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归老家,死后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包公其人,暂且说到这,包公大名,响彻云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接下来重点说说他的儿子。
当初,包公有一个儿子,名叫名繶,十九岁时娶淮阳崔氏为妻,这崔氏可不简单,她是当过三朝宰相的吕蒙正的外孙女,因此包家与崔家算得上是门当户对,都是名臣高官。
包繶因父亲包拯官居高位,自幼便受到皇帝特殊的荫补,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获得宋仁宗赵祯赐封为太长寺太祝,但还未上任便于婚后第二年病故。
崔氏伤心欲绝,谁知祸不单行,数年之后,五岁的儿子包文辅又夭折,崔氏与包公失去了唯一的长子和长孙,心如刀绞,但包公夫妇毕竟是开朗之人,不希望崔氏年纪轻轻便在家守节,劝她再嫁,但崔氏执意不从,公婆失去独子已够悲伤,自己再离开岂不叫老人家们更添一层痛苦。便说:“公公是天下尽为仰慕之人,吾可代夫君奉养翁姑,心满意足矣。”
包公以身作则,他的精神完全影响了他的的夫人,儿子,儿媳,他的儿子,儿媳全是孝顺之人,感天动地。
虽然长子和长孙早亡,但包公并未绝后,包公的第二个儿子,叫包绶,是包公小妾的儿子。
说起包公的第二个儿子,更是让人感慨。
包绶,北宋名臣包拯次子,生母是包公身旁侍妾媵孙氏,但未出世,生母孙氏便被包公打发回娘家,多亏大嫂崔氏知悉孙氏怀有身孕,便背着包公夫妇,私底下不断派人送钱财衣物等到孙家,孙氏生下一名男孩,崔氏又偷偷将男孩抱养在自己房里,名为长嫂,实为养母,翌年,在包公六十岁大寿之际崔氏将还在襁褓之中的孩子送到包公面前,包公夫妇大喜,遂将此子取名包绶。
此后崔氏在包家守节二十年,后来宋哲宗下旨加封她为永嘉郡君,堪为一段佳话。
公元1105年,包青天的儿子包绶病逝,这个包绶临死前把包公用一生心血写成的《希仁全集》送给裴宣,所以说裴宣是包青天的传人。
而包康年,包耆年,包彭年,包景年四人,皆是包绶之子,包公之孙,早年因大宋战乱,与父亲分别多年,再见面竟是永别,而这次与裴宣见面,竟是在这梁宋边境!(未完待续。。)
包公其人,暂且说到这,包公大名,响彻云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接下来重点说说他的儿子。
当初,包公有一个儿子,名叫名繶,十九岁时娶淮阳崔氏为妻,这崔氏可不简单,她是当过三朝宰相的吕蒙正的外孙女,因此包家与崔家算得上是门当户对,都是名臣高官。
包繶因父亲包拯官居高位,自幼便受到皇帝特殊的荫补,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获得宋仁宗赵祯赐封为太长寺太祝,但还未上任便于婚后第二年病故。
崔氏伤心欲绝,谁知祸不单行,数年之后,五岁的儿子包文辅又夭折,崔氏与包公失去了唯一的长子和长孙,心如刀绞,但包公夫妇毕竟是开朗之人,不希望崔氏年纪轻轻便在家守节,劝她再嫁,但崔氏执意不从,公婆失去独子已够悲伤,自己再离开岂不叫老人家们更添一层痛苦。便说:“公公是天下尽为仰慕之人,吾可代夫君奉养翁姑,心满意足矣。”
包公以身作则,他的精神完全影响了他的的夫人,儿子,儿媳,他的儿子,儿媳全是孝顺之人,感天动地。
虽然长子和长孙早亡,但包公并未绝后,包公的第二个儿子,叫包绶,是包公小妾的儿子。
说起包公的第二个儿子,更是让人感慨。
包绶,北宋名臣包拯次子,生母是包公身旁侍妾媵孙氏,但未出世,生母孙氏便被包公打发回娘家,多亏大嫂崔氏知悉孙氏怀有身孕,便背着包公夫妇,私底下不断派人送钱财衣物等到孙家,孙氏生下一名男孩,崔氏又偷偷将男孩抱养在自己房里,名为长嫂,实为养母,翌年,在包公六十岁大寿之际崔氏将还在襁褓之中的孩子送到包公面前,包公夫妇大喜,遂将此子取名包绶。
此后崔氏在包家守节二十年,后来宋哲宗下旨加封她为永嘉郡君,堪为一段佳话。
公元1105年,包青天的儿子包绶病逝,这个包绶临死前把包公用一生心血写成的《希仁全集》送给裴宣,所以说裴宣是包青天的传人。
而包康年,包耆年,包彭年,包景年四人,皆是包绶之子,包公之孙,早年因大宋战乱,与父亲分别多年,再见面竟是永别,而这次与裴宣见面,竟是在这梁宋边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