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朱允炆麻了!
朱元璋愣住,满脑瓜子问号。
奏疏?
圣孙给咱递奏疏了??
什么时候的事!
咱咋一点印象都没有?!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他自认工作狂魔,凡是国家政事,大臣上奏谏言,必亲力亲为,从不敢有懈怠。
至于遗漏奏疏?
根本不存在!
“好圣孙,你是不是搞错了?”朱元璋揉搓着花白的胡茬,思忖片刻:
“咱可没有老糊涂,别想着忽悠咱!”
朱允熥两手一摊,很是无奈:“皇爷爷明鉴,事关国家兴旺,孙儿岂敢儿戏。”
“就是去年的上元节,您不记得了?”
朱元璋彻底听糊涂了,实在回想不起来那天的情形。
而这时。
一旁的朱允炆,凑身上前,捂着嘴怯声细语:
“皇爷爷,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当日侍卫转交呈上了几页草纸,您听是三弟写的,看都没看一眼,直接丢火盆里了。”
???
朱元璋虎目圆睁,瞪的溜溜圆,瞬间如梦初醒。
大拍脑门,十分郁闷!
好像似乎,确有此事
想起来了!
要怪就怪,当时他对待朱允熥颇有偏见,根本没把其当回事,这才导致了大明险些错失栋梁之才。
“皇爷爷昼夜不休,为国操劳,记不住琐碎小事,实属正常。”朱允炆眼力见十足,从旁解围,缓解尴尬。
说罢。
朱元璋内心五味杂陈,一股浓浓的懊悔,油然而生,商量着:“要不,你再给咱念叨一遍?”
事已至此,再后悔也没用了。
“无非是孙儿的一点拙见,请皇爷爷赎罪。”朱允熥作一长揖,恭恭敬敬。
话音未落,
朱元璋大手一挥,满不在乎:“随便说!敞开了说,咱保证不怪罪!”
对于孙儿的能耐,他早就见识过的。
才思敏捷、见解独到、想法超群。
比起朝中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大臣们,俨然不知强了几百倍。
要是这样的谏言,他都听不进去,那还当什么皇帝?
与此同时。
朱允炆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眼神中满是轻蔑,静静等待着好弟弟露怯出糗。
出宫几年,人玩傻了,不知道几斤几两。
国家政事也敢指点江山?
别说朱允熥不配,就算是大明的几位王爷们,也没这个资格!
不知天高地厚!
朱允熥举手投足间,尽显大气,毫不怯场:
“每到春去冬来,民声载道,怨声不断,冻伤冻死的百姓不计其数。”
“孙儿以为,大明该强制推广棉花种植,以保证有足够的棉衣御寒过冬,尽可能的减少伤亡。”
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开口就是让大明,“强制”种植棉花。
要知道,大明天灾不断,粮食产量锐减,百姓叫苦不迭,直至今天仍有不少人吃不饱饭,正在饿着肚子。
再不让百姓种粮,改为种植棉花,岂不是要了所有人的命!
不用脑子想都知道,绝对会出大乱子!
“一派胡言!”朱允炆终于逮到机会,仗着兄长的身份,劈头盖脸训斥下来:
“枉你出宫在外多年,却根本不知民间疾苦!”
“你说的倒是轻松,但可知其严重后果??”
“莫非,你准备让天下的百姓,以后每餐都吃棉花不成!”
“滑天下之大稽!”
他正说着,转身看向朱元璋,义正言辞道:
“启禀皇爷爷,孙儿认为一切当以民生为先,断然不可因小失大!”
“土地是百姓的根儿,万万不可强行制约,否则后患无穷!”
朱元璋面色凝重,沉默着一言不发,显然更倾向于朱允炆的说法。
固然,他出身贫寒,从小挨饿受冻,深知棉衣、棉被对于穷人的意义。
但很多事,并不是靠着一厢情愿就能办到的。
以大明目前的国力,粮食才是重中之重,而普及棉花不过是虚无缥缈的幻想罢了。
他难掩失望之色,目光随之投向圣孙朱允熥,并没有着急打断。
只见,
朱允熥喜怒不形于色,依旧如往常般淡定从容,轻松写意道:
“强制推广种棉,并不代表以后不种粮食,更不是让百姓拿出所有的田地改种棉花。”
“只需,每家每田,划分出一小块既可,大明疆土辽阔,积少成多,棉花的产量自然而然就上来了。”
朱允炆笑容格外嚣张,仿佛听见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一脸鄙夷:
“我的傻弟弟,你能不能成熟一点,不能再像小时候那么天真了!”
“元狗暴政下,曾经推行过相关政令,目的就是强制改种棉花。”
“可结果呢?祸害的华夏大地,一片狼藉,烽烟四起!”
“现在你又让皇爷爷效仿,到底是安的什么心?!”
“莫非还想让悲剧重演不成!”
言辞犀利,字字珠玑!
好不容易抓住机会,以解心头之恨。
何况,又是当着老爷子的面,他当然要好好表现一番。
各种各样的高帽子,一股脑的堆在弟弟朱允熥头上,肆意抨击诋毁。
无所不用其极!
“办法是靠想出来的,不是看谁嗓门大,谁说的就是真理。”朱允熥不慌不忙,丝毫没有半点慌乱,古井无波道:
“元狗暴政之下,其实早就失去了民心,同时又没有颁发相关的政策补贴,百姓们当然要奋起反抗。”
“而我大明则是截然不同,皇爷爷爱民如子,严惩土豪劣绅,还地于民,以农为本。”
“天下百姓,无不感恩戴德,高呼圣明!”
他说到一半,对着朱元璋,长作一揖:
“孙儿斗胆,为民请命,可以在强制推广种棉的基础上,免除赋税!”
“种粮食是可以填饱肚子,但要花钱交税,种棉花不要交税,只要卖一把子力气,来年收了棉花,再把棉花卖了换钱,就可以买粮食了。”
“可谓是一举两得!”
正说到这。
朱元璋不禁倒抽一口凉气,惊诧之色溢于言表。
闭塞的思路,随之打开。
震惊于孙儿的一针见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自古以来,农民想要种地,都是要交税的。
种棉花可以不用交税,农民们当然求之不得,根本不会有一点怨言,反而会感恩戴德!
“妙啊!”
“太妙了!”
“咱咋就没想到呢!!”
朱元璋脑海中畅想着未来美好的光景,不禁振臂高呼。
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人人有钱赚。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不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大明盛世!!
“可是!!皇爷爷”朱允炆彻底慌了。
然而,话没等说到一半,就被朱元璋一把扒拉到旁边。
“好圣孙,随咱回宫!咱现在就去拟圣旨。”
“昭告天下!”
朱允熥稍顿了一下,露出爽朗的笑容:
“好!”
新书启航,招募船员,跪求各位彦祖们的支持!
跪求鲜花,评价,打赏!
这对作者菌,真的非常重要!
朱元璋愣住,满脑瓜子问号。
奏疏?
圣孙给咱递奏疏了??
什么时候的事!
咱咋一点印象都没有?!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他自认工作狂魔,凡是国家政事,大臣上奏谏言,必亲力亲为,从不敢有懈怠。
至于遗漏奏疏?
根本不存在!
“好圣孙,你是不是搞错了?”朱元璋揉搓着花白的胡茬,思忖片刻:
“咱可没有老糊涂,别想着忽悠咱!”
朱允熥两手一摊,很是无奈:“皇爷爷明鉴,事关国家兴旺,孙儿岂敢儿戏。”
“就是去年的上元节,您不记得了?”
朱元璋彻底听糊涂了,实在回想不起来那天的情形。
而这时。
一旁的朱允炆,凑身上前,捂着嘴怯声细语:
“皇爷爷,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当日侍卫转交呈上了几页草纸,您听是三弟写的,看都没看一眼,直接丢火盆里了。”
???
朱元璋虎目圆睁,瞪的溜溜圆,瞬间如梦初醒。
大拍脑门,十分郁闷!
好像似乎,确有此事
想起来了!
要怪就怪,当时他对待朱允熥颇有偏见,根本没把其当回事,这才导致了大明险些错失栋梁之才。
“皇爷爷昼夜不休,为国操劳,记不住琐碎小事,实属正常。”朱允炆眼力见十足,从旁解围,缓解尴尬。
说罢。
朱元璋内心五味杂陈,一股浓浓的懊悔,油然而生,商量着:“要不,你再给咱念叨一遍?”
事已至此,再后悔也没用了。
“无非是孙儿的一点拙见,请皇爷爷赎罪。”朱允熥作一长揖,恭恭敬敬。
话音未落,
朱元璋大手一挥,满不在乎:“随便说!敞开了说,咱保证不怪罪!”
对于孙儿的能耐,他早就见识过的。
才思敏捷、见解独到、想法超群。
比起朝中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大臣们,俨然不知强了几百倍。
要是这样的谏言,他都听不进去,那还当什么皇帝?
与此同时。
朱允炆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眼神中满是轻蔑,静静等待着好弟弟露怯出糗。
出宫几年,人玩傻了,不知道几斤几两。
国家政事也敢指点江山?
别说朱允熥不配,就算是大明的几位王爷们,也没这个资格!
不知天高地厚!
朱允熥举手投足间,尽显大气,毫不怯场:
“每到春去冬来,民声载道,怨声不断,冻伤冻死的百姓不计其数。”
“孙儿以为,大明该强制推广棉花种植,以保证有足够的棉衣御寒过冬,尽可能的减少伤亡。”
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开口就是让大明,“强制”种植棉花。
要知道,大明天灾不断,粮食产量锐减,百姓叫苦不迭,直至今天仍有不少人吃不饱饭,正在饿着肚子。
再不让百姓种粮,改为种植棉花,岂不是要了所有人的命!
不用脑子想都知道,绝对会出大乱子!
“一派胡言!”朱允炆终于逮到机会,仗着兄长的身份,劈头盖脸训斥下来:
“枉你出宫在外多年,却根本不知民间疾苦!”
“你说的倒是轻松,但可知其严重后果??”
“莫非,你准备让天下的百姓,以后每餐都吃棉花不成!”
“滑天下之大稽!”
他正说着,转身看向朱元璋,义正言辞道:
“启禀皇爷爷,孙儿认为一切当以民生为先,断然不可因小失大!”
“土地是百姓的根儿,万万不可强行制约,否则后患无穷!”
朱元璋面色凝重,沉默着一言不发,显然更倾向于朱允炆的说法。
固然,他出身贫寒,从小挨饿受冻,深知棉衣、棉被对于穷人的意义。
但很多事,并不是靠着一厢情愿就能办到的。
以大明目前的国力,粮食才是重中之重,而普及棉花不过是虚无缥缈的幻想罢了。
他难掩失望之色,目光随之投向圣孙朱允熥,并没有着急打断。
只见,
朱允熥喜怒不形于色,依旧如往常般淡定从容,轻松写意道:
“强制推广种棉,并不代表以后不种粮食,更不是让百姓拿出所有的田地改种棉花。”
“只需,每家每田,划分出一小块既可,大明疆土辽阔,积少成多,棉花的产量自然而然就上来了。”
朱允炆笑容格外嚣张,仿佛听见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一脸鄙夷:
“我的傻弟弟,你能不能成熟一点,不能再像小时候那么天真了!”
“元狗暴政下,曾经推行过相关政令,目的就是强制改种棉花。”
“可结果呢?祸害的华夏大地,一片狼藉,烽烟四起!”
“现在你又让皇爷爷效仿,到底是安的什么心?!”
“莫非还想让悲剧重演不成!”
言辞犀利,字字珠玑!
好不容易抓住机会,以解心头之恨。
何况,又是当着老爷子的面,他当然要好好表现一番。
各种各样的高帽子,一股脑的堆在弟弟朱允熥头上,肆意抨击诋毁。
无所不用其极!
“办法是靠想出来的,不是看谁嗓门大,谁说的就是真理。”朱允熥不慌不忙,丝毫没有半点慌乱,古井无波道:
“元狗暴政之下,其实早就失去了民心,同时又没有颁发相关的政策补贴,百姓们当然要奋起反抗。”
“而我大明则是截然不同,皇爷爷爱民如子,严惩土豪劣绅,还地于民,以农为本。”
“天下百姓,无不感恩戴德,高呼圣明!”
他说到一半,对着朱元璋,长作一揖:
“孙儿斗胆,为民请命,可以在强制推广种棉的基础上,免除赋税!”
“种粮食是可以填饱肚子,但要花钱交税,种棉花不要交税,只要卖一把子力气,来年收了棉花,再把棉花卖了换钱,就可以买粮食了。”
“可谓是一举两得!”
正说到这。
朱元璋不禁倒抽一口凉气,惊诧之色溢于言表。
闭塞的思路,随之打开。
震惊于孙儿的一针见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自古以来,农民想要种地,都是要交税的。
种棉花可以不用交税,农民们当然求之不得,根本不会有一点怨言,反而会感恩戴德!
“妙啊!”
“太妙了!”
“咱咋就没想到呢!!”
朱元璋脑海中畅想着未来美好的光景,不禁振臂高呼。
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人人有钱赚。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不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大明盛世!!
“可是!!皇爷爷”朱允炆彻底慌了。
然而,话没等说到一半,就被朱元璋一把扒拉到旁边。
“好圣孙,随咱回宫!咱现在就去拟圣旨。”
“昭告天下!”
朱允熥稍顿了一下,露出爽朗的笑容:
“好!”
新书启航,招募船员,跪求各位彦祖们的支持!
跪求鲜花,评价,打赏!
这对作者菌,真的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