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红地绿釉缠枝莲碂式盖瓶,造型极为独特。



    就完美符合建文的特点,反而不像是洪武和永乐的瓷器。



    像是这样的瓷器,数量其实并不少,只不过身份很难确定。



    但是,只要是留下建文款识的,还是古瓷,那么就值得研究。



    比如一件蓝地绿釉五爪龙纹彩瓷天球瓶,就做的十分精细。



    特别是精细的剔刻绿彩五爪龙,气势磅礴。



    这只龙纹天球瓶高42公分,五爪官龙刻画的极为生动。



    龙首就像建文皇帝温文儒弱,而龙爪刚劲有力。



    明朝社会盛行佛、道教,其宗教味盛浓的万字云纹饰布遍器身。



    瓶腹下端的《福山寿海》,是明朝社会表现国泰民安的常见纹饰。



    刻工更是细腻,瓶肩上用白釉青花落《大明建文年制》长方款。



    这个款识,字体楷书清秀端庄。



    在加上白釉如白玉般温润,青料自然浑散深沉,要说它是普通瓷器,还真说不过去。



    至于说是赝品,那就更不对,因为这件瓷器实在是太过精致。



    特别是瓶身的那种美如蓝宝石的蓝釉,温润含蓄,碧波荡漾。



    这样的釉色,就算是现代的高手,也难以彷制出来。



    特别是这种瓷器的气质,跟洪武和永乐都很难相合。



    不说其他,只是那温文儒雅的绿龙,跟那独特的釉色相映成趣,就表现的十分雅致。



    而洪武和永乐是什么气质?豪迈、大器磅礴?



    这一点上,建文帝明显就弱了太多。



    当然,作为一位皇帝,其官窑器是不缺气势的。



    比如这件瓷器,整器造型气势宏伟,宫廷御用器韵味十足。



    这样的瓷器,肯定是研究大明建文历史文化的难得有力的左证。



    如果能够确定其身份,肯定也是今天不可多见的稀有明代建文珍瓷。



    这些建文官瓷,从器特性与资料来推断,极有可能是当时建文皇帝对功臣的赏赐品。



    并且在「靖难之役」战争结束前藏匿,从而躲过了一场劫难!



    数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有幸赏见,也是难得的缘分。



    只不过十分可惜,这一时期的瓷器,太过难以确定身份。



    所以,就算是行内人,十分认可的一些瓷器,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被所有人认可。



    这就是古玩江湖,有江湖就有争分,这很正常。



    而在陈文哲看来,真正的好东西,其光彩是怎么也遮掩不住的。



    考古在于挖掘,在于取证,在于寻找前人留下的蛛丝马迹。



    哪里寻?哪里找?寻找自然是找实物。



    研究哪里一方水土,取实地水土研究才有价值。



    而研究建文瓷,自然要找相关的瓷器。



    不研究不知道,真正研究起来,跟建文帝相关,或者说可能有关的瓷器,还真不少。



    比如现在陈文哲手中的一件瓷器,这肯定是一件明初的青花瓷器。



    首先这是一件古董,而且还能跟建文或者朱元章牵扯上,这就不简单。



    这么一件精美的瓷器,而且是明初官窑作品,那么其上的任何线索,都是很重要的。



    这是一件青花瓷盘,盘上有一诗句曰:「有无非乃授三径,曾否新霜剪一离」。



    并且底有落款,曰:「长立」。



    如果从考古的方向研究,那么考古应该是百家争鸣、各抒已见。



    而在这件瓷器之上,明初的瓷器,再加上诗句,



    也许就会有所得。



    此诗句及落款,只要肯分析,就能得到一些收获。



    对于诗句:「有无非乃授三径,曾否新霜剪一离」,这应该是洪武帝朱元章对皇室子孙们的祖训。



    落款:「长立」,应该是建文帝的年号。



    为什么?因为在汉语之中,长立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长大自立。



    而出现在一件明初的瓷器之上,那会是什么意思?不就是长大自立嘛?



    诗句:「有无非乃授三径」,又是什么意思?



    由于青花瓷盘年代为明朝初期,结合明朝初的实际情况,可以分析理解出一些意思。



    根据明朝洪武年,刘伯温的预言推测,朱元章认为:[有无非]。



    将来就是有、还是没有、将来燕王朱棣造反篡夺取皇位,这件是非之事,[乃授三径]。



    他仍然将皇位传授给朱家的嫡系第三枝,也就是第三代孙子辈的朱允炆为皇孙太子,为储君,为将来的皇帝。



    诗句:「曾否新霜剪一离」,这句应该是,朱元章告戒子孙,不要互相残杀的意思。



    [曾否新霜]也就是曾经、是否、因为明天预测有新霜。



    也就是听说,将来燕王朱棣要造反这件事。



    剪一离,就是将树的一枝剪掉。



    也就是将燕王朱棣这一同宗旁系灭族,从朱氏族谱上消失。



    诗句整体大意为:告戒朱氏子孙,将来你叔燕王有无造反,都将皇帝的位传授给孙字辈的朱允炆。



    你也就是朱允炆,不能因为预测的事,而将你叔燕王,从朱氏宗姓中灭族铲除。



    故此按明史书记载,建文帝曾有多次机会杀掉燕王朱棣。



    而且早期还放回了,在京城为人质的熙宗朱高炽。



    这一切都使得燕王行事无禁忌,造反事发之后娄娄得以逃生,而这应该与此祖训不无关系。



    落款:「长立」,仔细分析应该是,建文帝朱允文的落款。



    因为明朝早期的官窑落款,都未有明确的记款,多为大意。



    故[长立]意思为长大立为太子、储君、皇帝,长孙立为皇孙太子、皇孙储君、皇帝。



    明确指出,自己是正宗的正统的世袭的皇帝。



    由此侧面喻意,燕王朱棣为篡位的、是逆贼。



    永乐帝是朱元章第四子,其帝位不是正统朱元章传位得来的。



    由于明朝初期官窑瓷器,未有明确的落款,规范的年号,只能结合明史记载,及实物青花瓷盘上的诗歌,予以推测得出的结论。



    当然,一句诗,怎么解释都可以。



    如果不认可,也可以认为是牵强附会。



    但是,结合明初的烧制时间,结合瓷器的官窑身份,就不能太过放肆的解读。



    皇家的东西,怎么可能随意?

章节目录

我的系统不正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疯神狂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长大自立,我的系统不正经,笔趣阁并收藏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