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关键词雲来閣,阅读本书最快的更新章节,或者直接访问网站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猎击三国》更多支持!
(感谢大盟、赵无恤2014、ufgw、无头公爵支持!)
从雒阳到颖川并不远,也就三百多里,快马奔行,不过三四日,正因为近,马悍才敢来一个颖川行。这一次,他只带一队狼牙飞骑随行——不是他不想多带,他亲领的一百重骑与一百飞骑,已不是单纯的白狼营骑军,而是身负护卫天子的禁卫护军。如果他带走太多,必然会引起众臣不满与天子忧虑。五十骑,算是上限。
周仓、乌追、韩希等都请求率兵随行,不过俱被马悍否决。眼下他手头兵少将寡,守关尚且勉强,怎能让这些守关将领给自己当随从?
对于此行的安全,马悍并不担心。轘辕关离阳翟不过二百里,守将乌追麾下多为骑兵,但有所需,飞鹰传书,一日夜便可有三百骑驰援抵达。马悍相信,只要手头有三百白狼悍骑,不敢说纵横驰骋,但若想要走的话,天下没几支军队能拦得住。
马悍率精骑护送随行,对蔡* 昭姬而言,当真是意外之喜。这不仅是安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马悍所代表的身份,对其父殡殓之礼堪称一种高规格。而昭姬之所以等到如今才扶柩南下,盖因等她那位上党之妻的妹妹。毕竟这样的大事,姊妹缺一不可。
昭姬之妹明姬,模样与乃姊并不肖似,圆脸白肤,体态丰腴,满头珠翠。衣饰华丽,有车马代步,随行有十余僮仆及二十护卫骑士。
由于是扶柩而行,姊妹二人俱披麻衣,半日乘车,半日扶柩,饮食也以素食为主,以示诚孝。
马悍与随行狼骑则收起兵甲,装束一如普通护卫,但行动却严格遵守行军方式:十骑前出十里为前哨。十骑后掇五里为断后,左右百步各十骑遮断,倚傍左右的,则是十骑与两名鹰奴。以及一位并不属于狼牙飞骑的帐下督,贾玑。
贾玑是自行请求来的,马悍知其心意,看在老贾的面子上,便也同意了。
如此一路缓行,两日之后才出轘辕关。乌追亲率百骑护送出三十里,直到嵩山脚下才返回。队伍沿嵩山山脉穿行,顺颖水而下,又行两日。抵达阳城。
阳城本是上县,户口最盛时曾达五万余口,不过在初平二年,李傕曾纵兵大掠颖川。荼毒百里。当时荀彧若非早有预感,及时迁徙家族,只怕早已成为刀下之鬼。颖川世家与李傕结下的仇。不可谓不深。从这一点也可看出,得罪了天下士人的李傕,也只能猖獗一时而已,败亡是早晚的事。
历史上曹操与李傕无怨无仇,却下手如此毒辣,夷其三族,除了天子衔恨之外,很难说这其中没有荀彧的报复因素。
阳城已是断垣残壁,野无遗矢,自非久留之地,队伍加紧南行,终于在第六日抵达箕山。过箕山便入阳翟,而当年蔡邕相中并买下的一块风水宝地,就在箕山第一峰逍遥岭。事实上,后世蔡邕之墓,就在阳翟(今河南禹州)、箕山、逍遥岭上。
这几日以来,马悍一直压着行程速度,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对蔡邕这位大儒灵柩,表现出足够的敬意。而贾玑更是鞍前马后,照顾倍至。以至明姬看这二人的眼神都是怪怪的,私下问乃姊,这是什么情况?一个是卫将军,一个是小卒子,尊卑通杀,姊姊的吸引力也太大了些吧?
昭姬也不分辩,只是指了指灵柩,明姬吐吐香舌,乖乖闭口不言。
箕山,形如箕斗,山高百仞,仰俯之间,峰峦如屏,颖水奔流。背山望水,从风水学上说,的确是个殡葬宝地。
马悍手握天子诏书,主持蔡邕葬礼,规格按亭侯的级别下葬——这一点尤其令蔡氏姊妹感激,望着那个忙忙碌碌指挥的身影,姊妹二人不约而同生起一抹恍惚,仿佛那才是这场葬礼的男主人。
正所谓人多好办事,他们这一行七八十人,设灵搭棚,掘坑下葬,四壁嵌石,封土立碑,不过两日功夫便完成得七七八八。
日暮黄昏,当众军士或饮马清洗,或埋锅造饭,炊烟袅袅之时。山顶之颠,响起一阵叮咚悦耳、幽怨哀婉的琴声。淙淙琴声中,伴以婉转清丽之洞萧。弦声哀怨,萧声幽幽,琴萧合鸣,令人伤怀。
纵是那些不解音律的军汉,也不由得停下手里的活计,侧耳倾听,心有戚戚焉。
马悍坐在一块大石上,双手按膝,默默注视坟前那对抚琴奏萧的姊妹花。身侧不远处侍立着贾玑,这个弱冠青年已听得如痴如醉,手掌不断击旁侧石块,掌心通红亦兀自不觉。
这时有狼骑哨探悄然靠近,向马悍低声禀报:“将军,有一士子装束之人,带着几个僮仆,从另一侧山上下来,正循琴萧之声而来。要不要……”
马悍没有说话,竖掌摆摆手,哨探躬身退下。
少倾,山道上出现一高冠羽衣之士,年约四旬,身量瘦长,容貌清奇,须发黑亮。此人行于山道,从容不迫,衣裾飞扬,大袖飘飘,令人望之心生好感。
马悍望见,伸手招了招,而那高士也不认生,径直走来,向马悍欠了欠身。其身后僮仆蓐草的蓐草、铺席的铺席,恭恭敬敬请其入坐,而那高士则是一副理所当然之状,显然是养尊处优惯了的世家子。
琴萧清音,空谷环绕,高士捻须闭目,随着幽悠的清音摇头晃脑。直到一曲终了,方轻轻一叹,向马悍点点头:“二位夫人琴萧合璧,端是动人,夫子有言绕梁三日。不过如是。”
马悍淡笑摇头:“抚琴奏萧者,乃是一对姊妹,一为河东卫氏遗孀;一为上党太守正室,此行是为其父迁徙骸骨。”
“啊,失言、失言。”那高士向马悍致歉,忽尔似有所悟,脱口而出,“河东卫氏、上党太守,莫非此处乃是蔡中郎之英灵?”
马悍点头:“正是。”
那高士啊了一声,急步走到二女身前。先向坟茔敬拜一番,转而对二女喟叹:“在下颍阴荀悦荀仲豫,曾与先君有数面之缘,不想昔日一别,竟只能拜谒故人坟茔了。”
二女齐声道:“原来是颖川荀门高士,失敬了。”齐齐下拜。
天下英才,七八在颖,颖川英才,半在荀门。虽然以后世的眼光看。这话夸张了些,但在彼时,天下士人都觉理所当然。马悍没想到,还没进入阳翟。亲赴颖阴,就碰到了一位荀门高士。
这位荀悦还真是高士,此人乃荀淑之孙、“荀氏八龙”之首、人称“荀大龙”的荀俭之子,鼎鼎大名的荀彧之从兄。因厌倦汉末官场乱象。托病归隐,寄情于山水间,时人多不识荆。故名声不显,唯有荀彧对这位从兄之才多有赞誉。当然,荀彧所赞的是从兄的学识,而非谋划之能,因为这位荀悦所长为治学。这一点,马悍与之攀谈之后,很明显就能感觉出来。
这种有可能成为大儒的人物,并非马悍眼下争霸天下所需的人才,但用来装点门面,吸引天下士人归附,倒是个不错的招牌。马悍表明身份之后,极力邀请荀悦前往雒阳:“方今天子还都,拨乱反正,锐意进取,广召贤良,重振汉室。此正是先生为国效力,大展鸿图之良机,万勿错失啊。”
荀悦还真有些心动,他先前不愿出仕,所厌者一为十常侍之流的宦官,二为董、李、郭之流的逆贼,眼下这两者都退散了,又有当朝卫将军力邀,此时出仕,正是其时。
马悍趁热打铁,进一步鼓动道:“荀氏一门,英才辈出,天子闻名久矣。此次我出雒之时,天子曾面召,务必请荀门诸俊,偕归上雒,面君建言兴邦之策。不知此时颖阴荀门之中,尚有哪位大贤在隐?”
荀悦目注马悍,抚须一笑:“荀门虽不乏才俊,但能助将军成就大业者,无非文若、友若、休若、公达四人而已。”
果然不愧为荀门中人,虽无王佐之才,却不乏识人之术,一眼就看出马悍所求的,不是他这样的饱学之士,而是具有王佐之才的谋士。他所说的四个人,为荀门最具谋士才干的四子:荀彧(文若)、荀谌(友若)、荀衍(休若)、荀攸(公达)。
“文若有安邦之能,惜乎早投兖州牧曹公,为其帐下谋主,与君无缘;友若长于舌辩,早年随袁公起于渤海,凭三寸舌为袁公轻取冀州,目下为袁公麾下谋主,亦难附将军;公达最为大才,虽领蜀郡太守之印绶,然受阻于道,滞于荆州已数载,纵有投效之心,一时也难返转;而休若则在上月接到文若来信,劝其投效曹公,休若已启程上路,将军晚了一步……”
马悍懊丧地连拍大腿:“可惜,可惜……”
实际上马悍真正可惜的,并非这个后世名声不显的荀衍,而是羁旅于途,远在荆州的荀攸——这位才是真正的一流谋士。
荀悦微笑道:“将军倒也不必太过自责,有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其实眼下阳翟就有一位不输于我荀门四士之大才,将军若得此人,当不虚此行。”
马悍精神一振:“哦,这位大才是……”
荀悦竖指向天,悠然一笑:“天生郭奉孝。”(小说《猎击三国》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r1292
(感谢大盟、赵无恤2014、ufgw、无头公爵支持!)
从雒阳到颖川并不远,也就三百多里,快马奔行,不过三四日,正因为近,马悍才敢来一个颖川行。这一次,他只带一队狼牙飞骑随行——不是他不想多带,他亲领的一百重骑与一百飞骑,已不是单纯的白狼营骑军,而是身负护卫天子的禁卫护军。如果他带走太多,必然会引起众臣不满与天子忧虑。五十骑,算是上限。
周仓、乌追、韩希等都请求率兵随行,不过俱被马悍否决。眼下他手头兵少将寡,守关尚且勉强,怎能让这些守关将领给自己当随从?
对于此行的安全,马悍并不担心。轘辕关离阳翟不过二百里,守将乌追麾下多为骑兵,但有所需,飞鹰传书,一日夜便可有三百骑驰援抵达。马悍相信,只要手头有三百白狼悍骑,不敢说纵横驰骋,但若想要走的话,天下没几支军队能拦得住。
马悍率精骑护送随行,对蔡* 昭姬而言,当真是意外之喜。这不仅是安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马悍所代表的身份,对其父殡殓之礼堪称一种高规格。而昭姬之所以等到如今才扶柩南下,盖因等她那位上党之妻的妹妹。毕竟这样的大事,姊妹缺一不可。
昭姬之妹明姬,模样与乃姊并不肖似,圆脸白肤,体态丰腴,满头珠翠。衣饰华丽,有车马代步,随行有十余僮仆及二十护卫骑士。
由于是扶柩而行,姊妹二人俱披麻衣,半日乘车,半日扶柩,饮食也以素食为主,以示诚孝。
马悍与随行狼骑则收起兵甲,装束一如普通护卫,但行动却严格遵守行军方式:十骑前出十里为前哨。十骑后掇五里为断后,左右百步各十骑遮断,倚傍左右的,则是十骑与两名鹰奴。以及一位并不属于狼牙飞骑的帐下督,贾玑。
贾玑是自行请求来的,马悍知其心意,看在老贾的面子上,便也同意了。
如此一路缓行,两日之后才出轘辕关。乌追亲率百骑护送出三十里,直到嵩山脚下才返回。队伍沿嵩山山脉穿行,顺颖水而下,又行两日。抵达阳城。
阳城本是上县,户口最盛时曾达五万余口,不过在初平二年,李傕曾纵兵大掠颖川。荼毒百里。当时荀彧若非早有预感,及时迁徙家族,只怕早已成为刀下之鬼。颖川世家与李傕结下的仇。不可谓不深。从这一点也可看出,得罪了天下士人的李傕,也只能猖獗一时而已,败亡是早晚的事。
历史上曹操与李傕无怨无仇,却下手如此毒辣,夷其三族,除了天子衔恨之外,很难说这其中没有荀彧的报复因素。
阳城已是断垣残壁,野无遗矢,自非久留之地,队伍加紧南行,终于在第六日抵达箕山。过箕山便入阳翟,而当年蔡邕相中并买下的一块风水宝地,就在箕山第一峰逍遥岭。事实上,后世蔡邕之墓,就在阳翟(今河南禹州)、箕山、逍遥岭上。
这几日以来,马悍一直压着行程速度,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对蔡邕这位大儒灵柩,表现出足够的敬意。而贾玑更是鞍前马后,照顾倍至。以至明姬看这二人的眼神都是怪怪的,私下问乃姊,这是什么情况?一个是卫将军,一个是小卒子,尊卑通杀,姊姊的吸引力也太大了些吧?
昭姬也不分辩,只是指了指灵柩,明姬吐吐香舌,乖乖闭口不言。
箕山,形如箕斗,山高百仞,仰俯之间,峰峦如屏,颖水奔流。背山望水,从风水学上说,的确是个殡葬宝地。
马悍手握天子诏书,主持蔡邕葬礼,规格按亭侯的级别下葬——这一点尤其令蔡氏姊妹感激,望着那个忙忙碌碌指挥的身影,姊妹二人不约而同生起一抹恍惚,仿佛那才是这场葬礼的男主人。
正所谓人多好办事,他们这一行七八十人,设灵搭棚,掘坑下葬,四壁嵌石,封土立碑,不过两日功夫便完成得七七八八。
日暮黄昏,当众军士或饮马清洗,或埋锅造饭,炊烟袅袅之时。山顶之颠,响起一阵叮咚悦耳、幽怨哀婉的琴声。淙淙琴声中,伴以婉转清丽之洞萧。弦声哀怨,萧声幽幽,琴萧合鸣,令人伤怀。
纵是那些不解音律的军汉,也不由得停下手里的活计,侧耳倾听,心有戚戚焉。
马悍坐在一块大石上,双手按膝,默默注视坟前那对抚琴奏萧的姊妹花。身侧不远处侍立着贾玑,这个弱冠青年已听得如痴如醉,手掌不断击旁侧石块,掌心通红亦兀自不觉。
这时有狼骑哨探悄然靠近,向马悍低声禀报:“将军,有一士子装束之人,带着几个僮仆,从另一侧山上下来,正循琴萧之声而来。要不要……”
马悍没有说话,竖掌摆摆手,哨探躬身退下。
少倾,山道上出现一高冠羽衣之士,年约四旬,身量瘦长,容貌清奇,须发黑亮。此人行于山道,从容不迫,衣裾飞扬,大袖飘飘,令人望之心生好感。
马悍望见,伸手招了招,而那高士也不认生,径直走来,向马悍欠了欠身。其身后僮仆蓐草的蓐草、铺席的铺席,恭恭敬敬请其入坐,而那高士则是一副理所当然之状,显然是养尊处优惯了的世家子。
琴萧清音,空谷环绕,高士捻须闭目,随着幽悠的清音摇头晃脑。直到一曲终了,方轻轻一叹,向马悍点点头:“二位夫人琴萧合璧,端是动人,夫子有言绕梁三日。不过如是。”
马悍淡笑摇头:“抚琴奏萧者,乃是一对姊妹,一为河东卫氏遗孀;一为上党太守正室,此行是为其父迁徙骸骨。”
“啊,失言、失言。”那高士向马悍致歉,忽尔似有所悟,脱口而出,“河东卫氏、上党太守,莫非此处乃是蔡中郎之英灵?”
马悍点头:“正是。”
那高士啊了一声,急步走到二女身前。先向坟茔敬拜一番,转而对二女喟叹:“在下颍阴荀悦荀仲豫,曾与先君有数面之缘,不想昔日一别,竟只能拜谒故人坟茔了。”
二女齐声道:“原来是颖川荀门高士,失敬了。”齐齐下拜。
天下英才,七八在颖,颖川英才,半在荀门。虽然以后世的眼光看。这话夸张了些,但在彼时,天下士人都觉理所当然。马悍没想到,还没进入阳翟。亲赴颖阴,就碰到了一位荀门高士。
这位荀悦还真是高士,此人乃荀淑之孙、“荀氏八龙”之首、人称“荀大龙”的荀俭之子,鼎鼎大名的荀彧之从兄。因厌倦汉末官场乱象。托病归隐,寄情于山水间,时人多不识荆。故名声不显,唯有荀彧对这位从兄之才多有赞誉。当然,荀彧所赞的是从兄的学识,而非谋划之能,因为这位荀悦所长为治学。这一点,马悍与之攀谈之后,很明显就能感觉出来。
这种有可能成为大儒的人物,并非马悍眼下争霸天下所需的人才,但用来装点门面,吸引天下士人归附,倒是个不错的招牌。马悍表明身份之后,极力邀请荀悦前往雒阳:“方今天子还都,拨乱反正,锐意进取,广召贤良,重振汉室。此正是先生为国效力,大展鸿图之良机,万勿错失啊。”
荀悦还真有些心动,他先前不愿出仕,所厌者一为十常侍之流的宦官,二为董、李、郭之流的逆贼,眼下这两者都退散了,又有当朝卫将军力邀,此时出仕,正是其时。
马悍趁热打铁,进一步鼓动道:“荀氏一门,英才辈出,天子闻名久矣。此次我出雒之时,天子曾面召,务必请荀门诸俊,偕归上雒,面君建言兴邦之策。不知此时颖阴荀门之中,尚有哪位大贤在隐?”
荀悦目注马悍,抚须一笑:“荀门虽不乏才俊,但能助将军成就大业者,无非文若、友若、休若、公达四人而已。”
果然不愧为荀门中人,虽无王佐之才,却不乏识人之术,一眼就看出马悍所求的,不是他这样的饱学之士,而是具有王佐之才的谋士。他所说的四个人,为荀门最具谋士才干的四子:荀彧(文若)、荀谌(友若)、荀衍(休若)、荀攸(公达)。
“文若有安邦之能,惜乎早投兖州牧曹公,为其帐下谋主,与君无缘;友若长于舌辩,早年随袁公起于渤海,凭三寸舌为袁公轻取冀州,目下为袁公麾下谋主,亦难附将军;公达最为大才,虽领蜀郡太守之印绶,然受阻于道,滞于荆州已数载,纵有投效之心,一时也难返转;而休若则在上月接到文若来信,劝其投效曹公,休若已启程上路,将军晚了一步……”
马悍懊丧地连拍大腿:“可惜,可惜……”
实际上马悍真正可惜的,并非这个后世名声不显的荀衍,而是羁旅于途,远在荆州的荀攸——这位才是真正的一流谋士。
荀悦微笑道:“将军倒也不必太过自责,有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其实眼下阳翟就有一位不输于我荀门四士之大才,将军若得此人,当不虚此行。”
马悍精神一振:“哦,这位大才是……”
荀悦竖指向天,悠然一笑:“天生郭奉孝。”(小说《猎击三国》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r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