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算药钱
左贵写了桂枝之后,顿了顿,下一位药又写了山楂,接着又配了莱菔子、木香、青皮等几味消食化积,治疗积滞胃脘胀痛的药。〓万本收费小说免费看〓把方子写好了,递给左少阳:“照方抓药。”
赵三娘问道:“我这病是啥病啊?”
“嗯……”左贵沉吟片刻,道:“你胃脘痛、吐酸水,恶心厌食,此乃饮食滞胃证!”
“可是,你还没给我望舌呢,也没仔细问我如何痛法,是阵痛、刺痛还是隐隐作痛,你咋就知道是这证呢?”
左贵感到脸上有些发烫,房租的事情把他给闹得心情沮丧之极,加之儿子摔着了,后脑一道长长的伤疤,虽然不知怎么的已经愈合了,但也不知道是否受了内伤,房东逼房租,顾不上仔细检查,又听了儿子一语说破对方主症,对方已经认可,心乱之下,便按此症状开了一方,甚至都忘了望舌问诊。不过在病患面前自然不能承认,更不能补上,只能强词夺理了,好在这昏暗灯光下也看不出脸红来,倒也无妨,轻咳一声道:“你这病没什么大碍,不用望舌问诊也能断定的。”
赵三娘半信半疑:“是吗?”
“放心吧,吃了我的药,你的病一准好。——你不是喜欢吃山楂吗?”
“是啊,我最爱吃山楂了,有事没事都吃,听人说这山楂能开胃消食,我胃口不好,吃了山楂,才能吃得下饭。”
“那就对了,我这药里第二味便是山楂,还是君药。你准爱吃!”
“是吗?那敢情好!那就抓药吧,我还得赶紧回去吃饭呢!”
“好,不过你这病得慢慢调理,可能需要吃一段时间的药。”
“行啊,抓个十几付都成。我也懒得跑。再说了,你们要是大年三十交不上房租走了,我可还得找别人开方拿药,麻烦!让你们也赚钱点,就一次多开一些好了。”
他们说话的时候,左少阳听老爹左贵说的用药之后,赶紧拿起方子看了一遍,不禁暗自苦笑,他现在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他们家药铺生意如此清淡,——这赵三娘是因为平时拿山楂当零食,饭前饭后都乱吃,结果因此导致胃溃疡。尽管还没问诊和切脉,左少阳已经肯定她发病的病因,相应的方子也就有了,不管最终辨证如何,也该是养胃的才行。可老爹左贵辨证为饮食滞胃证,这已经是南辕北辙,病患主诉之一便是厌食,如何还会饮食滞胃呢?而且,开的方子却重用山楂,这不是雪上加霜嘛。说明老爹压根就还不知道这病的病因是什么。
左少阳又不能直接说这方子不仅不对症,而且还会加重病情,那老爹就一点面子都没有了,穿越前就是因为没有顾全王主任的面子,人家脸上挂不住,直接跑来找自己吵架。现在是老爹,要是这么说了,就算把病治好了,贵芝堂这招牌只怕也砸了。
左贵瞪眼对左少阳道:“怎么还不去抓药?”
“哦!”左少阳拿着方子往柜台走。
左贵提高了声音道:“你灯也不拿,怎么抓药?没了魂似的搞什么?”
左少阳忙回来拿了那油灯,走到柜台前把灯放好,把方子放在柜台上,想了想,还是决定按照自己的用方抓药。反正药方也不给病患的,赵三娘也不知道左贵到底开了什么药。
抓好药之后,把药抱好,拿过来交给赵三娘,赵三娘问:“多少钱?”
左少阳望向左贵,左贵瞪眼道:“你刚才没算吗?”
“我算啊?”在现代社会医院里,收费处和药房是分开的,左少阳只管找方抓药,不管划价的问题,所以没这习惯。
“废话!不是你算,难道还让为父来帮你算钱不成?”
“哦!”左少阳又回到柜台前,拿起那方子,脑袋里有些发懵,方子上又没有价格,他左右瞧瞧柜台,也没看见价格表,这怎么算啊?
茴香急忙过来低声道:“怎么了?”
“我不知道药的价格啊!”左少阳也低声道。
茴香以为弟弟失忆还没好,脸上满是忧色,回头瞧了一眼左贵,见左贵正瞧着他们,也是一脸疑惑,忙压低了声音道:“药价在药柜上写得有,下面放账本的抽屉里也有。”
左少阳忙举着油灯凑过去,在药柜上查看,果然,药抽四脚贴的标签上都用小字写了价格的。他想了想,不能按照自己拿方子的价格计算,否则老爹左贵一听便知道不对,得按他的方子来。忙返身拿起左贵的方子,先抓了两味药之后,突然卡壳了,有一味药不认识,要知道,中药有几万种,谁也不可能全部记住的,能把平时常用的几百味药记住就了不起了。不认识很正常,他拿着那方子茫然地扫视着药柜上的标签,慢慢寻找,可几百味药,一时半会哪里找得到啊。
“又怎么了?”左贵提高了声音问道。
“没……,没什么”左少阳继续找着,心里起急,一个个找过去就更慢了。
茴香急了,忙钻进药柜台里,低声问:“怎么了?”
左少阳将方子递给茴香,指着上面一味药“示姑”,低声道:“‘示姑’这味药在哪里?
茴香手一指:“在哪!”
左少阳过去一瞧,果然写着“示姑”二字,拉开药抽一瞧,当真哭笑不得,这示姑竟然就是温化寒痰的常用药“半夏”!
中药的名称在古代使用很混乱,同一种药往往有数种甚至数十种称呼,相同的称呼不同的药也很常见,现代中医出台药典之后,统一了药名,医院医生开处方一般都用药典规定的正规名称,左少阳读书的时候,也学的是正规名称,作为常识,也了解一些常用的别名,比如半夏,在《神农本草经》里叫“地文”或者“水玉”,这左少阳知道,可是“示姑”这个别名,是出现在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里,此外还有十几个别名,左少阳哪里去记这么多,自然不知道,不过看到药材,尽管是炮制好的饮片,他也立即便认识了。
将药的价格都找到之后,左少阳用毛笔写了下来,在古代是没有电脑、计算器帮你算账的,只能自己动手了,他找了张牛皮纸,见桌上有个砚台,笔架上搁着一直毛笔,提起来想写,可笔尖已经冻住了,想起父亲左贵桌上有笔,刚才他还写方子来着,忙过去拿毛笔。
“拿笔干什么?”左贵瞪大了眼睛瞧着他。
“算账啊!”
“算账?用笔算账?”左贵瞠目结舌道,“你用笔怎么算账?”
古人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最早是用算筹,也就是用一根根短棍摆成各种规定图形表示数字,用固定的规则进行计算,经常要算数的人,会随时携带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算筹,可以随时进行计算。而算盘虽然早在东汉就发明了,但由于唐宋时期珠算的计算方法没有完善,加之比算筹速度慢,也不方便携带,所以唐宋时期还没有普及。左贵他们都是用算筹进行算数,哪里见过用笔列加减乘除公式计算的,自然很是惊讶。
左贵写了桂枝之后,顿了顿,下一位药又写了山楂,接着又配了莱菔子、木香、青皮等几味消食化积,治疗积滞胃脘胀痛的药。〓万本收费小说免费看〓把方子写好了,递给左少阳:“照方抓药。”
赵三娘问道:“我这病是啥病啊?”
“嗯……”左贵沉吟片刻,道:“你胃脘痛、吐酸水,恶心厌食,此乃饮食滞胃证!”
“可是,你还没给我望舌呢,也没仔细问我如何痛法,是阵痛、刺痛还是隐隐作痛,你咋就知道是这证呢?”
左贵感到脸上有些发烫,房租的事情把他给闹得心情沮丧之极,加之儿子摔着了,后脑一道长长的伤疤,虽然不知怎么的已经愈合了,但也不知道是否受了内伤,房东逼房租,顾不上仔细检查,又听了儿子一语说破对方主症,对方已经认可,心乱之下,便按此症状开了一方,甚至都忘了望舌问诊。不过在病患面前自然不能承认,更不能补上,只能强词夺理了,好在这昏暗灯光下也看不出脸红来,倒也无妨,轻咳一声道:“你这病没什么大碍,不用望舌问诊也能断定的。”
赵三娘半信半疑:“是吗?”
“放心吧,吃了我的药,你的病一准好。——你不是喜欢吃山楂吗?”
“是啊,我最爱吃山楂了,有事没事都吃,听人说这山楂能开胃消食,我胃口不好,吃了山楂,才能吃得下饭。”
“那就对了,我这药里第二味便是山楂,还是君药。你准爱吃!”
“是吗?那敢情好!那就抓药吧,我还得赶紧回去吃饭呢!”
“好,不过你这病得慢慢调理,可能需要吃一段时间的药。”
“行啊,抓个十几付都成。我也懒得跑。再说了,你们要是大年三十交不上房租走了,我可还得找别人开方拿药,麻烦!让你们也赚钱点,就一次多开一些好了。”
他们说话的时候,左少阳听老爹左贵说的用药之后,赶紧拿起方子看了一遍,不禁暗自苦笑,他现在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他们家药铺生意如此清淡,——这赵三娘是因为平时拿山楂当零食,饭前饭后都乱吃,结果因此导致胃溃疡。尽管还没问诊和切脉,左少阳已经肯定她发病的病因,相应的方子也就有了,不管最终辨证如何,也该是养胃的才行。可老爹左贵辨证为饮食滞胃证,这已经是南辕北辙,病患主诉之一便是厌食,如何还会饮食滞胃呢?而且,开的方子却重用山楂,这不是雪上加霜嘛。说明老爹压根就还不知道这病的病因是什么。
左少阳又不能直接说这方子不仅不对症,而且还会加重病情,那老爹就一点面子都没有了,穿越前就是因为没有顾全王主任的面子,人家脸上挂不住,直接跑来找自己吵架。现在是老爹,要是这么说了,就算把病治好了,贵芝堂这招牌只怕也砸了。
左贵瞪眼对左少阳道:“怎么还不去抓药?”
“哦!”左少阳拿着方子往柜台走。
左贵提高了声音道:“你灯也不拿,怎么抓药?没了魂似的搞什么?”
左少阳忙回来拿了那油灯,走到柜台前把灯放好,把方子放在柜台上,想了想,还是决定按照自己的用方抓药。反正药方也不给病患的,赵三娘也不知道左贵到底开了什么药。
抓好药之后,把药抱好,拿过来交给赵三娘,赵三娘问:“多少钱?”
左少阳望向左贵,左贵瞪眼道:“你刚才没算吗?”
“我算啊?”在现代社会医院里,收费处和药房是分开的,左少阳只管找方抓药,不管划价的问题,所以没这习惯。
“废话!不是你算,难道还让为父来帮你算钱不成?”
“哦!”左少阳又回到柜台前,拿起那方子,脑袋里有些发懵,方子上又没有价格,他左右瞧瞧柜台,也没看见价格表,这怎么算啊?
茴香急忙过来低声道:“怎么了?”
“我不知道药的价格啊!”左少阳也低声道。
茴香以为弟弟失忆还没好,脸上满是忧色,回头瞧了一眼左贵,见左贵正瞧着他们,也是一脸疑惑,忙压低了声音道:“药价在药柜上写得有,下面放账本的抽屉里也有。”
左少阳忙举着油灯凑过去,在药柜上查看,果然,药抽四脚贴的标签上都用小字写了价格的。他想了想,不能按照自己拿方子的价格计算,否则老爹左贵一听便知道不对,得按他的方子来。忙返身拿起左贵的方子,先抓了两味药之后,突然卡壳了,有一味药不认识,要知道,中药有几万种,谁也不可能全部记住的,能把平时常用的几百味药记住就了不起了。不认识很正常,他拿着那方子茫然地扫视着药柜上的标签,慢慢寻找,可几百味药,一时半会哪里找得到啊。
“又怎么了?”左贵提高了声音问道。
“没……,没什么”左少阳继续找着,心里起急,一个个找过去就更慢了。
茴香急了,忙钻进药柜台里,低声问:“怎么了?”
左少阳将方子递给茴香,指着上面一味药“示姑”,低声道:“‘示姑’这味药在哪里?
茴香手一指:“在哪!”
左少阳过去一瞧,果然写着“示姑”二字,拉开药抽一瞧,当真哭笑不得,这示姑竟然就是温化寒痰的常用药“半夏”!
中药的名称在古代使用很混乱,同一种药往往有数种甚至数十种称呼,相同的称呼不同的药也很常见,现代中医出台药典之后,统一了药名,医院医生开处方一般都用药典规定的正规名称,左少阳读书的时候,也学的是正规名称,作为常识,也了解一些常用的别名,比如半夏,在《神农本草经》里叫“地文”或者“水玉”,这左少阳知道,可是“示姑”这个别名,是出现在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里,此外还有十几个别名,左少阳哪里去记这么多,自然不知道,不过看到药材,尽管是炮制好的饮片,他也立即便认识了。
将药的价格都找到之后,左少阳用毛笔写了下来,在古代是没有电脑、计算器帮你算账的,只能自己动手了,他找了张牛皮纸,见桌上有个砚台,笔架上搁着一直毛笔,提起来想写,可笔尖已经冻住了,想起父亲左贵桌上有笔,刚才他还写方子来着,忙过去拿毛笔。
“拿笔干什么?”左贵瞪大了眼睛瞧着他。
“算账啊!”
“算账?用笔算账?”左贵瞠目结舌道,“你用笔怎么算账?”
古人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最早是用算筹,也就是用一根根短棍摆成各种规定图形表示数字,用固定的规则进行计算,经常要算数的人,会随时携带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算筹,可以随时进行计算。而算盘虽然早在东汉就发明了,但由于唐宋时期珠算的计算方法没有完善,加之比算筹速度慢,也不方便携带,所以唐宋时期还没有普及。左贵他们都是用算筹进行算数,哪里见过用笔列加减乘除公式计算的,自然很是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