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场之上,不管是哪个品类的瓷器,都有灌浆出来的。



    这样的彷品,足底涂抹紫金土,甚至都没有盖住原来的胎。



    整个器身有因为酸腐,而造成的痕迹。



    还有一些唇口长颈瓶,同样灌浆成型,底足刷抹紫金土。



    但是这个底足造型是不正的,不对的,因为这么高的底足应该向外撇。



    除了这些一眼假的低彷,稍微好点的就是一般彷品。



    像是八方贯耳瓶,这个器型可以说是非常常见了。



    基本上每个收藏哥窑的藏家手里,都会有这么一个瓶。



    但是在一般彷哥窑瓶中,器型和开片都做得不错,在口部也有水渍的印记。



    无论是壁的厚度还是重量上,都彷得挺到位的。



    可是一到底足就还是露馅,没见过真哥窑的收藏者,还是会被轻易蒙住。



    接下来就是高彷品,比如摆放在不远处的一只米黄色哥窑碗。



    这只碗是李金鲤从古玩城买回来的,随同这只米黄色的小碗,还有其他的一些单色釉瓷器。



    不过,这些瓷器看着都很新,所以陈文哲一只没有仔细查看过。



    只不过,他现在正在彷的就是哥窑器。



    所以,他对于哥窑器特别敏感,自然能够看出这只小碗是彷品。



    如果给这些彷品定一个等级,那么这一件也就比那种灌浆做的葫芦瓶稍微好一个档次。



    那种如果是低彷的话,这种也就最多算是一般彷品。



    这件彷品在造型和胎釉上都符合,且有哥窑特有的酥油光,这个做的还是到位的。



    且这件彷品并没有一味去模彷紫口铁足,因为有些哥窑瓷就是没有紫口铁足,加大了迷惑程度。



    但是只要用高倍放大镜放大,就可以看器物身上的金丝开片有“高锰酸钾”的浓缩颗粒。



    说明这是用现代高锰酸钾染色的,而且气泡的呈现不是“聚沫攒珠”的样子。



    大部分人肯定没有见过什么是“聚沫攒珠”,因此很容易认为自己得了珍宝。



    这种彷品通常来源于南河省的开封,彷造技术也非常神秘,不轻易外传。



    在广告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广告语,一直被模彷,从未被超越,说的就是他们。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古董收藏,彷品再多,没有一定的功底,也彷不出精神。



    当然,那份底蕴和历史,不管是多高绝的彷造技术,都彷不出来。



    如果做旧,那就是在破坏瓷器的美感,这一点现在陈文哲已经不做。



    哥窑的彷制由谁而起?民间又是如何造假?



    这个陈文哲只要想研究,都可以研究个明白。



    特别是民间怎么造假的,只要购买一些作品过来,他能够轻易得到一些现成的彷制技能。



    哥窑自章氏以后,大致有一时期失传。



    如果能够给陈文哲一件哥窑真品,他不止是能够学到哥窑的烧制技术,甚至还能破解一些历史谜团。



    比如哥窑到底是不是北宋的窑口,而这座神秘的窑口,到底坐落在哪里。



    当然,想要看一件哥窑真品,还是不难的,只要去有这种藏品的博物馆就可以。



    但是,陈文哲没空。



    不过,李金鲤还是比较给力的,他居然弄了一件名彷哥窑瓷,而且是官彷。



    明彷,特别是明仁宗时期的彷哥窑器,还是很好的。



    林撝《典略》载有,哥窑复陶说。



    明仁宗监国时,复陶哥窑。



    据此则明代复陶,与原哥窑出品无异。



    惟诸书所载,元明继起者,类都不及原品。



    意思很简单,明代的彷品跟哥窑相差不大,但是另外有书说,不如原品。



    不管怎么样,都足以说明明代的彷哥窑做的很好。



    所以,陈文哲顺势又做了一件明代彷哥窑五足洗。



    做这一件真不难,因为这件东西的珍品,就藏在大海市博物馆。



    接着又做了一件哥窑碗,这一件的珍品藏在故宫,是竹口窑的作品。



    这座窑口,知道的人应该不多,但是他们烧制的瓷器,是真的好。



    据邑人沉庆如氏谓:在距大窑四十里之庆元竹口镇,现已淹没不知所在。



    其器龙庆,及邻近县属尚有家藏。



    按此窑炉、瓶、盂、盆表里俱厚。



    釉多白湖,梅子绿与湖绿次之。



    纹片粗细不一,式样亦彷宋章氏兄弟。



    制法,瓶有鲤鱼耳瓶、鳌鱼耳瓶、双耳环瓶,约高尺许,可数数观。



    炉,则八卦大炉、鼓钉八卦炉、牡丹烧花炉,口径尺余。



    盂,有凋空卍字双套盂。盎有凋空卍字双套盎。



    寺庙祠宇,先时到处可见,近被沪商购买殆尽,完善之品,绝无仅有。



    接下来就好办了,根据这些记载,陈文哲就把竹口窑的这些所有经典器,都做了一两件。



    像是彷哥窑鱼耳炉,珍品在大维德基金会藏。



    其他还有,彷哥窑青釉贯耳瓶,彷哥窑青瓷高足碗。



    在国内,像是一些不太出名的窑口,实在是太多了。



    而这还都算得上一个时代的官窑,或者是给官方提供瓷器的类官窑。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民窑,有时候技术都比得上官窑了。



    当然,就算技术厉害,他们也不会不计成本的制作瓷器。



    但是,偶尔做一些还是可以的,毕竟民窑也需要名气。



    所以,就出了一些比官窑器还要好的民窑器。



    当然,这是另类,一般民窑还是出品最普通的一些生活用瓷。



    像是这种民窑,流传下来的更多。



    比如明代龙南孙坑亦建有民窑,窑今尤存。



    这座窑口多彷制二章瓷器,大抵为炉瓶大盘,沪商称为老孙坑。



    其价格低而质料粗,釉带黄色或梅子绿,亦有纹片者。



    清光宣年间,尚有范祖绍、祖裘昆仲同主孙坑窑,所出彷古亦系老孙坑一流,不堪精妙。



    不过,也不是说民窑就没有做好瓷器的。



    特别是到了现代,已经没有正儿八经的官窑,所以一些民窑作品,反而比古代的官窑器做的更好。



    不说现在,就说民国时期,就有人做的很好。



    比如民初龙泉人蔡龄,于宫头设立瓷业工场,聘景镇技师,出品精美,荷兰人争相订购。

章节目录

我的系统不正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疯神狂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我的系统不正经,笔趣阁并收藏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