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弘治时期,器物早、中期大致与成化同,甚至比成化更纤巧柔和。



    后期与正德器接近。



    花叶纹细而密,梵文图桉增多,龙纹纤细柔和,人物洒脱。



    款识为六字、四字楷书款都有。



    正德仍用国产料,前期用平等青,发色灰蓝。



    晚期始用回青,有的晕散。



    其器物的器型、胎质、釉质与弘治接近,气泡密集。



    深腹碗、带座器等流行。



    后期多见大器。



    纹饰常见的有凤穿花、鱼藻、狮子绣球、庭园婴戏、树石栏杆、莲托八宝等,绘画较弘治的粗。



    碗盘底心下蹋,碗出现鸡心底。



    器底多见窑红、粘砂、跳刀痕等现象。



    年款有四字和六字楷书款,个别用“造”字。



    正德之后,就到了明晚期。



    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中,以嘉靖的时间最长,故此朝的器物发色不尽相同。



    早期的与正德器相近,发色灰蓝。



    但此期独具特色的是,使用回青料。



    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



    如云鹤、八仙、八卦、道家八宝等。



    花组字为独具特色的纹饰,此外还有婴戏、高士、鱼藻图等。



    婴戏图的娃娃头,前额突出明显。



    胎、釉均是小器细、大器粗,大器较多。



    八角形、四方形、六角形、上圆下方式葫芦瓶等异型器多见。



    朝珠盒为此朝独特器型。



    款识“制”、“造”均用,以“制”字居多。



    器底心书“金录大醮坛用”为祭祀用器。



    还有东书堂、东萝馆等堂名款。



    隆庆朝由于时间短,因而器物也少,大器、带年款器则更少。



    青料用回青,呈色稳定、纯正,蓝中泛紫,不像嘉靖器般紫得厉害。



    纹饰与嘉靖朝相近,因以小件器为主,胎、釉较细腻。



    多六角、八角等造型。



    官窑器的款识有“大明隆庆年造”和“隆庆年造”两种,不见“制”款;



    民窑器款有“隆庆年造”或“制”四字款;



    吉语款有万福攸同、福寿康宁等,颂语款有富贵佳器等。



    万历早期用回青,中晚期用石子青及浙料,多澹描青花。



    纹饰除传统的外,还流行锦地开光纹饰;



    纹饰布局繁密,主题不清,另外福禄寿字为纹饰的也多见。



    瓶类较多见镂空、套活环等工艺。



    器型除传统的外,新出现了壁瓶。



    胎质较粗,釉白中泛青。



    款识多见“大明万历年造”,也有“大明万历年制”、“万历年造”;



    多伪托款,有宣德、成化、嘉靖的。



    总的来说,工艺水平较前退步。



    万历之后,就算明末,这以使其有两朝,天启和崇祯。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导致百业凋敝,陶瓷业也萧条冷清。



    天启十九年以后,朝廷即无下令造官窑器。



    因此天启年款器甚少,以“大明天启年制”为主,也有“天启年制”款。



    民窑器中各种图记款、堂名款、吉语款、颂语款增多。



    如玉堂佳器、万福攸同等;



    多伪托款,有永乐、宣德、成化、天顺、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伪托天顺款的惟有天启。



    纹饰仍以传统纹饰为主,但道教内容的纹饰较万历时少,画意粗率。



    此期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气息较重。



    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时代特征。



    崇祯无官款器,器型不多,以钵式炉多见。



    此外还有碗、杯、瓶、花觚等。



    青料有石子青、浙料等。



    发色粗者多晕散、精者稳定。



    纹饰图桉除传统题材外,高士图尤其多见。



    婴戏图的小孩,头大脚小,比例不谐调。



    山水人物图(高士图)中秋草、括号云、小太阳等为典型特色。



    胎质粗疏,釉白中闪青,有的发灰。



    这样的瓷器其实并不算好,就算是官窑瓷器,价值应该也不会高。



    但是奈何崇祯是末代皇帝,更何况还有一个崇祯无官款器,这就让一些人看到了机会。



    现在能够确定的是,崇祯瓷器官窑款识几乎没有。



    但是,民窑常见有。



    像是博古斋、余思堂、松石居、雨香斋等,都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委托前朝的寄托款等。



    这样一来,如果能够出现一件官款的崇祯官窑,就算品质不怎么样,其价值也应该很高。



    还是那句话,物以稀为贵啊!



    崇祯官窑器虽少,但应该是有的。



    其官窑款按一般推理,应为“大明崇祯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双圈款。



    现在大海博物馆所藏人物图小杯,即属此款。



    在庙宇供器,及某些琢器上,往往有崇祯某年的题记。



    在一些盘、碗类器底,有草书“福”字或楷书“福”字图章形款。



    这样的瓷器还真有不少,就算是官款瓷器,现在发现的虽然不多,但是怎么也有个十几件。



    崇祯时期署官款的器物少见,但还是有“大明崇祯年制”及“崇祯丁丑”(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等。



    这一时期民窑盛行,所以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很多。



    除了之前说的那些,还有如“翔凤堂”、“甲戊春孟赵府造用”、“富贵佳器”等等。



    崇祯一朝,总共17年,都是在战乱中渡过的。



    所以,官窑制作虽非绝对停顿,但在这时期的制瓷业中,官窑已毫无地位。



    崇祯民窑瓷,从传世品所见到的品种,有青花和五彩。



    从万历后期经天启、崇祯和清初的顺治到康熙前期,这一段时期民窑青花外销特别兴盛。



    崇祯青花是处于从万历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转折点,根据已掌握的材料,还是能够辨认出来的。



    崇祯时期的青花瓷,有细器和粗器之分。



    细器制作较好,釉虽发青而尚润亮,青花色泽灰黑程度较少,有的相当明快。



    粗器有卧足底,填砂厉害。



    盘类器底跳刀痕明显,青花色泽灰暗。



    器物底釉有桔皮纹,底釉釉色发青,胎釉之际少橙黄色。



    琢器有接痕,部分器物有酱口。



    器形有盘、碗、洗、瓶、盂、罐、笔筒、花觚、象腿瓶及庙宇供器的烛台、香炉、净水盂等。

章节目录

我的系统不正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疯神狂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崇祯青花,我的系统不正经,笔趣阁并收藏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