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农业问题(二)
在日本许多农业基础设施如育苗基地、孵化厂、冷藏库、饲料厂都由农协张罗以保本价为农民提供服务。 有的新产品、新技术农民一时接受不了农协甚至实行免费试用。近些年来日本农村青壮劳力不断涌向城市在地里干活的除了老人便是妇女对重体力活他们常常吃不消。对此农协又伸出援手把这些活接了过来。这一交一接无形中便实行了集约经营优良品种、先进的耕作方式、新型农机具便通过农协接手的业务间接传到了农民手里。
人们不愿种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产前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同时风险也大。可不是吗?买种子购肥料添机具请帮手还没见粮食的影钱先花出去一大把。
像欧美的大农场主家底厚实在银行的信用又好钱这方面不成问题。但在以农户为主的日本农业生产资金解决不好就会带来大麻烦。于是为农民提供信用服务顺理成章变成农协的业务了。
日本农协的信用机构存款利率通常略高于私人银行而贷款利率又尽可能提供优惠。由于客户多存贷款量大加上农信机构实行多元经营业务开展得红红火火不仅给农民解了难也为各级农协增加了收入。
而近代的法国农业也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大革命时期政府于1793年颁布法令。把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土地成了自家的农民种田当然卖力有了很大的积极性这粮食产量也蹭蹭地往上涨。可过了些日子农业便徘徊不前。原因很简单农村人口多。土地零碎大农机使不上劲新科技也施展不开。农民为了“温饱”。养牛耕田喂猪过年就这样。法国的小农经济搞了100多年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境况并没有多大的改善。
法国搞农业现代化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人多地少这和现在中华帝国的情况差不多。20世纪50年代中期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推动“土地集中”实现规模经营。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政府实行了“减”的办法: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民国家负责养起来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同时鼓励农村年轻人离土离乡到国营企业做工而其他的青壮年劳力政府出钱办学习班。先培训再务农。
与减少农业人口的做法相反对农地经营规模政府用的是“加”法:规定农场主的合法继承人只有一个防止土地进一步分散同时他们又推出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父子农场、兄弟农场以土地入股。开展联合经营。各级政府还组建了土地整治公司这是一种非盈利组织。
它们拥有土地优先购买权把买进的插花地(很多农户的地在一起你中有我的我的地中有你的)、低产田集中连片整治成标准农场然后再低价保本出售。此外国家还给大农场提供低息贷款对农民自发的土地合并减免税费促使农场规模不断扩大。1955年法国10公顷以下的小农场有127万个20年后减少到53万个50公顷以上的大农场增加了4万多。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50年代初近40%现在只有2%农民平均占有农地达到10公顷以上。
在着手农地整治的同时农业机械化也紧锣密鼓地迅速推开。在法国政府的头3个国民经济计划中“农业装备现代化”被摆上突出位置。战后初期国内生产资金极度匮乏法国政府抛掉“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理财观大胆向国外借款不惜一身债先把农业机械化搞上去。农民购买农机具不仅享受价格补贴还能得到5年以上低息贷款金额占自筹资金的一半以上。
农用内燃机和燃料全部免税农业用电也远比工业便宜。为保证农机质量及其方便使用政府颁发“特许权证”指定专门企业在各地建立销售、服务网点。不论哪个厂家、哪一年的产品其零部件都能随处买到。农用机械价廉物美售后服务有保证自然受到农民的欢迎。19551970年各农场拖拉机拥有量从3万台增加到170万台联合收割机从4900部增至10万部其他现代化农用机械也很快得到普及。法国只用了15年时间就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传统的小农经济一大特点是小而全自给自足。人们务农先要满足自家几口人的吃、穿、用。本来只有二亩三分地既要种粮又想种菜还得围栏垒圈喂猪养牛。零七碎八的农活太多结果啥也做不好。在政策的推动下农场的规模扩大了机械化提高了政府又不失时机做起了“专业化”的大文章。
根据自然条件、历史习惯和技术水平对农业分布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全国分成22个大农业区其下又细分出470个小区:巴黎盆地土地肥沃便大力种植优质小麦西部和山区草场资源丰富重点发展畜牧业北部气温低大规模种起了甜菜按照地中海地区的传统还得扩大葡萄种植。到二十世纪70年代法国半数以上农场搞起了专业经营多数小农户也只生产两、三种农产品。农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效率越来越高收益也越来越可观。法国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城市中等工资水平。
农业是一个弱质的产业很多国家都采取保护政策法国同样也不例外。以前政府靠提高关税、价格补贴来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随着国际市场逐渐放开农业再一味地靠保护路子只会是越走越窄。6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政府调整思路把扶持农业的重点放在生产、加工和销售领域力图通过“产业化”把本国农业做大做强。
在这一方面法国的做法有他们的独到之处。农业宏观指导由政府负责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交给合作社去办。在法国农业食品部和渔业部主管农业负责产、供、销全程规划其他任何部门无权插手。这样就避免了条块分割、多头指导。
为了防止这两个部门位高权重失去监督总理专设私人办公室定期了解基层农业情况。另外还成立了“全法最高农业发展指导委员会”涉农各行业都有代表参加重要的农业政策必须由这个机构提出然后才交给议会讨论从而实现了“农民的事情农民办”。
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农业合作社在当时的法国成了农民的当家人。到60年代末法国建起了3100个农业信贷合作社7200个供应和销售合作社14000个服务合作社。合作社一般按行业划分农户可根据经营情况同时加入几个合作社。双方每年一签约农民只要侍弄好农活剩下的事全交给合作社去办。
到年终结算时扣除风险基金和发展储备金其余的按入社资金、农产品收购量分给社员。如发生亏损社员也要按对应的份额承担风险。为了鼓励合作社发展国家出台有关政策合作社可免交3%的公司税当然合作社如果违规经营国家也有权予以取消。
经过几十年发展目前法国农户基本上都成了“社员”。农业合作社占据了农产品市场绝大多数份额生产资料和饲料基本上由供销合作社销售90%以上的农场贷款业务由信贷合作社提供。
为了扶持农业发展法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仅拿投资这一项来说二战后法国实行的是“以工养农”的政策19521972年农业投资增长幅度超过其他所有部门19601974年国家发放的农业贷款增长了7倍。可是对法国政府来说这却是一个“愉快的负担”法国的农业生产率20年间提高了3倍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农产品进出口顺差240亿法郎。困扰法国一个半世纪的小农经济早已成了过去代之而起的是领先世界的现代化农业。
看着这样的情况李振华把这两个国家的情况和自己现在的农业情况相对照他也决心要好好地整顿一下农业问题了。
中华帝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要想把农业的问题搞好首先一个问题是要有一个真正一心为农业的干部群体在那里不沦你是法国的经验还是日本的经验那就是必须要有一个一心为了农业的干部在管事后世的中国政府也是为农业下了大力气免除了农业税对农业各方面都有一些的补贴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为什么/就是有一些干部并不是真心地在为老百姓们去服务的他们把个人的一些利益放在了前面。(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在日本许多农业基础设施如育苗基地、孵化厂、冷藏库、饲料厂都由农协张罗以保本价为农民提供服务。 有的新产品、新技术农民一时接受不了农协甚至实行免费试用。近些年来日本农村青壮劳力不断涌向城市在地里干活的除了老人便是妇女对重体力活他们常常吃不消。对此农协又伸出援手把这些活接了过来。这一交一接无形中便实行了集约经营优良品种、先进的耕作方式、新型农机具便通过农协接手的业务间接传到了农民手里。
人们不愿种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产前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同时风险也大。可不是吗?买种子购肥料添机具请帮手还没见粮食的影钱先花出去一大把。
像欧美的大农场主家底厚实在银行的信用又好钱这方面不成问题。但在以农户为主的日本农业生产资金解决不好就会带来大麻烦。于是为农民提供信用服务顺理成章变成农协的业务了。
日本农协的信用机构存款利率通常略高于私人银行而贷款利率又尽可能提供优惠。由于客户多存贷款量大加上农信机构实行多元经营业务开展得红红火火不仅给农民解了难也为各级农协增加了收入。
而近代的法国农业也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大革命时期政府于1793年颁布法令。把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土地成了自家的农民种田当然卖力有了很大的积极性这粮食产量也蹭蹭地往上涨。可过了些日子农业便徘徊不前。原因很简单农村人口多。土地零碎大农机使不上劲新科技也施展不开。农民为了“温饱”。养牛耕田喂猪过年就这样。法国的小农经济搞了100多年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境况并没有多大的改善。
法国搞农业现代化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人多地少这和现在中华帝国的情况差不多。20世纪50年代中期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推动“土地集中”实现规模经营。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政府实行了“减”的办法: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民国家负责养起来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同时鼓励农村年轻人离土离乡到国营企业做工而其他的青壮年劳力政府出钱办学习班。先培训再务农。
与减少农业人口的做法相反对农地经营规模政府用的是“加”法:规定农场主的合法继承人只有一个防止土地进一步分散同时他们又推出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父子农场、兄弟农场以土地入股。开展联合经营。各级政府还组建了土地整治公司这是一种非盈利组织。
它们拥有土地优先购买权把买进的插花地(很多农户的地在一起你中有我的我的地中有你的)、低产田集中连片整治成标准农场然后再低价保本出售。此外国家还给大农场提供低息贷款对农民自发的土地合并减免税费促使农场规模不断扩大。1955年法国10公顷以下的小农场有127万个20年后减少到53万个50公顷以上的大农场增加了4万多。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50年代初近40%现在只有2%农民平均占有农地达到10公顷以上。
在着手农地整治的同时农业机械化也紧锣密鼓地迅速推开。在法国政府的头3个国民经济计划中“农业装备现代化”被摆上突出位置。战后初期国内生产资金极度匮乏法国政府抛掉“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理财观大胆向国外借款不惜一身债先把农业机械化搞上去。农民购买农机具不仅享受价格补贴还能得到5年以上低息贷款金额占自筹资金的一半以上。
农用内燃机和燃料全部免税农业用电也远比工业便宜。为保证农机质量及其方便使用政府颁发“特许权证”指定专门企业在各地建立销售、服务网点。不论哪个厂家、哪一年的产品其零部件都能随处买到。农用机械价廉物美售后服务有保证自然受到农民的欢迎。19551970年各农场拖拉机拥有量从3万台增加到170万台联合收割机从4900部增至10万部其他现代化农用机械也很快得到普及。法国只用了15年时间就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传统的小农经济一大特点是小而全自给自足。人们务农先要满足自家几口人的吃、穿、用。本来只有二亩三分地既要种粮又想种菜还得围栏垒圈喂猪养牛。零七碎八的农活太多结果啥也做不好。在政策的推动下农场的规模扩大了机械化提高了政府又不失时机做起了“专业化”的大文章。
根据自然条件、历史习惯和技术水平对农业分布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全国分成22个大农业区其下又细分出470个小区:巴黎盆地土地肥沃便大力种植优质小麦西部和山区草场资源丰富重点发展畜牧业北部气温低大规模种起了甜菜按照地中海地区的传统还得扩大葡萄种植。到二十世纪70年代法国半数以上农场搞起了专业经营多数小农户也只生产两、三种农产品。农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效率越来越高收益也越来越可观。法国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城市中等工资水平。
农业是一个弱质的产业很多国家都采取保护政策法国同样也不例外。以前政府靠提高关税、价格补贴来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随着国际市场逐渐放开农业再一味地靠保护路子只会是越走越窄。6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政府调整思路把扶持农业的重点放在生产、加工和销售领域力图通过“产业化”把本国农业做大做强。
在这一方面法国的做法有他们的独到之处。农业宏观指导由政府负责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交给合作社去办。在法国农业食品部和渔业部主管农业负责产、供、销全程规划其他任何部门无权插手。这样就避免了条块分割、多头指导。
为了防止这两个部门位高权重失去监督总理专设私人办公室定期了解基层农业情况。另外还成立了“全法最高农业发展指导委员会”涉农各行业都有代表参加重要的农业政策必须由这个机构提出然后才交给议会讨论从而实现了“农民的事情农民办”。
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农业合作社在当时的法国成了农民的当家人。到60年代末法国建起了3100个农业信贷合作社7200个供应和销售合作社14000个服务合作社。合作社一般按行业划分农户可根据经营情况同时加入几个合作社。双方每年一签约农民只要侍弄好农活剩下的事全交给合作社去办。
到年终结算时扣除风险基金和发展储备金其余的按入社资金、农产品收购量分给社员。如发生亏损社员也要按对应的份额承担风险。为了鼓励合作社发展国家出台有关政策合作社可免交3%的公司税当然合作社如果违规经营国家也有权予以取消。
经过几十年发展目前法国农户基本上都成了“社员”。农业合作社占据了农产品市场绝大多数份额生产资料和饲料基本上由供销合作社销售90%以上的农场贷款业务由信贷合作社提供。
为了扶持农业发展法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仅拿投资这一项来说二战后法国实行的是“以工养农”的政策19521972年农业投资增长幅度超过其他所有部门19601974年国家发放的农业贷款增长了7倍。可是对法国政府来说这却是一个“愉快的负担”法国的农业生产率20年间提高了3倍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农产品进出口顺差240亿法郎。困扰法国一个半世纪的小农经济早已成了过去代之而起的是领先世界的现代化农业。
看着这样的情况李振华把这两个国家的情况和自己现在的农业情况相对照他也决心要好好地整顿一下农业问题了。
中华帝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要想把农业的问题搞好首先一个问题是要有一个真正一心为农业的干部群体在那里不沦你是法国的经验还是日本的经验那就是必须要有一个一心为了农业的干部在管事后世的中国政府也是为农业下了大力气免除了农业税对农业各方面都有一些的补贴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为什么/就是有一些干部并不是真心地在为老百姓们去服务的他们把个人的一些利益放在了前面。(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