒋。在李晓峰看来这应该比历史上要容易,如果苏联红军能顺利的解放台湾,那么未来内战爆发之后,老蒋被打垮之后就不可能退守台湾。实际上他基本就没有能退守的地方了,海南岛吗?琼州海峡可不是台湾海峡,当年韩先楚凭借木船都能渡过去,有苏联的支持t共没道理比历史上更差。
在李晓峰看来,老蒋如果跑的足够快的话,倒是有可能去美国建立流亡政府,不过这样的流亡政府有什么意思?更何况就算要成立流亡政府,美国人更中意的代言人绝对不会是蒋某人,美帝完全会找一条更听话的狗。
更何况就算美帝成立这个流亡政府也没有什么意思,因为前面说了,政治协商会议将具有绝对的法律效应。一旦老蒋战败,恐怕其合法地位将会很快被否决,到时候只要苏联力挺,代表权的变更将比历史上容易许多。
这么说吧,李晓峰这一趟来华夏,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促成这个政治协商会议,只要t共在这个会议中能占有一定的地位,那么未来的事情将好办很多。
所以在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并且也将太祖安全护送延安之后,李晓峰是赶紧的返了莫斯科,他已经出来了一两个月,是必须要去了。就在李晓峰登上里2运输机返航的时候,他并不知道第二次邯郸战役终于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t共的三个主力师初步将冈村宁次的部队包围在了安阳以北,一场歼灭战是指日可待了!
话还要从头说起,当日军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势,但却始终奈何不了当面的115时,冈村宁次其实就感到了一丝不妙。八路的顽强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因为随着骑兵第四旅团全员“玉碎”,八路应该没道理继续顽强阻击,除非是更大的战役企图。
当时冈村宁次并没有想到八路已经打算尝尝他这块肥肉的滋味了,他的判断是八路可能要尝试一下正面抵抗皇军,尝试着从游击战转变为正规战。
不得不说,冈村宁次的判断实在是太乐观和想当然了,多年以后在即将被绞死之前,他忆道:“邯郸之战,我断然没有料到八路的战术转变会如此的快,更没有料到当时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强大的野战和攻坚能力,这才做出了错误的抉择”
当时冈村宁次指示命令撤下来的田中久一兵团负责警卫侧翼,他准备继续投入主力直到击溃正面的115师。而此时,129师已经机动到了冈村宁次的左翼,而120师则机动到了其右翼,很快就要如两把钢刀一般插入他的肋部。
这一天来得很快也很突然,用冈村宁次自己的话说:“如惊雷一般炸响。”
贺帅和刘帅的动作相当的快,也相当的果断,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就击溃了日军两翼的警戒部队,不由分说的将鬼子包围了起来。这次进攻进行得如此迅速和突然,以至于让鬼子没有丝毫的反应时间,狼狈的抛下了重伤的和已经战死的战友的尸体向后逃窜。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一下这一点呢?因为鬼子打仗是有特点的,一个是因为大部分都是乡土部队,大部分士兵都是老乡,所以打仗的时候是相当的团结,增援的时候是奋不顾身,撤退的时候也是尽可能的将战友“带走”。
怎么个带走法呢?很简单,轻伤的自然是扶着就走,战死的那自然是拼死拖走,然后集体火化。所以一战下来,经常能看见鬼子脖子上挂着骨灰盒。反正在华夏战场鬼子控制了战场,是尽可能的将每一具遗体都带走,除非是全员玉碎或者被打崩溃,否则定然不会遗留一具遗体的。而这一次鬼子就确实被打崩溃了,不光连战死的战友来不及拖走,连重伤的人也忘了补刀。
可能有同志又要莫名惊诧了,什么叫对重伤的人补刀?这还有一点人性吗?你前头不是说鬼子连尸体都要带走,怎么一眨眼又说虐杀战友了?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一点儿都不矛盾,或者说我们看来很矛盾很违反人性的事儿,在鬼子那里都能得到“合情合理”的解释。比如说上面这一条在鬼子看来就是合情合理的,鬼子是崇尚决不当俘虏的,所以一般的带不走的重伤员都会被要求自杀,在鬼子看来让重伤员自杀属于“人本”之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41年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向陆军颁发的战阵训“惜名”一节中,就将“勿生受囚虏之辱”列为军法,鬼子战败之后可以说别无选择,只有死路一条。
而鬼子所谓的人本之举就是符合日本的“人道主义”的观念。自杀就是“人本”之举,那么不人本但是也能接受的是什么办法呢?那就是所谓的“活杀”了。
比如刮民党腾冲县政府民政科长、腾冲县党部记长李嘉祜就在腾冲敌情报告中记载道:“日军每有伤亡,必将死尸抢运后焚化,绝不留一具尸体与人看见。轻伤者抬医治,重伤者虽其尚能言动,且要求抬医治,皆不听,每以大刀砍为两段,以马驮之而。”
看见没有,这就是当鬼子的下场,反正不是死在敌人手里,就得死在自己人手里,总归是个死字。而这一次鬼子逃窜之急,竟然连拖走尸体活杀重伤员的时间都没有,可见他们被打得有多惨。
冈村宁次获知这个消息之后,自然是勃然大怒,不过当时他并没有想过自己会被包围,他认为土八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刮军想要包围他都得十倍以上的兵力,就算土八路比刮军厉害,五倍的兵力总要吧?
冈村宁次手里头可是有十几万人马,以五倍算之,那也是至少五六十万的兵力。如今华北将八路、土八路统统算进去,能有这么多人吗?
反正冈村宁次是认为不可能的,所以他立刻命令菊兵团和战车第17联队立刻反击,去夺阵地并打垮当面的八路军。不过这个要求是在有点太高了,菊兵团加战车第17联队拢共不到一万人,去正面硬攻120师主力,那几乎等于是肉包子打狗。
半天的苦战下来,战车第17联队坦克被击毁了十几辆,人员损失三四百人,但别说前进了,反而被120师团团包围是动弹不得!
这样糟糕的处境是鬼子所没有料到的,不过当时鬼子还不太着急,认为就算正面打不过八路军,利用夜晚的机会突围总是很轻松的。所以在当天晚上,菊兵团组织了一支“挺身爆破班”,抽调约五十名精锐“皇军”,组成十个小队,准备乘着夜色袭击120师为主力开路。
当时这批鬼子偷偷换上从阵亡八路军士兵身上扒下来的衣服,携带手榴弹、爆破筒、冲锋枪,悄然的向120师阵地渗透。只不过鬼子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八路军也是夜战的好手,而且早就防着鬼子玩夜战了。这一夜120师加强了岗哨是严防死守,等鬼子的挺身爆破班一出现就被发现了,顿时是枪炮齐鸣,手榴弹迫击炮向下雨一样朝鬼子的脑瓜上头扔过去,短短十分钟,挺身爆破班就真的全员“挺身”了。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支很不成功的挺身爆破班却在鬼子那里很成功,据菊兵团的一名小队长忆,当时联队长告诉他们挺身爆破班大获成功“炸毁了敌人山炮七门,重型迫击炮四门,重机枪八挺,炸死敌兵150人以上”。反正我们是不知道鬼子的这个战绩是从哪里清点出来的,因为当夜八路军几乎毫发无伤。
当然,鬼子兵傻乎乎的是最好骗了,上头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还真以为是大获全胜。而最让人想不通的也是这一点,之前上头明明告诉他们挺身爆破班是去开路的,路打通了就立刻转进。而既然挺身爆破班大获全胜那就应该马上突围才对。怎么一眨眼上头又要求加强阵地固守待援了,这分明就是扯淡么!不过当年的鬼子兵还就是连这点基本的判断能力都没有,习惯于盲从的他们傻乎乎的就执行命令了。
冈村宁次是傻眼了,前头骑兵第四旅团才刚刚玩蛋,怎么一眨眼菊兵团和战车第17联队又陷进去了,这不科学哈!无奈之下,他只能从攻击115师的部队中抽调兵力,转而去为菊兵团和战车第17联队解围。
实话实说,冈村宁次这个仗打的那叫一个纠结,很有一点深陷泥潭动弹不得的感觉。哪里像以前他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始终把握着战场上的主动权,而现在他只能跟着八路军的指挥棒走,每每陷入意想不到的战斗中去。
负责解围的是第62师团,这个师团在接受解围任务时还嘲笑了菊兵团和战车第17联队的无能,但是等他们真正跟120师交手之后,其表现真心也好不到哪里去!
当第62师团试图像以往那样先用大炮轰然后用步兵冲就轻而易举地击败“支那人”时,他们遭到了当头棒喝。当第62师团配属的炮兵刚刚开火射击,立刻就遭到了从纵深打来的八路军的重炮反击!
这是苏联支援给t共的1937型152毫米榴弹炮。实际上这应该说一款加榴炮,其最大射程达到2公里,远远的超出了日军装备的150毫米榴弹炮射程。
当时八路军每个师配属的炮兵团中装备有一个1937型152榴的炮兵营,下属三个连,每连8门。这就是八路军最顶级的支援火力。不过说起来,这款加榴炮其实也是老古董了,其亲爹是一战前沙俄的1910型152榴。这款寿命很长的榴弹炮在苏联时代已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卫国战争时期苏军主要装备有1910型152榴的三个直系后代:1910/30型152榴,1937型152加榴炮和1910/34型152加榴炮。
如1937型加榴炮是个混血儿,苏联设计师不过是将一个基于1910型152榴身管加长而来的新身管装在了a19型122毫米野战炮的炮架上。实话实说这种结合相当的不错,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苏联当年产能有限,生产不出那么多a19炮架,无奈之下只能将更老的1931型122毫米野战炮的炮架拿出来凑合着用。这就是1910/34型152加榴炮了。
只不过这个时空由于有了某仙人加入,苏联炮兵的情况好了很多,不需要继续这么凑合,更重要的原因是这种1937型152加榴炮实在有点太重了(移动中接近八吨,战斗中七点一吨),对牵引车辆和公路的要求太高,而红军1938/43型152榴,虽然射程短,但是重量轻一截,远程反炮兵又有射程更远的m46130加农炮,自然的就将这些笨重的1937型152加榴炮淘汰了。
而这些存货正好送给缺乏重火力的t共,对t共来说只要是火炮那就来者不拒,至于运输的问题,反正整个八路军也就装备了72门此种火炮,就是人拉肩扛也能凑出来不是。(未完待续。)
当然,比较可惜的是,这份报告像历史上一样并没能完全得到美国高层的重视,甚至认为报告有点天方夜谭的意思。不过罗斯福也没有否定这份报告,反而是利用这份报告给刮民党施加压力。
不得不说这位老总统也很擅长这种把戏,一时间蒋某人感觉山雨欲来,很不情愿的做出让了让步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但是政治协商会议必须在重庆召开。
对此t共也没有那么小气,只要你蒋某人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这就是一次胜利,至于在重庆召开你以为就对你们有利?天真!
是的,蒋某人确实有借助主场作战的优势的意思,但是他这点小心思根本就瞒了人,很快李晓峰就代表苏联发出了警告:“苏联政府不允许任何人和任何势力破坏这次和平的会议,更不容许有人利用武力胁迫的手段谋取私利。苏联政府将同美国政府一起监督会议的进程!确保华夏长久的和平和民主的实现!”
老蒋真是恨死了苏联,每一次到了关键时刻都是俄国人出来捣乱,如果可以将李晓峰赶出华夏,他一定立刻就做。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随着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当民主党派也和t共一样提出了类似的要求之后,老蒋的心情真心是相当的恶劣。
“校长,这些条件虽然苛刻,但学生以为不妨先答应下来。”
老蒋恶狠狠地瞪了戴笠一眼,怒道:“这要是答应下来,我党三十多年的浴血奋斗将付之东流,而我华夏将国将不国!”
戴笠赶紧解释道:“校长,学生以为,这些纸头上的东西是做不得数的,以党国的实力再加上美国的援助,荡平****是易如反掌。现在最重要的是争取美国的支持!”
戴笠这话说得不假,哪怕是t共在华北打了几个胜仗,但是在刮民党方面看来,刮军依然是远胜****的,尤其是有了美械装备之后,双方的差距就如同泰山和东山一样大。不妨假意答应那些条件,等时机成熟了就可以将其当做擦屁股纸。更何况此时答应这些条件有利于缓解当前沸腾的民怨,扭转舆论上的绝对不利态势。
老蒋接受了戴笠的建议,对他来说这是以退为进的好办法。也确实,随着刮民党方面的让步,政治协商会议终于进入了快车道,一系列的和平建议被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抗战胜利之后成立一个多党派的联合政府。
可能有同志要说,这算什么重要的。之前不也是确定国共合作的原则吗?这还是不一样的,多党派的联合政府将使t共第一次获得法律意义上的同刮民党的对等地位,在联合政府的框架内,大家都是平等的,哪怕是你刮民党依然拥有某种优势,但你不能再随意的以政府的名义对t共喊打喊杀了。
这可以说是从根本上确定了t共的政治地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这是李晓峰十分希望看到的,毕竟在未来,在联合国的那个框架内,能代表华夏的再也不仅仅是刮民党一家,刮民党的绝对话语权被冲散了。也就是说未来华夏在联合国的五大流氓席位中t共是占有股份的,干倒了刮民党之后,t共可以顺理成章的接过代表权。
当然,这也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能干净彻底的消灭老蒋。在李晓峰看来这应该比历史上要容易,如果苏联红军能顺利的解放台湾,那么未来内战爆发之后,老蒋被打垮之后就不可能退守台湾。实际上他基本就没有能退守的地方了,海南岛吗?琼州海峡可不是台湾海峡,当年韩先楚凭借木船都能渡过去,有苏联的支持t共没道理比历史上更差。
在李晓峰看来,老蒋如果跑的足够快的话,倒是有可能去美国建立流亡政府,不过这样的流亡政府有什么意思?更何况就算要成立流亡政府,美国人更中意的代言人绝对不会是蒋某人,美帝完全会找一条更听话的狗。
更何况就算美帝成立这个流亡政府也没有什么意思,因为前面说了,政治协商会议将具有绝对的法律效应。一旦老蒋战败,恐怕其合法地位将会很快被否决,到时候只要苏联力挺,代表权的变更将比历史上容易许多。
这么说吧,李晓峰这一趟来华夏,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促成这个政治协商会议,只要t共在这个会议中能占有一定的地位,那么未来的事情将好办很多。
所以在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并且也将太祖安全护送延安之后,李晓峰是赶紧的返了莫斯科,他已经出来了一两个月,是必须要去了。就在李晓峰登上里2运输机返航的时候,他并不知道第二次邯郸战役终于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t共的三个主力师初步将冈村宁次的部队包围在了安阳以北,一场歼灭战是指日可待了!
话还要从头说起,当日军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势,但却始终奈何不了当面的115时,冈村宁次其实就感到了一丝不妙。八路的顽强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因为随着骑兵第四旅团全员“玉碎”,八路应该没道理继续顽强阻击,除非是更大的战役企图。
当时冈村宁次并没有想到八路已经打算尝尝他这块肥肉的滋味了,他的判断是八路可能要尝试一下正面抵抗皇军,尝试着从游击战转变为正规战。
不得不说,冈村宁次的判断实在是太乐观和想当然了,多年以后在即将被绞死之前,他忆道:“邯郸之战,我断然没有料到八路的战术转变会如此的快,更没有料到当时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强大的野战和攻坚能力,这才做出了错误的抉择”
当时冈村宁次指示命令撤下来的田中久一兵团负责警卫侧翼,他准备继续投入主力直到击溃正面的115师。而此时,129师已经机动到了冈村宁次的左翼,而120师则机动到了其右翼,很快就要如两把钢刀一般插入他的肋部。
这一天来得很快也很突然,用冈村宁次自己的话说:“如惊雷一般炸响。”
贺帅和刘帅的动作相当的快,也相当的果断,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就击溃了日军两翼的警戒部队,不由分说的将鬼子包围了起来。这次进攻进行得如此迅速和突然,以至于让鬼子没有丝毫的反应时间,狼狈的抛下了重伤的和已经战死的战友的尸体向后逃窜。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一下这一点呢?因为鬼子打仗是有特点的,一个是因为大部分都是乡土部队,大部分士兵都是老乡,所以打仗的时候是相当的团结,增援的时候是奋不顾身,撤退的时候也是尽可能的将战友“带走”。
怎么个带走法呢?很简单,轻伤的自然是扶着就走,战死的那自然是拼死拖走,然后集体火化。所以一战下来,经常能看见鬼子脖子上挂着骨灰盒。反正在华夏战场鬼子控制了战场,是尽可能的将每一具遗体都带走,除非是全员玉碎或者被打崩溃,否则定然不会遗留一具遗体的。而这一次鬼子就确实被打崩溃了,不光连战死的战友来不及拖走,连重伤的人也忘了补刀。
可能有同志又要莫名惊诧了,什么叫对重伤的人补刀?这还有一点人性吗?你前头不是说鬼子连尸体都要带走,怎么一眨眼又说虐杀战友了?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一点儿都不矛盾,或者说我们看来很矛盾很违反人性的事儿,在鬼子那里都能得到“合情合理”的解释。比如说上面这一条在鬼子看来就是合情合理的,鬼子是崇尚决不当俘虏的,所以一般的带不走的重伤员都会被要求自杀,在鬼子看来让重伤员自杀属于“人本”之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41年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向陆军颁发的战阵训“惜名”一节中,就将“勿生受囚虏之辱”列为军法,鬼子战败之后可以说别无选择,只有死路一条。
而鬼子所谓的人本之举就是符合日本的“人道主义”的观念。自杀就是“人本”之举,那么不人本但是也能接受的是什么办法呢?那就是所谓的“活杀”了。
比如刮民党腾冲县政府民政科长、腾冲县党部记长李嘉祜就在腾冲敌情报告中记载道:“日军每有伤亡,必将死尸抢运后焚化,绝不留一具尸体与人看见。轻伤者抬医治,重伤者虽其尚能言动,且要求抬医治,皆不听,每以大刀砍为两段,以马驮之而。”
看见没有,这就是当鬼子的下场,反正不是死在敌人手里,就得死在自己人手里,总归是个死字。而这一次鬼子逃窜之急,竟然连拖走尸体活杀重伤员的时间都没有,可见他们被打得有多惨。
冈村宁次获知这个消息之后,自然是勃然大怒,不过当时他并没有想过自己会被包围,他认为土八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刮军想要包围他都得十倍以上的兵力,就算土八路比刮军厉害,五倍的兵力总要吧?
冈村宁次手里头可是有十几万人马,以五倍算之,那也是至少五六十万的兵力。如今华北将八路、土八路统统算进去,能有这么多人吗?
反正冈村宁次是认为不可能的,所以他立刻命令菊兵团和战车第17联队立刻反击,去夺阵地并打垮当面的八路军。不过这个要求是在有点太高了,菊兵团加战车第17联队拢共不到一万人,去正面硬攻120师主力,那几乎等于是肉包子打狗。
半天的苦战下来,战车第17联队坦克被击毁了十几辆,人员损失三四百人,但别说前进了,反而被120师团团包围是动弹不得!
这样糟糕的处境是鬼子所没有料到的,不过当时鬼子还不太着急,认为就算正面打不过八路军,利用夜晚的机会突围总是很轻松的。所以在当天晚上,菊兵团组织了一支“挺身爆破班”,抽调约五十名精锐“皇军”,组成十个小队,准备乘着夜色袭击120师为主力开路。
当时这批鬼子偷偷换上从阵亡八路军士兵身上扒下来的衣服,携带手榴弹、爆破筒、冲锋枪,悄然的向120师阵地渗透。只不过鬼子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八路军也是夜战的好手,而且早就防着鬼子玩夜战了。这一夜120师加强了岗哨是严防死守,等鬼子的挺身爆破班一出现就被发现了,顿时是枪炮齐鸣,手榴弹迫击炮向下雨一样朝鬼子的脑瓜上头扔过去,短短十分钟,挺身爆破班就真的全员“挺身”了。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支很不成功的挺身爆破班却在鬼子那里很成功,据菊兵团的一名小队长忆,当时联队长告诉他们挺身爆破班大获成功“炸毁了敌人山炮七门,重型迫击炮四门,重机枪八挺,炸死敌兵150人以上”。反正我们是不知道鬼子的这个战绩是从哪里清点出来的,因为当夜八路军几乎毫发无伤。
当然,鬼子兵傻乎乎的是最好骗了,上头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还真以为是大获全胜。而最让人想不通的也是这一点,之前上头明明告诉他们挺身爆破班是去开路的,路打通了就立刻转进。而既然挺身爆破班大获全胜那就应该马上突围才对。怎么一眨眼上头又要求加强阵地固守待援了,这分明就是扯淡么!不过当年的鬼子兵还就是连这点基本的判断能力都没有,习惯于盲从的他们傻乎乎的就执行命令了。
冈村宁次是傻眼了,前头骑兵第四旅团才刚刚玩蛋,怎么一眨眼菊兵团和战车第17联队又陷进去了,这不科学哈!无奈之下,他只能从攻击115师的部队中抽调兵力,转而去为菊兵团和战车第17联队解围。
实话实说,冈村宁次这个仗打的那叫一个纠结,很有一点深陷泥潭动弹不得的感觉。哪里像以前他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始终把握着战场上的主动权,而现在他只能跟着八路军的指挥棒走,每每陷入意想不到的战斗中去。
负责解围的是第62师团,这个师团在接受解围任务时还嘲笑了菊兵团和战车第17联队的无能,但是等他们真正跟120师交手之后,其表现真心也好不到哪里去!
当第62师团试图像以往那样先用大炮轰然后用步兵冲就轻而易举地击败“支那人”时,他们遭到了当头棒喝。当第62师团配属的炮兵刚刚开火射击,立刻就遭到了从纵深打来的八路军的重炮反击!
这是苏联支援给t共的1937型152毫米榴弹炮。实际上这应该说一款加榴炮,其最大射程达到2公里,远远的超出了日军装备的150毫米榴弹炮射程。
当时八路军每个师配属的炮兵团中装备有一个1937型152榴的炮兵营,下属三个连,每连8门。这就是八路军最顶级的支援火力。不过说起来,这款加榴炮其实也是老古董了,其亲爹是一战前沙俄的1910型152榴。这款寿命很长的榴弹炮在苏联时代已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卫国战争时期苏军主要装备有1910型152榴的三个直系后代:1910/30型152榴,1937型152加榴炮和1910/34型152加榴炮。
如1937型加榴炮是个混血儿,苏联设计师不过是将一个基于1910型152榴身管加长而来的新身管装在了a19型122毫米野战炮的炮架上。实话实说这种结合相当的不错,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苏联当年产能有限,生产不出那么多a19炮架,无奈之下只能将更老的1931型122毫米野战炮的炮架拿出来凑合着用。这就是1910/34型152加榴炮了。
只不过这个时空由于有了某仙人加入,苏联炮兵的情况好了很多,不需要继续这么凑合,更重要的原因是这种1937型152加榴炮实在有点太重了(移动中接近八吨,战斗中七点一吨),对牵引车辆和公路的要求太高,而红军1938/43型152榴,虽然射程短,但是重量轻一截,远程反炮兵又有射程更远的m46130加农炮,自然的就将这些笨重的1937型152加榴炮淘汰了。
而这些存货正好送给缺乏重火力的t共,对t共来说只要是火炮那就来者不拒,至于运输的问题,反正整个八路军也就装备了72门此种火炮,就是人拉肩扛也能凑出来不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