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三星堆2号坑中,还发现了9件青铜兽面像。



    这些塑像,全都为长眉直鼻,眼珠硕大,嘴巴阔长。



    最特别的是头侧长角,耳朵尖而下垂,看上去就像令人恐怖的野兽。



    有专家推测,这是古蜀人通灵祈祷“傩舞”时所戴面具。



    面具在古时,被称为“魌头”。



    《周礼·夏官》中就有“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以索室驱疫”的记载。



    祭祀时,使用面具通灵祈祷,是中原传统。



    三星堆中的人面和兽面像,显然也是受中原文化影响所致。



    这就是博学多才的好处,最近一年多,陈文哲可不是每天都在复制汝窑等名窑作品的。



    他总不可能每天都干活,所以,他这一年多的时间,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制作瓷器。



    而学习的过程,可不止是回朔,还有读书。



    特别是在海上的这一段时间,他看书的时间更多。



    当然,写书的时间也不少。



    特别是通过回朔,结合读书所得,他都需要记录下来。



    毕竟他的宝贝作弊器,全名好像叫文明传承系统?



    学到的很多技术,肯定需要记录下来,就算不为了传承,陈文哲也总需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所获。



    到了现在,系统不系统的,他已经感觉无所谓。



    现在他知道,系统这个词,就像是根据他的臆想,那件宝贝弄出来了一个让他可以接受的名字。



    比如现在,根本就没有什么任务了,也不再让他特意学习什么。



    随着隋侯之珠升级,这件宝贝好像就真的变成了一件辅助之物。



    一件可以极限辅助他的宝贝,一件可以让他心想事成,想知道什么知识,就能得到足够信息的宝贝。



    加上他的记忆力超群,最近两年,他还真学到了很多。



    比如,他看一看三星堆的文物,就能找到跟它近似年代的很多相关古物。



    所以,他现在是一位合格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如果让他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甚至是给夏商周做断代工作,肯定很合适。



    可惜,他可没有做研究的兴致,他只有对收藏有兴趣。



    这一次来博物馆,李金鲤他们算是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原来他得不到的古董瓷器,只能自己复制。



    现在他已经意识到,其实不止是可以复制瓷器,青铜器、金、银、玉器都可以复制,甚至是石器,他也有能力复制。



    毕竟他知道的,想要得到的宝贝,实在是太多了。



    知道,了解情况,却得不到,这多么挠心?



    其实,第一次在神都见到满地的国宝之时,他就应该想到。



    得不到真品,复制一件高彷,放在家里把玩也是好事啊。



    而现在的国宝,除了青铜器、瓷器,玉器和石器也是一个大类。



    等他有时间了,就先收集一大批好的玉石,到时候想要彷制什么就彷制什么。



    比如玉人,他手中可是有几件唐代玉人。



    加上玉龙什么的,这也算是一个大系。



    可惜,真正顶级的古玉器,他不太可能获得。



    就算能得到,也肯定是通过非法渠道,到了他现在的程度,再做这种事情,就没必要了。



    提到玉人,陈文哲再次开始回朔。



    因为相比唐代稍微有点夸张风格的玉人,三星堆人像的形象更加夸张。



    而出土玉人最多的,好像就是各种河流流域中的文化遗址。



    像是红山文化,还有几千提到的一些文化遗址,几乎都发现过玉石作品。



    当然,这些玉人当中,还是三星堆人像的众多特征,最是显眼。



    这不是说,就三星堆的人像最特别,因为在其他文化遗址当中,也有发现。



    比如在石家河文化晚期玉人头上,也有非常多的发现。



    尤其是三星堆人像的耳朵等具体特征,与石家河文化玉人头、石峁文化石凋人头,都有明显的传承关系,所表达的都是神祖的意思。



    这其实很有意思,因为在其中,陈文哲看到了其他民族的一些元素。



    所以,三星堆文化中,或许还蕴藏着一些中亚、西亚文明因素。



    这也是可以想见的事情,毕竟川都平原地处中西文化交流要冲之地。



    汉代张骞“凿通西域”的背景,就是因为发现了从蜀地贩卖到印三、中亚一带的蜀布、枸酱、邛竹杖一类特产,才导致了汉武帝开拓“丝绸之路”的壮举。



    何况,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由西亚、中亚引领的青铜文化浪潮,就通过疆和蒙地区传入了中原。



    所以,紧邻疆省地区的古蜀川都平原,与外域的这种交流沟通,应该早就存在了。



    只是目前的考古资料,还不足以形成这种文化传播交流的链条证据。



    而这还就是陈文哲的机会,因为他可以通过三星堆发现的那些文物,看到当时古蜀人的活动场景,甚至是生活轨迹。



    现在陈文哲已经知道,三星堆文化最初在川都平原,仅分布于中心遗址三星堆周围,基本不出沱江流域。



    之后向南扩张,至三期即商代中期,或略晚时,已分布至岷江流域的川都市区。



    但在这个时期,发现的遗址数量较少。



    到四期,即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时,分布范围略有扩大。



    这一时期,遗址数量也有显着增加,并且呈现出三星堆和成都两个中心。



    三星堆文化分布范围狭小,说明其青铜金器制造技术,虽然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实力同商周比起来,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所以,它先后臣服于商、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公元前2000年石家河文化衰亡后,相隔五六百年,江汉地区在早商时期,再次进人了繁荣期。



    早商人群的大规模进入,促成了武市盘龙城早商青铜文化中心的崛起。



    早商文化,由此对包括赣江流域、湘江流域和川省盆地在内的长江中上游地区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公元前2500~前1700年宝墩文化时期,川省盆地不见任何有关铜器铸造的迹象。



    虽然在三星堆文化中期阶段,发现有可能与二里头夏文化存在一定关系的铜牌饰,却基本不见同时期的其他铜器。



    这可以认为,当时青铜文化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章节目录

我的系统不正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疯神狂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青铜文化中心,我的系统不正经,笔趣阁并收藏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