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衿回去好生打听了一番,确实是县学的学费偏低一些,一年只需三两银子,于是她便决定还是去县城入学,寻常若是回家也是方便些。

    只是江一给的银子她早已在路上还给了江一,秦大丫那边的几两银子,秦子衿想先给她们留着养老,若非万不得已,她并不想开口要过来。

    如今,她正愁着去哪挣出这三两银子呢,毕竟抄书是需要时间的,入学却是耽误不得的。

    江一这话可真是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既是县城钱家,必是与县学相距不远,她若能拿下这差事,便能省了许多麻烦。

    于是秦子衿回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暂未回家,而是先去这钱家,看能否拿下这教书师傅的差事,本以为还需得考验一番,谁知她于宣城拿下案首的事情竟已有人传了回来。

    这钱家待知晓来寻教书师傅差事的竟是刚刚放榜出来的案首,便什么都没作要求,当即应允了下来。

    要说这钱家,本意只是寻个普通的教书师傅,给幼女开开蒙即可,连玉师傅那样学问的她们都没有抱希望能寻到。

    谁知竟是新晋案首来应这差事了,且这银钱只要了四两银子,包吃包住即可,从县学回来后她便能教学,钱家自是求之不得的。

    钱家也算是富庶人家,这县上的几家药材铺子都是钱家在经营着,银钱自是不缺的。

    幼女钱宜呢,尚且只有三岁幼龄,倒也不需如学堂那般早日便晨读,学一日方休。钱家老太太只是希望幼女能在家中有个教学的氛围,多识得几个字,懂些学问即可。

    这钱宜日后若是有读书的天赋呢,便去科举,她们也是供得起的;若是想继承家业呢,也自然可以。

    所以这秦子衿的教学时间呢,看似不多,实则对于钱家而言,已经足够了,何况新晋案首的学问可是花再多银钱也买不到的嘞,人家一年只要了四两银子,可真算得上物美价廉了。

    秦子衿觉得自己寻了个好差事,钱家呢,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这桩差事,是两全其美,人人都满意。

    江一也很是满意,秦子衿喜欢自食其力,不愿意白白接受她的帮助,但是她也不想看着自己的朋友为了银钱发愁,如今这个差事正好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她当初刚刚听到时,便觉得秦子衿可以一试,只是也不知她情不情愿,后来去宣城玩闹间便忘了,还好钱家还没找到合适的师傅,不然真是可惜。

    与钱家说定之后,秦子衿明日便要过来教学了。

    县学的入学是三日后,所以秦子衿正好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回家中一趟,拿一些所需的物品,明日过来后,再与她的小学子先熟悉一下。

    教导小朋友,秦子衿不算有经验,她前世只是去做过一次公益活动时与小朋友接触过,其中有调皮的,有腼腆的,一天下来她累得够呛。

    也不知这钱家幼女究竟是何种脾性,若是个顽劣异常的,秦子衿还真觉得对她是个莫大的挑战呢。

    “子衿,回来啦,娘听说你得了案首嘞,娘就知道我们子衿最厉害嘞。”

    “子衿啊,在宣城可还吃得惯嘞,奶给你备了好多你爱吃的,快进来。”

    秦大丫与秦老太瞧见秦子衿从马车上下来,忙从门口迎了上来,也不知站在门口等了多久了。

    “江一也下来啊,大娘准备了好多嘞,别嫌饭糙,先吃点再回去,跟你奶说好嘞。”

    秦大丫瞧见江一也在马车上与她们问好,便将江一也喊下了马车,秦家两位盛情难却,江一最终也没太推辞,毕竟她祖母已经知晓了她会晚些回去,她也不怕她老人家担心了。

    “娘,奶奶,明日我便走嘞,我在钱家寻了份教书先生的差事,不辛苦,还能赚个县学的学费,人家包我吃住嘞。”

    秦子衿今日便是回来收拾东西的,自然得早点切入正题,省得娘亲和奶奶晚间知道太失落,毕竟她只能在家中呆一晚。

    “好,好嘞,子衿现在都不用咱们操心嘞,哎,都是娘没本事,上学的钱还得你自个来挣。”

    “奶把你上次剩的银钱给你,去了县城身上也得有点钱,你娘和奶不用你操心,我们有口吃的。”

    秦子衿好说歹说,才没让秦奶奶将这笔钱拿出来,她一再保证她身上还有些银两,人家给的银钱交了学费也还能剩下些,为了让她们放心,秦子衿还特地多说了些报酬。

    秦大丫听见之后才肉眼可见地放心了,秦老太也没再提这事,不过二人却心照不宣地明白,这笔钱她们是不会动用的。

    吃了顿丰盛的早晚餐后,江一将车上李之遥带给秦子衿与家人的礼物全都拿了下来,分给秦老太与秦大丫后,她才与秦子衿告别回去了。

    祖母已好几日没见到她了,肯定是想念地紧,而且她也与学堂告了好几天的假,得回去补补功课,免得明日又被玉师傅抽查。

    “哎哟,这许多东西嘞,子衿啊,你下次去啊,咱也得给人家带点特产去嘞。”

    刚刚给礼物时,江一便与秦大丫她们解释了李之遥与她的亲戚关系,并且秦子衿也与她们如今是朋友。

    秦大丫这才知道,原来秦子衿这次去考试竟遇上了江一家的亲戚,一面感叹真是巧,一面又感激人家送这许多东西。

    早知要见朋友,秦大丫肯定得给秦子衿塞上许多特产带去的。

    如今,平白拿人家这许多东西,秦大丫和秦老太心中都有些过意不去。

    “娘,奶,你们就放心拿着吧,女儿下次去啊,您们再给我多带点给人家去就行嘞,之遥与叶南都与江一一样,是极好的朋友。”

    听到秦子衿的宽慰,秦大丫和秦老太才将这些都收进了屋,只是仍有些不好意思,暗暗盘算着当地有哪些特产可以下次让子衿给人家带去的。

    秦子衿只当这二人已坦然接受了,她便也进屋去收拾点日常家用物件带去钱府,当然,最最要紧的是她学习的物件,接下来,她便得一边挣钱一边准备明年的乡试了。

    乡试可没有那么简单,这“四书五经”呐,她念完顶多是入个门。

    女尊国的乡试中增加了一门考试内容叫“帖诗”,她得现场吟诗作对,考察你引经据典的能力,又考察你诗中的意趣与情境,可不是随随便便便能出彩的。(注1)

    除此之外,你还得尽可能去熟读你所能知道的,可能会用上的古籍,例如你若选择《礼记》作为自己的本经,那么《仪礼》和《周礼》你便必须熟读且研究透彻;若你选择《春秋》作为自己的本经,那么你必须要读的还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更别说那些研究经史子集的了,《老子》、《庄子》等等外加《史记》与二十四史中其他的史书,没有哪一本是不需要熟识的。(注2)

    秦子衿知道,她刚刚在脑海中有印象的这些呐,只是个开始。

    古人的古籍与著作浩如山海,她尚且只学了其中的牛毛而已。

    可以说,她的科举学子之路,她尚且迈出了最简单的一步,日后还有许多的学问与领域等着她去探索。

    只是这是后面要担心的事情,秦子衿相信以她过目不忘的本领,定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学到更多的学问的。

    眼前的事情是,她明日便要去钱府了。

    这次回来后,还未见过玉师傅,秦子衿想着出发前,怎么着也该跟玉师傅道个别,玉师傅现在恐怕还在学堂中教书,此时正是快要下学的时候。

    秦子衿便决定去学堂外等着玉师傅,提前与她也道个别,却在学堂内瞧见了许久未见的吕大妞,吕大妞瞄见秦子衿后,肉眼可见地打了个哆嗦,她可是听到秦子衿得了案首,日后不来玉师傅的学堂了,她才敢过来的。

    王小凤的余光也看到了秦子衿,听说秦子衿得了案首,学堂中都传遍了,玉师傅也是肉眼可见的开怀,王小凤将头埋得更低了,生怕秦子衿再来找自己麻烦。

    可她们二人却没想过,若不是她们主动先找了秦子衿的麻烦,秦子衿才懒得搭理这二人呢。

    秦子衿仿佛瞧不见般,站在门外乖乖等着玉师傅。

    玉师傅宣布下学后,陆续便有学子出来对她说着“恭喜”,秦子衿也都一一笑着谢过了,待学子全部走光后,当然也包括装作看不见秦子衿偷偷溜走的王小凤与吕大妞,若说从前,这二人还敢因妒忌而招惹秦子衿,但如今秦子衿真的得了案首,这二人却是怂得再不敢多说一句了。

    “玉师傅,我明日便去县城了,我寻了份为钱家孙女启蒙的差事,正好也能在附近入县学,日后怕是不能常回来了,子衿特来与师傅辞行。”

    “你院试成绩尚佳,切勿自满,入了县学,依旧得谦逊好学,乡试更是难上加难,切不可于求学中懒散,古人云‘慎独’二字,我便赠予你,望你时时谨记。”

    秦子衿知道,这是玉师傅希望在没有她管束的时候,她依然能够不畏艰难,一心求学,玉师傅用心良苦,秦子衿自然是保证时刻谨记师傅的教诲。

章节目录

我在女尊文里考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兔飞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女尊之我靠科举,我在女尊文里考科举,笔趣阁并收藏我在女尊文里考科举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