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太太吃过饭,补了一个妆,就和李媒婆一道出了朱家大院的铁栅门。
经过朱家大院到鲤鱼渡的鹅卵石路面,淌过鸟龙江,上了龙山岙的小土路。两个人边走边聊,不一会就进了王家祠堂的牌坊。
远远就看见一边晒太阳一边闭目养神的王耀荣老先生、独自在院子里的阶檐下坐着。
李媒婆走近前去,小心翼翼的唤了一声,“王老先生。”
王耀荣睁开眼睛一看,见李媒婆身边还站着一个珠光宝气的太太,正面带微笑看着他,估计她一定是朱太太了。
他马上站起来,不好意思的说:“您好!太太,不知您来,有失远迎。”
朱太太微笑着说:“远迎不敢当,我是来找您商量要紧事儿的,不知王老先生可否愿意将您的孙女秋霞,下嫁到我朱家去。”
王耀荣见朱太太开门见山的说明了来意,并且语气还那么谦虚,于是毕恭毕敬的把朱太太和李媒婆请到了老五王思礼的私厅里。
毫无准备的于韵妹显得有点慌手慌脚。她一边搬椅子招呼人坐下,一边叫秋霞泡茶。
李媒婆拍着巴掌,像唱戏的一样笑着说:“王师母,朱太太是诚心诚意登门来求亲的。为了免除您的顾虑,太太亲自来求您了,您可别不识抬举啊!”
这时,秋霞用一个茶盘,端了四杯茶和一碟南瓜籽上来。
她迈着轻盈的脚步走到朱太太面前,脸上带着一种既大方又羞涩的表情,把一杯茶放在朱太太面前,微笑着说:“太太,请用茶。”
接着她又递给了李媒婆一杯。再就是给爷爷一杯,母亲一杯,然后又把一碟南瓜籽放在小方桌上。
上完茶以后,秋霞便微弯着腰退出了私厅,进自己的闺房去了。
朱太太见秋霞如此文雅的举止,更是喜欢,便向王耀荣和于韵妹说:“老先生,王师母,我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您们尽可大胆放心,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调包的现象。再说,我儿子尚未婚配,秋霞姑娘去了我们朱家,肯定是做妻子,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也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呵呵!太太,有什么要求,您尽管说,我们也是这样认为,有什么要求,大家都当着面说清楚,避免以后产生矛盾。”王耀荣笑着说。
朱太太品了一口茶,微笑着说:“能这样那就再好不过了,我的意思是,让孩子们双方见个面,毕竟以后的日子,还是孩子们自己过,我们做父母的也栽不了千岁草,不可能一直陪着他们。只要他们过得好,我们当然是高兴的,他们过得不好,我们也伤心难过。现在城里面,孩子们的婚姻已经不由父母做主了,都是孩子们自己找。用他们的话说,叫谈恋爱。当然我也不懂什么是谈恋爱,我只希望贤儿和秋霞能够相中。他们要是相不中,我就一百二十个喜欢秋霞姑娘也是没用的,他们要是自己相中了,我可是求之不得的,不知老先生和王师母意下如何?”
听了朱太太这翻话,王耀荣沉思了片刻,看了看沉默不语的儿媳妇于韵妹说:“太太,您和李媒婆先坐一会,先嗑点瓜子,容我和我儿媳妇商量一下,再答复您。”
王耀荣说完这话后,就和于韵妺一起去了秋霞的闺房。
其实朱太太提出的要求,正合王耀荣之意。在对待儿孙的婚姻问题上,他总觉得有些对不起他们,但社会是这样,自古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也是没有办法。现在都民国了,很多风俗都在改。比如妇女们裹脚的事,不是也改了吗?
他对于韵妹说:“老五媳妇,我认为让秋霞跟朱公子见个面,会更好些,你认为呢?”
“就怕娘会不同意。”于韵妹说。
“你娘死脑筋,不用管他,我会跟她说,关键是你和老五同意就行。”王耀荣说。
于韵妹看了看正把纺纱车摇得嘎啦嘎啦响的秋霞,叹了口气说:“唉,如果是这样,家里的人又要议论纷纷了,到时还不知道要听多少闲话。”
这时,纺车的嘎啦声突然停止了。房间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秋霞停止纺织,抬起头来说:“爷爷,娘,我愿意跟朱公子见面,毕竟婚姻是一辈子的事,不管朱公子是什么样的人,我见到了总比没见到强,省得到时自己嫁的是猫还是狗都不知道。”
王耀荣听了秋霞的表态,便对于韵妹说:“老五媳妇,我看你就别犹豫了,秋霞说的有道理,就这样定了吧。”
“就依您和秋霞的意思吧,只是等老五回来,我怎么跟他讲呢?”于韵妹不无担心地说。
“老五毕竟是个教书先生,他肯定会同意的,你就别顾虑那么多了。”王耀荣说。
于韵妹也不是普通愚昧的村妇,她是一个思想开明的人,不然她也不会让秋霞读书识字。
既然秋霞已经表示同意朱公子跟自己见面,她也就点头同意了。
从秋霞的房间出去,王耀荣便对朱太太提出的、让秋霞和季贤见面的要求表示同意,并兴高采烈的去前东屋拿他的万宝全书,准备为秋霞择日相亲。
朱太太怎么也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眸子里是一副心想事成,富有诗意的五彩缤纷的图画。
她高兴得忘乎所以,得意地瞟了身边的李媒婆一眼,兴奋地对于韵妹说:“王师母,想不到您是这样通达的人,俗话说,娶媳妇看丈母娘,看来我替贤儿选的媳妇是选对人啦!”
“太太,您过奖了,谢谢您看得起我们,不嫌弃小女秋霞。其实我们这样小户人家的女生,是没想过要嫁到您这样有头有脸的富贵人家去的,都是您看得起我们,谢谢您的抬爱。”于韵妹淡淡的一笑说。
此时的于韵妹,脸庞上虽已刻下了几道岁月的痕迹,但并不防碍她的美丽,反而体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非凡气质。与衣着华丽,皮肤光滑细腻且无一丝皱纹的朱太太对比,一个显得沧桑知性,一个显得雍容华贵。而一身土得掉渣的李媒婆在她俩之间,俨然成了一种明显的反衬。
待王耀荣取来万宝全书时,三个女人的一台戏就结束了。她们一齐把头凑到王耀荣跟前,装模作样的看万宝全书上的说文,当然不是为了看懂,只是凑个热闹而已。
王耀荣一边翻阅着万宝全书,一边掐着指头推算。那副严肃认真容不得半点马虎的样子,使他这张饱经风霜的脸,更加显得严峻而富有。
他沉思片刻后,抬起头来,一脸兴奋地说:“三月初三,好日子!上巳桃花节,丽人选情郎。就三月初三吧。”
秋霞相亲的日子,经王耀荣、于韵妹、朱太太等人商议决定,定在了三月初三。这个决定是富有新的思想意识的,完全不存在父母包办的意思,在当时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的观念里,已经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了。
王耀荣本来就是一个思想新潮的人,他的妻子唐素娥就是他的师妹,跟他一起参加过义和团。他俩就是在义和团成亲的,因此,他本身就是一个包办婚姻的反对者。
再说,于韵妹虽然没上过学,不认识字,但她的丈夫王思礼是个教书先生,长期受对方的积极影响,耳濡目染,她的思想意识也是超前的。当年,国父孙中山先生倡导妇女放脚时,她立马就把秋霞已经被婆婆缠住的脚放开了,秋霞也因此才有了一双正常人的大脚。
正因为长辈们思想开明,才使秋霞免受包办婚姻之苦。
大约下午四点,朱太太和李媒婆便起身告辞。
王耀荣和于韵妹将朱太太和李媒婆送到牌坊外才返回。
差不多下午五点钟的样子,朱太太和李媒婆开开心心地回到了朱家大院。
朱太太邀李媒婆进屋去坐一坐。
李媒婆没有进去,而是礼貌地与朱太太告辞,并对今天这一意想不到的满意结果,表示对朱太太的祝贺。
她满脸堆笑地恭维说:“太太精明能干,少爷与秋霞姑娘的亲事一定能成的。”
朱太太心里高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她从黑色窝绒绣花包包里拿出两块银元,放在李媒婆手心里说:“今天多亏了李大姐陪我演戏,下次还少不了您的配合,谢谢您!”
李媒婆满是皱褶的脸,笑得更是没有一块平整的地方了。她连忙表态说:“只要太太有用得上我的地方,尽管吩咐就是,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推辞的。”
李媒婆心花怒放的走了以后,朱太太便带着成功的喜悦和对下一步计划的酝酿,坐到了沙发上。她斜躺着闭上眼睛,进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季贤吃过中午饭以后,在书房的躺椅上睡了一会午觉。他并没有把吃饭时跟母亲打赌的话放在心上,睡一觉醒来,就全忘记了。
他感觉很无聊,不知道如何打发这整个一下午的时间。看书又看不进去,于是他就动身去鲤鱼洲街市找朋友下棋去了。
傍晚回来时,季贤看见母亲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若有所思的样子,他就又想起了中午和母亲打的赌来。
季贤走近沙发,在母亲斜对面的单人沙发上坐下,摆出一副好不得意的样子说:“怎么样,您输了吧,我就知道您赢不了的。再说,又不是我找老婆,我跟着去瞎掺和干什么?我只不过是说说而已。”
“娘要是赢了呢?”朱太太坐起身来,睁开眯着的眼睛,注视着季贤,颇带几分得意的反问。
“不可能,您就蒙我吧。”季贤坚定的说。
“三月初三,你和俊生一起去王家祠堂相亲,我已经跟王家祠堂的老先生和王师母说好了。”朱太太说完,站起身来,拧起他的小包包上楼,进了自己的卧室。
昨晚上一宿没睡,今天中午又没睡午觉,此时,她困绝了,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季贤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以为是听错了,想问个清楚,于是他回过头来朝楼上望去,已经不见了母亲的身影。
他跟上楼去,推开母亲的卧室,才发现母亲已经睡着了。他只好轻轻的带上房门,下楼去后院,准备找齐伯商量一下今年春耕春种的事情。
经过朱家大院到鲤鱼渡的鹅卵石路面,淌过鸟龙江,上了龙山岙的小土路。两个人边走边聊,不一会就进了王家祠堂的牌坊。
远远就看见一边晒太阳一边闭目养神的王耀荣老先生、独自在院子里的阶檐下坐着。
李媒婆走近前去,小心翼翼的唤了一声,“王老先生。”
王耀荣睁开眼睛一看,见李媒婆身边还站着一个珠光宝气的太太,正面带微笑看着他,估计她一定是朱太太了。
他马上站起来,不好意思的说:“您好!太太,不知您来,有失远迎。”
朱太太微笑着说:“远迎不敢当,我是来找您商量要紧事儿的,不知王老先生可否愿意将您的孙女秋霞,下嫁到我朱家去。”
王耀荣见朱太太开门见山的说明了来意,并且语气还那么谦虚,于是毕恭毕敬的把朱太太和李媒婆请到了老五王思礼的私厅里。
毫无准备的于韵妹显得有点慌手慌脚。她一边搬椅子招呼人坐下,一边叫秋霞泡茶。
李媒婆拍着巴掌,像唱戏的一样笑着说:“王师母,朱太太是诚心诚意登门来求亲的。为了免除您的顾虑,太太亲自来求您了,您可别不识抬举啊!”
这时,秋霞用一个茶盘,端了四杯茶和一碟南瓜籽上来。
她迈着轻盈的脚步走到朱太太面前,脸上带着一种既大方又羞涩的表情,把一杯茶放在朱太太面前,微笑着说:“太太,请用茶。”
接着她又递给了李媒婆一杯。再就是给爷爷一杯,母亲一杯,然后又把一碟南瓜籽放在小方桌上。
上完茶以后,秋霞便微弯着腰退出了私厅,进自己的闺房去了。
朱太太见秋霞如此文雅的举止,更是喜欢,便向王耀荣和于韵妹说:“老先生,王师母,我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您们尽可大胆放心,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调包的现象。再说,我儿子尚未婚配,秋霞姑娘去了我们朱家,肯定是做妻子,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也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呵呵!太太,有什么要求,您尽管说,我们也是这样认为,有什么要求,大家都当着面说清楚,避免以后产生矛盾。”王耀荣笑着说。
朱太太品了一口茶,微笑着说:“能这样那就再好不过了,我的意思是,让孩子们双方见个面,毕竟以后的日子,还是孩子们自己过,我们做父母的也栽不了千岁草,不可能一直陪着他们。只要他们过得好,我们当然是高兴的,他们过得不好,我们也伤心难过。现在城里面,孩子们的婚姻已经不由父母做主了,都是孩子们自己找。用他们的话说,叫谈恋爱。当然我也不懂什么是谈恋爱,我只希望贤儿和秋霞能够相中。他们要是相不中,我就一百二十个喜欢秋霞姑娘也是没用的,他们要是自己相中了,我可是求之不得的,不知老先生和王师母意下如何?”
听了朱太太这翻话,王耀荣沉思了片刻,看了看沉默不语的儿媳妇于韵妹说:“太太,您和李媒婆先坐一会,先嗑点瓜子,容我和我儿媳妇商量一下,再答复您。”
王耀荣说完这话后,就和于韵妺一起去了秋霞的闺房。
其实朱太太提出的要求,正合王耀荣之意。在对待儿孙的婚姻问题上,他总觉得有些对不起他们,但社会是这样,自古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也是没有办法。现在都民国了,很多风俗都在改。比如妇女们裹脚的事,不是也改了吗?
他对于韵妹说:“老五媳妇,我认为让秋霞跟朱公子见个面,会更好些,你认为呢?”
“就怕娘会不同意。”于韵妹说。
“你娘死脑筋,不用管他,我会跟她说,关键是你和老五同意就行。”王耀荣说。
于韵妹看了看正把纺纱车摇得嘎啦嘎啦响的秋霞,叹了口气说:“唉,如果是这样,家里的人又要议论纷纷了,到时还不知道要听多少闲话。”
这时,纺车的嘎啦声突然停止了。房间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秋霞停止纺织,抬起头来说:“爷爷,娘,我愿意跟朱公子见面,毕竟婚姻是一辈子的事,不管朱公子是什么样的人,我见到了总比没见到强,省得到时自己嫁的是猫还是狗都不知道。”
王耀荣听了秋霞的表态,便对于韵妹说:“老五媳妇,我看你就别犹豫了,秋霞说的有道理,就这样定了吧。”
“就依您和秋霞的意思吧,只是等老五回来,我怎么跟他讲呢?”于韵妹不无担心地说。
“老五毕竟是个教书先生,他肯定会同意的,你就别顾虑那么多了。”王耀荣说。
于韵妹也不是普通愚昧的村妇,她是一个思想开明的人,不然她也不会让秋霞读书识字。
既然秋霞已经表示同意朱公子跟自己见面,她也就点头同意了。
从秋霞的房间出去,王耀荣便对朱太太提出的、让秋霞和季贤见面的要求表示同意,并兴高采烈的去前东屋拿他的万宝全书,准备为秋霞择日相亲。
朱太太怎么也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眸子里是一副心想事成,富有诗意的五彩缤纷的图画。
她高兴得忘乎所以,得意地瞟了身边的李媒婆一眼,兴奋地对于韵妹说:“王师母,想不到您是这样通达的人,俗话说,娶媳妇看丈母娘,看来我替贤儿选的媳妇是选对人啦!”
“太太,您过奖了,谢谢您看得起我们,不嫌弃小女秋霞。其实我们这样小户人家的女生,是没想过要嫁到您这样有头有脸的富贵人家去的,都是您看得起我们,谢谢您的抬爱。”于韵妹淡淡的一笑说。
此时的于韵妹,脸庞上虽已刻下了几道岁月的痕迹,但并不防碍她的美丽,反而体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非凡气质。与衣着华丽,皮肤光滑细腻且无一丝皱纹的朱太太对比,一个显得沧桑知性,一个显得雍容华贵。而一身土得掉渣的李媒婆在她俩之间,俨然成了一种明显的反衬。
待王耀荣取来万宝全书时,三个女人的一台戏就结束了。她们一齐把头凑到王耀荣跟前,装模作样的看万宝全书上的说文,当然不是为了看懂,只是凑个热闹而已。
王耀荣一边翻阅着万宝全书,一边掐着指头推算。那副严肃认真容不得半点马虎的样子,使他这张饱经风霜的脸,更加显得严峻而富有。
他沉思片刻后,抬起头来,一脸兴奋地说:“三月初三,好日子!上巳桃花节,丽人选情郎。就三月初三吧。”
秋霞相亲的日子,经王耀荣、于韵妹、朱太太等人商议决定,定在了三月初三。这个决定是富有新的思想意识的,完全不存在父母包办的意思,在当时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的观念里,已经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了。
王耀荣本来就是一个思想新潮的人,他的妻子唐素娥就是他的师妹,跟他一起参加过义和团。他俩就是在义和团成亲的,因此,他本身就是一个包办婚姻的反对者。
再说,于韵妹虽然没上过学,不认识字,但她的丈夫王思礼是个教书先生,长期受对方的积极影响,耳濡目染,她的思想意识也是超前的。当年,国父孙中山先生倡导妇女放脚时,她立马就把秋霞已经被婆婆缠住的脚放开了,秋霞也因此才有了一双正常人的大脚。
正因为长辈们思想开明,才使秋霞免受包办婚姻之苦。
大约下午四点,朱太太和李媒婆便起身告辞。
王耀荣和于韵妹将朱太太和李媒婆送到牌坊外才返回。
差不多下午五点钟的样子,朱太太和李媒婆开开心心地回到了朱家大院。
朱太太邀李媒婆进屋去坐一坐。
李媒婆没有进去,而是礼貌地与朱太太告辞,并对今天这一意想不到的满意结果,表示对朱太太的祝贺。
她满脸堆笑地恭维说:“太太精明能干,少爷与秋霞姑娘的亲事一定能成的。”
朱太太心里高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她从黑色窝绒绣花包包里拿出两块银元,放在李媒婆手心里说:“今天多亏了李大姐陪我演戏,下次还少不了您的配合,谢谢您!”
李媒婆满是皱褶的脸,笑得更是没有一块平整的地方了。她连忙表态说:“只要太太有用得上我的地方,尽管吩咐就是,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推辞的。”
李媒婆心花怒放的走了以后,朱太太便带着成功的喜悦和对下一步计划的酝酿,坐到了沙发上。她斜躺着闭上眼睛,进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季贤吃过中午饭以后,在书房的躺椅上睡了一会午觉。他并没有把吃饭时跟母亲打赌的话放在心上,睡一觉醒来,就全忘记了。
他感觉很无聊,不知道如何打发这整个一下午的时间。看书又看不进去,于是他就动身去鲤鱼洲街市找朋友下棋去了。
傍晚回来时,季贤看见母亲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若有所思的样子,他就又想起了中午和母亲打的赌来。
季贤走近沙发,在母亲斜对面的单人沙发上坐下,摆出一副好不得意的样子说:“怎么样,您输了吧,我就知道您赢不了的。再说,又不是我找老婆,我跟着去瞎掺和干什么?我只不过是说说而已。”
“娘要是赢了呢?”朱太太坐起身来,睁开眯着的眼睛,注视着季贤,颇带几分得意的反问。
“不可能,您就蒙我吧。”季贤坚定的说。
“三月初三,你和俊生一起去王家祠堂相亲,我已经跟王家祠堂的老先生和王师母说好了。”朱太太说完,站起身来,拧起他的小包包上楼,进了自己的卧室。
昨晚上一宿没睡,今天中午又没睡午觉,此时,她困绝了,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季贤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以为是听错了,想问个清楚,于是他回过头来朝楼上望去,已经不见了母亲的身影。
他跟上楼去,推开母亲的卧室,才发现母亲已经睡着了。他只好轻轻的带上房门,下楼去后院,准备找齐伯商量一下今年春耕春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