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刘东这么说,张亚平也回答到:“的确,要论到这些造船厂的地皮,是很不少,因为我们当初规划的时候,就是要把造船厂连成一片,成为一个大型造船厂的基地。所以当初我选择收购造船厂的时候,就是有目的的,十五家造船厂,其实都是在同一个区域。虽然这些收购下来的造船厂实力不行,也没有什么潜力,但当初他们划地的时候,可是没少捞好处。一整块区域,都让他们拿了过来。”
对于国企的一些做为,刘东比起张亚平来更加的清楚。当年大搞工业,让这些工厂个个都是干劲十足,也不管自己到底能不能用到那么多的地盘,反正先把地圈下来就行。
这点,不光是造船厂,任何一个国有工厂,都有这样的习惯。想想现在做为将来环亚京城总部的老红星厂那一块地皮。在别的地方,三千亩地可能算不得什么,但是红星厂可是在京城那边,都能弄到一连块的三千目地。而红星厂以前划归于轻工厅,要说权利,并不是多大。
但就是这么一个下辖的企业,都敢嚷嚷三千亩,发展那么多年,就算把家属区也算上,总共也没有用到一千亩地。从这点就能看出,国企圈地的来,地用不用得完这个问题不用考虑,关键就在于会不会丢面子。
大家都是一样的企业,你敢要两千亩地,我就敢要三千亩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再加上那特殊的年月,地皮什么的,还不是可劲儿的往自己怀里搂。
对于十五家造船厂就能拿下一大块适合造船的地皮,刘东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就算这些地,多年来都是荒的,对于那些工厂来说,都算不上事儿。也就只有在后世用地紧缺的时候,才会有人想起地皮的价值,才会把这些地看得十分重要。而现在,还没有几个人能看到地皮的前景。
“我知道这十五家造船厂的地皮很多,但是否真的能满足我们环亚的需要?虽然我们环亚船业,也不是一定要超越江南造船厂那样的巨无霸。但未来我们环亚主打船只,应该是至少万吨级的货轮,二十年后,甚至不排除我们公司会上三十万吨级货船的项目。”刘东说到。
“三十万吨级货船?国内能弄出来么?”听到刘东说这话,饶是知道刘东志向远大的张亚平,一时间也难以平静。
如果不了解国内的造船历史,可能不会对于这个数字那么敏感,但在刘东还没到闽省分部值钱,张亚平对于环亚船业的关注就没少过。自然,对环亚船业关注,他肯定不能漏掉国内现有的造船实力。
虽然在华夏,曾经有很长一段历史,华夏的船都是最棒的,郑和下西洋,曾经到达过红海。这样的奇迹,足以让人自豪。但真正明白华夏船业发展史的人都知道,虽然郑和下西洋名气大,大福船让人津津乐道。
但实际上,明朝的造船能力,在华夏历史当中,并不能算是很强。因为明朝的造船能力,也不过是在捡元朝的漏。当年元朝远征日本,如果没有该死的台风,现如今也基本上没有日本什么事儿了。
如果有人说元朝的船很牛叉,那也的确是事实。可实际上,元朝的船也不是最牛叉的,因为元朝的船业,也是在捡宋朝的漏。你想想,一个马背上的民族,连铁都不怎么造得出来,要靠他们自己把船业发展到那样的程度,这纯粹是在侮辱所有人的智商。
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华夏的船就能去很多地方,虽然没有多少明确的史料可以证明宋朝的船能开到红海那边去,但根据考古方面的资料,红海那边也不是没有宋代的沉船。
可以说,在欧洲那边还没有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时候,华夏的船业在世界都是顶尖的。就算大航海开始的时候,也不见得比华夏船业牛叉。
但自从欧洲开始大航海以后,华夏又实行禁海政策。慢慢的,华夏的船业就像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等康熙把台湾给打下来以后,华夏的船业算是彻底的死了。再之后,那就是一片黯淡,直到现在,华夏的船业依旧没有恢复元气。
而这个时候,刘东老板却一张嘴就是造三十万吨级的货轮,这对于张亚平来说,都觉得老板是在天方夜谭。三十万吨级的货轮技术含量,肯定没有那些万吨级的军舰技术含量高,但好歹也是三十万吨级别的,单单这个级别,就能压死任何一片人。
老板开始的时候,还说没有想过和江南造船厂这些大型国企造船厂别苗头。但听到刘东说要建三十万吨级的货轮以后,张亚平觉得,老板哪里是不和江南造船厂争雄啊,这完全是没把江南造船厂看在眼里啊。别说三十万吨级的货船,就算是十万吨级的货船,张亚平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江南造船厂有这样大的魄力。
就算是在全世界范围之内,能建造这样的大型货船的船厂也不能算多,甚至仅仅只有寥寥几家。虽然刘东说是在二十年后,希望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但明白造船难度的张亚平知道,就算环亚船业在二十年后能造出这么大的船,那环亚船业也能屹立于世界船业的上游。
甚至稍微改进一下,环亚船业,都能直接建造大型的军舰。
听到张亚平带着质疑的口气,刘东并没有觉得自己被属下挑衅了。因为对于现在的华夏人来说,建造这么大的船,那简直不可思议。别说华夏人,就算是美国人,如果听到刘东这样的言论,那也只会觉得刘东在发疯,不会认为这能成为现实。
但从后世过来的刘东眼中看来,这样类似于天方夜谭的事情,是真的被华夏人给完成了。二十年的时间,让华夏从仅仅能建造几万吨货轮的实力,一下就跃升到三十万吨,这么不可思议的事情,的确是成为了现实。改革开放之后的华夏,的确做出了很多耀眼的成绩,虽然有这样那样的诋毁和黑暗,但却改变不了本来就创造的奇迹。
“一切皆有可能,这世界上的事情,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古代的人,谁能够明白用铁做的东西,都能飞上天?用铁做的船,能够下到水里?但这些不一样被人做到了么?用二十年的时间,把现在基本上等于从零开始的环亚船业,发展到能建造三十万吨货轮的高度,看起来是不可能。但如果我们认真去做,未必不会成为现实。”刘东说到。
“希望吧,如果真能做到,那我们环亚算是又弄出一个奇迹来。”虽然对这事儿不是那么看好,但做为下属,肯定不能直接反驳老板的意见。
听出了张亚平口气上的敷衍,刘东笑了笑,没有接着说这个话题,而是开始说到他对环亚船业的规划:“现在的环亚船业,能用的就是那些地皮和现有的熟练工人,但这些东西都需要改造。而改造也需要花费时间,单靠国内的力量,很难把高度提高,毕竟,国内的造船水平,本就不怎么高,就算把国内的经验全都学完了,那离着世界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如果环亚有时间,我们可以慢慢的把这个差距拉进,但问题是我们环亚船业,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就需要走捷径,直接学习国际先进水平。这点,就需要我们去国外请这方面的专业人士。
我决定在环亚船业兼并改造建设的同时,让那些熟练工人们开始接受新的知识,能够尽快的让环亚船业,形成战斗力。我们虽然规划很大,但规划再大,也需要地基的支持。所以我们环亚船业最开始建造的,肯定不会是那些万吨级,十万吨级,三十万吨级那样的庞然大物。如果真那么做,就算投入再多的资金,也是白费,中间缺失那么多的经验积累,并不是仅仅依靠钱就能解决的。
那些庞然大物一时半会儿我们弄不出来,但我们可以先把他们原有的技术经验给吸收,不是有人建造过三千吨的货船么?那我们就先从三千吨货船开始,如果三千吨货船现在也没有实力建造,那我们就建造两千吨,甚至一千吨。反正无论如何,先要把大家的手艺给弄回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谈之后的事情。”
听到刘东并不是一下就好高骛远的弄什么五千吨货船,八千吨货船,张亚平算是松了一口气。他就怕老板把目标定得太高,让现有的技术力量做不出来,那样即便是最后能弄出成果来,也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这事情就好像学习一样,本来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人,却有人把小学六年级的知识拿给他学习,中间缺失了四年级和五年级,虽然最终可能这个三年级的人,能够把六年级的知识给吃透,但这其中花费的心力,绝对要比循序渐进的要多很多。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对于国企的一些做为,刘东比起张亚平来更加的清楚。当年大搞工业,让这些工厂个个都是干劲十足,也不管自己到底能不能用到那么多的地盘,反正先把地圈下来就行。
这点,不光是造船厂,任何一个国有工厂,都有这样的习惯。想想现在做为将来环亚京城总部的老红星厂那一块地皮。在别的地方,三千亩地可能算不得什么,但是红星厂可是在京城那边,都能弄到一连块的三千目地。而红星厂以前划归于轻工厅,要说权利,并不是多大。
但就是这么一个下辖的企业,都敢嚷嚷三千亩,发展那么多年,就算把家属区也算上,总共也没有用到一千亩地。从这点就能看出,国企圈地的来,地用不用得完这个问题不用考虑,关键就在于会不会丢面子。
大家都是一样的企业,你敢要两千亩地,我就敢要三千亩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再加上那特殊的年月,地皮什么的,还不是可劲儿的往自己怀里搂。
对于十五家造船厂就能拿下一大块适合造船的地皮,刘东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就算这些地,多年来都是荒的,对于那些工厂来说,都算不上事儿。也就只有在后世用地紧缺的时候,才会有人想起地皮的价值,才会把这些地看得十分重要。而现在,还没有几个人能看到地皮的前景。
“我知道这十五家造船厂的地皮很多,但是否真的能满足我们环亚的需要?虽然我们环亚船业,也不是一定要超越江南造船厂那样的巨无霸。但未来我们环亚主打船只,应该是至少万吨级的货轮,二十年后,甚至不排除我们公司会上三十万吨级货船的项目。”刘东说到。
“三十万吨级货船?国内能弄出来么?”听到刘东说这话,饶是知道刘东志向远大的张亚平,一时间也难以平静。
如果不了解国内的造船历史,可能不会对于这个数字那么敏感,但在刘东还没到闽省分部值钱,张亚平对于环亚船业的关注就没少过。自然,对环亚船业关注,他肯定不能漏掉国内现有的造船实力。
虽然在华夏,曾经有很长一段历史,华夏的船都是最棒的,郑和下西洋,曾经到达过红海。这样的奇迹,足以让人自豪。但真正明白华夏船业发展史的人都知道,虽然郑和下西洋名气大,大福船让人津津乐道。
但实际上,明朝的造船能力,在华夏历史当中,并不能算是很强。因为明朝的造船能力,也不过是在捡元朝的漏。当年元朝远征日本,如果没有该死的台风,现如今也基本上没有日本什么事儿了。
如果有人说元朝的船很牛叉,那也的确是事实。可实际上,元朝的船也不是最牛叉的,因为元朝的船业,也是在捡宋朝的漏。你想想,一个马背上的民族,连铁都不怎么造得出来,要靠他们自己把船业发展到那样的程度,这纯粹是在侮辱所有人的智商。
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华夏的船就能去很多地方,虽然没有多少明确的史料可以证明宋朝的船能开到红海那边去,但根据考古方面的资料,红海那边也不是没有宋代的沉船。
可以说,在欧洲那边还没有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时候,华夏的船业在世界都是顶尖的。就算大航海开始的时候,也不见得比华夏船业牛叉。
但自从欧洲开始大航海以后,华夏又实行禁海政策。慢慢的,华夏的船业就像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等康熙把台湾给打下来以后,华夏的船业算是彻底的死了。再之后,那就是一片黯淡,直到现在,华夏的船业依旧没有恢复元气。
而这个时候,刘东老板却一张嘴就是造三十万吨级的货轮,这对于张亚平来说,都觉得老板是在天方夜谭。三十万吨级的货轮技术含量,肯定没有那些万吨级的军舰技术含量高,但好歹也是三十万吨级别的,单单这个级别,就能压死任何一片人。
老板开始的时候,还说没有想过和江南造船厂这些大型国企造船厂别苗头。但听到刘东说要建三十万吨级的货轮以后,张亚平觉得,老板哪里是不和江南造船厂争雄啊,这完全是没把江南造船厂看在眼里啊。别说三十万吨级的货船,就算是十万吨级的货船,张亚平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江南造船厂有这样大的魄力。
就算是在全世界范围之内,能建造这样的大型货船的船厂也不能算多,甚至仅仅只有寥寥几家。虽然刘东说是在二十年后,希望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但明白造船难度的张亚平知道,就算环亚船业在二十年后能造出这么大的船,那环亚船业也能屹立于世界船业的上游。
甚至稍微改进一下,环亚船业,都能直接建造大型的军舰。
听到张亚平带着质疑的口气,刘东并没有觉得自己被属下挑衅了。因为对于现在的华夏人来说,建造这么大的船,那简直不可思议。别说华夏人,就算是美国人,如果听到刘东这样的言论,那也只会觉得刘东在发疯,不会认为这能成为现实。
但从后世过来的刘东眼中看来,这样类似于天方夜谭的事情,是真的被华夏人给完成了。二十年的时间,让华夏从仅仅能建造几万吨货轮的实力,一下就跃升到三十万吨,这么不可思议的事情,的确是成为了现实。改革开放之后的华夏,的确做出了很多耀眼的成绩,虽然有这样那样的诋毁和黑暗,但却改变不了本来就创造的奇迹。
“一切皆有可能,这世界上的事情,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古代的人,谁能够明白用铁做的东西,都能飞上天?用铁做的船,能够下到水里?但这些不一样被人做到了么?用二十年的时间,把现在基本上等于从零开始的环亚船业,发展到能建造三十万吨货轮的高度,看起来是不可能。但如果我们认真去做,未必不会成为现实。”刘东说到。
“希望吧,如果真能做到,那我们环亚算是又弄出一个奇迹来。”虽然对这事儿不是那么看好,但做为下属,肯定不能直接反驳老板的意见。
听出了张亚平口气上的敷衍,刘东笑了笑,没有接着说这个话题,而是开始说到他对环亚船业的规划:“现在的环亚船业,能用的就是那些地皮和现有的熟练工人,但这些东西都需要改造。而改造也需要花费时间,单靠国内的力量,很难把高度提高,毕竟,国内的造船水平,本就不怎么高,就算把国内的经验全都学完了,那离着世界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如果环亚有时间,我们可以慢慢的把这个差距拉进,但问题是我们环亚船业,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就需要走捷径,直接学习国际先进水平。这点,就需要我们去国外请这方面的专业人士。
我决定在环亚船业兼并改造建设的同时,让那些熟练工人们开始接受新的知识,能够尽快的让环亚船业,形成战斗力。我们虽然规划很大,但规划再大,也需要地基的支持。所以我们环亚船业最开始建造的,肯定不会是那些万吨级,十万吨级,三十万吨级那样的庞然大物。如果真那么做,就算投入再多的资金,也是白费,中间缺失那么多的经验积累,并不是仅仅依靠钱就能解决的。
那些庞然大物一时半会儿我们弄不出来,但我们可以先把他们原有的技术经验给吸收,不是有人建造过三千吨的货船么?那我们就先从三千吨货船开始,如果三千吨货船现在也没有实力建造,那我们就建造两千吨,甚至一千吨。反正无论如何,先要把大家的手艺给弄回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谈之后的事情。”
听到刘东并不是一下就好高骛远的弄什么五千吨货船,八千吨货船,张亚平算是松了一口气。他就怕老板把目标定得太高,让现有的技术力量做不出来,那样即便是最后能弄出成果来,也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这事情就好像学习一样,本来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人,却有人把小学六年级的知识拿给他学习,中间缺失了四年级和五年级,虽然最终可能这个三年级的人,能够把六年级的知识给吃透,但这其中花费的心力,绝对要比循序渐进的要多很多。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