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宜笙一双水汪汪的眼睛转了转。
“爸爸长高高,姑姑长高高,叔叔若是长矮矮,会被人笑话的。”
看着小叔子越来越黑的脸色。
叶颂张了张嘴,忽然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
她只得将目光移到儿子闺女身上,冲着两个宝贝疙瘩微微一叹。
她跟景川哥并没有给两个小家伙灌输这些东西啊,婆婆李招娣更不可能给两个小家伙灌输这些东西了,两个小家伙从哪里学的这些话。
“嫂子,我不会带孩子。”
霍庆华黑着脸,将肉团子往叶颂怀里一塞。
“爹在厨房里做吃的,我去厨房里帮爹烧火。”
“哈哈哈......”
看着霍庆华闷闷不乐离开的背影,霍秀芽乐不可支。
“二哥,你平时不是教我要大度吗,你现在咋生气了呢。”
“小缘启小笙笙真乖。”
霍秀芽伸手揉了揉侄儿毛绒绒的脑袋,又伸手摸了摸小侄女儿头上的辫子。
“去姑姑屋里玩儿。”
“姑姑给你们叠千纸鹤,小老鼠,跳跳蛙跟五角星。”
“嗯嗯。”
两个小家伙的兴趣顿时被霍秀芽勾了起来,双眸亮晶晶地冲着霍秀芽点头。
霍秀芽一只手牵着一个,两个小家伙屁颠颠地跟着她回屋。
将两个小家伙送出去后,叶颂霍景川回房收拾,李招娣将行李搁屋里后,去厨房帮霍建成烧饭。
午饭时,一家人围着一张木桌,吃得热热闹闹的。
霍建成想到田土包产到户的事情,一边往嘴里扒饭,一边跟老伴儿,儿子儿媳商量。
“老婆子,景川颂颂,你们回来得正是时候,明儿个一早,王大队长,不,现在应该称呼王村长了。”
“王村长跟村里的几个干部要带着全村量地了。”
“先将咱们磨盘屯的地统计出来,然后再按照人头分配土地。”
李招娣放下筷子。
“我跟景川颂颂急匆匆干回来,就是为了这事儿。”
“我们几个不在家,我担心村里有人提议不给我们几个分配土地。”
“有王村长跟村里的几个干部主持,应该不至于。”
霍建成说着,皱起眉头,脸色凝重。
“只是以前,咱们都是听从生产队的指令,生产队让咱们每个季节种什么,咱们就种什么,不需要咱们思考,如今国家忽然颁布了土地包产到户的政策,等分到土地后,咱们就得自己决定每个季度种什么作物,我这心里忽然有些没底儿了。”
“爹,你若是心里没底儿,那咱们就种药材吧。”
叶颂接过霍建成的话。
“不久前,我才跟七七姐通了书信,七七姐现在在搞药品项目。”
“她的药品项目如今做得风生水起的,我听说,建安县卫生院,以及咱们巴川县卫生院所用的退烧消炎药,都是七七姐研制的。”
“七七姐的药品项目需要收购大量的药材,爹,你要是一时半会儿没有更好的主意,我就跟七七姐写封信,询问一下她最近半年缺什么药材,咱们按她的需求进行种植。”
“药材卖出去,赚了钱,再用钱卖粮食吃。”
霍建成双眼瞬间亮了起来,但一会儿又陷入了迟疑之中。
“七七那丫头的人品,我信得过。”
“种药材是挺好的,但颂颂啊,我与你娘跟着生产队种了半辈子的粮食,我们没有种植药材的经验啊。”
“这点不怕。”
叶颂微笑着回答。
“七七姐会指导咱们的。”
腊月二十七,早上八点。
村口许久未用的大铜钟被人敲得铛铛铛的。
今儿量地,村民们迅速起床穿衣,纷纷小跑赶到村口的大铜钟下集合。
叶颂霍景川给俩孩子喂饱之后,将俩孩子交给霍庆华霍秀芽照顾,跟李招娣霍建成一起赶到村口。
一家四口赶到村口时,村口的黄泥坝里已经站满了人。
黑压压的一片人头。
大家都在热情激烈地讨论分地的事情。
“建成招娣,景川颂颂,到这边来。”
看见一家四口裹着厚厚的棉衣走来,霍老太在人群里笑容满面地冲着四人招手。
叶颂跟着公婆,霍景川走过去,一家人微笑着跟霍老太打了招呼。
霍老太身边站着张芬芳两口子跟霍大业两口子。
张芬芳还是那副臭脸,见李招娣脸上皱纹少了,皮肤白了,心里酸得不行。
“一年不见,大嫂真是越活越年轻了。”
当着霍老太的面,李招娣洋洋得意地开口:“我儿子儿媳有本事,经常买营养品给我补身子,我肯定越活越年轻了。”
张芬芳不服气,将目光移到霍建成身上。
“大哥,你在家里老老实实种地,嫂子在外面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你就不怕嫂子给你戴绿......”
“娘。”
霍大业厉声打断张芬芳的话。
“你要是再胡说八道,我跟改花,聪儿今年就不回老宅跟你们一起过年了。”
霍老太没好气地瞪了张芬芳一眼:“张芬芳啊张芬芳,你很是死性不改,难怪你爹妈给你取名张芬芳,你真是张嘴就是口吐芬芳啊。”
张芬芳立马像只蔫气的皮球。
去年一整年,霍大业夫妇俩没怎么理睬她,直到孙子聪儿出生,她拎着鸡蛋去瞧了改花几次,大业跟改花这才慢慢地接纳了她。
生怕霍大业两口子再记恨自己,张芬芳只得蔫吧地将脑袋别到了一边,不再看如今春风得意的李招娣。
李招娣见张芬芳别过了脸,立马缓和了脸色,笑容满面地打量着张改花怀里的孩子。
“时间过得真快啊,大业的孩子都出生了。”
“叫聪儿是吧。”
张改花满脸母爱地瞧了一眼怀里的孩子,柔声回答:“叫霍子聪,男孩儿。”
“伯母,嫂子,大哥,你们这次回家过年,在家里待多久?”
初七,剧组要复工。
一群新兵蛋子等着霍景川训练,霍景川今年的年假也没多久。
叶颂一边逗着张改花怀中的孩子,一边回答:“我们初五就得回清远。”
“这孩子真乖,大年初一,我给这孩子包个红包。”
“谢谢嫂子。”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