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阅书城app,免费看小说全网无广告,ios需海外苹果id下载】
元宵节后,沈皇后的坤仁宫收到了不少官眷请求面见的书帖,她专择了一日集体允见,听着官眷们七嘴八舌的诉苦,沈皇后面色凝重。
这些官眷的丈夫无一不是高氏余党,大半皆为东宫属臣,他们从前当然并非唯沈皇后马首是瞻,也从来不是豫国公府的人势,但随着高琼获罪,曾经不可一世的宋国公府轰然倒塌,太子妃高氏又再入子虚庵,眼看着高家再也无望东山复起,沈皇后竟然主动把这些高家旧党视为了己方阵营,而这回旧党被彻底清算,罪轻的贬迁罪重的革职甚至流放,东宫的势力被大刀阔斧的削减,几近岌岌可危。
沈皇后这回没有再往慈宁宫,恳求王太后指点“明路”。
她已经不能信任王太后了。
故太子是她唯一的儿子,但不是王太后唯一的孙儿,相比她的谛儿,周王秦询与王太后更加亲近,周王已经大婚立府,而且有了晋国公府这么一门得力的岳家,更不说弘复帝竟然留下密旨,意图将兵符交给慈宁宫节制!
沈皇后突然意识到太孙最强劲的敌人或许并非齐王,也不是八皇子与十皇子两个乳臭小儿,是不知不觉就已经羽翼丰足的皇六子秦询!
“娘娘可得为我等臣子作主啊!”一个官眷语气激昂:“外子确然收受贿赂,但满朝文武有几个当真是两袖清风的?分明是赵兰庭借着改进粮长制的由头向皇上进了谗言,意图用这等满朝文武都心照不宣的所谓罪名斩断太孙殿下的臂膀,赵兰庭势必心怀逆意,娘娘可不能再姑息!”
沈皇后想到她这几日遣人一连往太师府递过数回口讯,但那顾氏竟然闭门不见!
难道说赵兰庭果然两面三刀、居心叵测?而顾氏一看势头不好,也见风使舵、忘恩负义?
可恨的是她那妹子偏偏远在汾阳,此时她竟然完全不能探知太师府内部的动静,纵管她可以强召顾氏入宫,但沈皇后倒有自知之明,她其实并没有任何把柄可以要胁顾氏,且就算有把柄,顾氏显然已经
被圣德太后纳入羽翼,沈皇后未必能够要胁得住。
但她这时并不能确定兰庭是否“背叛”,说出的话还是带着几分转圜:“赵迳勿策谏改进粮长制,为的是社稷民生之计,尔等莫因捕风捉影之说便诽议朝政。”
清察不法乃国政,是弘复帝的治政纲领,这点厉害做为六宫之主的沈皇后还是心知肚明,她当然也不能采纳这些官眷浅薄的认知,也认为贪污受贿是满臣文武心照不宣的惯例,所以皇帝的罪惩有失公允,但沈皇后也不能坐视东宫的根基被彻底动摇,尤其不能坐视哪怕她的长孙克承大统之后,军政大权还会旁落于慈宁宫和内阁大臣之手。
沈皇后决定谏劝弘复帝撤除密旨。
所以这日,弘复帝就听闻了他的结发妻子正在坤仁宫跪席待罪的消息。
立春不久,料峭风寒,高得宜脑门上的汗水却直往下淌,几乎没在御书房的门槛上绊一大跌,赶在弘复帝盛怒之前连忙把话说完:“娘娘是在坤仁宫内跪席待罪,奴婢知情,是因娘娘遣了人往乾清宫禀知,这件事并未闹得六宫悚动,皇上千万不能着急。”因着察实太孙似乎又将行恶,且这回还是针对圣德太后的事体,皇上到底还是犯了一回心绞痛,服下丹阳道长进奉的丸药后卧床两日刚刚有了好转,是再不能动怒的了,怎能想到沈皇后竟然在这节骨眼上闹出披发除簪跪席待罪的事体。
但出乎高得宜意料的是,弘复帝这回并没有龙颜大怒。
因为疲倦、因为忧虑,因为自己也能感觉这回的风波恐怕难以悄无声息的平静,弘复帝在经过一场心绞痛后很清楚的意识到时不待我的危急,他不能留下个烂摊子,不能把自己的责任遗留给嫡母和臣子,无论这回的决定有多么难下,但仿佛他也只能面对了。
他需要时间,不管是再一次试图纠正太孙还是痛下决心另择贤良,他都不能在这个时候被心疾彻底摧毁,他还不能放心的把肩上的重担移交,因为他还不能确定他的子孙之中有谁能够承担这一重任。
他的嫡母说得对,后宫监权顾命辅政不是良计,那只是最无奈的时候才应考虑的下策,果然他这君主还并没有龙驭归天,慈宁宫就已经成为了有些人的眼钉肉刺,他的一纸密令,根本不能保证这个天下的风平浪静。
这回他需要亲自的冷静的判断,他的发妻他的长孙,还值不值得他一再姑息。
弘复帝这回看也没看镇纸一眼,他撑着定座站了起身:“去坤仁宫吧,朕且看皇后是因何等罪责才跪席请罚。”
乾清宫和坤仁宫相距不远,弘复帝这回是缓缓走着过去。
一路上他难免回忆往昔,他第一次见沈皇后时那个羞涩紧张的女子,涨红着脸几近手足无措,但那时候他并不能确定这个纯朴怯弱的女子会成为他的发妻,因为一场博弈的失败,她才成为了他的妻子,他的嫡母告诫他:“无论如何,沈氏都注定是与你生死并进祸福同当的人,我希望你们两个能够彼此信任相互依靠,尤其是你,即便日后克承大统也不能忘了同甘共苦的道义。”
在他如履薄冰的那些年,沈氏确然不离不弃,没有抱怨,没有怯弱,有的时候沈氏甚至比他还要刚强,那个时候他庆幸沈氏是他的发妻。
谛儿出生时,他们欣喜若狂,谛儿病逝时,他们痛不欲生。
所以他一直能够体谅和理解皇后的心情,因为他也是一样。
但世事竟如此艰难,他不得不在私心和社稷之间做出抉择,做为丈夫他能够宽谅妻子的一切,但做为君主他不能宽谅皇后的某些行为。
但弘复帝忽而陷入了迷惘,因为他已经不记得皇后的闺字了,甚至错觉自己从来没有问起过皇后的闺字,他突然自责,因为做为一个丈夫这实在太不应当,他甚至知道兰庭的妻子顾氏闺名唤作春归,因为慈庆宫险变当日,兰庭情急时不留意失口直接道出了他家媳妇的闺名。
这才是真正的恩爱夫妻吧,不像他和皇后。
弘复帝当踏进坤仁宫的两扇朱门时,无声的叹了一口气。
(本章完)
首辅家的长孙媳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元宵节后,沈皇后的坤仁宫收到了不少官眷请求面见的书帖,她专择了一日集体允见,听着官眷们七嘴八舌的诉苦,沈皇后面色凝重。
这些官眷的丈夫无一不是高氏余党,大半皆为东宫属臣,他们从前当然并非唯沈皇后马首是瞻,也从来不是豫国公府的人势,但随着高琼获罪,曾经不可一世的宋国公府轰然倒塌,太子妃高氏又再入子虚庵,眼看着高家再也无望东山复起,沈皇后竟然主动把这些高家旧党视为了己方阵营,而这回旧党被彻底清算,罪轻的贬迁罪重的革职甚至流放,东宫的势力被大刀阔斧的削减,几近岌岌可危。
沈皇后这回没有再往慈宁宫,恳求王太后指点“明路”。
她已经不能信任王太后了。
故太子是她唯一的儿子,但不是王太后唯一的孙儿,相比她的谛儿,周王秦询与王太后更加亲近,周王已经大婚立府,而且有了晋国公府这么一门得力的岳家,更不说弘复帝竟然留下密旨,意图将兵符交给慈宁宫节制!
沈皇后突然意识到太孙最强劲的敌人或许并非齐王,也不是八皇子与十皇子两个乳臭小儿,是不知不觉就已经羽翼丰足的皇六子秦询!
“娘娘可得为我等臣子作主啊!”一个官眷语气激昂:“外子确然收受贿赂,但满朝文武有几个当真是两袖清风的?分明是赵兰庭借着改进粮长制的由头向皇上进了谗言,意图用这等满朝文武都心照不宣的所谓罪名斩断太孙殿下的臂膀,赵兰庭势必心怀逆意,娘娘可不能再姑息!”
沈皇后想到她这几日遣人一连往太师府递过数回口讯,但那顾氏竟然闭门不见!
难道说赵兰庭果然两面三刀、居心叵测?而顾氏一看势头不好,也见风使舵、忘恩负义?
可恨的是她那妹子偏偏远在汾阳,此时她竟然完全不能探知太师府内部的动静,纵管她可以强召顾氏入宫,但沈皇后倒有自知之明,她其实并没有任何把柄可以要胁顾氏,且就算有把柄,顾氏显然已经
被圣德太后纳入羽翼,沈皇后未必能够要胁得住。
但她这时并不能确定兰庭是否“背叛”,说出的话还是带着几分转圜:“赵迳勿策谏改进粮长制,为的是社稷民生之计,尔等莫因捕风捉影之说便诽议朝政。”
清察不法乃国政,是弘复帝的治政纲领,这点厉害做为六宫之主的沈皇后还是心知肚明,她当然也不能采纳这些官眷浅薄的认知,也认为贪污受贿是满臣文武心照不宣的惯例,所以皇帝的罪惩有失公允,但沈皇后也不能坐视东宫的根基被彻底动摇,尤其不能坐视哪怕她的长孙克承大统之后,军政大权还会旁落于慈宁宫和内阁大臣之手。
沈皇后决定谏劝弘复帝撤除密旨。
所以这日,弘复帝就听闻了他的结发妻子正在坤仁宫跪席待罪的消息。
立春不久,料峭风寒,高得宜脑门上的汗水却直往下淌,几乎没在御书房的门槛上绊一大跌,赶在弘复帝盛怒之前连忙把话说完:“娘娘是在坤仁宫内跪席待罪,奴婢知情,是因娘娘遣了人往乾清宫禀知,这件事并未闹得六宫悚动,皇上千万不能着急。”因着察实太孙似乎又将行恶,且这回还是针对圣德太后的事体,皇上到底还是犯了一回心绞痛,服下丹阳道长进奉的丸药后卧床两日刚刚有了好转,是再不能动怒的了,怎能想到沈皇后竟然在这节骨眼上闹出披发除簪跪席待罪的事体。
但出乎高得宜意料的是,弘复帝这回并没有龙颜大怒。
因为疲倦、因为忧虑,因为自己也能感觉这回的风波恐怕难以悄无声息的平静,弘复帝在经过一场心绞痛后很清楚的意识到时不待我的危急,他不能留下个烂摊子,不能把自己的责任遗留给嫡母和臣子,无论这回的决定有多么难下,但仿佛他也只能面对了。
他需要时间,不管是再一次试图纠正太孙还是痛下决心另择贤良,他都不能在这个时候被心疾彻底摧毁,他还不能放心的把肩上的重担移交,因为他还不能确定他的子孙之中有谁能够承担这一重任。
他的嫡母说得对,后宫监权顾命辅政不是良计,那只是最无奈的时候才应考虑的下策,果然他这君主还并没有龙驭归天,慈宁宫就已经成为了有些人的眼钉肉刺,他的一纸密令,根本不能保证这个天下的风平浪静。
这回他需要亲自的冷静的判断,他的发妻他的长孙,还值不值得他一再姑息。
弘复帝这回看也没看镇纸一眼,他撑着定座站了起身:“去坤仁宫吧,朕且看皇后是因何等罪责才跪席请罚。”
乾清宫和坤仁宫相距不远,弘复帝这回是缓缓走着过去。
一路上他难免回忆往昔,他第一次见沈皇后时那个羞涩紧张的女子,涨红着脸几近手足无措,但那时候他并不能确定这个纯朴怯弱的女子会成为他的发妻,因为一场博弈的失败,她才成为了他的妻子,他的嫡母告诫他:“无论如何,沈氏都注定是与你生死并进祸福同当的人,我希望你们两个能够彼此信任相互依靠,尤其是你,即便日后克承大统也不能忘了同甘共苦的道义。”
在他如履薄冰的那些年,沈氏确然不离不弃,没有抱怨,没有怯弱,有的时候沈氏甚至比他还要刚强,那个时候他庆幸沈氏是他的发妻。
谛儿出生时,他们欣喜若狂,谛儿病逝时,他们痛不欲生。
所以他一直能够体谅和理解皇后的心情,因为他也是一样。
但世事竟如此艰难,他不得不在私心和社稷之间做出抉择,做为丈夫他能够宽谅妻子的一切,但做为君主他不能宽谅皇后的某些行为。
但弘复帝忽而陷入了迷惘,因为他已经不记得皇后的闺字了,甚至错觉自己从来没有问起过皇后的闺字,他突然自责,因为做为一个丈夫这实在太不应当,他甚至知道兰庭的妻子顾氏闺名唤作春归,因为慈庆宫险变当日,兰庭情急时不留意失口直接道出了他家媳妇的闺名。
这才是真正的恩爱夫妻吧,不像他和皇后。
弘复帝当踏进坤仁宫的两扇朱门时,无声的叹了一口气。
(本章完)
首辅家的长孙媳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