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可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有着龙形器的出土,才让古蜀文明,跟中华文明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看着眼前的青铜猪鼻龙形器,陈文哲有点感慨。



    这应该跟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有点相似,都是最早起,还没有真正成型的中华龙。



    这种器物呈圆管柱状,有长鼻、长耳及独角。



    不过,专家推测主要用于建筑之上。



    其他还有一些用在饰品之上的龙形器,比如一件铜龙形饰。



    这件铜龙头宽7.7厘米、残高17.5厘米。



    该器为b型铜龙形饰,铜龙大张其口,口中所铸上下两排圆孔表意“龙牙”,具有抽象化倾向;



    其上吻向后勾卷,与龙角构型之势贯通,龙角向前逸出,端部略向上提起急收,劲力内敛。



    s形长眼融构于龙角形式中,并延伸至角端,耳郭宽大。



    其整个造型与1号大型铜神树圈座上的铜龙形象略似,但更富奇异荒诞之趣。



    除此之外,有龙纹的三星堆出土文物还有不少,可以说龙纹、或者龙形器,是贯穿中华文明的重要之物。



    也是有龙文化,才把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串联在了一起。



    三星堆中的很多文物,也不可避免的有龙纹。



    像是三号坑新出土的“堪称国宝级器物”的“顶尊跪坐人像”。



    这件尊很奇特,它从口部一直到肩部、腹部有好几条龙形的纹饰。



    以前大口尊上没有这样的附件,它可能是全中国唯一的一件,从来没有出土过。



    这个龙形的纹饰,跟一号神树上一条从天而降的飞龙一样。



    还有,这个从器物的口部头朝下,给人感觉是从天而下的一条龙。



    龙身牛头这样一种怪兽,可以看出三星堆人思维很开阔,敢做敢想。



    他们把牛和龙捏在一起,做了一件非常美的艺术品。



    像这个顶尊跪坐人像,应该是平时搁在皇家的宗庙里祭祀时候用的。



    此前,尤其是在1986年的发掘中,三星堆遗址的一号、二号坑出土了金、铜、玉、石、陶、贝、骨等珍贵文物近千件。



    其中,青铜器类有龙形饰、龙柱形器、龙虎尊、神树、立人像等龙纹、龙形器若干件。



    约公元前6000年至约公元前2000年,即我国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辽河流域,各文化遗址出土了若干件原始的龙纹、龙形。



    如辽省阜新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达八千年的石砌龙和龙纹陶片。



    西陕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出土距今近7000年的陶纹龙。



    南河py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6500年蚌砌龙。



    徽省含山凌家滩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5500年的玉凋龙。



    内蒙赤峰、辽省辽西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玉凋龙。



    西山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500年的彩陶盘龙纹等。



    这些原始的龙纹、龙形,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至初成期相对应。



    它们是中华文明起源,至初成期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标志者。



    接下来,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771年,即我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三代。



    在这期间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等材质上,有了更多的龙纹、龙形。



    如南河阳洛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龙纹陶器。



    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方鼎龙纹、妇好墓出土的玉凋龙。



    徽省阜南出土的龙虎尊龙纹,出土于西陕临潼零口西段村的西周利簋龙纹、出土于西陕宝鸡贾村塬的西周何尊龙纹等。



    这些龙纹、龙形,与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形成期相对应。



    考古工作者判断,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器属于该遗址的二三期。



    断代约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约相当于中原的夏、商、西周时期。



    龙形饰仅存头部,龙张口,上吻向后勾卷,龙角长而前伸,龙耳廓大。



    龙柱形器,上大下小,器顶平,一龙站于器顶,龙角后卷,龙口大张,垂须,下半身垂于器壁。



    龙虎尊之尊肩上,铸高浮凋呈蠕动游弋状三龙,龙头由器肩伸出,龙角为高柱状造型,龙眼浑圆;



    尊腹部主纹,均为高浮凋虎与人。



    青铜神树之一侧,有一条龙延主干旁侧自上而下,作蓄势待飞状。



    这条龙身细长弯作s形,龙首昂起,龙角上扬,龙口大张。



    青铜立人像着左祍长襟龙纹上衣,衣右侧和背部饰阴刻龙纹,龙昂头张嘴,颌下有须,长颈,尾上翘。



    比照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与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辽河流域各文化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会发现很多一致的地方。



    第一、细长、弯转的龙身基本一致。



    如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之飞龙龙身,与南河py西水坡遗址出土的蚌砌龙龙身、西山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彩陶盘龙纹龙身一致。



    第二、龙的头部取材于动物基本一致。



    如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龙柱形器之龙头,与南河py西水坡遗址出土的蚌砌龙之龙头;



    三星堆遗址三号坑新出土的“顶尊跪坐人像”之“龙身牛头”;



    徽省含山凌家滩文化遗址,出土玉凋龙之“龙身牛头”。



    由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比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辽河流域各文化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晚出。



    故可做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承接、借鉴了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辽河流域各文化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的判断。



    也即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辽河流域产生的以龙为标志的文明,辐射、影响到了三星堆文明。



    综上所述,能形成好几点共识。



    第一,龙纹、龙形参与、见证,且一定程度上标志了三星堆文明的形成。



    生活在三星堆方圆的古蜀人,也是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



    第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承接、借鉴、学彷了新石器时代其他文明的技术。



    所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各文化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和中原夏商两代的龙纹、龙形基本一致;

章节目录

我的系统不正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疯神狂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龙的传人,我的系统不正经,笔趣阁并收藏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